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特点是个体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质的异常,包括在各种场合的多种功能活动,如社会交往、言语表达障碍、狭窄的兴趣范围、刻板等行为方式。”[摘自《学前心理学》]
儿童心理行为研究专家姚梅玲指出:“幼儿期(3~6岁)是纠正孤独症的最佳时期。”如果我们能在幼儿时期就能对有孤独症倾向的幼儿进行纠正,通过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培养交往能力,是大有益处的。我们班的杰杭小朋友在入园初就表现出自闭倾向,下面是关于他的行为表现记录:
情景一:
小班新生入园前家访,第一次见到杰杭时,他正在给家里的一帮人表演转圈圈,他一连转了十几圈,没有停下来的趋势。过了好久,杰杭才慢慢地停了下来,他的表情是茫然的,眼神是空洞的,在一家人的拍手叫好声中,他没有看过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一眼,也没有露出过一丝愉悦的表情,他就这样站着,眼睛直盯着饮水机。他的外婆走了过去,盛一杯水端到杰杭州市面前问:“杰杭,你要喝水吗?”杰杭“嗯”了一声,接过杯子,喝起水来。杰杭喝完水,端着茶杯不动,守候在一旁的外婆接过杯子,问:“杰杭,想玩什么?”说话,眼睛扫视着屋子四周,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遥控车上。外婆忙走过去,拿起遥控车和遥控器,交到杰杭手上,杰杭就玩了起来。
析:从交谈和观察中得知,杰杭是家里的独子,深受家里人的宠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叔叔舅舅等“无数个太阳”围着他转,平时,他不用多说什么,渴了、饿了、想小便了,只要他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不需要做什么,善解人意的外婆及其它家人就会为他解决一切麻烦。这样,也让他失去了许多与家人语言交流的机会。再加上家人的宠爱,杰杭很少出门,缺少与同龄人之间双向、相互性的交往行为。多数是与成人之间发生的交往,常常体现为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动,一方是主体另一方是对象。
情景二:
小班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来到巧克力小屋前,玉露和晓锐等孩子一下子钻进了小屋里面,玩过家家的游戏。杰杭也来到了小屋前,只见他两手抓住小屋屋檐,脚踩在窗户上 ,噌地上了屋顶,骑坐在屋顶的人字架上,右手摸着耳朵,左手放在屋脊上,眼睛望着远处,表情冷漠。
析:孩子们一般喜欢钻进小屋,获得安全感,而杰杭没有这样做。刚开始,我对杰杭的行为不理解,仔细思考,回忆起心理学中讲到孤独症幼儿的表现:爱转圈、喜欢上高、用手摸耳朵、眼神飘忽不定……杰杭的这些行为就非常相似,是入园的“分离焦虑”使他产生或加强了这些行为吗?如今,他对同伴视而不见,只顾自己玩耍,没有产生与同伴交往的行为。
情景三:
喝完牛奶,杰杭走到老师身边,拉拉老师的手,很突兀地说:“珊迪,你如果什么都听不见,就别说话了……我们被困在这里了……海绵宝宝我是大人,很大很大的人……”说的是《海绵宝宝》第29集中连续的一段话,一字不差,语气和语速都像极了,简直就是没有图像的电视机,听得老师目瞪口呆。
析:杰杭在记忆方面表现出特别优异的能力,他对儿歌、歌曲、电视上的广告词、动画片中的语言、文字等表现出超强的记忆能力,会一字不差地说,语速很快,毫不费力,经常是在不经意之间蹦出来。这段时间,他经常会有主动与教师交往的行为,只是这些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没有对话,只是他需要听众的自言自语而已。
情景四:
区域角的棋类区中,嘉杰、轶爽、润泽、福鸿四个孩子在玩飞行棋,杰杭被他们快乐的谈笑声吸引了过去。杰杭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骰子忽然“骨碌碌”滚到了杰杭的面前,杰杭刚伸出手想去拿,润泽就把他的手推开了,并且以不欢迎的语气说:“走开点,该我扔了。”杰杭撅了撅嘴巴,恋恋不舍地走开了,眼睛还看着他们。
析:在班集体中,杰杭看到同伴游戏的快乐情境,有了加入的欲望,产生了与同伴交往的兴趣,可是由于不会交往,缺乏交往技能,他不知道该如何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去。我们觉得要抓住这个萌芽,引导他主动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并能体验到与同龄人交往的愉悦。
