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冷幽默现状和热点问题的看法。冷幽默现状表现在无视国家的重视,有令不行;强调专业技能,舍弃大学语文;坚持大学语文教学成了创示范校的特色亮点三个方面,对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热和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高职 大学语文 教学 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增加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语文口头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是内在的源泉,口语和写作是外化的技能。这是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相一致的,然而不少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片面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建设,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字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首先应该保证足够的课时开好大学语文课。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文字应用能力较差,汉语应用水平亟待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发人深思。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冷幽默
(一)许多高职院校无视国家的重视,有令不行。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2006年9月,中办、国办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教育部相关部门随即也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中表态,“在普通高等学校,推进‘大学语文’课建设”。从国家的高度强化高校语文课的地位,这是前所未有的。然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开设现状令人心寒,“纲要”发布5年多时间来,并未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那些曾经普遍开设“高职语文”院校还没有“创造条件”恢复“中国语文课”,无视“纲要”的语言要求和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培养有内涵有潜力的高职应用性人才的现实而长远的意义,无视大学语文课程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母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促进民族的振兴与发展都具有的重要作用。这样“无知的幽默”使大学语文课教学依然处于“冷藏”的状态。
(二)强调专业技能,舍弃大学语文。
强调专业技能,舍弃大学语文,无疑于用肌肉和脂肪挤掉鲜血。语文课程修养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就像血液、灵魂的净化和提升,专业课程修炼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就像锤炼肌肉和调节脂肪。然而,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大学语文是非专业课程,也不在专业文化基础课程之列。高职院校只要教会学生一项专业技能让他们一踏上社会便有“用武之地”就行,语文学不学不重要。这种认识来自社会,也来自学校,甚至于学生。认识上的浅薄和“无知”使一些高职院校、系的负责人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功利效果,借口提高职业技能、强调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利益来谋取自身的眼前利益,加上语文乃至人文素质并非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因而课时的安排就非常有限甚至干脆取消。例如,在一份三年制大专教学计划上,我们可以看到206.5个学分中政治课三门、英语课、体育课、军事理论、就业、创业、心理指导课程等组成的职业基础课程占了42.5个学分,职业技能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134个学分,还有30个课外素质拓展分。就是没有“大学语文”。相比较而言,体育课9.5个学分跨四个学期,高职英语9个学分(180课时)上两个学期,大学语文不在计划之列,说明肌肉比语言重要,牛奶比母乳重要。比较“大学语文”和“高职英语”,高职英语还有A、B级考证或四级考证或剑桥商务英语考证等等作为毕业证书领取的必要条件,而作为汉语教学的“大学语文”只有普通话水平考证,还得不到制度保障。从实用、实践的角度,面对改革开放,我们无意否定有些涉外专业、有些岗位需要一定的英语水平,但并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都需要不能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强制英语学习。当然大学语文课自身在探索发展过程中教材、师资、教学方式等方面也有很多的地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比如,高职语文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还要了解不同学生学习专业的特点,不断搜集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并用这些信息丰富语文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令人痛心的现实是,我们所谓的“重外在技能轻内在文化”思想指导下的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并不高强,而且可持续再创新能力更可怜。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面对肌肉没练好,脂肪不平衡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我们完全有理由大声地呼唤:请以语文的名义提升生命的品位,以大学语文课程的名义提升专业建设的品位。
(三)坚持大学语文教学成了创示范校的特色和亮点。
汉语的运用能力对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一点基本常识并不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能践行。在首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建设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坚持者,他们“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中国青年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民族语言成了创示范校的特色和亮点,而不是本分,这是汉语、大学语文的冷幽默。冷幽默的意义在于不仅坚持者成了胜利者,是学校的胜利,更是汉民族语言文化精神命脉的胜利。当然,成了特色和示范,反过来促进本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是必须的,再能敦促无视者、无知者的觉醒,推动大学语文课程的回归校园,那就是功德无量了。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热思考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是什么?大学语文课应该教什么?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教育功能等热点问题的思考,同仁多有阐述,这里只想谈谈教材热和教学实效性的看法。
(一)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在课程艰难生存中热闹进行。
大学语文教材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建设有高职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大学语文一方面在一部分院校之中顽强地生存着,另一方面,在开设大学语文的本科院校之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热闹不已。目前的高职语文教材建设队伍主要有两支持:一支是重点本科高校的中文教授和语文专家;另一支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在大学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众多的教材對高职高专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定位、课程的地位等定位存在差异和缺陷,教材编写随意性大,大量版本的教材从框架体例到选文在几种模式中雷同,差异小、无特色(据悉,教育部2007年10月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有普通高校1867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就有1000种左右)。
