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好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之外,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 原因 措施
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学习数学困难。不少初中数学成绩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会大幅度下降,甚至会不及格。普通学生,基础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学习高一数学更是困难重重。这是因为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所学内容更多、难度更大、思维要求更高。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结合目前我县高中教学实际,我对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以期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对初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认识:
义务教育和高中的课程目标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在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要求的程度上有所提高。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在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高中课程目标明确地提出要提高学生的五种基本能力、三种较高能力、发展两种意识。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初中可以概括为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高中目标则要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从以上这些可以,高中课程目标是在初中课程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二、形成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差异:为了适应初中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初中数学教材在难度、深度、广度方面降低幅度较大,将一些在高中经常应用的知识淡化甚至删除,增加了概率和立体几何等初步知识。这一方面解决了衔接问题,同时也给高中教学形成了知识的断点。(如韦达定理)而高中由于受客观上的高考压力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体系的影响,实际难度并未下降。其概念繁多,定理严密,语言精简、抽象,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面加宽,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计算量大,解题方法灵活多变,而且增加了应用性的问题,加大了高、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
(二)对教学方法的分析:由于刚进高中的学生已经习惯了上课容量小,进度慢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每节课都能对重点、难点内容均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化、反复训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并在课堂上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而到高中,由于科目增加、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巩固强化,对各类型题目也不可能讲全讲细,特别一进高中课堂,教材内容在"量"与"度"上就急剧增加,这就要求老师在单位时间内要传授的知识信息量增多,对知识的难度加深,因而决定了高中教学不可能象初中教学那样放慢进度,对重、难点内容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反复讲解并多次演练。
(三)、对学生的分析:1环境与心理上的差异:初中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上课讲,课后反复练,依赖家长督促,甚至有的还要请家教。高中学生进校后,尤其是住宿学生,离开了父母,要他们能自主地学习,显然很有难度,特别是一些新生来讲,各方面都是全新的,新环境、新同学、新教师、新教材、新集体等等,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2、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初中学习数学,主要靠直观形象;而在高中,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高一新生中有部分学生不善于听课,对概念的理解、分析不重视;不会记笔记,对教学重点、要点与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往往听过了事,不做记录;不会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就认为完成学习任务。
三、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措施
1、了解学生的实际,调查并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包括学生数学的认知水平(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基本的数学能力等)、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兴趣、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因此高一数学教师应在开学初,要通过听介绍、摸底测验、与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认知结构等。
2、教学方法要得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立足于高中新课标和教材,特别要分析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一第一学期内容的特点,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函数等,从内容、结构、过程、方法、思想等角度考虑学生的困难。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
3、认识和处理好"断点"知识。初高中课程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知识的衔接上、能力的衔接上,我们称其为"断点"。例如有些老师对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时习惯于用十字相乘法因式的方法。因此会感觉十字相乘是一个"断点"。在特殊情况下它对提高解题速度认识根与系数关系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具有一般性。老师应该认真思考,教材为什么介绍用三个二次间的关系解决,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更多更有意义的数学。又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中,没有出现"换元法",有些老师认为有必要补一补。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銜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2、《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 原因 措施
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学习数学困难。不少初中数学成绩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会大幅度下降,甚至会不及格。普通学生,基础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学习高一数学更是困难重重。这是因为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所学内容更多、难度更大、思维要求更高。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结合目前我县高中教学实际,我对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以期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对初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认识:
义务教育和高中的课程目标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在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要求的程度上有所提高。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在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高中课程目标明确地提出要提高学生的五种基本能力、三种较高能力、发展两种意识。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初中可以概括为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高中目标则要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从以上这些可以,高中课程目标是在初中课程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二、形成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差异:为了适应初中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初中数学教材在难度、深度、广度方面降低幅度较大,将一些在高中经常应用的知识淡化甚至删除,增加了概率和立体几何等初步知识。这一方面解决了衔接问题,同时也给高中教学形成了知识的断点。(如韦达定理)而高中由于受客观上的高考压力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体系的影响,实际难度并未下降。其概念繁多,定理严密,语言精简、抽象,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面加宽,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计算量大,解题方法灵活多变,而且增加了应用性的问题,加大了高、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
(二)对教学方法的分析:由于刚进高中的学生已经习惯了上课容量小,进度慢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每节课都能对重点、难点内容均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化、反复训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并在课堂上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而到高中,由于科目增加、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巩固强化,对各类型题目也不可能讲全讲细,特别一进高中课堂,教材内容在"量"与"度"上就急剧增加,这就要求老师在单位时间内要传授的知识信息量增多,对知识的难度加深,因而决定了高中教学不可能象初中教学那样放慢进度,对重、难点内容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反复讲解并多次演练。
(三)、对学生的分析:1环境与心理上的差异:初中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上课讲,课后反复练,依赖家长督促,甚至有的还要请家教。高中学生进校后,尤其是住宿学生,离开了父母,要他们能自主地学习,显然很有难度,特别是一些新生来讲,各方面都是全新的,新环境、新同学、新教师、新教材、新集体等等,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2、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初中学习数学,主要靠直观形象;而在高中,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高一新生中有部分学生不善于听课,对概念的理解、分析不重视;不会记笔记,对教学重点、要点与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往往听过了事,不做记录;不会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就认为完成学习任务。
三、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措施
1、了解学生的实际,调查并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包括学生数学的认知水平(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基本的数学能力等)、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兴趣、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因此高一数学教师应在开学初,要通过听介绍、摸底测验、与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认知结构等。
2、教学方法要得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立足于高中新课标和教材,特别要分析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一第一学期内容的特点,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函数等,从内容、结构、过程、方法、思想等角度考虑学生的困难。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
3、认识和处理好"断点"知识。初高中课程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知识的衔接上、能力的衔接上,我们称其为"断点"。例如有些老师对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时习惯于用十字相乘法因式的方法。因此会感觉十字相乘是一个"断点"。在特殊情况下它对提高解题速度认识根与系数关系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具有一般性。老师应该认真思考,教材为什么介绍用三个二次间的关系解决,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更多更有意义的数学。又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中,没有出现"换元法",有些老师认为有必要补一补。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銜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2、《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