针对杰杭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培养他的交往能力入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策略,使他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 与家长交流,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针对杰杭在园与其他孩子迥异的表现,我们与他的父母交流,把杰杭在园一日生活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播放给他的父母观看,告诉家长,这些现象在别的孩子身上没有,我们一起分析哪些行为属于异常。他的父母说杰杭在家也有这些行为表现,只是因为缺少比较,没有察觉出异常。从杰杭的一举一动中,我们看得出来杰杭确实存在孤独症的倾向,非常需要我们的引导。
我们建议家长,要抓住现在这个关键时期,不能样样都包办代替,要对杰杭真正地放心、放手,相信他是有潜能的,会做得很好,利用“罗森塔效应”,在无意识中影响和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孩子受到我们的行为影响,感受到我们背后积极的期望,他的行为就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家长只要在杰杭感到无助的时候,给一些鼓励,适当地提供一些方法就行了,家长要适当“懒惰”、“退后”,这样杰杭也就会开始他真正的交往行为,杰杭会不顺利,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只要在必要时给予指导。
在我们的解释下,杰杭的家长看到我们对杰杭有真正的爱心,了解到孤独症的严重性,愉快地接受了我们建议,并付诸行动。
家园的配合,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 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
良好的、积极的环境在物质是丰富和多样的。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如果能够充分支持孩子的自由自主的活动,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孩子的各种需要就可以得到满足。我们在准备区域角的材料时,都是一式多份,且富有变化性,比如,探索区的小汽车、建构区的积木、美术区的橡皮泥、棋类区的飞行棋、娃娃家的餐具等等,让杰杭产生加入游戏的欲望时,就可以有加入活动同地实施交往的机会。在某些区域的入口,我们贴上“
”的标志,给杰杭和孩子们一个暗示,可以与好朋友一起进去玩。
情景五:
杰杭在“美食家”当服务员,没有客人,他呆呆地坐着。
老师走过去声:“啊……好香喔!我好饿,可以点菜吗?”
杰杭:“对不起,没菜了。”
“哦,是吗?”难怪没有客人!老师指指柜上篮子里:“哇!这里还有好多吃的东西呢!有士豆、青菜、面包……我可以点一个汉堡吗?”
杰杭:“可以,你要什么口味的?”
析:如果没有材料的支持,老师与杰杭的交往行为将无法开展,当然这里也有引导的成分。
良好的,积极的环境在精神上是宽容和接纳的。宽容接纳的外在环境有助于孩子良好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育,形成对社会的良好的认识、情感和行为,鼓励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和充满自信地与教师、同伴交往。这也意味着“废除绝对性和单一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而对许多问题持多元的、相对的、多角度的理解。如果是这样,那么幼儿的‘错误’有时候就根本不是错误,而是他们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或者甚至是他们创造性、充满想象力的言行举止。”[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江苏教育出版社]
于是,我们对杰杭在集体活动时的一些表现,如自己做自己的事,会走到区域角去玩、钻到桌子底下去、画画时内容与教学内容相悖等行为,有时会忽略,有时会摸摸头、拍拍肩提醒。我们经常与杰杭牵手、拥抱,引导活泼开朗的孩子与他交朋友,使他感受到集体环境的温馨、同龄伙伴的关受、老师的爱护。在同伴中,我们及时肯定、表扬杰杭的进步、闪光点,以树立杰杭的自信心。
