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在导入过程中,一幅美丽的图片,一首美妙的音乐,一段精美的视听资料,一个情景,都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驱力的作用下进行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导入 方法 兴趣 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个具有艺术的开场,往往可以先声夺人,起到搭石铺路的作用,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犹如道路中的桥梁,戏剧里的序幕,小说里的引子。课前导入虽说不是什么“正文”,但起着集中注意力和引起学习动机的作用。新课伊始,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会给人带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一上课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带着疑问去探究性地学习。因此,对地理课堂导入艺术进行设计和探讨,为师生即将进行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是一个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导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因老师、学生、学习内容而异,可以灵活运用。常见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情境,动之以情
比如在学习《西双版纳》这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在欣赏优美的音乐的同时,向学生展示西双版纳的一些图片。
教师:你知道这些图片表现的是我国的什么地方吗?
学生:西双版纳
教师:你知道西双版纳的哪些事情?
学生:那里是国家级旅游胜地。
还有一些学生去过西双版纳,能说出那里的一些独特的动植物,以及一些民族风情。
这样的引课方式,使学生们在视听感觉上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对西双版纳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个别学生的描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开头,有意创设一些气氛或环境,情境交融,主题鲜明,能使学生更好、更真切地感受课文原意。然后出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歌曲导入,引发共鸣
比如在学习《亚洲的地形》这节课时,首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你知道这里的山是指哪座山吗?
2、“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你知道我们亚洲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大河众多,黄河、长江、印度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世界文明古国,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歌曲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一首优美的歌曲,往往会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一首《亚洲雄风》让全体同学精神振奋,内心深处充满了强烈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老师引入课题,达到了使学生“想学”“乐学”的境界。
三、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在学习《四大地理区域》这一节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欣赏flash动画《猪都笑了》。
北京人说他风沙大呀,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呀,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呀,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呀,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呀,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呀江西人就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呀,四川人就笑了。。。。。。全世界的猪都笑了。
学生开怀大笑
教师:同学们在笑过后,请说一说这首歌词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新颖的课堂引入形式,使学生兴趣大增,并想进一步认识我国各地的差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生活导入,引出问题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地理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挖掘潜在的地理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的趣味和作用,并对地理产生亲切感。
比如在《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节的教学中,
教师问:我们班有谁是少数民族?请你说说你们民族的独特风情。
学生A:我是满族人,我们满族人拜年的时候,男子行打千礼,女子行半蹲礼。
学生B:我是蒙古族人,我们蒙古族人喜欢吃烤全羊和手抓羊肉。
学生C:我是回族人,我们回族人不吃猪肉。
教师再问: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去过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他们那有哪些民族风情?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
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知识来源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教学中的生活情境,让地理贴近生活,从中引出地理问题,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导入方法,比如说“复习旧知法” “新闻导入法”“猜谜导入法”等,不管哪种导入方法,目的是一样的,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驱力的作用下进行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导入 方法 兴趣 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个具有艺术的开场,往往可以先声夺人,起到搭石铺路的作用,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犹如道路中的桥梁,戏剧里的序幕,小说里的引子。课前导入虽说不是什么“正文”,但起着集中注意力和引起学习动机的作用。新课伊始,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会给人带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一上课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带着疑问去探究性地学习。因此,对地理课堂导入艺术进行设计和探讨,为师生即将进行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是一个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导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因老师、学生、学习内容而异,可以灵活运用。常见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情境,动之以情
比如在学习《西双版纳》这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在欣赏优美的音乐的同时,向学生展示西双版纳的一些图片。
教师:你知道这些图片表现的是我国的什么地方吗?
学生:西双版纳
教师:你知道西双版纳的哪些事情?
学生:那里是国家级旅游胜地。
还有一些学生去过西双版纳,能说出那里的一些独特的动植物,以及一些民族风情。
这样的引课方式,使学生们在视听感觉上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对西双版纳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个别学生的描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开头,有意创设一些气氛或环境,情境交融,主题鲜明,能使学生更好、更真切地感受课文原意。然后出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歌曲导入,引发共鸣
比如在学习《亚洲的地形》这节课时,首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你知道这里的山是指哪座山吗?
2、“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你知道我们亚洲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大河众多,黄河、长江、印度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世界文明古国,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歌曲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一首优美的歌曲,往往会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一首《亚洲雄风》让全体同学精神振奋,内心深处充满了强烈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老师引入课题,达到了使学生“想学”“乐学”的境界。
三、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在学习《四大地理区域》这一节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欣赏flash动画《猪都笑了》。
北京人说他风沙大呀,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呀,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呀,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呀,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呀,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呀江西人就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呀,四川人就笑了。。。。。。全世界的猪都笑了。
学生开怀大笑
教师:同学们在笑过后,请说一说这首歌词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新颖的课堂引入形式,使学生兴趣大增,并想进一步认识我国各地的差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生活导入,引出问题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地理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挖掘潜在的地理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的趣味和作用,并对地理产生亲切感。
比如在《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节的教学中,
教师问:我们班有谁是少数民族?请你说说你们民族的独特风情。
学生A:我是满族人,我们满族人拜年的时候,男子行打千礼,女子行半蹲礼。
学生B:我是蒙古族人,我们蒙古族人喜欢吃烤全羊和手抓羊肉。
学生C:我是回族人,我们回族人不吃猪肉。
教师再问: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去过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他们那有哪些民族风情?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
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知识来源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教学中的生活情境,让地理贴近生活,从中引出地理问题,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导入方法,比如说“复习旧知法” “新闻导入法”“猜谜导入法”等,不管哪种导入方法,目的是一样的,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驱力的作用下进行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