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传播的三大维度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历史罕见态势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挑战人类抗疫能力。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为了应对这样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媒体、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都在不同程度地行动,而各主体的行动主要借助媒体向世界广泛传播,其中,具有全球覆盖力的媒体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传播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目前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拥有8000多万海外用户,是以母语传播服务全球华语受众的旗舰传播平台。中文国际频道2020年1月1日至3月22日的收视率表现证明了观众对全球疫情信息的高需求,也凸显了频道的国际报道优势。《深度国际》《中国舆论场》《海峡两岸》《今日亚洲》四个栏目在全国网上星频道新闻类节目排名,分别位列第4、第5、第7和第10。
  基于对该频道两个多月来的疫情报道分析,本文力求探讨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国际传播媒体如何通过跟踪疫情进展,普及防控、防护、诊疗方法,倡议众志成城、国际合作,实现社会预警、社会教育、社会动员功能。
  一、跟踪全球疫情危机 发挥媒体社会预警功能
  疫情性质与发展态势决定应对行动方向。环境监测、社会预警这一媒体的基本功能在公共危机时刻尤显重要。媒体真实、准确报道疫情进展有助于人们正确认知疫情,而鉴于人们往往心存侥幸心理、不相信“远方的灾难”“别人的麻烦”可能成为自己的灾难、自己的麻烦,媒体在必要的时候当放大音量,更加响亮地敲响警钟。
  媒体决定报道行动的重要依据是科学家对病毒性质和疫情的研判。在武汉疫情初发的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1月中旬,国家疾控中心专家“没有人传人”“可防可控”的判断让媒体和社会都放松了警惕,没有予以高度关注。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明确提出有“人传人”现象,这个关键判断真正揭开了中国战疫大幕。1月20日,习近平主席指示,必须高度重视疫情,全力做好防控工作。中国媒体及时报道了专家的判断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并自此开始大规模战疫报道。
  中文国际频道立即响应,新闻、访谈、专题栏目相互配合,每日汇总最新进展、每日聚焦热点、每周深度挖掘重点,共同展开世界疫情图景、纪录人类疫灾历史。《中国新闻》1月25日推出《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特别报道,3月16日将特别报道更名为《全球战疫》,每天疫情报道量达到8个小时。《今日亚洲》《今日关注》分别在1月26日、27日开始全力报道疫情。《深度国际》在2月22日播出《战疫 人类共同的考验》后持续从不同角度关注疫情,而《中国舆论场》在1月24日除夕节特别节目里穿插了“远离新型冠状病毒 这些防护请做到”内容,并从2月2日开始各期节目均聚焦疫情。
  随着中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而国际疫情快速发展,频道的关注重点从国内疫情转向国际疫情。《今日亚洲》1月28日报道显示当时在中国以外只有零星病例。《今日关注》1月27日以“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为题开始每日聚焦国内疫情热点话题,连续27天重点关注国内疫情,2月24日以“全球疫情拉响警报”为标志将重点转向国际疫情,并从标题上不断向观众传递疫情持续升级、全球危机刻不容缓的信号。例如:2月28日,《全球战“疫”!世卫:多国形势高风险高脆弱》;3月1日,《多国确诊病例突增全球疫情严峻》;3月8日,《十万火急!世卫呼吁全球强力抗疫》;3月9日,《疫情蔓延全球100多地 恐成大流行病?》;3月12日,《世卫:疫情具全球大流行特征 中国助力各国抗疫》;3月14日,《新冠肺炎:全球危急时刻》。
  帮助大众认识病毒是媒体的重要责任。中文国际频道通过直播卫健委、国新办等部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医学专家走进演播室、连线、热点问答,制作动画短片等方式普及病毒知识和病毒传播途径。《深度国际》3月7日节目《新冠肺炎:“X疾病”现身?》分析了很少被媒体关注到的概念——“X疾病”。节目指出,世卫组织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在病毒清单里列举了埃博拉、SARS等已知病毒后列上了“X疾病”,将其定义为“一种由未知病原体引起的严重的国际流行病”,受访专家认为新冠肺炎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并转引比尔·盖茨的话,认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可能不是核武器而是传染病。《深度国际》节目《新冠肺炎:全球危急时刻》则用数字警告傳染病对人类的巨大威胁:20世纪,一战、二战及各种大规模冲突,导致1.3亿人死亡,而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是16.8亿,为战争死亡人数的近13倍。
  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波及到各行各业,加剧了危机的复杂性和解决难度。频道各栏目也将次生灾害作为重要报道内容,关注疫情对全球经济、金融及各行业的影响,关注可能遭受区域冲突和疫情双重困扰地区的安危。疫情之下的种族歧视受到国际关注,而美国总统对中国污名化更引发全球热议。《中国新闻》等栏目连续播发《国际锐评:美国一些政客只许自己满嘴胡言不许人家提出质疑?》等深度评论,并及时播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正表态,驳斥错误言论。
  二、聚焦防控诊疗科学 发挥媒体社会教育功能
  研究病毒、制定防控方案、探索诊断方法、救治措施、有效药物、疫苗研发,并借媒体平台及时告知公众、开展科普教育责无旁贷落在相关医疗专家身上。因此,邀请权威专家通过走进演播室、远程连线、现场采访等方式对公众开讲当是媒体疫情报道的重要着力点。
  聚焦防控诊疗科学是中文国际频道的重要内容策略,也突出体现了该频道面向全球华语受众的服务性。截至3月3日,《今日关注》播出了36期战疫节目,邀请进北京演播室的专家总共44人(次),连线武汉现场28次,其中,国内各大医院传染科、重症科、急诊科的主任与院长构成专家团队的主力,另有部分国际问题专家。《今日亚洲》在疫情报道前期持续多日推出“医学专家解答焦点问题”,随后专设“疫问医答”版块,并适时添加“防疫贴士”“辟谣”“各国专家说病毒”等小版块。周播的《中国舆论场》在各期节目中均邀请权威医疗专家、国际问题专家做客,连线武汉一线医务工作者,请专家在演播室现场回答网友的提问。   在举国热议参与抗疫的中医中药期间,中文国际频道3月2日至6日连续播出5集共150分钟特别节目《中华医药抗击疫情》。50余位权威专家和抗疫一线的中医医护人员通过演播室访谈、现场采访或连线讲解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回顾中医药在中国历史上应对瘟疫所积累的对瘟疫的认知与诊治方法,分享中医参与抗击新冠疫肺炎情的多省经验,尤其是在预防和治疗早期、中期病患中的明显作用,有助于全球华语观众加深对中医药的理解。3月21日,《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特别节目推出《中西医并重:阻击疫情的“中国处方”》。
