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周末,在哈尔滨宜居小区附近,街坊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推着三轮车到处拾荒。
这个男生叫孙慧熙,是哈尔滨第三中学的高一学生。周末的时候,同龄的孩子要么驰骋在运动场上,要么嚼着口香糖,在开着空调的屋子里玩电脑游戏,而孙慧熙却在利用休息时间拾荒。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他家境贫寒,他在为自己筹集学费,抑或是边读书边养家糊口?不,他拾荒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通过拾荒来做公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1年前,5岁的孙慧熙在妈妈的陪同下,去哈尔滨近郊的农村亲戚家住了一阵。在那里,孙慧熙发现学校的门窗很破旧,窗玻璃是由几块碎玻璃拼在一起的,呼啸的寒风从门缝和窗棂的缝隙钻了进去,同学们冷得瑟瑟发抖,小手和脸蛋都冻得又红又肿。教室里没有像样的书桌,而上下课的铃声,则是用敲一节废钢轨发出的声音来替代的……
小慧熙的心一颤:这些农村的小朋友多么可怜啊!随即,他的眼泪像瀑布一般喷涌而出。一旁的妈妈看见了,启发道:“跟这些小朋友相比,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怎么样?”小慧熙边流泪边抽噎着说:“比起他们,我当然是有福气的。”
慧熙小小年纪竟然能说出如此懂事的话语,妈妈开心地笑了。她进一步启发道:“那你就要好好学习,学到本领就可以帮助他们了。”小慧熙庄重地点点头。从此,一颗善良的种子在他的心头潜滋暗长了,一个声音时刻在他心中回响:我要帮助他们!我要帮助他们!
回到哈尔滨后,小慧熙始终念念不忘那些农村的小朋友。一天,他跟妈妈到松花江边玩,随手从土里挖出了一截铝管,他站直身子,扬起胳膊打算把铝管掷向远处,妈妈制止了他。妈妈说:“你不是想帮助那些农村的孩子吗?这个东西可以卖钱捐给希望工程。”
妈妈的话如同电光石火,迸射出的光辉刹那间把小慧熙懵懂的心照得透亮。对哦,原来自己可以这样帮助农村的小朋友。一时间,他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像鼓满了风的帆一样。于是,小慧熙决定靠捡拾废品来攒钱。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拾荒之路。
当同龄的孩子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小慧熙则从农历小年开始,一直到元宵节结束,都在外公的陪伴下,穿行在哈尔滨的各个住宅小区和大街小巷,捡拾花炮筒和废纸。每逢周末市区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小慧熙都会想方设法去参加。等到活动结束,那些空矿泉水瓶、废纸、宣传单就都成了他眼中的宝贝,每次他都能满载而归。
对于他的拾荒行为,父母非常支持,还在自家的院子里辟出一角给他堆放废品。有时这些废品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遭到邻居的指责和反对。但当听说小慧熙是为了帮助贫困儿童后,大家便理解了他,再也没有指责过他,相反,只要看到矿泉水瓶或者其他废品,无论多远大家都会捡拾回来送给他。有一次,小慧熙误以为一瓶捡来的硫酸是水,结果烧伤了自己的手。妈妈心疼得直掉眼泪,可他丝毫没有动摇通过拾荒来帮助别人的决心。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好几年过去了,孙慧熙拾荒赚来的钱也渐渐多了起来。2005年,读小学三年级的孙慧熙偶然从电视上得知河南省上蔡县艾滋病孤儿生活困难、亟(jí)须帮助的新闻后,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急于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做点什么。于是,他在妈妈的陪同下,捐出了第一笔善款,共222元。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捐这个数目时,孙慧熙解释说:“因为2与‘艾’和‘爱’是谐音。”在场所有的人都被这颗童真的善心感动了,他们的心中仿佛有一根琴弦被猛地拨动,眼角悄悄湿润了。
