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的30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事业也成就辉煌。解放思想是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根本。不论是改革开放,还是解放思想,我们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改革开放已走过30周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它影响或改变了数代中国人的发展和前途,也推动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现代化步伐。同样,我国高等教育在这30年中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高等教育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了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背景,同时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基本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曾经历了几个快速发展时期,但不论是院校的设立,还是专业及学科的设置,其质量和数量都不能与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的成就相比拟。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虽然高度重视科技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曾多次进行全国性的院系、学科调整,但总体上高等教育的体制与其他领域体制一样,深受前苏联体制的影响,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广大毕业生毕业后学非所用现象广泛存在。受阶级斗争路线的影响,当时能上大学的年轻人不仅数量有限,上了大学主要也忽视专业学科的学习,而把主要精力用于从事阶级斗争,从而使绝大多数年轻在校大学生荒废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相反,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到目前为止,高等教育在我国以三种方式并存──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考考试。它们不仅丰富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也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贡献了力量,构筑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高等教育格局。
人们不会忘记,30年前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初期,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果断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对科学技术的历史地位作了深刻阐述。从此表明了党和政府在教育、科技文化方面重大决策的改变,“读书无用论”从此遭到彻底摒弃,知识就是力量重新为国人所认同,由此迎来了教育、科技的大发展、大繁荣。此后,党中央又相继提出科教兴国和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为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找到了正确方向。可以说,经过1978年的思想大解放,高等教育的春天才真正到来,无数学术禁区得以解禁。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以及社会主义“三个有利于标准”指导下,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批批我国原来没有而又急需要的,有自身特色的院校、专业、学科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比如民办高校的兴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一些热门专业的开设等等)。从1951年10月1日,当时政务院决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起,我国延续了50多年的大学毕业分配制度,也随着2007年4月西藏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而宣告结束。这种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其意义远不止于高等教育本身,它不仅是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上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成果体现,是与国际接轨、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此外,随着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经验的引进,我国的高等教育不论在发展的数量上(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飞速提高。高考制度不断改革,招生考试从全国统一到多元化的变革正在兴起,1977年全国高校招生数是27万人,但是去年却达到了570万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校人数达2700万人,规模居世界首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可以说短短的30年,就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完了西方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
推而广之,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以饱满的热情和脚踏实地的态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上演了一幕气势恢宏的改革开放大剧:我们在着力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推进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可以说,改革开放,把古老的中国带进了现代化的快车道;改革开放,把封闭和半封闭的中国带进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改革开放,使中国融入了世界的主流文明。
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邓小平曾一语中的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胡锦涛总书记也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是取得30年辉煌成就的法宝
总结经验,30年辉煌的取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解放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为改革开放提供动力源泉。
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人们在不断实践、开拓、探索时,总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掌握新方法,探索新途径,采用新策略,实施新举措,取得新成功的。
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巨大惯性等许多因素的干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解放思想开道。可以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冲破禁锢、不断打破僵局的思想解放史。1982年的解放思想,使我们突破了传统的对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认识,接纳了计划经济为主体,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的思想解放,使得我们突破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战略,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抗过了亚洲乃至世界性的经济萧条时期。2002年的解放思想,使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使我国在小康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天,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如何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所有这些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关键仍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就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尚处于发展时期,尽管说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高等教育的人均资源享有度仍然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人说,社会的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公平上并非空穴来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不论是人均资源的占有和使用,还是高等教育体制本身或一些具体运行环节,都存在着大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需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出了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并在“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把教育摆在首位,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育进行了新的部署。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在给我们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不断的解放思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教兴国道路。
作为多年从事教育的工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我们认为高等教育中的解放思想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寻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有质的提高,也要有量的扩展。比如高等教育中的公平问题,就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在科学发展中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供求问题。因此,凡有利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我们都要大胆地试,大胆地摸索。第二,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信息社会使得事物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稍有不慎就会落伍,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面对激烈的竞争(包括生源等方面),较快的发展速度是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没有一定的速度而谈论高等教育的发展,往往是崇尚空谈,坐而论道,使机会在等待中不知不觉地丧失。第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能原地踏步,因为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解放思想也不会一劳永逸,要使思想与实际保持一致,必须在创新上做文章,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解放的内容、丰富思想解放的形式。