  中文国际频道在国际社交媒体推送的被关注最高的视频内容也显示,防控防护、救治相关信息是全球华语受众最关注的信息。截至3月22日,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CCTV系列账号共发布中文国际频道疫情报道相关内容893条,其中脸书平台发布94条,总浏览量超过5794万人次,总互动人次超过137万,点赞9.6万人次;脸书、优兔平台视频观看量超过1346万人次。脸书平台上有4条新闻的总浏览量均达到百万级,题目都与战“疫”重大举措、病毒认知、防护措施等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有关。这4条新闻分别是:《战疫时间:火神山医院里面长什么样?记者实地探访》(154万人次);《一般情况下,外出回家不需要专门进行洗头或消毒》(152万人次);《新冠肺炎可能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137万人次);《中国舆论场:从尿液中分离出新冠病毒 对安全防控有哪些警示?》(137万人次)。
  在全球疫情日益严峻,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身陷疫区时,中文国际频道在不同栏目、以不同形式增强对海外华人的服务信息。《中国新闻》在《全球抗疫》特别报道中推出“领事在线”版块,每天对话一位我国驻外领事官员,针对当地政府的防控措施以及涉及华人的居留、留学、捐赠等问题给出权威解答。在英国提出“群体免疫”抗疫策略之际,《今日关注》3月18日连线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及时回应留学生要不要回国、留在当地如何做好自我防护等观众的关切问题。
  三、倡议众志成城与国际合作 发挥媒体社会动员功能
  疫灾面前,各类抗疫资源需要被高效组织运转起来,各级各部门需要被动员起来参与联防联控,全民需要被动员起来参与群防群控,这就是被无数次实践过的、众志成城应对重大灾情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方案,国际合作可以说是国际版的众志成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3月14日的《深度国际》中说,中国的疫情呈下降趋势,是标志性的下降,病毒被遏制,很高兴看到疫苗也在被研发,这些都是归功于政府的领导力,还有全国人民的合作。这两条缺一不可。任何国家如果这样做,他们就可以遏制病毒。
  中国抗击疫情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力和14亿人的众志成城,也离不开国际支持,而全球抗疫更需要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透露,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电话、信函、声明等方式对我国表示慰问和支持。中国从疫情暴发之初就倡议国际合作,而积极的元首外交向全球垂范合作抗疫愿景与行动。新华社3月23日发表报道《中国元首外交推动全球战“疫”合作》,总结了習近平主席近两个月来开展的元首外交:以多种形式与外方直接沟通,从1月22日至3月21日,习主席与18位外方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19次通电话,同专程访华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柬埔寨首相、蒙古国总统、巴基斯坦总统会谈,向韩国、伊朗、意大利、法国、塞尔维亚等国领导人致慰问电,给比尔·盖茨等外方友好人士回信;向外方直接表达感念患难真情,传递必胜信心,支持各国抗疫,呼吁命运与共,擘画合作蓝图。呼应元首倡议,众志成城、国际合作成为媒体的重要报道基调。
  呼吁全球华人众志成城参与全球抗疫是中文国际频道践行社会动员功能的一个方面。各栏目以“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为主题强力报道疫情,不断发出“与病毒作战全民在行动”的动员令,表达“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保卫战”的决心。频道依托电视节目、社交媒体以及50个海外观众俱乐部与全球华语受众互动,获得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华语观众的积极反馈,了解国内防护物资短缺的新闻后,华人社团纷纷从当地购买口罩支援国内。在国际疫情日益严重之际,《中国新闻》在《全球战疫》特别报道中,推出“华人在行动”版块,与海外华人社团侨领、华语媒体、拍客等多元主体合作,讲述海外华人华侨帮助当地医疗机构等抗击疫情的行动。《今日亚洲》3月19日开始推出“海外战疫日记”版块,每天3至4位海外华人、留学生以视频日记形式讲述所见所感。报道全球华人积极抗疫的正能量信息有助于稳定华人情绪、动员华人贡献当地抗疫,有助于驳斥种族歧视言论,为某些政客推波助澜的仇华情绪降温。
  倡议各国开展国际合作是中文国际频道践行社会动员功能的另一个方面。将倡议国际合作作为报道的基本立场,其国际视野与专业视角的深层来源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样的立场和意识贯穿于各档栏目不同阶段的报道中。《深度国际》2月22日播出《战疫 人类共同的考验》,回顾人类直面黑死病、鼠疫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肯定人类战胜病魔的勇气,指出人类对大自然认知的局限,结合当下新冠病毒的全球性蔓延态势,强调病毒不分人种、不分国籍,人类只有团结才能共度难关。频道不同栏目及时报道谭德塞、古特雷斯等国际组织领导人呼吁搁置分歧以支持全球抗疫,报道中国领导人及外交部等部门表达的国际合作意愿;报道钟南山等专家呼吁国际交流,反复强调“病毒超越了政治和地理边界,挑战各国治理,倒逼全球合作”。
  中文国际频道对中国与世界正在开展的国际合作实践的报道不断向世界呈现着全球如何携手、共享中国抗疫经验、共同努力阻击疫情的图景:元首间的通话交流;中国医疗专家与世界各地医疗专家同行连线交流诊治经验、分享研究数据;中国最新诊疗方案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中国医疗专家团队分赴多国参与当地抗疫;中国援助物资运抵各国;当地版的方舱医院建成。
  (感谢中文国际频道为本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传播与公共外交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AXW005)
