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方法。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有效落实初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并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习惯来进行教学,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减少学生在接触高中数学过程中的恐惧心理,为学生揭露高中数学的奥妙,进一步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素养获得有效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310
引言
高中教材在内容、知识上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增强,不像初中一样简单易懂,同时由于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安排存在差异,教学方法不同,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基础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切实做好学生进入高中的衔接工作。
一、加强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
从初中教科书中删除的知识只是高中学习的关键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无法跟上高中学习的进展。以同一性三角形的判断方法为例,初中教科书只要求学生学习判断同一性三角形,学生可以记住这五个判断句子。但是,令人困惑的一点是,“边和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的重合。原因是他们没有反映在初中教科书中,所以学生只学习简单的内容,而没有深入探究其本质,最终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其在解决相关内容方面的意义。这是初中和高中教材衔接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无法提高数学成绩。因此,初中教师可以简单地在教学中向学生扩展一些知识,记住不要遵循剧本,使教学内容更接近高中所学知识,为学生在高中学习铺平道路。
二、注意教学节奏,树立学习自信
在高一阶段,我们要注意教学节奏的把控,多一点耐心,对学生多一点信息,给学生一个知识过渡的缓冲期,帮助他们重新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具体来说,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初高中知识点的对比与联系,将学生引入门径。当学生能够建立起初高中知识前后联系,由已知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自信也就有了。同时,当高一学生在数学面临学习难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问老师。只有向教师倾诉自己的问题与困惑,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真实情况,所处的具体困境,才能“对症抓药”,给予学生最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少走弯路。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有什么不懂的,课下大胆来问自己,不要不好意思,要认真陈述自己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向教师寻求专业的指导。具体来说,在教学指数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去回顾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指数含义,并结合课前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知识点代入到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指数,有利于他们对未知知识的思考,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对于那些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将其知识拆分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最后通过组合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学生才能够树立起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完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初中的知识点较少,课堂时间充裕,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公式的推演、验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开展深入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很广,且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很高,数学学习成绩对实际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而高中教学不能像初中一样。首先,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将从前的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高中数学任务紧,课堂上的教学速度比初中快很多,学生需要在课前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才能跟上课堂的学习节奏。最后,不可轻视思考和验证,虽然高中课堂时间紧张,但学习之后的思考和对公式的验证必不可少。
四、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应立足于核心素养,注重高中知识同初中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提升难度,带领学生由旧及新、由浅及深地学习,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接受高中数学。比如,在开展“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时,教师设计导语:在过去的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过一些几何体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及公式,哪些几何体能够求出表面积和体积?课件中同步展示小学、初中所学的几何体,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等,引导学生回忆和交流,让他们归纳和分类。接着,教师设疑: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它展开图的面积,那么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展开图是怎样的?该如何计算?揭示新课主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投影长方体、椎体与台体的侧面展开图,指引学生得出棱柱、棱锥、棱台表面积的一般求法,组织他们分组讨论这三类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表面积怎么求?使学生讨论、归纳表面积公式或求法。随后运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探究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積公式。
五、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衔接
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而初中数学问题不难计算。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减少提问时的计算难度,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求解二次方程时,初中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其定义,将其转化为一般方程。但是高中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求解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迅速求解。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高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高中学者的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知识和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时期,在学生进入高中的初期,数学教师要重视过渡时期的教学衔接工作,多层次关心学生,改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初中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融入高中数学的学习氛围中。
参考文献
[1]刘福民.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33.
[2]谢雪晶.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7):184.
[3]胡彩云.初高中数学知识教学衔接的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8(10):51.
关键词: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310
引言
高中教材在内容、知识上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增强,不像初中一样简单易懂,同时由于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安排存在差异,教学方法不同,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基础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切实做好学生进入高中的衔接工作。
一、加强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
从初中教科书中删除的知识只是高中学习的关键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无法跟上高中学习的进展。以同一性三角形的判断方法为例,初中教科书只要求学生学习判断同一性三角形,学生可以记住这五个判断句子。但是,令人困惑的一点是,“边和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的重合。原因是他们没有反映在初中教科书中,所以学生只学习简单的内容,而没有深入探究其本质,最终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其在解决相关内容方面的意义。这是初中和高中教材衔接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无法提高数学成绩。因此,初中教师可以简单地在教学中向学生扩展一些知识,记住不要遵循剧本,使教学内容更接近高中所学知识,为学生在高中学习铺平道路。
二、注意教学节奏,树立学习自信
在高一阶段,我们要注意教学节奏的把控,多一点耐心,对学生多一点信息,给学生一个知识过渡的缓冲期,帮助他们重新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具体来说,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初高中知识点的对比与联系,将学生引入门径。当学生能够建立起初高中知识前后联系,由已知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自信也就有了。同时,当高一学生在数学面临学习难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问老师。只有向教师倾诉自己的问题与困惑,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真实情况,所处的具体困境,才能“对症抓药”,给予学生最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少走弯路。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有什么不懂的,课下大胆来问自己,不要不好意思,要认真陈述自己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向教师寻求专业的指导。具体来说,在教学指数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去回顾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指数含义,并结合课前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知识点代入到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指数,有利于他们对未知知识的思考,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对于那些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将其知识拆分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最后通过组合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学生才能够树立起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完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初中的知识点较少,课堂时间充裕,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公式的推演、验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开展深入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很广,且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很高,数学学习成绩对实际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而高中教学不能像初中一样。首先,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将从前的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高中数学任务紧,课堂上的教学速度比初中快很多,学生需要在课前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才能跟上课堂的学习节奏。最后,不可轻视思考和验证,虽然高中课堂时间紧张,但学习之后的思考和对公式的验证必不可少。
四、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应立足于核心素养,注重高中知识同初中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提升难度,带领学生由旧及新、由浅及深地学习,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接受高中数学。比如,在开展“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时,教师设计导语:在过去的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过一些几何体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及公式,哪些几何体能够求出表面积和体积?课件中同步展示小学、初中所学的几何体,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等,引导学生回忆和交流,让他们归纳和分类。接着,教师设疑: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它展开图的面积,那么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展开图是怎样的?该如何计算?揭示新课主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投影长方体、椎体与台体的侧面展开图,指引学生得出棱柱、棱锥、棱台表面积的一般求法,组织他们分组讨论这三类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表面积怎么求?使学生讨论、归纳表面积公式或求法。随后运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探究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積公式。
五、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衔接
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而初中数学问题不难计算。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减少提问时的计算难度,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求解二次方程时,初中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其定义,将其转化为一般方程。但是高中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求解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迅速求解。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高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高中学者的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知识和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时期,在学生进入高中的初期,数学教师要重视过渡时期的教学衔接工作,多层次关心学生,改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初中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融入高中数学的学习氛围中。
参考文献
[1]刘福民.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33.
[2]谢雪晶.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7):184.
[3]胡彩云.初高中数学知识教学衔接的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8(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