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以和谐为核突围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cai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自开播以来口碑便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家庭类型电视剧中具有“独特性”的代表作品。这部“低成本”制作的电视剧,其内容、结构等方面于“普遍中见特殊”,以和谐作为核心出发点,构建人物关系网络,推进故事发展,能够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感受到独特的和谐美。
  2020年9月6日,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以“高收视率,多话题点,强讨论度”的成绩单于湖南卫视圆满收官。该剧也成为本年度第三部进入“国产爆款”行列的上星剧集(前两部依次为《下一站是幸福》《三十而已》)。该剧由丁梓光执导,水阡墨、王雄成担纲编剧,谭松韵、宋威龙领衔主演,张新成特别出演。
  在此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家庭剧都以不同的风貌出现在电视剧市场上。近年来,也有多部家庭剧获得较好的反响,成为该类型剧中的标杆之作,如与育儿题材相结合的《虎妈猫爸》;与升学题材相结合的《小别离》《少年派》《小欢喜》;与原生家庭或相关社会议题结合的《欢乐颂》《都挺好》等。
  《以家人之名》从演员的敲定到后期制作,都是不折不扣的“小制作”,它通过自身质量实现了逆袭,以“四两拨千斤”之姿在市场反响上傲视同档期的其他剧作,并跻身家庭剧集代表作行列。
  《以家人之名》主要围绕着“一家五口”展开剧情:民警凌和平与面馆老板李海潮在思考之后决定一起搭伙过日子。三个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凌霄、贺子秋、李尖尖也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亲密无间的兄妹。剧作以此小家庭为中心,环绕他们个人的“原始家庭”,再辐射到“社会关系”等外围进行影视化叙事,与观众朋友们共同探讨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问题。
  在影视寒冬的大背景下,加上短视频文化、视频平台自制网剧等新的内容输出模式的冲击,《以家人之名》这样一部偏向轻松、温馨的“低成本”制作剧集的成功突围显得难能可贵。若要深究这部剧为什么能大获成功,可能要将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归于剧作中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剧作的和谐感。
  一、情感的和谐构建:建立在多种情感上的广义集合
  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起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最基础的连接纽带便是情感。在人际交往中,亲情、爱情、友情便是三类最基础的情感连接纽带的命名,《以家人之名》中人物关系网的编织紧密地围绕着这三类情感。这三类情感于同一人物群体中展现,彼此对立也能够互相兼容,但该剧正是通过对人物背景的丰富,情节安排的推敲,实现三种情感的和谐共处。
  构成《以家人之名》“温情牌”的最主要情感基础便是亲情。剧集的核心也旨在探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否成为亲人的命题。在这个命题的框架之下,人们看到了在同一屋檐下两个家长与三个孩子的相处。只凭借彼此的信任与依赖,他们在不被外人看好的情況下,十分温馨、融洽地一起生活了多年。从观众的反响来看,这一支亲情线的描绘也是全剧中口碑最好的部分。这一支主线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了《以家人之名》的原始定位,也是其想表达内容的高度集中体现。许多网友表示,在《以家人之名》剧情展开的过程中,他们透过“一家五口”相处的情节甚至看到了家庭情景剧经久不衰的经典——《家有儿女》的影子。这对一部当代剧集来说无疑是极高的赞扬。
  亲情相对于爱情与友情来说,带有更大程度上的不可选择性。在以往的电视剧市场中,观众经常能够看见的是家庭中同辈之间或代际之间的矛盾。但在《以家人之名》中,这个特殊的家庭内发生的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趣事。他们相信着自己的家人,笃信他们之间的情感,同样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依靠爱也能成为亲人,成为家人的论断深信不疑。他们之间的情感从狭义的亲情上升为一种更广阔的爱的集合。这份爱建立在普世的人与人之间,即使存在相应的狭隘性与明确的对象指向性,这份感情仍然有闪烁耀眼的光。楼上楼下两套房子构架起了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乌托邦,寄托着最真挚与最纯粹的感情。
  冲突是叙事艺术的灵魂,戏剧冲突是电视剧表现主题、建构情节、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在多数电视剧编剧、导演追求激烈的矛盾冲突时,《以家人之名》团队在电视剧前半段表现出来的恰恰是正向的“倒行逆施”。在爱的情感基础之上,《以家人之名》的创作团队在保证戏剧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放弃冲突而选择和谐,当代电视剧中少有的和谐。他们将观众从大致相同但又略有区分的戏剧矛盾冲突中解放出来,补全了电视剧发展新阶段的内容空白。另外,剧作中借助凌霄、李尖尖、贺子秋三人的友情线索而设置的角色在剧作中也发挥着独特作用,友情方面表现出的和谐也同样值得人们注意。可以说,《以家人之名》在剧集开始之初,就能获得极高的社会关注度与这部剧的内容定位是密不可分的。
  在这份感情的对立面,存在的是更普遍、更严肃的影视论题——生身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讨论。陈婷与凌霄,贺梅、赵华光与贺子秋之间的关系矛盾丛生,跌宕起伏,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压抑的故事中,人们又在亲情的另一面感受到了离开乌托邦理想状态的一地鸡毛的现实。这更增添了剧作现实主义的色彩。
  随着《以家人之名》的播出,最受观众诟病的便是后期发生在李尖尖、凌霄与贺子秋三人之间的感情戏。即使这一支情节线索的处理最后达到了和谐的地步,但这一部分的剧情严格意义上来说打破了观众对剧集和谐的期望。这段故事的设置是对剧集轻松温馨氛围的破坏,在这一段剧情的开展中,奏响的不和谐音符,是最影响观众观剧过程中和谐的审美体验的。
