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FD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习惯,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后的反思习惯、鼓励学生写反思性作业,都有利于学生在反思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反思情景,提高反思策略,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关键词:学习反思 培养 反思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困扰:有些做过几遍、讲过多次的习题,学生还是一错再错。这种“过目即忘”的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显得痛苦而疲惫。我在教学中发现反思习惯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成绩较高的学生反思习惯要好于成绩较低的。费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人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检验计算——反思解题结果
  好多学生考试的时候,在计算方面失分多,学生乃至家长常常归结为:不细心、不踏实。其实,很多情况下问题出在计算方法、能力、技巧等方面。为此,我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最后结果进行自我评判的习惯。如刚学简便计算900÷40时,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尝试写出:900÷40=(900÷10)÷(40÷10)=90÷4=22……2,这样的结果对不对呢?学生通过检验,发现22×40 2的结果不能还原到900。学生自己找原因,猜测:余数若是20就对了?师追问:余数究竟是不是20呢?能说说理由吗?简便的过程能这样写吗?刚开始教学时,我同大多数教师一样,很不在意检验,总以为一步步有理有据的解答,结果怎么会错呢?检验如同虚设。心理上重视了检验之后,才知道学生通过检验,会自己理清计算中的很多问题。
  自我评判的方式很多,检验是其中一种。学生常用重算一遍、互逆运算、将答案代人原题等检验方法反思数量结果。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检验认识不足,甚至嫌烦,因而表现出怠惰。怎么办?
  为了让学生在计算中愉快地、自觉地反思自己的学生行为,我大胆引进了“估算”,由于估算很便捷,所以,学生非常乐意用此方法先来估一估自己的结果,发现有误差了会立即查找原因,此时的检验就成了学生的内需。如计算38×209,好多同学会这样写竖式: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估算,40×210,用估算的结果(8400)反思其竖式结果。当学生发觉与正确结果相差甚远,会急着查找:计算过程中到底哪儿出了错?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一箭三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数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检验,自我完善,逐步形成有个性的检验策略。
  二、验证思路——反思逻辑意义
  验证与检验相比,在检验基础上提升了一步。在实际教学中,验证通常表现为:让学生由实践操作来证明或用已知的数学公理、结论等理性分析来论证未知的发现或结论。如探索长方体、正方体面、棱的特征时,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是凭眼睛看,脑子想得出来的“大概”,实际是不是这样呢?于
  是,教学中我再次放手让学生想办法去验证。
  师:对长方体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我们怎样动手、动脑来验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空间。)
  生1:画一个面下来,将它的对面与之比一比(用自带的学具),比下来是一样的。
  生2:量长、宽,相对的面的长和宽是相同的,说明面积相等,同时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样就可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3:不用量也能知道,可以借助连接两个面的棱,(举起长方体)你看,同一个长方形中,长与长肯定是相等的,类推一下。
  生4:将相对的面揭下来,放在一起,看能不能完全重合(这个学生的长方体纸盒每个面上都贴了一层较厚的花纸)?是完全重合的,
  师: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给学生验证的时间、空间。)
  生1:量出每条棱的长度,12条棱有3种长度,相对的棱都一样长。
  生2:把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画下来是3条线段,将其他的棱分别与它们比一比,发现只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3:每条棱都可以先看做一个面上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根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进行推理,可以推出:相对的棱长度都相等,比一条条量省劲多了。
  通过验证,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原先的思路、猜想或发现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客观存在等,即是否具有逻辑意义。把这样的反思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凸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且学习活动彰显着生命,充满了灵性。遗憾的是,在众多的日常课中,我们很难看到教学的这一环节。其实,数学学习活动中蕴含着许多数理逻辑,精确性是数理逻辑的特点之一。由此看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逻辑意义”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们会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努力探求某个小发现或结论的正确性。虽然小学教材中对学生这方面的要求没留多少痕迹,但为了学生初、高中的学习、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妨先行一步,奠下基石。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所遇到问题的类型在不断变换,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如在计算(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等)中、在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中、……都用到“转化”这一策略。“转化”有着广泛的应用,有数与形的转化、有难到易的转化、有新问题与旧知之间的转化……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贯通,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反思解题策略。策略介于方法和思想之间,是方法的灵魂,是思想的雏形,是形成数学思想的有力支撑。方法和策略的获得,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通过策略的反思,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策略价值,提升数学思想,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总之,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变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特别是反思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則新,思新则进。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从题后反思,到一组题后反思,到章后反思,再到学期后的反思。从方法的总结,到规律的发现等。学生在反思自己学习行为中,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进而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 效率  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小组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问题驱动为动力,增
什么是课堂提问呢?本人以为,课堂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活动模式,它既可以是教师把综合研究学生实际、教材内容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具有一定策略与艺术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序而又机动的发问,也可以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问。它能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推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践“全面发展”的理念。那
教学反思是老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对象,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回顾、思考和分析,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完善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加优化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一、教学反思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学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有利于教师由 “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摘要】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入手,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出发,结合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发展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通过调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仍然是目前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中学地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着重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改善中学地理所面临的现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
概要:英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弱项,学生,家长重视不够;运用语言的机会少;接触面窄;教材有脱离农村生活的内容;如何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积极的学习英语,主动的参与英语课堂以及课外活动?达到语言教学的目标,是每一个农村英语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本人认为不光要从学科出发,在教学方法,技巧,活动,互动,检查等环节下功夫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  关键词:学习兴趣 情感世界 情感教育  一、
摘要:本文依据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呼唤,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文中主要从学案的设计、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该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学案导学;地理教学;应用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指出:
小学科学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启蒙”规定了教育的层次。什么是“科学”,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发现规律。爱因斯坦说:科学就是探求意义的经历。如何学科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了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情,提出了“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的口号。因此,科学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有典型意义的活动中去获取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些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枯燥、困难。如何让课堂更具“画面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研究者、探究者呢?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法;画面感;教学效果  鉴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初中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学生的思维水平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去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生 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是一个值得广泛深入探讨的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在数学教学
【摘 要】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于1963年提出:什么是学困生?顾名思义,即“学习困难者”,也称为“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无明显缺陷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使学习能力的获得或发展产生障碍,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从而表现出学习不良。这一类学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等特点。特别在进入初中后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更严重的趋势,这直接影响到大面积提高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