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丽战胜贫困 让旅游助推振兴

来源 :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ong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是中央确定的大战略,是各地竞相发展的大热点,也是甘肃省最有条件最能发展起来的大产业,关系到全面小康百年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甘肃博大厚重历史文化的弘扬,关系到全省发展精气神的提振和发展信心的树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大支撑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大抓手,把准价值取向,突出内涵品质,聚焦关键环节,推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加速升级提质增效。
  近些年,随着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消费的时代,乡村旅游可以说完全由星星之火已经成了燎原之势。无论是从全国还是甘肃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对助推旅游扶贫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乡村旅游是中央确定的大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党的十九大期间,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二是乡村旅游是各地竞相发展的大热点。近些年,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在一些地方形成异军突起之势。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通过大数据预测,在政策引导、城镇化拉动、汽车普及、投资和新消费革命五大推动力的驱动下,中国的乡村旅游起码将持续10年以上的热度。三是乡村旅游是甘肃省最有条件最能发展起来的大产业。乡村旅游虽然是“小旅游”,却是一项富民强县的大产业。甘肃省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而且是数不胜数。四是乡村旅游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大支撑。发展乡村旅游,对贫困地区来说,最直接、最直观的效应,就是助农就业和增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扶贫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五是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大抓手。乡村旅游根植乡村,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天然有缘,是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内生力量,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明显的外溢性和叠加的多功能。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要求,与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高度契合的,与“五个振兴”的要求也是内在统一的。
  甘肃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大会8月9日在临潭冶力关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讲话强调,要充分认识陇原乡村之美,美在田园风光,美在如诗如画。田园风光游是乡村旅游区别于都市或景区旅游最大的韵味。美在村落形态之美,美在千姿百态。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传家宝”,全省各地都分布着一批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形态各异,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美在民俗文化,美在博大厚重。甘肃省是公认的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陇东大塬、黄河两岸孕育了早期发达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工艺文化、装饰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戏曲文化、歌舞文化等。美在特色物产,美在优质多样。这个特色物产就包括许多优质农产品以及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一些手工艺或旅游商品。概括为四种类型,即“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这些优质产品,既是独特的农业资源,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美在舌尖诱惑,美在回味无穷。全省小吃名目繁多,几乎每个县都有一种或几种特色风味小吃,兰州牛肉面、嘉峪关烤肉、東乡手抓、陇西腊肉、靖远羊羔肉等都是名声在外。
  唐仁健指出乡村旅游要把握好精髓要义。
  一是“四以”的价值取向怎么把握。以农耕文化为魂,这是乡村旅游的根脉。发展乡村旅游,只有深入挖掘传承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深层的农耕文化,才能留住乡村内在的美,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竞争力。以田园风光为韵,这是乡村旅游的气质。乡村旅游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发展乡村旅游,一定不能按城市的那种路子——就是要把“本土本真本味”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不同地域农村特点。以村落民宅为形,这是乡村旅游的风貌。乡村传统的村落、独特的建筑布局,都是乡村文化最真实的历史记录和有序的文化传承。以生态农业为基,这是乡村旅游的底气。乡村要美得有底气,必须有产业基础。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实施“农业+旅游”,提升生态农业的附加值。
  二是“四气”的内涵品质怎么彰显。“四气”就是首先要“土气”,其次是“老气”,第三是“生气”,第四是“朝气”。要敢于彰显农村的“土气”。“土气”,就是土里土气,乡村气息。要善于利用乡村的“老气”。一要保持好乡村的“老样子”,要像保护文物一样去保护老树、老桥、老院,这是风貌,是必须的。二要留存好乡村的“老物件”,过去耕地的犁、割麦的镰、烧茶的壶、睡过的炕,等等。三要传承好乡村的“老手艺”,发展砖雕的、做泥塑的、打席的、擀毡的、编筐的、剪纸的,很多都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想方设法传承下来。要巧于焕发农民的“生气”意思是开发的乡村旅游点,一定要有原住民在。这个“生气”它表明这个村庄是活态的村庄,不然就是商业、外来人文充斥的死气的村庄。要精于融入时代的“朝气”。就是要在保持乡味土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设施。
  唐仁健强调发展乡村旅游的标准衡量,还有“四乡”,这“四乡”是什么呢?首先,要看能不能富裕乡民。这是根本。特别是旅游扶贫,要把精力、资源、资金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另外也要最大限度地把贫困农户带进去。其次,要看能不能提升乡貌。发展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旅游要做一点必要的“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在宣传推介上,要显山露水、高调彰显。第三,要看能不能留住乡愁。乡村蕴含的生态美景、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的价值得以体现和开发,使乡村特有的传统工艺、文物古迹、民俗民居、农耕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第四,要看能不能文明乡风。乡村旅游发展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能够润物细无声地、点点滴滴地、一步一步地改变村民的理念、思想、观念。
