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民国政治的研究,在民国历史时期的史学研究中一直是处于中心地位的,但对于国外新史学排斥政治史学研究的时代大环境下其是处于边缘学科体系的。历史的研究是多元化的、多选择性的统一课题,因此相对于转型中的民国史实来说,由于政治史的地位从明国38年间开始已经是非常重要了,根据“所有历史都是思想上的历史”的直观表述,具体也可以用所有的民国历史都是政治历史来加强有关政治史学研究的中心位置。同时由于和其他历史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将已经碎化的民国史整合起来,实质上与政治史构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关键词:新史学;政治史;民国史
最近几年,由于西方史学的引入,我国多数学者开始慢慢加入国民史学的研究,以期更好的实现政治史学在国民史学中相互补充的新观念、新视角。同样将政治史学加入民国史学研究中,可以在有效补充传统民国史学地位不高的基础上,让政治历史的研究更快速的发展,帮助我国历史研究者更好的拓宽视野,深入研究。民国时期是帝国主义制度变为现代化的民主国家制度的有效转折点,其涉及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因此实现政治史学在国民史中的研究关键地位可以更好促进民国史学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民国政史整体构建
《唤醒中国》是在新文化史学发展潮流之下,有关史学教授研究民国历史的一个典型性代表作品,它是围绕清朝末期民国政治历史研究的具体意向所开展的,同时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从“自我觉醒”的过程发展到一个“唤醒民族”的过程的有效转变,这是同政治自由主义的民主会议向中央集权化政治转换的民国历史模式,二者通过有效结合,相互统一,使之成为自1920年过后,中国国民政治史学研究的基础。
在民国历史中,国民党政机关是自1920年以后才开始重新建立国民垄断体系,相关外国史学家曾总结了国民党政机关在民国历史文化中尝试建构国家和民主的统一代表性思想,与此同时建立统治集团,以期达到垄断有效合法性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民国形式下政治内容的具体表现。对于有些学者在此过程中着重强调了从下往上的统一视角,把普通大众的具体生活与政治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人为的受有效精英规划的统一结果,实现其统一精英设计与民众规划的有效结合。同时,更好的促进人们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构建的国家与民众的统一象征,从而在一定基础上更有效的实现政治在国民构建中的现实权益。
二、民国政治研究重点
我国民国政治史学的研究重点内容主要是对限制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军事、政治、外交方面中的政治派系间的总体探讨。即在北洋政府历史时期,自结束袁世凯统治之后,通过以这一时期派系间的斗争与北京直属政府间的具体关系,其中大概包括皖系统治期间的政治局势和政治上的斗争;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相关政局形式和直系、奉系军阀战争之后,国民政府中存在的政治问题以及国家未来发展路线的相关问题的论述等进行分阶段、分形式的具体思想论证。派系间的斗争是民国历史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性问题,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情局势上,对于不同派系,在不同的接触领域中的总体研究发现,其通常是会存在重合部分的,例如在派系战争时期,其政治与军事上的形式就是难以具体区分开来的,但是对于大多历史研究者而言,其相对较为关注的还是政治上的派系军阀,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了解其政治发展动向,而且可以通过政治体系的规划,使其更好的衍生到其他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派系更具有生长能力。
通过北京政府到国民党政府的转变,政治体系中大大小小的派系都在历史中得到具体体现,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其派系中的斗争越演越烈,是促使国民战争走向失败的最终原因。派系是组织成员中主体论点与利益关系相互促进而形成的有效团体,就通常情况而言,派系的整体规模不是很大,其组织内部成员很多都是依靠派系中的领导人物来维系其在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如亲情、友情。但是对于派系间通常会存在结构不稳固的问题,因此导致其领导人物对于其中相关成员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管束作用,导致派系中的研究无法达到系统化。对于民国历史的研究重点即民国期间个派系间的政治斗争,根据对此类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通过政治大环境,更加有效的了解民国历史发展。
三、政治史学对民国史学中心地位
