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就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教育家卡赞扎克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当肯于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座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它拆掉,鼓励学生造他们自己的桥。”教师应当树立起学生能“造桥”的观念,大胆地让学生自己“造桥”,而不必担心学生造不成“桥”。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经验。
   一、调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因此,只有那些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意愿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知时精心创设情景,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例如:在进行《神态描写》作文教学时,我采用了图片资料欣赏、学生对学、小品等形式来展开教学,学生兴致浓厚,观察得也仔细。他们积极地活动,积极地写作,积极地点评,这样,很容易掌握神态描写的技巧。学生们在活动中尝试到了成功写作的快乐,在快乐的气氛中自主性得到提升。
   在教学比较美的文章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吸引作用,让学生在诵读中展示精彩朗诵,展示精彩赏析,展示精彩点评,展示精彩练笔。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为了在课堂上一展风采,同学们都主动地买来参考资料,在预习时积极上网查找资料,这大大激发了每位同学学习美文的强烈欲望,又比较生动地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我的课堂我做主”,语文课上兴趣十足。
   二、勇于大胆质疑,引发深入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我们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
   事实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开口提出种种问题,原来那种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甚至几问不答的气氛便很快有了改变。学生发現了问题,刨根问底的天性使他们有了想学的冲动,而越学越会发现问题,越问也就越要深入学,久而久之,学生对学语文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学习行为也大为主动。如果教者有心,将会发现此时连学生的眼睛也会明亮有神──他们专心致志,而且心领神会,学有所得,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了。
   例如我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安排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预习性尝试阅读。学生先后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为什么文章结尾要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解答,因为他们想学,要学。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可能。只要坚持指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定会在实践中学会寻疑方法,不断提高自主理解分析能力,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三、建立合作小组,挖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学习探究中,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各组进行有计划的合作学习,学生就会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促使合作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互相补充, 互相启发, 解决困惑,明确自己的想法,不仅拓宽了思路,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生活,认识语文,提高交际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并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体会自主探究的乐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我们教师还应该不断地探索实践,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给学生一个灿烂光明的未来!
其他文献
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包含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徽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平话土话等多种方言,异彩纷呈。此文中,本人将结合自己和学生们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讨论、展示等,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所感知的方言的魅力。   一、方言的多样性   比如著名主持人汪涵主持的节目《越策越开心》中有一个片段:武汉、广东、上海、台湾、长沙五个地方的方言表述“大热天喝热茶,越喝越热”。同一句
期刊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任教高一兩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进入高中学习后,语文学习的难度越来越高,教师基本上将全部的课堂时间和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古文和诗词的学习中,但是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课堂学习效果与教师期待却相差甚远。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习惯于被动学   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在高一年级的5个文科班
期刊
假期里埋头苦读学校下发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以下简称《新》)。“苦读”一说绝不是耸人听闻,实在是这么多年来读理论的书籍甚少,常读的是简单实用的案例集,犹如吃快餐一般,痛快且实用,这道理论型大餐,我觊觎良久,竟无从下嘴,鼓起勇气硬嚼起来,也非得嚼个三五回才能品出其中两三分的味道(除了在书上圈画,我还做了笔记),但只这品出的几分味道,也在我的教育观世界里掀起了狂风巨浪,让我不得不低下头来静静地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要达到此境界,非一日之寒,需要不断探索。在教學中,我不断地摸索,对作文教学与文本结合有所感悟、反思,在课堂上构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享空间。   一、生成性模仿   冰心说:“模仿是最大的喜爱。”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在写作方面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运
期刊
歧义句是常见病句之一,属于表意不明类语病。所谓歧义,是指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甚至多种可能。歧义句与其他病句有一个不同的特点,就是念上去很顺口,如果不仔细琢磨,你很可能不会意识到它有歧义。为了便于识别,人们对常见的歧义句型进行了分类,并附上例句,条分缕析,让人一望便知,特别适合学生复习之用。   然而,有一种句子实为“伪歧义句”,却常常被各类参考书归入歧义之列,甚至堂而皇之登上语文试卷,其典型特征就
期刊
妙乐法师曾经在念佛堂留下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是多么难得的心境和大慈悲的胸怀。作为班主任,这是必须具备的心态。我们要学会容忍,懂得思考,帮助学生发扬其长处,弥补其过失。教师要想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关键看心态。   曾接手高三的一个文科班,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姑且称他为小风吧。刚开学的时候,经常是一个星期可以见到他一两次,每次见他我都会苦口婆心跟他做思想
期刊
高一《语文》课本(苏教版必修一第75页)所选的苏轼的名作《赤壁赋》有这样的句子:“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许多版本的教辅书对“徘徊于斗牛之间”一句中的“徘徊”既不做解释也不做翻译,在译文中依然保留“徘徊”一词。“徘徊”一词属于古今异义词,不做对译显然不妥。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徘徊”一词,上述的翻译肯定是讲不通的,甚至是错误的。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徘徊”作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道必考题,而表达技巧题又是其重中之重。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表达技巧包括以下方面:(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期刊
摘要: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因此,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是必要的。通过《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在这一课中,我带领学生赏析了《归园田居(其一)》的艺术手法。《归园田居(其一)》的鉴赏教学课就是高一学生鉴赏诗歌的入门教学课。   关键词:鉴赏方法;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   高考对诗歌鉴赏有两项要求:一是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
期刊
很多业内人士在认为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同时,却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的切实可行的新方向。笔者认为,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   一、挣脱旧的教学镣拷,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误区   语文老师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说到底,还是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旧的观念不转变,新的教学思想就无法浸淫。套用一句话说就是,语文老师要做到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