环境的支持,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三、 多提供机会,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
孩子是在集体中,与同伴、教师的相互作用不断成长的。我们认识到孩子发展的实际性质,巧妙地把这种认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教育引发孩子就成为可能。
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大概把它们分为: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通过一些故事、儿歌、歌曲、语言游戏等媒介,给杰杭正确交往的榜样,提供机会让杰杭展示才能,进行练习。如玩语言游戏《卖西瓜》,我们请杰杭学习卖西瓜人说的话,买西瓜人的话,提着小篮子轮换角色进行对话游戏,在活动中练习交往,体验参与的快乐。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提供一式多份的玩具,让杰杭与孩子们进行一些平行游戏。同时,我们也提供一些一个孩子玩不起来,而要几个孩子一起合作才玩得有趣、玩得开心,或者一起合作才能操作成功的玩具和材料,形成交往需要,杰杭与同伴一起通过游戏和操作亲身体验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如娃娃家的“过生日”探索区的“让小灯泡亮起来”等等。
生活活动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包括进餐、午睡、入厕、盥洗,来园离园及一些转换环节等等。时间比较固定,孩子相对来说较为自由,它是琐碎的,是充满了细节的,是自然随意的,是日复一日的。我们关注细节,给予杰杭关心,创造交往的机会,不断重复,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比如在午睡前后,杰杭穿脱外套、鞋子时,我们让杰杭与小朋友互相帮助,“我帮你来拉拉链”、“你帮我来扣纽扣”……
情景六
要午睡了,好几个孩子都穿着套衫,脱不下来,老师帮杰杭拉住袖口,脱下袖子后,杰杭把套衫脱出来了。旁边的张驰看见了,也向老师伸手,希望老师帮忙。老师:“杰杭,你帮张驰脱衣服,好吗?”“好的。”杰杭帮张驰拉住袖口,很快,张驰脱好了:“谢谢杰杭!”“不用谢!”杰杭笑了。
析:教师帮助杰杭脱套衫的动作,相当于给他做了一个示范,他知道应该怎样帮助同伴。诸如此类简单的事事,杰杭在做完之后,能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也能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机会的提供,是流向成功的源泉。
四、 学习实际交往的方式方法,指导孩子做出合适的反应。
孩子之间交往的方式很多,有由于共同的活动目标所产生的合作行为;有因公共资源有限而发生的轮流、分享行为;有个别能力或经验不均衡而发生的帮助、求助行为;因意见不统一而发生的商量行为;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发生的请求行为等等。
杰杭刚入园时,只是会用身体靠近、眼睛看着对方的方法与同伴交往。我们指导杰杭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与同伴拉拉手,学习与同伴一起坐下、一起拿取玩具、一起说说话、哈哈笑等,想与同伴一起玩时,说:“我们一起下棋好不好?”“我可以和你一起看书吗?”在与同伴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等等。
对待杰杭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我们不是用消极反对的方式纠正,而是在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提出渐进的要求。给予杰杭一些行为与语言上的具体指导,让杰杭知道该怎说、怎么做。平时,经常用奖小红花、小星星、小苹果等对他出现的正常交往行为进行鼓励与肯定,形成良性循环。在大班图书角,我们曾听到过杰杭与豪飞的对话:
豪飞:“这个迷宫怎么走不出去的!”
杰杭:“豪飞,这个我知道,让我来走给你看!先往这里走,再往这里走,再走、走、走,走到了,你看,这样就拿到宝剑了吧,哈哈!”
