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气息

来源 :油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冠华出生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莆田市仙游县,199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來自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这里的海洋文化和地域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他的作品有一种浓烈的海洋的气息,渔民的生活或生存状态、海洋风光,都是他关注和热衷表现的题材。
  《惠风》描绘的是劳作之余的惠安女参加乡村文化活动的某个场景,林冠华大胆采用冷灰色调来凸显惠安女温暖的内心世界。他对周围生活中所发生事情十分感兴趣,且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人物姿态取代模式化的动作,用生活中富有个性的人物肖像代替模式化的面孔,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景观代替模式化的场景。《渔归》《早春》则是以纪实的手法,敏锐地记录了渔民生活中的一个瞬间或某个场景,展示了渔民朴素的日常生活状态,给予观者温馨、幸福的感觉。《通往渔港的路》避免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更注重生活内涵与本质的揭示。他运用写实的手法捕捉渔港的渔民骑坐三轮摩托车的瞬间,较生动地塑造了逆光下渔民淳朴的精神面貌。正如亨利·摩尔在谈到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时说:“艺术作品的目的不是对自然的复制,更不是对生活的逃避,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洞察,是对生活本质的发掘。”
  在这些人物画作品中,不难看出林冠华是用油画语言阐释沿海渔民生活背后的那种辛勤劳作、任劳任怨、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画面中有着精美的细节、意想不到的叙事性,但无刻意求工之嫌。他能够通过肖像或风景将最为自然的或最为强烈的情感用绘画的语言加以诠释和表现。
  沿海的生活自然离不开船,船是林冠华喜欢表现的物象之一。从他的一系列有关渔船的作品来看,船只似乎是他心中的生命象征、是心灵的精神空间,它可以停靠、可以漂游、可以远航。船里有着冒险的浪漫与不可预知的未来……
  在作品《涛声远去》中,林冠华以写实的油画语言,对船的某些细节进行描绘,使之占据整个画面,给予观者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力,从而进一步抒发画家对大海的眷恋之情。《此时无渔事》《西岸渔港》都是画家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去表现休渔时期船舶的作品,画面冷绿灰的色调衬托着群舟与远处的山海云雾,其间透露着一丝温暖的气息,也传递出画家内心的沉静与诗意,是对现实情绪的一种传达。《汐》描绘的是退潮后在海中集结歇息的群舟,暖色的调子好像是将希望的阳光撒在了群船上,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感觉,更显画面的诗情画意。《渔歌犹在》是画家对海边堆叠在一起的破旧船只和残骸的场景捕捉,他用写实的手法、略带忧郁的灰色基调去关注永恒的生命,表现历史的沧桑感,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与心灵上的思考。
  林冠华的作品《沐》中则蕴含了非现实的逻辑,他开始尝试表现画面的构成意味和寓意,或者说这件作品是在一种非预设的状态下完成的。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平面性,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现代派绘画》一文中提道:“平面性是现代派绘画发展的唯一定向,非他莫属。”当下,绘画的表征开始趋于设计,林冠华的这件作品中的分割处理带有明显的几何意味,平面性于他而言是新的生发力,而不是重复之前的创作逻辑。


  从林冠华的作品中,我们不但能看到学院派严谨的造型功底和扎实的色彩基础,还能看到他在各阶段的绘画状态中进行的艺术探索和思考,难能可贵。不可否认,许多画家仍在风格探索的十字路口徘徊着,为选择自已的艺术道路思索着、苦恼着,而要从苦恼中摆脱出来,当然要做很多工作。现实主义既是一种表现手法,也是一种绘画精神,并非只是一种特定的模式。其中首要的是要认识自己的艺术个性,在创作中把握自己,在作品中追求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在社会生活与艺术实践中发展自已的艺术个性。油画作品最终要依靠油画艺术的本体语言来展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也必然通过艺术的形式才能表达。
  正如朱新建老师所说:“画画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我们需要有一面精神上的镜子。”◆