对拥有“整体史”理想的国民史学研究专家来说,无法有效把握民国史在政治史学的中心研究地位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民国初年以及北洋政府时期是民国政治、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其民国期间的大量政治制度以及相关政局变化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展的。对于民国历史中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如果无法从根源探索,则相对而言是无法做到深入研究的。例如:在一段相当短暂的时期,中国为什么能实现由“帝国”到“民国”到“党国”的变化呢,使之随之发生由“皇军”到党“国军”的演变过程;同时是什么原因导致清代末年以后民众日夜期盼的议会民主制度,在不过短短10年时间之后,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随之而来的是独裁政治的思想理念;同样是什么理由让一直在外交上犹豫不决的日德、英美线路最终被红色苏俄共产主义路线所代替,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共两党都都选择用苏俄政治体制改造以往的旧中国;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历史上最漆黑的北洋政府时期成为中国法律社会最为健全的时期。因此,很多历史教授开始研究,中国民国历史中的北伐10年,是什么成就其历史中的经济、政治奠基地位,从而开启了民主科学在历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以上的一系列问题,甚至深入引发的各种深层次问题,这些解答都是与民国初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研究息息相关的。
对于民国政治整体研究水平偏低是许多是当代许多政治学者所担忧的问题。就民国正式研究的现有情况看来,很多民国政治上的问题无法反映严谨的辩证思维模式,就连有些可以说是常识的历史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疑虑。例如: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是一个以科学民主为中心思想的法律文献,但其却是在1923年众多官员相互勾结的腐败历史背景下提出的,相关激进派的革命者常以《临时约法》中相关不合理的规定倡议将其废除。如果抛开常态化思维模式,用比较宪法式的眼光看,《临时约法》的制定是造成国家战争的不良政治体系,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民主宪法總体原则的最关键因素。然而,虽然政治史不是体现国民历史总体现象的唯一研究道路,但却是对其政治、经济研究意向相关社会作用中研究的重点。着重把握民国历史中的政治学习,可以在历史思维逻辑下,将其作为一种宏观条件下的历史背景参考,帮助相关史学研究更好的定位。
在民国历史研究中,政治史学的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因素研究所不可代替的。因此,相关民史的研究要以政治总体大纲为前提,将其与同一时期历史经济、文化有效结合,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基础上更好的了解民国历史,还可以更有效的获知其演化历史方向,在新历史大发展下,促使民国史学的研究能更加深入,更加彻底。
参考文献
[1]于明.共和政体与国家建设:中国近代宪政史反思——政体、国体与建国民初十年制宪史的再思考[J].中外法学,2012(1)
作者简介:刘高峰(1967--4),男,山东莱芜人,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与艺术系,教授。研究方向:历史与文物教育、中国古代青铜器。
边荣云(1966--8),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大学学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关键词:新史学;政治史;民国史
最近几年,由于西方史学的引入,我国多数学者开始慢慢加入国民史学的研究,以期更好的实现政治史学在国民史学中相互补充的新观念、新视角。同样将政治史学加入民国史学研究中,可以在有效补充传统民国史学地位不高的基础上,让政治历史的研究更快速的发展,帮助我国历史研究者更好的拓宽视野,深入研究。民国时期是帝国主义制度变为现代化的民主国家制度的有效转折点,其涉及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因此实现政治史学在国民史中的研究关键地位可以更好促进民国史学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民国政史整体构建
《唤醒中国》是在新文化史学发展潮流之下,有关史学教授研究民国历史的一个典型性代表作品,它是围绕清朝末期民国政治历史研究的具体意向所开展的,同时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从“自我觉醒”的过程发展到一个“唤醒民族”的过程的有效转变,这是同政治自由主义的民主会议向中央集权化政治转换的民国历史模式,二者通过有效结合,相互统一,使之成为自1920年过后,中国国民政治史学研究的基础。
在民国历史中,国民党政机关是自1920年以后才开始重新建立国民垄断体系,相关外国史学家曾总结了国民党政机关在民国历史文化中尝试建构国家和民主的统一代表性思想,与此同时建立统治集团,以期达到垄断有效合法性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民国形式下政治内容的具体表现。对于有些学者在此过程中着重强调了从下往上的统一视角,把普通大众的具体生活与政治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人为的受有效精英规划的统一结果,实现其统一精英设计与民众规划的有效结合。同时,更好的促进人们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构建的国家与民众的统一象征,从而在一定基础上更有效的实现政治在国民构建中的现实权益。
二、民国政治研究重点