这份对艾滋病孤儿的特别关爱,感动了当时的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不久,孙慧熙就收到了这位老人写来的感谢信。信上说:“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你通过自己的劳动积攒资金,用于资助那些急需帮助的同龄人,很令人敬佩,我为你感到骄傲……”这位政协委员在信中向孙慧熙发出邀请,希望他在“中华红丝带家园”落成时,出席开园仪式。接到这份特别的邀请后,孙慧熙很受鼓舞,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中华红丝带家园”建成后,艾滋病孤儿还是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学校读书,如果为艾滋病孤儿建一个图书室,他们就能在图书室读书了。
于是,孙慧熙用卖废品换来的钱和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为艾滋病孤儿们建了6个图书室,捐献新书5000多册,文具2900多件。他还和艾滋病小伙伴同台演出,身体力行支持反歧视行动。他还去“中华红丝带家园”与艾滋病孤儿团聚、过年。同时,他把自己获得的“红丝带”爱心大使奖的奖金1000元捐给了病危的艾滋病孤儿天天,他还多次请假在病床前陪伴天天。
就在前不久,哈尔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收到了孙慧熙寄给他们的52件新衣物。这些衣物是孙慧熙今年春节期间卖花炮筒等废旧物攒钱买下的。
孙慧熙说,花炮筒制作时底部加了土,如果照原样卖根本卖不出好价钱,而清理好后就能卖出高几倍的价钱。就这样,孙慧熙每年春节期间都会起个大早,上午捡几百个花炮筒,然后花上大半天时间,清理好后再运到废品收购站卖掉。
有一次卖废品时,废品收购站的人对他说:“小弟弟,你做什么不好,一辈子捡破烂就完了,以后你可别捡了,不嫌丢人呐?”类似这样的误解孙慧熙常常会遇到,小时候小伙伴管他叫“小捡破烂的”,有时他在一边等着捡别人喝完水的瓶子,那人却故意将瓶子扔得老远。以前遇到类似情况孙慧熙都会向妈妈倾诉委屈,慢慢地,面对这些尴尬甚至羞辱,孙慧熙学会了沉默。他鼓励自己,为了那些等待自己帮助的人,不必理会这些细枝末节。
孙慧熙的姥爷朱海说:“我们家虽不富裕,但总不至于让孩子去捡废品。可慧熙为了帮助别人,宁愿弯下身躯,放下尊严,我们当然支持。”
2011年,孙慧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三中。为了他的学业,妈妈朱晓艳特地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间。
在孙慧熙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多年来他获得的奖杯和证书:“感动哈尔滨市大人物”“省级道德模范”“五星级志愿者”“模范义工”……面对这些荣誉,孙慧熙说:“我并不在意这些荣誉,我在意的是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我现在学习忙了,但我一定要坚持,因为帮助他人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孙慧熙因为学习忙,捡废品的时间少了,所以目前他的爱心捐助主要来自于节省的零花钱。他经常请求妈妈少买一块肉,剩下的钱给他存下,他不参加同学的宴请,因为无以回馈,他也很少添置新衣服。孙慧熙喜欢打篮球,可他的篮球还是姥爷送给他的那个八元钱的篮球,球鞋也是再普通不过的运动鞋。对于同龄人之间盛行的攀比之风,孙慧熙说:“我这样挺好的,完全不耽误打球啊,用不着那么好的!”