  唐仁健强调,要把握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机遇,推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尽快取得大发展,总体上看,甘肃省乡村旅游仍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从全省来讲,出台了旅游强省的意见和专门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很多政策的含金量很高。目前,甘肃省的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正处在一个利好叠加、蓄势待发的关键节点。在具体的路径方法上,要着重把握好这样七个方面的关键环节。   一、理念怎么创新
  政策也好、产品也好、业态也好、商业模式也好,要开动脑筋,在别人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什么是后发优势?第一,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可以少走或不走;第二,别人创造的先进的东西,我们马上就可以“拿来主义”。
  二、品牌怎么打造
  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和“招牌经济”。我省的乡村旅游目前还比较缺乏整体的品牌塑造和明确的发展定位,人们“一提就知道、一听就想去”的响当当的牌子也不是很多。各级各地今后都要在这上面多花些心思,打造引人注意、令人向往、让人心动的金字招牌。一是要找准定位。构建以黄土高原为主的农耕文化体验区;以河西走廊为主的戈壁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以陇东南为主的山水田园康养度假体验区;以甘南临夏为主的民族民俗风情体验区。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特点,开发标志性、引领性的旅游产品和商品,精心策划一批乡村旅游主打线路和品牌,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主题园区和示范点。二是要加强策划。乡村旅游是个“大拼盘”,里面具体干什么、种什么、养什么、吃什么、玩什么、住什么、买什么、体验什么、创造并传播什么?都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度策划。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做到“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三是要打造标杆。很多地方的实践充分证明,乡村旅游发展,示范样板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十分重要。
  三、路子怎么选择
  在各种业态高度融合的今天,乡村旅游产业不再是一幕形单影只的“独角戏”,而是各产业相互借势、共享发展的“大合唱”。根据省内外的情况,大致有这样几条路子可以走。一是“景区+乡村旅游”的路子。以贫困地区景区为依托,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养农民,利用景区品牌的吸引力集聚客源,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二是“城镇+乡村旅游”的路子。城镇人口密集、消费力强,我省有551个城镇1116万城市人口,形成了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三是“通道+乡村旅游”的路子。依托交通干道人流物流密集、区位优越、通行快捷的优势,大力发展通道景观经济,使道路景观带成为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旅游经济廊道。四是“产业+乡村旅游”的路子。讲农旅结合、产出互动,采取这种模式。要充分利用“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特色资源优势,发挥其旅游价值,打造品牌农业景观区。五是“康养+乡村旅游”的路子。随着旅游消费模式的变化,传统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已逐步拓展到“商养学闲情奇”新的六要素。加上广大乡村具有的原生态景观、纯绿色食品和清新的空气,发展疗养、度假、休闲、养老等康养旅游产业条件十分优越,建设休闲度假农庄和疗养基地也有一定基础。六是“文化+乡村旅游”的路子。我省贫困地区一些村镇靠不上景区、靠不上城、靠不上路,但却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独树一帜的民俗文化,很适合“文化+乡村旅游”的路子,就是要发掘狭义上带有一些艺术性、节庆性这样的文化,推动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四、主体怎么引建
  一要招大引强。随着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的加大,我省的乡村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关注和青睐,这方面,我们的眼光一定要长远,多引进省外有实力的企业来进行开发。加快组建甘肃旅游集团,支持各市州整合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文旅公司等市场主体,支持省内交通、能源、农垦、城投、冶金、航空、营地装备制造等大型国有企业在转型中进入文化旅游板块。二要组建旅游合作社。这是为农民广泛参与、成果共同分享搭建的平台。组建旅游合作社,乡村家家都有份,村民就可以拿自家的老宅子等资源来入股,就可以分红,大家都得利,都有积极性。三要培育中小旅游企业。旅游业涵盖面很广,产业链很长,每一个环节都有市场空间,都可以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
  五、群众怎么受益
  乡村旅游发展最应该出彩的是农民。要找准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引导支持农民以多种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让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一要善于盘活农村沉睡的资产资源。二要善于盘活整合农村各类项目投入。三要善于盘活农村各类资本资金。
  六、要素怎么保障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全面优化乡村旅游发展软硬环境。一要进一步健全扶持政策。二要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三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四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
  七、产品怎么营销
  “酒香也怕巷子深”。乡村旅游不仅需要宣传推介,更需要通过市场营销,引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及消费的新时尚和新潮流。一要多元化宣传推介。要适应信息传播的新趋势,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整合起来宣传二要全方位扩大营销。这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做法,全方位运用口碑传播、网络营销、节日或活动进行促销等。三要利用好节庆平台。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以节促销、以节促游,吸引游客、聚集人气。