教材应该怎么编?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文学性、审美性的和谐共生至今没有一个共识,致使大学语文课的功能至今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或者说语文的潜移默化功能人们没有充分感受到和认识到。这也许是大学语文课程本身的问题和专家教授本身的缺陷。事实上,大学语文教材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非常重要。要紧密联系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需要,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培养,把思维训练和文学审美积累、演讲口才、应用写作训练相结合,编写出提高高职生多方面实用需求的教材。大学语文作为一个多元、开放的综合性学科,教材应该充分体现具有文学性、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和谐追求。教材的文学因子和师生教学互动的文学赏析,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审美享受和人生的感悟,提升人文精神境界,从而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实效性的探索改革始终是个热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确实为专业知识技能的接受和创新表达服务,提高教和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学习理念思维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思维非常重要。要从过去学习为了考试向现在学习为了应用转变,从追求高分变成实现高能,追求活学活用。以前的学习多半是为了升学考试,统一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理念,要把握重点难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是死读书和读死书;现在的学习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的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实践事务,为用而学,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2.教学技能和方法的转变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花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着重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传导。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让大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激發学生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致。二要强调自主学习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都多倾听专家、学者开设的专题讲座,让大学语文教学和学习延伸课外,活学活用,还侧重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开展能更好促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需要和兴趣,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三要强化网络学习的方法。网络学习是大学语文学习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新的方法。
3.学习内容广度、深度和新度的拓展。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应根据专业性质,针对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切实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学修养、语文能力上,将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上,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必须有学习内容广度、深度和新度的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主要是指知识面的拓展,深度主要是在知识的把握基础上有哲学的人生的社会的思考,新度主要是指与当下社会、时事、信息的关联度和应时之需用于事件的技能。例如,《应用语文综合教程》中中国上古神话三则“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学习,作为大学语文的“大学”(大,有面广、层深、量多的意思,需要大大地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落实上。会对神话相关知识、关于太阳的中外神话、会对自然神话、英雄神话案典进行精神、哲学层面的思考,会有文学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的启发,会联想到日本动画《风之谷》、玛雅神话和美国科幻电影《2012》等等。平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网络媒体热点文化现象,并及时引入课堂。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应大力支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观点。
4.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法为传统讲授插上翅膀。
教学始终需要与时俱进,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大学语文课程也必须面对信息化的大众文化语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应全面创新大学语文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录像、摄影、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由单向式向双向式,单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以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读屏时代学生的视听感官,增强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
网络教学法为传统讲授插上了翅膀,丰富时尚的网路资源,是学习的重要宝库。一方面精品课程建设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众多的网络文学网站、应用写作专题网站、丰富的国内外高校教学视频以及图文资源是大学语文学习的新空间。教师应该更多地推荐相关网站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掌握网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受益。
庄文中先生曾经说过:“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素质,民族文化素质的根是语文素质,所以语文素质是民族的根之根。”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道德素养,各高等职业院校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要高度重视高职语文教育,将高职语文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要大力加强高职语文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母语综合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大学语文教材春秋乱战 语文教育迎来转机[EB/OL]http://news.qq.com/a/20080725/001438.htm.
[2]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EB/OL]club.topsage.com/thread-1390101-1-1.html 20111010.
[3]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EB/OL]blog.sina.com.cn/s/blog_4ec3ae5a0100ersz.html.