2013年,这已经是孙慧熙拾荒的第12个年头。12年里,孙慧熙从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一个英姿勃勃的少年,但他的爱心坚如磐石没有改变;12年里,没有人能计算出孙慧熙为了拾荒共行走了多远的路;12年里,没有人能想象得出其中的艰苦与甘甜;12年里,连孙慧熙自己都记不清共捡拾了多少个瓶子,卖过多少斤废纸。
12年来,孙慧熙共捐衣物、鞋等实用物品800多件(双),音响、数字式影碟机2台,收录机30部,闹钟20个,石英钟8个,足球、排球、篮球等健身器材180多套(件),折合人民币6万余元。作为志愿者、义工等服务时间长达1000小时。孙慧熙将每一次捡废品的收获和捐赠的财物一一记录在册,现在他用的账本已经是第三本了。账本封皮上写了这么一句话:“我要好好学习,将来用更好的方式帮助他人,让爱延续。” (编辑 旦 旦)
这个男生叫孙慧熙,是哈尔滨第三中学的高一学生。周末的时候,同龄的孩子要么驰骋在运动场上,要么嚼着口香糖,在开着空调的屋子里玩电脑游戏,而孙慧熙却在利用休息时间拾荒。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他家境贫寒,他在为自己筹集学费,抑或是边读书边养家糊口?不,他拾荒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通过拾荒来做公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1年前,5岁的孙慧熙在妈妈的陪同下,去哈尔滨近郊的农村亲戚家住了一阵。在那里,孙慧熙发现学校的门窗很破旧,窗玻璃是由几块碎玻璃拼在一起的,呼啸的寒风从门缝和窗棂的缝隙钻了进去,同学们冷得瑟瑟发抖,小手和脸蛋都冻得又红又肿。教室里没有像样的书桌,而上下课的铃声,则是用敲一节废钢轨发出的声音来替代的……
小慧熙的心一颤:这些农村的小朋友多么可怜啊!随即,他的眼泪像瀑布一般喷涌而出。一旁的妈妈看见了,启发道:“跟这些小朋友相比,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怎么样?”小慧熙边流泪边抽噎着说:“比起他们,我当然是有福气的。”
慧熙小小年纪竟然能说出如此懂事的话语,妈妈开心地笑了。她进一步启发道:“那你就要好好学习,学到本领就可以帮助他们了。”小慧熙庄重地点点头。从此,一颗善良的种子在他的心头潜滋暗长了,一个声音时刻在他心中回响:我要帮助他们!我要帮助他们!
回到哈尔滨后,小慧熙始终念念不忘那些农村的小朋友。一天,他跟妈妈到松花江边玩,随手从土里挖出了一截铝管,他站直身子,扬起胳膊打算把铝管掷向远处,妈妈制止了他。妈妈说:“你不是想帮助那些农村的孩子吗?这个东西可以卖钱捐给希望工程。”
妈妈的话如同电光石火,迸射出的光辉刹那间把小慧熙懵懂的心照得透亮。对哦,原来自己可以这样帮助农村的小朋友。一时间,他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像鼓满了风的帆一样。于是,小慧熙决定靠捡拾废品来攒钱。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拾荒之路。
当同龄的孩子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小慧熙则从农历小年开始,一直到元宵节结束,都在外公的陪伴下,穿行在哈尔滨的各个住宅小区和大街小巷,捡拾花炮筒和废纸。每逢周末市区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小慧熙都会想方设法去参加。等到活动结束,那些空矿泉水瓶、废纸、宣传单就都成了他眼中的宝贝,每次他都能满载而归。
对于他的拾荒行为,父母非常支持,还在自家的院子里辟出一角给他堆放废品。有时这些废品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遭到邻居的指责和反对。但当听说小慧熙是为了帮助贫困儿童后,大家便理解了他,再也没有指责过他,相反,只要看到矿泉水瓶或者其他废品,无论多远大家都会捡拾回来送给他。有一次,小慧熙误以为一瓶捡来的硫酸是水,结果烧伤了自己的手。妈妈心疼得直掉眼泪,可他丝毫没有动摇通过拾荒来帮助别人的决心。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好几年过去了,孙慧熙拾荒赚来的钱也渐渐多了起来。2005年,读小学三年级的孙慧熙偶然从电视上得知河南省上蔡县艾滋病孤儿生活困难、亟(jí)须帮助的新闻后,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急于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做点什么。于是,他在妈妈的陪同下,捐出了第一笔善款,共222元。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捐这个数目时,孙慧熙解释说:“因为2与‘艾’和‘爱’是谐音。”在场所有的人都被这颗童真的善心感动了,他们的心中仿佛有一根琴弦被猛地拨动,眼角悄悄湿润了。