其他文献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型升级,打造“四全媒体”,实现新兴传媒产业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是现阶段中国媒体发展的必行之路。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媒体如何转危为机,传播和构建好中国形象,值得思考与探析。  新型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是对国际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各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一次考验。中国媒体肩负着疫情防控宣传、与境外负面舆论斗争的使命。世界需要中国信息。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疫情面前,“没有哪个人或哪个国家是一座孤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①在付出巨大代价控制住国内疫情蔓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信息共享和合作援助,充分展现出负
期刊
近期以来,从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再到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中国谋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讨论。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各路智库机构纷纷解读,显示出海外舆论和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政策领域的高度关注。在全球经济面临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大衰退风险的当下,一些舆论解读显露出明显的担忧与怀疑:国内大循环是否意味着中国要“闭门造车
期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然而,国际社会面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既有鼓掌与喝彩,亦有误读误解、甚至故意抹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近年来,专家学者探讨了政府、媒体、企业等在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
期刊
2018年7月3日,人文清华讲坛就中美贸易战采访了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他说:“如果从贸易领域扩散到其他经济领域,带来的是经济危机。如果从经济领域向安全领域扩散,带来的是军事冲突,但是一旦蔓延到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是全方位的对抗,所谓的冷战就发生了。”并且强调:“我们要特别防止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扩散到意识形态领域。”①两年过去了,随着一系列中外所关注的事件的发生,阎学通昔日的担忧在今天
期刊
开展博物馆国际合作,是促进跨文化身份在国际维度构建与传播的有效策略。当今时代,策展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博物馆秩序与知识的不确定性、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人类的普遍性与个体性”。①博物馆国际合作可以整合多元力量建立更全面的解读来协调上述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
期刊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已逐渐成为国际舆论焦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重点外宣媒体对外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说明,在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具有更强权威性、更快时效性、内宣外宣相统一的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探索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实际有效的方法。  一、外宣媒
期刊
公共危机处理是对政府管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一大检验,也是政府形象对外塑造和修复的重要契机。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梳理疫情的相关舆情,探讨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并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形象修复对策。  一、公共危机与政府国际形象  考察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对外传播问题,应弄清公共危机处理同政府形象对外传播二者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公共危机处理为政府国际形象塑造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时空
期刊
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我国近年来最为严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开展、及时有效。在传统对外传播视阈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容易引发国际舆情,对国际传播工作、国家形象建设等方面形成挑战。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说,突发事件也蕴含着对外传播的机遇和机会。突发事件为对外传播提供了一个高关注度、高曝光度的国际
期刊
讨论人:  张毓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何国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姬德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黄典林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刘 朋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传统意义上,在国际场域的发言权是话语权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声音的在场与传出,是传播能够产生预想效果的一个前提。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迭代更新,在一个所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球化时代,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