  唐仁健指出甘肃省的乡村旅游尚处在打基础的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打打“预防针”,要不然等大家出发了、走远了,才发现偏离轨道或者南辕北辙,就来不及了。一是莫忘了带贫益贫的本真要义。诚然,发展旅游就是为了发现美、享受美,但对甘肃来说,尤其是在当下,一定要时时处处想到“百年目标、全党使命、头等大事”,发展乡村旅游,核心是要把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拉进来、带起来,让他们有钱赚、能致富。二是切忌丢掉“土气”“老气”的表面洋气。在全省乡村旅游全面开花、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容易產生盲目追求高大上、豪华洋气的冲动,恰恰背离了城里人到乡村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回归本源的愿望,实际上大煞了风景。三是切忌千村一面的简单复制。四是切忌一哄而上的无序竞争。发展乡村旅游,要有长远的、科学的规划、统筹的谋划,一开始就要把当前干什么、长远干什么一一理清楚、谋划好。五是切忌重建轻管的低质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一定要把维护市场秩序、确保游客安全、提升服务品质作为旅游产业的生命线,全面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
  最后,唐仁健强调大家认准当前既定的路子、拿出不甘落后、真抓实干的勇气,扎扎实实抓好每个方面、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让老百姓过得开心舒服一点。
其他文献
瓜州县位于甘肃省西部,自古就是河西走廊咽喉要地,东临玉门市,西通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接壤,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5乡,人口14.8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35万人,占69.6%;城镇人口4.53万人,占30.4%。瓜州县整建制移民乡6个(民族乡4个),移民人口8.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5%。
期刊
总体来看,酒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就显著,实现进程位居全省前列,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具备了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许多短板,产业层次较低、生态环境脆弱、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很突出,而这些短板既涉及經济实力、产业层次和科技创新,又涉及公共服务、民主法治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新修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
期刊
新年伊始,大雪纷飞。这个冬天冷空气频频光顾,异常寒冷,但这个冬天,陇西县碧岩镇“三讲四送五评”活动却开展得异常火爆,尤其送文化活动紧锣密鼓,高潮不断。打工的党员回来了,各村党支部赶紧召集参加先锋讲堂、党员冬训等活动,补补党课。打工的男女老少农民工回来了,召集参加村上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习所频频开讲:讲乡村振兴战略,讲家乡如何发展?更大讲特讲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党中央关于打赢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现出旺盛生机和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浓墨重彩,生态一词共出现了48次,生态文明12次、绿色15次、美丽8次,堪称最生态、最绿色、最美丽的党代会报告,且首次提出建设富强
期刊
近年来,定西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手抓,用心打好生态绿化、经济林果、林下经济、林木种苗花卉、生态旅游休闲“五张牌”,努力实现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  一是狠抓林业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生态面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全力推进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为主的国土绿化工作,
期刊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北接敦煌、南通青海、西连新疆,是丝绸之路进入新疆、青海的“门户”和“咽喉”,地理位置特殊,区位优势明显。全县总面积3.14万平方公里,辖3乡1镇11个行政村、4个社区,有哈萨克、汉、回、维吾尔等12个民族,常住人口1.05万,户籍人口9229人,其中:哈萨克族336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45%,是全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
期刊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定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定西脱贫攻坚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定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300万陇中儿女,战天斗地,以敢死拼命的精神、滚石上山的勇气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定西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主动聚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目标,积极创新监督机制,以科技监督为支撑,抢抓东西
期刊
革命传统永远不会过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革命传统都是需要我们永远继承下去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挖掘县域红色文化资源  酒泉市瓜州县原名安西县,1949年9月28日解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三军八师接管,10月7日安西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酒泉专区行政公署。2006年初改名瓜州,隶属甘肃省酒泉市。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沿着河西走廊一路西行,穿过石油城玉门市,
期刊
2017年12月,张掖国家地质公园被原国土资源部确定为2019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的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2018年以来,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张掖丹霞大景区管委会按照《世界地质公园指南》和申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精心谋划安排,层层分解任务,全力推进创建任务落实,申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申报创建进展情况  (一)国际申报任务全面完成。邀请世界地质公园
期刊
漫步在乡村城市,难掩心中的感动与震撼:一座座中小学校美丽嬗变、焕然一新,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怡养着师生们的身心,一批批边远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文县教育坚持“特色办学、文化引领、精细管理、均衡发展”的思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教育教學质量,实现了全县教育均衡快速发展,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量化管理抓质量  从“有学上”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