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世界,由于电脑的强大和其多样的功能,使它进入了几乎人类从事的每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也初露锋芒,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这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样的特点,所以,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并将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一、多媒体技术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一般只重视教师的“灌”,而无视于学生的“学”,不重视实践,置学生于依附地位。在这种教育“气氛”中,学生变得消极、冷淡、厌烦。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思想不活跃,知识面不宽广,综合能力差。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将教材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教“粉笔 粉笔”的单调模式达到声画同步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首先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一副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通过演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个怎样运动是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然后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唤起了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直观地展示了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因此,这种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能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了一个实验,那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反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最后,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形成生动有趣的画面,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三、多媒体计算机能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明、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以经常实施。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通过把圆分割成若干个相同的扇形,然后拼成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推导的。让学生通过把圆分割为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等,再分别拼成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种教学方法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起到启发、鼓励、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作用。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把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质,同时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学校的素质教育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新春天!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近年来英语听力教学成了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考的试卷中,听力部分满分30分,占卷面总分的五分之一。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当前英语听力的重要地位。而在中国学习英语,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再者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不大,所以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困难,更不用说英语的听力教学了。所以,在现有的有限的条件下,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必要的英语语言和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数年,时至今日,“有效”、“以生为本”这两个关键词出现的最为频繁,那么,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以生为本,如何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实现有效、高效呢?我们要经常思考:高中地理课堂应该留给学生什么?不能仅仅是干巴巴的数字、符号、概念。在不断的经历课堂教学实践,不断的课后反思和坚持不懈的阅读与学习后,笔者发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说的很好: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只是给学生留下知识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情况下发现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有其本身的特点,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随时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首先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接着提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新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  一、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1.教学结构紧凑,以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为主,其教学模
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下面我就从《记梁任公的一次演
语文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的“读”,很大一部分就是朗诵的能力。朗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篇好的课文,通过声情并茂、悠扬顿挫的朗诵,不但可以打动朗诵者,触动朗诵者,让朗诵者对优美的文学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还能让听者获得与众不同的感受。通过朗诵,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品鉴能力,还要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所朗诵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而培养学生对优美文学作品语言节奏的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以育人为本”、“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生活”的新理念早已被大家所接受,特别是关注学生的生活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成功的组织教学,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有一次,我承担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
曾经有人问:“‘语文课,上不上一个样。’是不是个真命题?”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至少说明,一定有大量的“上不上一个样的语文课”存在,人们在批评这类语文课的同时也是对洋溢生命活力、追求生命体验的语文课的期盼,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有责任使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身风采的舞台,使课堂洋溢生命活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精彩留给学生,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知识的殿堂、孕育生命的乐园。  一、合作学习是构建生命课堂的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我国的高考也在进一步改革之中,这固然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伴随着高考的改革深入进行,高三历史复习课的一系列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发展的新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尝试问题教学法,改革和调整教学过程。  一、拓展、延伸历史知识,拓宽知识范围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拓展、延伸和补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设计的建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理论的确立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基于建构主义课堂教学设计中,得到实际运用推广的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支架式
“面积法”指的是运用面积公式以及面积有关的性质定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们熟悉的问题中,我们曾经接触到用“面积法”来证明勾股定理。最近,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还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其他一些定理,举例和各位同行分享。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