这份对艾滋病孤儿的特别关爱,感动了当时的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不久,孙慧熙就收到了这位老人写来的感谢信。信上说:“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你通过自己的劳动积攒资金,用于资助那些急需帮助的同龄人,很令人敬佩,我为你感到骄傲……”这位政协委员在信中向孙慧熙发出邀请,希望他在“中华红丝带家园”落成时,出席开园仪式。接到这份特别的邀请后,孙慧熙很受鼓舞,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中华红丝带家园”建成后,艾滋病孤儿还是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学校读书,如果为艾滋病孤儿建一个图书室,他们就能在图书室读书了。
于是,孙慧熙用卖废品换来的钱和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为艾滋病孤儿们建了6个图书室,捐献新书5000多册,文具2900多件。他还和艾滋病小伙伴同台演出,身体力行支持反歧视行动。他还去“中华红丝带家园”与艾滋病孤儿团聚、过年。同时,他把自己获得的“红丝带”爱心大使奖的奖金1000元捐给了病危的艾滋病孤儿天天,他还多次请假在病床前陪伴天天。
就在前不久,哈尔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收到了孙慧熙寄给他们的52件新衣物。这些衣物是孙慧熙今年春节期间卖花炮筒等废旧物攒钱买下的。
孙慧熙说,花炮筒制作时底部加了土,如果照原样卖根本卖不出好价钱,而清理好后就能卖出高几倍的价钱。就这样,孙慧熙每年春节期间都会起个大早,上午捡几百个花炮筒,然后花上大半天时间,清理好后再运到废品收购站卖掉。
有一次卖废品时,废品收购站的人对他说:“小弟弟,你做什么不好,一辈子捡破烂就完了,以后你可别捡了,不嫌丢人呐?”类似这样的误解孙慧熙常常会遇到,小时候小伙伴管他叫“小捡破烂的”,有时他在一边等着捡别人喝完水的瓶子,那人却故意将瓶子扔得老远。以前遇到类似情况孙慧熙都会向妈妈倾诉委屈,慢慢地,面对这些尴尬甚至羞辱,孙慧熙学会了沉默。他鼓励自己,为了那些等待自己帮助的人,不必理会这些细枝末节。
孙慧熙的姥爷朱海说:“我们家虽不富裕,但总不至于让孩子去捡废品。可慧熙为了帮助别人,宁愿弯下身躯,放下尊严,我们当然支持。”
2011年,孙慧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三中。为了他的学业,妈妈朱晓艳特地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间。
在孙慧熙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多年来他获得的奖杯和证书:“感动哈尔滨市大人物”“省级道德模范”“五星级志愿者”“模范义工”……面对这些荣誉,孙慧熙说:“我并不在意这些荣誉,我在意的是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我现在学习忙了,但我一定要坚持,因为帮助他人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孙慧熙因为学习忙,捡废品的时间少了,所以目前他的爱心捐助主要来自于节省的零花钱。他经常请求妈妈少买一块肉,剩下的钱给他存下,他不参加同学的宴请,因为无以回馈,他也很少添置新衣服。孙慧熙喜欢打篮球,可他的篮球还是姥爷送给他的那个八元钱的篮球,球鞋也是再普通不过的运动鞋。对于同龄人之间盛行的攀比之风,孙慧熙说:“我这样挺好的,完全不耽误打球啊,用不着那么好的!”
2013年,这已经是孙慧熙拾荒的第12个年头。12年里,孙慧熙从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一个英姿勃勃的少年,但他的爱心坚如磐石没有改变;12年里,没有人能计算出孙慧熙为了拾荒共行走了多远的路;12年里,没有人能想象得出其中的艰苦与甘甜;12年里,连孙慧熙自己都记不清共捡拾了多少个瓶子,卖过多少斤废纸。
12年来,孙慧熙共捐衣物、鞋等实用物品800多件(双),音响、数字式影碟机2台,收录机30部,闹钟20个,石英钟8个,足球、排球、篮球等健身器材180多套(件),折合人民币6万余元。作为志愿者、义工等服务时间长达1000小时。孙慧熙将每一次捡废品的收获和捐赠的财物一一记录在册,现在他用的账本已经是第三本了。账本封皮上写了这么一句话:“我要好好学习,将来用更好的方式帮助他人,让爱延续。” (编辑 旦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