析:到了大班阶段,杰杭已学会认真倾听同伴讲话,从听到的话中了解同伴,根据同伴的需要来帮助他。他的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方法的掌握,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培养孩子是长期坚持的事,班集体是一个“大熔炉”,经过幼儿园三年的集体生活熏陶,杰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同伴交往技能以及他人意识,在幼儿园已经能在我们的带领下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玩得高兴时,会与同伴开怀大笑,会和同伴手牵手,甚至有时会搂抱好朋友。在家里与父母家人也会开心地对话,有了交往的语言行为。在我们家园共同的努力之下,杰杭的自闭倾向在慢慢在减退,言语、行为逐渐正常化。
我们真心地希望,杰杭在幼儿园学习结束之后,步入小学、走向社会,都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大司巷幼儿园)
儿童心理行为研究专家姚梅玲指出:“幼儿期(3~6岁)是纠正孤独症的最佳时期。”如果我们能在幼儿时期就能对有孤独症倾向的幼儿进行纠正,通过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培养交往能力,是大有益处的。我们班的杰杭小朋友在入园初就表现出自闭倾向,下面是关于他的行为表现记录:
情景一:
小班新生入园前家访,第一次见到杰杭时,他正在给家里的一帮人表演转圈圈,他一连转了十几圈,没有停下来的趋势。过了好久,杰杭才慢慢地停了下来,他的表情是茫然的,眼神是空洞的,在一家人的拍手叫好声中,他没有看过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一眼,也没有露出过一丝愉悦的表情,他就这样站着,眼睛直盯着饮水机。他的外婆走了过去,盛一杯水端到杰杭州市面前问:“杰杭,你要喝水吗?”杰杭“嗯”了一声,接过杯子,喝起水来。杰杭喝完水,端着茶杯不动,守候在一旁的外婆接过杯子,问:“杰杭,想玩什么?”说话,眼睛扫视着屋子四周,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遥控车上。外婆忙走过去,拿起遥控车和遥控器,交到杰杭手上,杰杭就玩了起来。
析:从交谈和观察中得知,杰杭是家里的独子,深受家里人的宠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叔叔舅舅等“无数个太阳”围着他转,平时,他不用多说什么,渴了、饿了、想小便了,只要他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不需要做什么,善解人意的外婆及其它家人就会为他解决一切麻烦。这样,也让他失去了许多与家人语言交流的机会。再加上家人的宠爱,杰杭很少出门,缺少与同龄人之间双向、相互性的交往行为。多数是与成人之间发生的交往,常常体现为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动,一方是主体另一方是对象。
情景二:
小班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来到巧克力小屋前,玉露和晓锐等孩子一下子钻进了小屋里面,玩过家家的游戏。杰杭也来到了小屋前,只见他两手抓住小屋屋檐,脚踩在窗户上 ,噌地上了屋顶,骑坐在屋顶的人字架上,右手摸着耳朵,左手放在屋脊上,眼睛望着远处,表情冷漠。
析:孩子们一般喜欢钻进小屋,获得安全感,而杰杭没有这样做。刚开始,我对杰杭的行为不理解,仔细思考,回忆起心理学中讲到孤独症幼儿的表现:爱转圈、喜欢上高、用手摸耳朵、眼神飘忽不定……杰杭的这些行为就非常相似,是入园的“分离焦虑”使他产生或加强了这些行为吗?如今,他对同伴视而不见,只顾自己玩耍,没有产生与同伴交往的行为。
情景三:
喝完牛奶,杰杭走到老师身边,拉拉老师的手,很突兀地说:“珊迪,你如果什么都听不见,就别说话了……我们被困在这里了……海绵宝宝我是大人,很大很大的人……”说的是《海绵宝宝》第29集中连续的一段话,一字不差,语气和语速都像极了,简直就是没有图像的电视机,听得老师目瞪口呆。
析:杰杭在记忆方面表现出特别优异的能力,他对儿歌、歌曲、电视上的广告词、动画片中的语言、文字等表现出超强的记忆能力,会一字不差地说,语速很快,毫不费力,经常是在不经意之间蹦出来。这段时间,他经常会有主动与教师交往的行为,只是这些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没有对话,只是他需要听众的自言自语而已。
情景四:
区域角的棋类区中,嘉杰、轶爽、润泽、福鸿四个孩子在玩飞行棋,杰杭被他们快乐的谈笑声吸引了过去。杰杭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骰子忽然“骨碌碌”滚到了杰杭的面前,杰杭刚伸出手想去拿,润泽就把他的手推开了,并且以不欢迎的语气说:“走开点,该我扔了。”杰杭撅了撅嘴巴,恋恋不舍地走开了,眼睛还看着他们。