我国民国政治史学的研究重点内容主要是对限制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军事、政治、外交方面中的政治派系间的总体探讨。即在北洋政府历史时期,自结束袁世凯统治之后,通过以这一时期派系间的斗争与北京直属政府间的具体关系,其中大概包括皖系统治期间的政治局势和政治上的斗争;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相关政局形式和直系、奉系军阀战争之后,国民政府中存在的政治问题以及国家未来发展路线的相关问题的论述等进行分阶段、分形式的具体思想论证。派系间的斗争是民国历史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性问题,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情局势上,对于不同派系,在不同的接触领域中的总体研究发现,其通常是会存在重合部分的,例如在派系战争时期,其政治与军事上的形式就是难以具体区分开来的,但是对于大多历史研究者而言,其相对较为关注的还是政治上的派系军阀,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了解其政治发展动向,而且可以通过政治体系的规划,使其更好的衍生到其他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派系更具有生长能力。
通过北京政府到国民党政府的转变,政治体系中大大小小的派系都在历史中得到具体体现,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其派系中的斗争越演越烈,是促使国民战争走向失败的最终原因。派系是组织成员中主体论点与利益关系相互促进而形成的有效团体,就通常情况而言,派系的整体规模不是很大,其组织内部成员很多都是依靠派系中的领导人物来维系其在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如亲情、友情。但是对于派系间通常会存在结构不稳固的问题,因此导致其领导人物对于其中相关成员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管束作用,导致派系中的研究无法达到系统化。对于民国历史的研究重点即民国期间个派系间的政治斗争,根据对此类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通过政治大环境,更加有效的了解民国历史发展。
三、政治史学对民国史学中心地位
对拥有“整体史”理想的国民史学研究专家来说,无法有效把握民国史在政治史学的中心研究地位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民国初年以及北洋政府时期是民国政治、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其民国期间的大量政治制度以及相关政局变化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展的。对于民国历史中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如果无法从根源探索,则相对而言是无法做到深入研究的。例如:在一段相当短暂的时期,中国为什么能实现由“帝国”到“民国”到“党国”的变化呢,使之随之发生由“皇军”到党“国军”的演变过程;同时是什么原因导致清代末年以后民众日夜期盼的议会民主制度,在不过短短10年时间之后,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随之而来的是独裁政治的思想理念;同样是什么理由让一直在外交上犹豫不决的日德、英美线路最终被红色苏俄共产主义路线所代替,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共两党都都选择用苏俄政治体制改造以往的旧中国;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历史上最漆黑的北洋政府时期成为中国法律社会最为健全的时期。因此,很多历史教授开始研究,中国民国历史中的北伐10年,是什么成就其历史中的经济、政治奠基地位,从而开启了民主科学在历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以上的一系列问题,甚至深入引发的各种深层次问题,这些解答都是与民国初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研究息息相关的。
对于民国政治整体研究水平偏低是许多是当代许多政治学者所担忧的问题。就民国正式研究的现有情况看来,很多民国政治上的问题无法反映严谨的辩证思维模式,就连有些可以说是常识的历史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疑虑。例如: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是一个以科学民主为中心思想的法律文献,但其却是在1923年众多官员相互勾结的腐败历史背景下提出的,相关激进派的革命者常以《临时约法》中相关不合理的规定倡议将其废除。如果抛开常态化思维模式,用比较宪法式的眼光看,《临时约法》的制定是造成国家战争的不良政治体系,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民主宪法總体原则的最关键因素。然而,虽然政治史不是体现国民历史总体现象的唯一研究道路,但却是对其政治、经济研究意向相关社会作用中研究的重点。着重把握民国历史中的政治学习,可以在历史思维逻辑下,将其作为一种宏观条件下的历史背景参考,帮助相关史学研究更好的定位。
在民国历史研究中,政治史学的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因素研究所不可代替的。因此,相关民史的研究要以政治总体大纲为前提,将其与同一时期历史经济、文化有效结合,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基础上更好的了解民国历史,还可以更有效的获知其演化历史方向,在新历史大发展下,促使民国史学的研究能更加深入,更加彻底。
参考文献
[1]于明.共和政体与国家建设:中国近代宪政史反思——政体、国体与建国民初十年制宪史的再思考[J].中外法学,2012(1)
作者简介:刘高峰(1967--4),男,山东莱芜人,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与艺术系,教授。研究方向:历史与文物教育、中国古代青铜器。
边荣云(1966--8),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大学学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