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心理问题。许多学生在行为中常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这充分表明,“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理对学生的健康与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生;农村初中;
目前,许多学校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够。不少人认为,农村初中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收效甚微,其衡量标准也难以精准量化。在当今功利心比较强的社会现象来说,学校教育现状中,重知识传授、轻人文教育,因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被搁置一旁,无人过问,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能否将日常的课堂教学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有效融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
一、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来自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生活艰苦,家庭教育观念单薄、方法简单粗暴)、校园环境(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社会环境(生活水平低下,文化生活贫瘠,公民整体素质较差)等诸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普遍存在。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脆弱、自私狹隘;虚荣心强、情绪控制差等多重问题。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发展、身体发展、运动发展、品德发展等多方面都有着紧密联系,不仅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相互之间具有很大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人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可忽视。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心理脆弱
学生的心理不能成天处于压力之下,但人必须适当经受一些抗压性锻炼,逐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以后的竞争。为此,我们可以开展一项教育——“挫折教育”。尽量让学生懂得“万事”并非“如意”,前进的道路上并不一定铺满鲜花,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教育情境,让他们经受挫折体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基本任务的重中之重。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品德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变化迅速、呈复杂性特点。教师唯有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才能针对学生心理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与纠正,进而有效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认识与优良品质。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调节和指导来完善他们的品德发展。心理教育与德育在本质上都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二者互相借鉴与提高,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应。因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拓展德育的方法,使达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实质。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社会心理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其意义不可低估。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克服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振奋民族精神;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及自身,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稳定;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康品格发展,提高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手段,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自主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心理品质,克服依赖心理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依赖性程度越高,其承受能力越低。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独立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除了大家熟悉的自主教育,还要特意设计一些训练学生独立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情境,方法各异,但这些都是在有意训练学生心理自主能力。
2.通过志向教育,培养学生进取性心理品质,克服心理惰性,预防心理颓废
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学生易于接受,便于实行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然后创设竞争情境,发展学生的进取心理,如,各种竞赛、各种荣誉的评比等。在教学上,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作业、考试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领略成功的喜悦,刺激进取心理。
3.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和谐性心理品质,克服心理失调,预防心理变态
人是社会的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中,健康的心理表现在人际关系上,总是结构和谐、反应适度,于是,我们提出“创设和谐心理环境,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口号。以创设四个环境构成合作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愉快合作的课堂环境;二是多彩轻松的课外环境;三是有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四是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作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堂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锻炼。同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和训练。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指导及训练,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此外,还可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对人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学会.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35).
[2]黄春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分析[J].智力,2021(6).
[3]胡丽娟.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开展[J].科幻画报,2019(8).
[4]余迟.初中心理活动课“五梯进阶教学法”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6).
责任编辑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生;农村初中;
目前,许多学校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够。不少人认为,农村初中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收效甚微,其衡量标准也难以精准量化。在当今功利心比较强的社会现象来说,学校教育现状中,重知识传授、轻人文教育,因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被搁置一旁,无人过问,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能否将日常的课堂教学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有效融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
一、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来自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生活艰苦,家庭教育观念单薄、方法简单粗暴)、校园环境(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社会环境(生活水平低下,文化生活贫瘠,公民整体素质较差)等诸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普遍存在。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脆弱、自私狹隘;虚荣心强、情绪控制差等多重问题。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发展、身体发展、运动发展、品德发展等多方面都有着紧密联系,不仅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相互之间具有很大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人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可忽视。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心理脆弱
学生的心理不能成天处于压力之下,但人必须适当经受一些抗压性锻炼,逐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以后的竞争。为此,我们可以开展一项教育——“挫折教育”。尽量让学生懂得“万事”并非“如意”,前进的道路上并不一定铺满鲜花,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教育情境,让他们经受挫折体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基本任务的重中之重。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品德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变化迅速、呈复杂性特点。教师唯有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才能针对学生心理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与纠正,进而有效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认识与优良品质。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调节和指导来完善他们的品德发展。心理教育与德育在本质上都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二者互相借鉴与提高,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应。因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拓展德育的方法,使达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实质。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社会心理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其意义不可低估。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克服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振奋民族精神;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及自身,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稳定;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康品格发展,提高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手段,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自主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心理品质,克服依赖心理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依赖性程度越高,其承受能力越低。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独立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除了大家熟悉的自主教育,还要特意设计一些训练学生独立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情境,方法各异,但这些都是在有意训练学生心理自主能力。
2.通过志向教育,培养学生进取性心理品质,克服心理惰性,预防心理颓废
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学生易于接受,便于实行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然后创设竞争情境,发展学生的进取心理,如,各种竞赛、各种荣誉的评比等。在教学上,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作业、考试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领略成功的喜悦,刺激进取心理。
3.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和谐性心理品质,克服心理失调,预防心理变态
人是社会的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中,健康的心理表现在人际关系上,总是结构和谐、反应适度,于是,我们提出“创设和谐心理环境,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口号。以创设四个环境构成合作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愉快合作的课堂环境;二是多彩轻松的课外环境;三是有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四是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作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堂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锻炼。同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和训练。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指导及训练,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此外,还可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对人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学会.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35).
[2]黄春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分析[J].智力,2021(6).
[3]胡丽娟.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开展[J].科幻画报,2019(8).
[4]余迟.初中心理活动课“五梯进阶教学法”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6).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