[4]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EB/OL]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SDXB200901048.html.(编辑 徐祺琛)
关键词 高职 大学语文 教学 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增加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语文口头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是内在的源泉,口语和写作是外化的技能。这是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相一致的,然而不少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片面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建设,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字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首先应该保证足够的课时开好大学语文课。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文字应用能力较差,汉语应用水平亟待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发人深思。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冷幽默
(一)许多高职院校无视国家的重视,有令不行。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2006年9月,中办、国办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教育部相关部门随即也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中表态,“在普通高等学校,推进‘大学语文’课建设”。从国家的高度强化高校语文课的地位,这是前所未有的。然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开设现状令人心寒,“纲要”发布5年多时间来,并未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那些曾经普遍开设“高职语文”院校还没有“创造条件”恢复“中国语文课”,无视“纲要”的语言要求和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培养有内涵有潜力的高职应用性人才的现实而长远的意义,无视大学语文课程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母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促进民族的振兴与发展都具有的重要作用。这样“无知的幽默”使大学语文课教学依然处于“冷藏”的状态。
(二)强调专业技能,舍弃大学语文。
强调专业技能,舍弃大学语文,无疑于用肌肉和脂肪挤掉鲜血。语文课程修养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就像血液、灵魂的净化和提升,专业课程修炼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就像锤炼肌肉和调节脂肪。然而,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大学语文是非专业课程,也不在专业文化基础课程之列。高职院校只要教会学生一项专业技能让他们一踏上社会便有“用武之地”就行,语文学不学不重要。这种认识来自社会,也来自学校,甚至于学生。认识上的浅薄和“无知”使一些高职院校、系的负责人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功利效果,借口提高职业技能、强调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利益来谋取自身的眼前利益,加上语文乃至人文素质并非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因而课时的安排就非常有限甚至干脆取消。例如,在一份三年制大专教学计划上,我们可以看到206.5个学分中政治课三门、英语课、体育课、军事理论、就业、创业、心理指导课程等组成的职业基础课程占了42.5个学分,职业技能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134个学分,还有30个课外素质拓展分。就是没有“大学语文”。相比较而言,体育课9.5个学分跨四个学期,高职英语9个学分(180课时)上两个学期,大学语文不在计划之列,说明肌肉比语言重要,牛奶比母乳重要。比较“大学语文”和“高职英语”,高职英语还有A、B级考证或四级考证或剑桥商务英语考证等等作为毕业证书领取的必要条件,而作为汉语教学的“大学语文”只有普通话水平考证,还得不到制度保障。从实用、实践的角度,面对改革开放,我们无意否定有些涉外专业、有些岗位需要一定的英语水平,但并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都需要不能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强制英语学习。当然大学语文课自身在探索发展过程中教材、师资、教学方式等方面也有很多的地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比如,高职语文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还要了解不同学生学习专业的特点,不断搜集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并用这些信息丰富语文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令人痛心的现实是,我们所谓的“重外在技能轻内在文化”思想指导下的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并不高强,而且可持续再创新能力更可怜。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面对肌肉没练好,脂肪不平衡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我们完全有理由大声地呼唤:请以语文的名义提升生命的品位,以大学语文课程的名义提升专业建设的品位。
(三)坚持大学语文教学成了创示范校的特色和亮点。
汉语的运用能力对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一点基本常识并不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能践行。在首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建设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坚持者,他们“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中国青年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民族语言成了创示范校的特色和亮点,而不是本分,这是汉语、大学语文的冷幽默。冷幽默的意义在于不仅坚持者成了胜利者,是学校的胜利,更是汉民族语言文化精神命脉的胜利。当然,成了特色和示范,反过来促进本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是必须的,再能敦促无视者、无知者的觉醒,推动大学语文课程的回归校园,那就是功德无量了。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热思考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是什么?大学语文课应该教什么?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教育功能等热点问题的思考,同仁多有阐述,这里只想谈谈教材热和教学实效性的看法。
(一)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在课程艰难生存中热闹进行。
大学语文教材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建设有高职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大学语文一方面在一部分院校之中顽强地生存着,另一方面,在开设大学语文的本科院校之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热闹不已。目前的高职语文教材建设队伍主要有两支持:一支是重点本科高校的中文教授和语文专家;另一支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在大学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众多的教材對高职高专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定位、课程的地位等定位存在差异和缺陷,教材编写随意性大,大量版本的教材从框架体例到选文在几种模式中雷同,差异小、无特色(据悉,教育部2007年10月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有普通高校1867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就有1000种左右)。
