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冠华出生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莆田市仙游县,199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來自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这里的海洋文化和地域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他的作品有一种浓烈的海洋的气息,渔民的生活或生存状态、海洋风光,都是他关注和热衷表现的题材。
《惠风》描绘的是劳作之余的惠安女参加乡村文化活动的某个场景,林冠华大胆采用冷灰色调来凸显惠安女温暖的内心世界。他对周围生活中所发生事情十分感兴趣,且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人物姿态取代模式化的动作,用生活中富有个性的人物肖像代替模式化的面孔,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景观代替模式化的场景。《渔归》《早春》则是以纪实的手法,敏锐地记录了渔民生活中的一个瞬间或某个场景,展示了渔民朴素的日常生活状态,给予观者温馨、幸福的感觉。《通往渔港的路》避免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更注重生活内涵与本质的揭示。他运用写实的手法捕捉渔港的渔民骑坐三轮摩托车的瞬间,较生动地塑造了逆光下渔民淳朴的精神面貌。正如亨利·摩尔在谈到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时说:“艺术作品的目的不是对自然的复制,更不是对生活的逃避,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洞察,是对生活本质的发掘。”
在这些人物画作品中,不难看出林冠华是用油画语言阐释沿海渔民生活背后的那种辛勤劳作、任劳任怨、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画面中有着精美的细节、意想不到的叙事性,但无刻意求工之嫌。他能够通过肖像或风景将最为自然的或最为强烈的情感用绘画的语言加以诠释和表现。
沿海的生活自然离不开船,船是林冠华喜欢表现的物象之一。从他的一系列有关渔船的作品来看,船只似乎是他心中的生命象征、是心灵的精神空间,它可以停靠、可以漂游、可以远航。船里有着冒险的浪漫与不可预知的未来……
在作品《涛声远去》中,林冠华以写实的油画语言,对船的某些细节进行描绘,使之占据整个画面,给予观者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力,从而进一步抒发画家对大海的眷恋之情。《此时无渔事》《西岸渔港》都是画家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去表现休渔时期船舶的作品,画面冷绿灰的色调衬托着群舟与远处的山海云雾,其间透露着一丝温暖的气息,也传递出画家内心的沉静与诗意,是对现实情绪的一种传达。《汐》描绘的是退潮后在海中集结歇息的群舟,暖色的调子好像是将希望的阳光撒在了群船上,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感觉,更显画面的诗情画意。《渔歌犹在》是画家对海边堆叠在一起的破旧船只和残骸的场景捕捉,他用写实的手法、略带忧郁的灰色基调去关注永恒的生命,表现历史的沧桑感,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与心灵上的思考。
林冠华的作品《沐》中则蕴含了非现实的逻辑,他开始尝试表现画面的构成意味和寓意,或者说这件作品是在一种非预设的状态下完成的。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平面性,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现代派绘画》一文中提道:“平面性是现代派绘画发展的唯一定向,非他莫属。”当下,绘画的表征开始趋于设计,林冠华的这件作品中的分割处理带有明显的几何意味,平面性于他而言是新的生发力,而不是重复之前的创作逻辑。
从林冠华的作品中,我们不但能看到学院派严谨的造型功底和扎实的色彩基础,还能看到他在各阶段的绘画状态中进行的艺术探索和思考,难能可贵。不可否认,许多画家仍在风格探索的十字路口徘徊着,为选择自已的艺术道路思索着、苦恼着,而要从苦恼中摆脱出来,当然要做很多工作。现实主义既是一种表现手法,也是一种绘画精神,并非只是一种特定的模式。其中首要的是要认识自己的艺术个性,在创作中把握自己,在作品中追求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在社会生活与艺术实践中发展自已的艺术个性。油画作品最终要依靠油画艺术的本体语言来展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也必然通过艺术的形式才能表达。
正如朱新建老师所说:“画画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我们需要有一面精神上的镜子。”◆
薛国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莆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冠华,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惠风》描绘的是劳作之余的惠安女参加乡村文化活动的某个场景,林冠华大胆采用冷灰色调来凸显惠安女温暖的内心世界。他对周围生活中所发生事情十分感兴趣,且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人物姿态取代模式化的动作,用生活中富有个性的人物肖像代替模式化的面孔,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景观代替模式化的场景。《渔归》《早春》则是以纪实的手法,敏锐地记录了渔民生活中的一个瞬间或某个场景,展示了渔民朴素的日常生活状态,给予观者温馨、幸福的感觉。《通往渔港的路》避免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更注重生活内涵与本质的揭示。他运用写实的手法捕捉渔港的渔民骑坐三轮摩托车的瞬间,较生动地塑造了逆光下渔民淳朴的精神面貌。正如亨利·摩尔在谈到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时说:“艺术作品的目的不是对自然的复制,更不是对生活的逃避,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洞察,是对生活本质的发掘。”
在这些人物画作品中,不难看出林冠华是用油画语言阐释沿海渔民生活背后的那种辛勤劳作、任劳任怨、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画面中有着精美的细节、意想不到的叙事性,但无刻意求工之嫌。他能够通过肖像或风景将最为自然的或最为强烈的情感用绘画的语言加以诠释和表现。
沿海的生活自然离不开船,船是林冠华喜欢表现的物象之一。从他的一系列有关渔船的作品来看,船只似乎是他心中的生命象征、是心灵的精神空间,它可以停靠、可以漂游、可以远航。船里有着冒险的浪漫与不可预知的未来……
在作品《涛声远去》中,林冠华以写实的油画语言,对船的某些细节进行描绘,使之占据整个画面,给予观者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力,从而进一步抒发画家对大海的眷恋之情。《此时无渔事》《西岸渔港》都是画家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去表现休渔时期船舶的作品,画面冷绿灰的色调衬托着群舟与远处的山海云雾,其间透露着一丝温暖的气息,也传递出画家内心的沉静与诗意,是对现实情绪的一种传达。《汐》描绘的是退潮后在海中集结歇息的群舟,暖色的调子好像是将希望的阳光撒在了群船上,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感觉,更显画面的诗情画意。《渔歌犹在》是画家对海边堆叠在一起的破旧船只和残骸的场景捕捉,他用写实的手法、略带忧郁的灰色基调去关注永恒的生命,表现历史的沧桑感,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与心灵上的思考。
林冠华的作品《沐》中则蕴含了非现实的逻辑,他开始尝试表现画面的构成意味和寓意,或者说这件作品是在一种非预设的状态下完成的。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平面性,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现代派绘画》一文中提道:“平面性是现代派绘画发展的唯一定向,非他莫属。”当下,绘画的表征开始趋于设计,林冠华的这件作品中的分割处理带有明显的几何意味,平面性于他而言是新的生发力,而不是重复之前的创作逻辑。
从林冠华的作品中,我们不但能看到学院派严谨的造型功底和扎实的色彩基础,还能看到他在各阶段的绘画状态中进行的艺术探索和思考,难能可贵。不可否认,许多画家仍在风格探索的十字路口徘徊着,为选择自已的艺术道路思索着、苦恼着,而要从苦恼中摆脱出来,当然要做很多工作。现实主义既是一种表现手法,也是一种绘画精神,并非只是一种特定的模式。其中首要的是要认识自己的艺术个性,在创作中把握自己,在作品中追求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在社会生活与艺术实践中发展自已的艺术个性。油画作品最终要依靠油画艺术的本体语言来展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也必然通过艺术的形式才能表达。
正如朱新建老师所说:“画画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我们需要有一面精神上的镜子。”◆
薛国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莆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冠华,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