  诚然,人们需要关注作为人世间核心情感之一的爱情,但在这样一部主打温情,以亲情作为“卖点”的剧作中,盲目地设计“兄妹”三人之间的三角恋情是否得当?是否违背了剧作设计的初衷?又是否对观众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观剧前后的心理落差?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当今影视领域,制片、编剧、导演都能够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推出的作品产生影响。这是创作者应该拥有的权利,但在这个权利被赋予的背后,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待。这是一个相依相生的过程。如果创作者以作品能被更多观众看到,并且希望观众能够从中感到愉悦为创作目标,那么他们的创作势必要尊重观众。为此,他们也应该跳脱出创作者的身份,与观众进行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保证作品最大程度上提升主流理想观众的审美。   二、矛盾的和谐解决:于矛盾中见伦理道德与感性情感冲突
  因为早年间的一个意外,失去女儿的陈婷与丈夫凌和平及儿子凌霄选择分开。在多年之后,她又重新出现在凌家父子面前,甚至通过生硬的道德舆论压迫让凌霄和她回新加坡。在新加坡生活期间,她的思想包袱并没有减轻,还将这份压力分摊到了凌霄身上,使得凌霄出现一定程度的精神问题。
  从陈婷与凌霄的关系中,人们不难看出,凌霄在个人情感上更喜欢由凌和平和李海潮构建的这个特殊家庭。但是,当他面对亲生母亲与周遭舆论压制的时候,他又无法遵从本心做出选择。在这个选择中,凌霄不仅要面对自己心中的那一道情感关口,还要承受社会对他莫名的压力。
  同样在选择中为难的还有贺子秋。子秋的妈妈贺梅因为对大城市生活的向往,将子秋托付给因相亲结识的李海潮之后便离开。而子秋的亲生父亲赵华光因为当时经济窘困,无法抚养子秋,在他实现了阶级跨越后才回过头来想起子秋。在做出认回赵华光这一个选择时,子秋明白了情感与物质现实的矛盾。在情感上否认但在物质现实上亲近是子秋做出的妥协,但这份妥协的情感取向在他回国之后又遭受了一段必然需要经历的“回归”过程。而在贺梅的问题上,子秋个人的理性与感性完全混为一谈,处在矛盾的混沌中。若对这个矛盾进行解构,人们不难发现子秋一方面渴望贺梅回归他的生活使母爱归位,另一方面又对贺梅当年抛下他的事情难以释怀。这样一种复杂的状态在子秋脑海中郁结,若没有贺梅的“难言之隐”与李海潮的重新接纳,编剧对子秋这个人物的塑造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瓶颈。
  家庭本该承担让孩子温暖地成长、享受到爱的责任,然而却事与愿违。陈婷、赵华光、贺梅三人的存在都是对家的正面意义的反叛。《以家人之名》在创作时便承认家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客观性。在负面影响之外,剧作也构建了“特殊的家庭”来弥补剧作中主人公缺少的“家庭之爱”,也通过原生家庭矛盾的解决来使剧集再次走向和谐。
  自电视剧《都挺好》带来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之后,《安家》等大热电视剧都不落俗套地走向大团圆结局。《以家人之名》也在意料之中地走向和谐,迎来了它的大团圆结局。
  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从这个论断出发,人们能够发现,《以家人之名》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正是从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脱离出来的。更换掉不和谐的音符,抹掉不愉快的旋律,才能奏响这大团圆结局的乐章。
  在《以家人之名》的剧集中,人们看到了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不合理性,也看到了劇中主人公的情感闪光点。但是,选择和解,否认过往的伤害,仅仅以“羁绊”和“牵挂”作为理由真的能够抚平剧作中每个“圆形人物”曾经所受过的伤痛吗?如果每部影视作品都为伤痛的造成披上“合理性”的外衣,为人物的大团圆结局设计做好“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的铺垫,就真的能够无视所有曾经存在的矛盾和道德观念与伦理逻辑中不合理的一面而坦然接纳所谓的“新生”吗?这是每一个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和谐之美
  有研究显示,现实题材家庭剧可分为三类:一是大多处于和谐状态的温婉和缓型;二是大多处于水火不容状态的激烈尖锐型;三是始于冲突至于和谐的循序渐进型。人们在《以家人之名》这部剧作中便可欣赏到三种类型集合而又流畅的和谐展现。
  《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以家人之名》做出了评价:该剧以艺术的方式回应当下社会部分缺失的高尚道德与深挚情感。剧中有多位偶像演员,但这部剧并没有偶像化、言情化,也没有空洞肤浅地停留在感官快感层面,而是深入到精神美感层面。
  在当代人观剧的过程中,观众更倾向于看到的内容是少见的或特殊的。《以家人之名》的情节设计是满足观众这一期待的。但不同于其他剧作,本剧“和谐感”的营造便是在精神美感层面最具有杀伤力的魅力。和谐是一种极高的审美追求,具体到这部剧中,便主要体现在人物关系之间的和谐。《以家人之名》对于人物关系的构架及每一层关系构成的背后带来的思考,是可以被不断深挖的。这是剧作最核心的观念输出,同样也是精神美感层面塑造的重点。
  (湖南大学)
其他文献
电影《烈火英雄》自上映以来,就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上映首日便破亿。通过分析可知,影片成功的原因,离不开本身的选题,电影选取的消防员灭火的题材本身就易吸引观众的眼球。不仅如此,导演为了拍出影片的真实感,剧中场景都采用真材实料,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如蒙太奇、镜头、剧本结构等,尽可能向观众展示消防员灭火的真实场景。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烈火英雄》为对象,探讨电影艺术语言的运用。  影片主要讲述滨海市海港码
期刊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在《三国演义》描述的那个英才辈出的时代,陈宫的戏份并不多,但在群雄逐鹿的裹挟中,他刚直无畏、算无遗策,能谨慎择主并践行忠义,最后冷言讽曹,大义赴死。陈宫的刚直忠义永恒存在于所有追求真、善、美的正义之士心中。  打开《三国演义》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群雄逐鹿,列土封疆,硝烟四起。谋士为主公请命,建功立业,扬名于乱世。古代明主视谋士为肱股之臣,尤逢三国乱世,更是求贤若渴。刘备“三顾茅