因此,在新形势、新机遇面前,不论是一所学校(单位),还是一个地区、省份或者区域,乃至全国,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法宝──解放思想。
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正如近年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指出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处”以后,各种扎根很深的复杂问题正在浮现出来。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上对改革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以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的语言所强调的那样:“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里既讲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又强调了党领导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在方向和道路上的正确性、坚定性,使我们明确了改革开放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才刚刚开始。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是为了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的大无畏精神,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前进。
高等教育作为特殊的行业,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如教育部门出现了三大弊:市场化、官场化、大规模(将大学合并成无个性特色的超级大学),这是中国教育的大伤。再比如,我国的国有企业已陆续告别了行政级别,告别了官本位,相反,由我国一些较有名气的大学领头,高校陆续套上了行政级别进入官本位制,让校长(连同党委书记)戴上某类并不算荣耀的“官帽”,貌似升格,实际上是降格,使这些学校丢掉了自身本应具有的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本应享受的较优越的生活条件,在学校内部造成一种追逐官位的风气。有些知名学者或因做官或因大量的行政会议而牺牲了大量的学术时间,造成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追逐行政级别的风气同时还造成了一批有造诣有名气的学问家被轻视。这些都偏离了国家办教育的宗旨,尚需要在继续深化改革中加以化解,停步不前没有出路。
而且,高等学校一般都具有程度不等的地域性。就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来看,这些年很多地方的高等教育都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但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除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之外,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泛泛说来,我们以为今后地方的高等教育发展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自身的责任:第一,要在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力求有更大的作为。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应积极主动地发挥生力军的作用,不仅要在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方面起基地的作用,而且要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今后,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区域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设置区域经济发展中急需的专业、学科,增加大学生实验实训课程量,尽可能缩小高校与企业间距离,尽快实现知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第二,要在促进地方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方面加以努力。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作为地方高校,要在促进本地教育机会公平上多下功夫,树立教育公平理念,推进教育政策和制度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与社会各界一起共创教育环境的公平。通过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走内涵式扩展之路来发展自己、繁荣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第三,要为地方的政治发展和文化大繁荣作出新贡献。作为高等学校,主要包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要做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排头兵,积极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发掘、整理地方文化,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作用,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方面多出成果,等等。
推而广之,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动新一轮解放思想,坚决克服一切违背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与其理论思维水平和视野开阔度有很大关系);要在建立解放思想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等等。总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走下去,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奋斗。”
改革开放已走过30周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它影响或改变了数代中国人的发展和前途,也推动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现代化步伐。同样,我国高等教育在这30年中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高等教育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了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背景,同时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基本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曾经历了几个快速发展时期,但不论是院校的设立,还是专业及学科的设置,其质量和数量都不能与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的成就相比拟。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虽然高度重视科技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曾多次进行全国性的院系、学科调整,但总体上高等教育的体制与其他领域体制一样,深受前苏联体制的影响,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广大毕业生毕业后学非所用现象广泛存在。受阶级斗争路线的影响,当时能上大学的年轻人不仅数量有限,上了大学主要也忽视专业学科的学习,而把主要精力用于从事阶级斗争,从而使绝大多数年轻在校大学生荒废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相反,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到目前为止,高等教育在我国以三种方式并存──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考考试。它们不仅丰富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也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贡献了力量,构筑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高等教育格局。
人们不会忘记,30年前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初期,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果断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对科学技术的历史地位作了深刻阐述。从此表明了党和政府在教育、科技文化方面重大决策的改变,“读书无用论”从此遭到彻底摒弃,知识就是力量重新为国人所认同,由此迎来了教育、科技的大发展、大繁荣。此后,党中央又相继提出科教兴国和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为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找到了正确方向。可以说,经过1978年的思想大解放,高等教育的春天才真正到来,无数学术禁区得以解禁。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以及社会主义“三个有利于标准”指导下,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批批我国原来没有而又急需要的,有自身特色的院校、专业、学科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比如民办高校的兴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一些热门专业的开设等等)。从1951年10月1日,当时政务院决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起,我国延续了50多年的大学毕业分配制度,也随着2007年4月西藏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而宣告结束。这种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其意义远不止于高等教育本身,它不仅是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上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成果体现,是与国际接轨、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此外,随着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经验的引进,我国的高等教育不论在发展的数量上(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飞速提高。高考制度不断改革,招生考试从全国统一到多元化的变革正在兴起,1977年全国高校招生数是27万人,但是去年却达到了570万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校人数达2700万人,规模居世界首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可以说短短的30年,就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完了西方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
推而广之,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以饱满的热情和脚踏实地的态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上演了一幕气势恢宏的改革开放大剧:我们在着力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推进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可以说,改革开放,把古老的中国带进了现代化的快车道;改革开放,把封闭和半封闭的中国带进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改革开放,使中国融入了世界的主流文明。