教材应该怎么编?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文学性、审美性的和谐共生至今没有一个共识,致使大学语文课的功能至今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或者说语文的潜移默化功能人们没有充分感受到和认识到。这也许是大学语文课程本身的问题和专家教授本身的缺陷。事实上,大学语文教材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非常重要。要紧密联系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需要,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培养,把思维训练和文学审美积累、演讲口才、应用写作训练相结合,编写出提高高职生多方面实用需求的教材。大学语文作为一个多元、开放的综合性学科,教材应该充分体现具有文学性、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和谐追求。教材的文学因子和师生教学互动的文学赏析,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审美享受和人生的感悟,提升人文精神境界,从而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实效性的探索改革始终是个热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确实为专业知识技能的接受和创新表达服务,提高教和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学习理念思维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思维非常重要。要从过去学习为了考试向现在学习为了应用转变,从追求高分变成实现高能,追求活学活用。以前的学习多半是为了升学考试,统一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理念,要把握重点难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是死读书和读死书;现在的学习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的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实践事务,为用而学,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2.教学技能和方法的转变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花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着重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传导。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让大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激發学生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致。二要强调自主学习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都多倾听专家、学者开设的专题讲座,让大学语文教学和学习延伸课外,活学活用,还侧重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开展能更好促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需要和兴趣,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三要强化网络学习的方法。网络学习是大学语文学习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新的方法。
3.学习内容广度、深度和新度的拓展。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应根据专业性质,针对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切实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学修养、语文能力上,将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上,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必须有学习内容广度、深度和新度的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主要是指知识面的拓展,深度主要是在知识的把握基础上有哲学的人生的社会的思考,新度主要是指与当下社会、时事、信息的关联度和应时之需用于事件的技能。例如,《应用语文综合教程》中中国上古神话三则“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学习,作为大学语文的“大学”(大,有面广、层深、量多的意思,需要大大地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落实上。会对神话相关知识、关于太阳的中外神话、会对自然神话、英雄神话案典进行精神、哲学层面的思考,会有文学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的启发,会联想到日本动画《风之谷》、玛雅神话和美国科幻电影《2012》等等。平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网络媒体热点文化现象,并及时引入课堂。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应大力支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观点。
4.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法为传统讲授插上翅膀。
教学始终需要与时俱进,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大学语文课程也必须面对信息化的大众文化语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应全面创新大学语文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录像、摄影、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由单向式向双向式,单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以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读屏时代学生的视听感官,增强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
网络教学法为传统讲授插上了翅膀,丰富时尚的网路资源,是学习的重要宝库。一方面精品课程建设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众多的网络文学网站、应用写作专题网站、丰富的国内外高校教学视频以及图文资源是大学语文学习的新空间。教师应该更多地推荐相关网站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掌握网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受益。
庄文中先生曾经说过:“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素质,民族文化素质的根是语文素质,所以语文素质是民族的根之根。”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道德素养,各高等职业院校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要高度重视高职语文教育,将高职语文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要大力加强高职语文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母语综合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大学语文教材春秋乱战 语文教育迎来转机[EB/OL]http://news.qq.com/a/20080725/001438.htm.
[2]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EB/OL]club.topsage.com/thread-1390101-1-1.html 20111010.
[3]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EB/OL]blog.sina.com.cn/s/blog_4ec3ae5a0100ersz.html.
[4]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EB/OL]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SDXB200901048.html.(编辑 徐祺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