  薛国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莆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冠华,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以传统题材创作的油画作品屡见不鲜,而如何以更具趣味性的表达方式重新诠释传统题材却是值得发掘和探索的。绘画表现的趣味性可以使传统题材带给观者的感受不再是严肃、沉重,而是俏皮、轻松、没有距离感,并留有更多的遐想空间,对创作者而言也相对自由,既能产生更多的联想,又能大胆地挥毫表现。在探索“中国风”的表现语言方面,我借鉴了许多民间艺术的创作手法,现分享一些个人体会。  我的创作主要取材于孕育出十三朝古都的
期刊
摘要:在油画民族化探索的道路上,吴冠中不断求新求变。20世纪70年代,他的油画创作获得了新突破,逐渐达到情感与形式的完美融合,《长江三峡》是其这一阶段的代表作之一。笔者试图溯源《长江三峡》的创作背景、写生过程,结合草图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吴冠中独特的写生方式以及三峡风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意义转变,并结合吴冠中自身关于艺术探索的文章,论述《长江三峡》在艺术家个人油画民族化生涯中的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纵观美术界中引领时代之潮头、敢发思想之先声的美术家,从徐悲鸿至吴冠中,皆以破旧立新为基础阐发论点。他们能够通古今之变化,也都知道客观治学的方法,他们只是采用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些激进的言语能够顺应、引领当时的中国美术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但其负面影响同样很明显,尤其是对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美术传统、美术体制所造成的严重冲击。其两面性是我们不可不察的。  关键词:全盘否定 写
期刊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于2019年9月26日至11月2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  本次展览分为“序篇”及“浴血奋斗:人民解放之路”“艰苦奋斗:国家建设之路”“团结奋斗:改革开放之路”“伟大梦想:民族复兴之路”四个篇章。展览以中国美术馆的馆藏为主,同时汇
期刊
王圣松,河南省商丘市人,畢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委会副主任。  陆俨少晚年自述,说少年时算数极好,所以画风中多了几许精密排布,经营安排高于常人,大抵是性情所致。予听旁人每每说起圣松兄过往,不禁莞尔。心智如此,涉于艺,高处着眼,经营布局,自然不同凡响。  予少年时,师长多教诲:人生有限,小子才疏,勿以
期刊
桑坤利,1989年出生,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院,職业画家。
期刊
引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显光留学于德国莱比锡书籍与版画艺术学院。回国后,他在鲁迅美术学院长期担任教学工作,创办了“全显光教学工作室”。全显光是一位学者型画家,迄今已完成三百余万字的《艺术笔记》。本文即是从其《艺术笔记》第37—41本中辑录与编选部分有关“艺术散乱、模糊、微差与微妙”的论述,以飨读者。  艺术散乱与模糊  人脑所形成的概念,多数是模糊的。人在生活中所进行的判断、推理,其过程、结
期刊
2019年7月,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仙游国际油画城开业。与此同时,京东强势入驻油画城,成立了京东全球(仙游)工艺美术品展示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新城崛起,将会推动这里的油画产业产生怎样的新变化?  油画生根 电商入驻  谈起仙游油画产业的发展,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王永声。  王永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莆田市油画产业艺术协会及仙游县油画产业协会名誉会长。1983年,他从香港返乡,带回三台黑白电视,
期刊
干什么工作该最有前途?当你发现财富、美貌、辛劳眨眼间可以转瞬即逝的时候,这个问题便显得那么没有意义。到最后,留下来的不过是一些片段一些感受的记忆。前途是一个概念,该做的,是抓紧时间做想做的一切,该寄托的不该是那将来的人或者事。  这五位出色的女律师最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公平、责任、良心容不得她们逃避,最初的生存,后来的发展容不得她们犹豫,维护女人的幸福、尊严和美丽,这五位女性各有自己的特技。    
期刊
中国油画家、艺术教育家卫天霖(1898—1977)曾赴日本努力研习印象主义技法,回国后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技法研究以及美术教育事业,不仅艺术成就卓著,而且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人才。作为中国油画教育的实践者和先驱者,其教育理念和历史地位值得审视与定位。  一、卫天霖的主要艺术教育理念  卫天霖在东京美术学校留学期间,追随最早将印象派介绍到日本的画家之一——藤岛武二学习油画。在此他掌握了扎实的油画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