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邓小平曾一语中的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胡锦涛总书记也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是取得30年辉煌成就的法宝
总结经验,30年辉煌的取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解放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为改革开放提供动力源泉。
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人们在不断实践、开拓、探索时,总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掌握新方法,探索新途径,采用新策略,实施新举措,取得新成功的。
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巨大惯性等许多因素的干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解放思想开道。可以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冲破禁锢、不断打破僵局的思想解放史。1982年的解放思想,使我们突破了传统的对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认识,接纳了计划经济为主体,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的思想解放,使得我们突破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战略,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抗过了亚洲乃至世界性的经济萧条时期。2002年的解放思想,使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使我国在小康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天,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如何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所有这些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关键仍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就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尚处于发展时期,尽管说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高等教育的人均资源享有度仍然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人说,社会的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公平上并非空穴来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不论是人均资源的占有和使用,还是高等教育体制本身或一些具体运行环节,都存在着大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需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出了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并在“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把教育摆在首位,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育进行了新的部署。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在给我们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不断的解放思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教兴国道路。
作为多年从事教育的工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我们认为高等教育中的解放思想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寻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有质的提高,也要有量的扩展。比如高等教育中的公平问题,就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在科学发展中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供求问题。因此,凡有利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我们都要大胆地试,大胆地摸索。第二,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信息社会使得事物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稍有不慎就会落伍,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面对激烈的竞争(包括生源等方面),较快的发展速度是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没有一定的速度而谈论高等教育的发展,往往是崇尚空谈,坐而论道,使机会在等待中不知不觉地丧失。第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能原地踏步,因为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解放思想也不会一劳永逸,要使思想与实际保持一致,必须在创新上做文章,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解放的内容、丰富思想解放的形式。
因此,在新形势、新机遇面前,不论是一所学校(单位),还是一个地区、省份或者区域,乃至全国,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法宝──解放思想。
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正如近年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指出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处”以后,各种扎根很深的复杂问题正在浮现出来。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上对改革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以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的语言所强调的那样:“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里既讲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又强调了党领导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在方向和道路上的正确性、坚定性,使我们明确了改革开放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才刚刚开始。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是为了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的大无畏精神,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前进。
高等教育作为特殊的行业,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如教育部门出现了三大弊:市场化、官场化、大规模(将大学合并成无个性特色的超级大学),这是中国教育的大伤。再比如,我国的国有企业已陆续告别了行政级别,告别了官本位,相反,由我国一些较有名气的大学领头,高校陆续套上了行政级别进入官本位制,让校长(连同党委书记)戴上某类并不算荣耀的“官帽”,貌似升格,实际上是降格,使这些学校丢掉了自身本应具有的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本应享受的较优越的生活条件,在学校内部造成一种追逐官位的风气。有些知名学者或因做官或因大量的行政会议而牺牲了大量的学术时间,造成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追逐行政级别的风气同时还造成了一批有造诣有名气的学问家被轻视。这些都偏离了国家办教育的宗旨,尚需要在继续深化改革中加以化解,停步不前没有出路。
而且,高等学校一般都具有程度不等的地域性。就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来看,这些年很多地方的高等教育都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但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除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之外,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泛泛说来,我们以为今后地方的高等教育发展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自身的责任:第一,要在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力求有更大的作为。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应积极主动地发挥生力军的作用,不仅要在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方面起基地的作用,而且要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今后,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区域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设置区域经济发展中急需的专业、学科,增加大学生实验实训课程量,尽可能缩小高校与企业间距离,尽快实现知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第二,要在促进地方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方面加以努力。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作为地方高校,要在促进本地教育机会公平上多下功夫,树立教育公平理念,推进教育政策和制度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与社会各界一起共创教育环境的公平。通过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走内涵式扩展之路来发展自己、繁荣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第三,要为地方的政治发展和文化大繁荣作出新贡献。作为高等学校,主要包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要做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排头兵,积极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发掘、整理地方文化,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作用,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方面多出成果,等等。
推而广之,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动新一轮解放思想,坚决克服一切违背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与其理论思维水平和视野开阔度有很大关系);要在建立解放思想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等等。总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走下去,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