期刊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观念的保存和流传,体现了古希腊人内心的追求。换言之,希腊神话的本源是古希腊人本身,希腊神话反映的是古希腊人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观念、自己的精神。  一、古希腊人的故事  希腊神话,顾名思义,是古希腊人创造出来的神话,神也是古希腊人创造出来的。可以说,古希腊人创造的神与古希腊人密不可分,这可以解释希腊神话的本源。神话是人类思维水平和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时人们已初步形成有关
期刊
疯癫形象在古今中外戏剧舞台上频繁出现,海外有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哈姆雷特》,以及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在中国,除了《疯僧扫秦》《失子惊疯》等传统戏剧作品外,更有《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恋爱的犀牛》等近现代先锋戏剧作品。本文将着重探讨疯癫形象对于戏剧创作的作用和意义。  一、疯癫形象塑造  纵观戏剧文学创作历史,疯癫形象的塑造是剧作者在作品中实现批判性目的的载体,因为疯癫形象不受任
期刊
《焦仲卿妻》这首长诗中,关于刘兰芝被休的原因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刘兰芝被休的真正原因是过于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个性,缺乏那个时代女性在封建势力和封建家长面前该有的臣服和奴颜婢膝,刘兰芝觉醒的灵魂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  《焦仲卿妻》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载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凄美爱情故事。该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徐陵的《玉台新咏》。焦仲卿与刘兰芝本是心意相通、情意绵绵的一对年轻夫妇,但因为焦仲卿母亲的逼迫,
期刊
《人到中年》是中国内地女作家谌容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陆文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医院当住院医生,后与从事冶金研究的傅家杰结婚,并育有一儿一女的故事。繁忙的家务、狭小的居住空间、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对陆文婷造成了严重的压力。但是,不管怎样艰难,只要面对病人的眼睛,陆文婷就忘记了一切。一天上午,她一连为焦副部长、张老汉、王小嫚作了三场手术,因超负荷运转而突发心肌梗塞。与此同时,陆文婷的朋友姜亚芬一家离国出
期刊
《麦田里的守望者》曾经是美国被限制的经典文学作品。小说通过描写“坏孩子”霍尔顿·考尔菲德愤怒与焦虑的内心世界,说出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引起了广大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成为当代美国青少年必读经典之一。本文将对小说中的理想情怀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理想情怀表达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当代最为著名的经典文学之一,作者杰罗姆·大
期刊
近年来,随着观众对电影类型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影展对于电影的传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导向作用。影展不仅培育出诸多青年电影创作者,而且在逐步建构中国的影迷文化,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艺术电影影展对地方电影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推进了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促进了电影文化教育发展,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格局与品味。  一、苏州艺术电影影展策略定位  苏州作为江苏省的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在电影文化
期刊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都被保存了下来,钢琴作品也不例外。在众多钢琴音乐作品中,部分在创作过程中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相结合,具有独特魅力。  新疆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景色秀丽宜人,具有较强的异域风情,人们在新疆音乐中可以体会到浓厚的民族特色。钢琴音乐作品《第一新疆舞曲》和《春舞》分别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创作背景都在新疆,具有一定共同特征,也具有较强的差异性,
期刊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在叙述视角、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结构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吸引了全球无数的读者,至今在各国仍流传不衰。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主要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基督山伯爵》的叙事艺术,以展现该小说的叙事特色。  一、《基督山伯爵》的创作背景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从现实中取材,其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