析:在班集体中,杰杭看到同伴游戏的快乐情境,有了加入的欲望,产生了与同伴交往的兴趣,可是由于不会交往,缺乏交往技能,他不知道该如何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去。我们觉得要抓住这个萌芽,引导他主动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并能体验到与同龄人交往的愉悦。
针对杰杭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培养他的交往能力入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策略,使他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 与家长交流,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针对杰杭在园与其他孩子迥异的表现,我们与他的父母交流,把杰杭在园一日生活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播放给他的父母观看,告诉家长,这些现象在别的孩子身上没有,我们一起分析哪些行为属于异常。他的父母说杰杭在家也有这些行为表现,只是因为缺少比较,没有察觉出异常。从杰杭的一举一动中,我们看得出来杰杭确实存在孤独症的倾向,非常需要我们的引导。
我们建议家长,要抓住现在这个关键时期,不能样样都包办代替,要对杰杭真正地放心、放手,相信他是有潜能的,会做得很好,利用“罗森塔效应”,在无意识中影响和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孩子受到我们的行为影响,感受到我们背后积极的期望,他的行为就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家长只要在杰杭感到无助的时候,给一些鼓励,适当地提供一些方法就行了,家长要适当“懒惰”、“退后”,这样杰杭也就会开始他真正的交往行为,杰杭会不顺利,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只要在必要时给予指导。
在我们的解释下,杰杭的家长看到我们对杰杭有真正的爱心,了解到孤独症的严重性,愉快地接受了我们建议,并付诸行动。
家园的配合,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 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
良好的、积极的环境在物质是丰富和多样的。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如果能够充分支持孩子的自由自主的活动,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孩子的各种需要就可以得到满足。我们在准备区域角的材料时,都是一式多份,且富有变化性,比如,探索区的小汽车、建构区的积木、美术区的橡皮泥、棋类区的飞行棋、娃娃家的餐具等等,让杰杭产生加入游戏的欲望时,就可以有加入活动同地实施交往的机会。在某些区域的入口,我们贴上“
”的标志,给杰杭和孩子们一个暗示,可以与好朋友一起进去玩。
情景五:
杰杭在“美食家”当服务员,没有客人,他呆呆地坐着。
老师走过去声:“啊……好香喔!我好饿,可以点菜吗?”
杰杭:“对不起,没菜了。”
“哦,是吗?”难怪没有客人!老师指指柜上篮子里:“哇!这里还有好多吃的东西呢!有士豆、青菜、面包……我可以点一个汉堡吗?”
杰杭:“可以,你要什么口味的?”
析:如果没有材料的支持,老师与杰杭的交往行为将无法开展,当然这里也有引导的成分。
良好的,积极的环境在精神上是宽容和接纳的。宽容接纳的外在环境有助于孩子良好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育,形成对社会的良好的认识、情感和行为,鼓励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和充满自信地与教师、同伴交往。这也意味着“废除绝对性和单一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而对许多问题持多元的、相对的、多角度的理解。如果是这样,那么幼儿的‘错误’有时候就根本不是错误,而是他们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或者甚至是他们创造性、充满想象力的言行举止。”[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江苏教育出版社]
于是,我们对杰杭在集体活动时的一些表现,如自己做自己的事,会走到区域角去玩、钻到桌子底下去、画画时内容与教学内容相悖等行为,有时会忽略,有时会摸摸头、拍拍肩提醒。我们经常与杰杭牵手、拥抱,引导活泼开朗的孩子与他交朋友,使他感受到集体环境的温馨、同龄伙伴的关受、老师的爱护。在同伴中,我们及时肯定、表扬杰杭的进步、闪光点,以树立杰杭的自信心。
环境的支持,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三、 多提供机会,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
孩子是在集体中,与同伴、教师的相互作用不断成长的。我们认识到孩子发展的实际性质,巧妙地把这种认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教育引发孩子就成为可能。
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大概把它们分为: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通过一些故事、儿歌、歌曲、语言游戏等媒介,给杰杭正确交往的榜样,提供机会让杰杭展示才能,进行练习。如玩语言游戏《卖西瓜》,我们请杰杭学习卖西瓜人说的话,买西瓜人的话,提着小篮子轮换角色进行对话游戏,在活动中练习交往,体验参与的快乐。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提供一式多份的玩具,让杰杭与孩子们进行一些平行游戏。同时,我们也提供一些一个孩子玩不起来,而要几个孩子一起合作才玩得有趣、玩得开心,或者一起合作才能操作成功的玩具和材料,形成交往需要,杰杭与同伴一起通过游戏和操作亲身体验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如娃娃家的“过生日”探索区的“让小灯泡亮起来”等等。
生活活动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包括进餐、午睡、入厕、盥洗,来园离园及一些转换环节等等。时间比较固定,孩子相对来说较为自由,它是琐碎的,是充满了细节的,是自然随意的,是日复一日的。我们关注细节,给予杰杭关心,创造交往的机会,不断重复,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比如在午睡前后,杰杭穿脱外套、鞋子时,我们让杰杭与小朋友互相帮助,“我帮你来拉拉链”、“你帮我来扣纽扣”……
情景六
要午睡了,好几个孩子都穿着套衫,脱不下来,老师帮杰杭拉住袖口,脱下袖子后,杰杭把套衫脱出来了。旁边的张驰看见了,也向老师伸手,希望老师帮忙。老师:“杰杭,你帮张驰脱衣服,好吗?”“好的。”杰杭帮张驰拉住袖口,很快,张驰脱好了:“谢谢杰杭!”“不用谢!”杰杭笑了。
析:教师帮助杰杭脱套衫的动作,相当于给他做了一个示范,他知道应该怎样帮助同伴。诸如此类简单的事事,杰杭在做完之后,能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也能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机会的提供,是流向成功的源泉。
四、 学习实际交往的方式方法,指导孩子做出合适的反应。
孩子之间交往的方式很多,有由于共同的活动目标所产生的合作行为;有因公共资源有限而发生的轮流、分享行为;有个别能力或经验不均衡而发生的帮助、求助行为;因意见不统一而发生的商量行为;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发生的请求行为等等。
杰杭刚入园时,只是会用身体靠近、眼睛看着对方的方法与同伴交往。我们指导杰杭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与同伴拉拉手,学习与同伴一起坐下、一起拿取玩具、一起说说话、哈哈笑等,想与同伴一起玩时,说:“我们一起下棋好不好?”“我可以和你一起看书吗?”在与同伴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等等。
对待杰杭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我们不是用消极反对的方式纠正,而是在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提出渐进的要求。给予杰杭一些行为与语言上的具体指导,让杰杭知道该怎说、怎么做。平时,经常用奖小红花、小星星、小苹果等对他出现的正常交往行为进行鼓励与肯定,形成良性循环。在大班图书角,我们曾听到过杰杭与豪飞的对话:
豪飞:“这个迷宫怎么走不出去的!”
杰杭:“豪飞,这个我知道,让我来走给你看!先往这里走,再往这里走,再走、走、走,走到了,你看,这样就拿到宝剑了吧,哈哈!”
析:到了大班阶段,杰杭已学会认真倾听同伴讲话,从听到的话中了解同伴,根据同伴的需要来帮助他。他的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方法的掌握,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培养孩子是长期坚持的事,班集体是一个“大熔炉”,经过幼儿园三年的集体生活熏陶,杰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同伴交往技能以及他人意识,在幼儿园已经能在我们的带领下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玩得高兴时,会与同伴开怀大笑,会和同伴手牵手,甚至有时会搂抱好朋友。在家里与父母家人也会开心地对话,有了交往的语言行为。在我们家园共同的努力之下,杰杭的自闭倾向在慢慢在减退,言语、行为逐渐正常化。
我们真心地希望,杰杭在幼儿园学习结束之后,步入小学、走向社会,都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大司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