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一生建树颇丰,被誉为“书界泰斗”“画坛宗师”。与此同时,启功的婚姻也颇具传奇色彩。
包办婚姻竞得一知己
启功有清朝皇室血统,但到他这一辈时,家道早已不复昔日,只能靠典卖家藏书画过活,生活艰难。启功中学尚未毕业便辍学了,当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份工作,挣钱奉养母亲和姑姑。但母亲觉得启功已经长大,应该先成家,所以要给他安排一桩亲事。启功当时并没有成家的念头,但他向来孝顺,对母亲不敢违逆。
母亲相中的这位姑娘叫章宝琛,比启功大两岁。1932年3月5日,是启功家祭祖的日子,母亲和姑姑便叫章宝琛过来帮忙。这是启功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妻子,只见眼前的姑娘温婉动人,比照片中可爱许多。启功礼貌地对宝琛一笑,宝琛的脸颊倏地飞上两片红霞,头低得更深了。
启功和章宝琛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婚前,两人只见过寥寥几次,没有感情可言,可是启功渐渐发现,这位容貌平常、文化水平不高的妻子竟是一位难得的知己。
自从章宝琛过门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无须启功操心。启功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宝琛穿着布衣衫默默忙碌的样子。启功的母亲和姑姑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大不如前,有时不免会发些脾气,但不管遇上多么委屈的事,宝琛从来不顶一句嘴。有时启功在外面碰上不顺心的事,回到家也冲宝琛发脾气,可是每次妻子总是不言语,弄得启功一点脾气也没有。
渐渐地,启功对这个端庄贤惠、勤劳善良的妻子感到有些不忍。他想起母亲提到过的章宝琛的身世:宝琛跟随后妈一起生活,从小吃尽苦头,她是带着相依为命的弟弟一起嫁过来的。想到这些,启功心里一阵酸楚,一种不一样的情愫在他心里荡漾开来。
婚后,启功在辅仁中学谋到了一份国文教员的工作。但好景不长,三年后,他因学历不够被解聘了。那时正值1937年北京沦陷时期,启功只能靠教家馆维持生活,但那点微薄的收入远不够家用。几番思考后,启功决心作书画卖钱。当他犹豫再三,终于背上画卷准备出门时,又迟疑地折回了书桌边。一旁的章宝琛看出了丈夫的心思,走过去轻轻拿起画卷说:“你只管作画,我上街去卖。”
一天傍晚,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雪,启功从家馆回来,见妻子还没回家,便去街上寻她,终于在一个街角碰到了宝琛。她一边哈气,一边搓着双手,浑身落满雪花。“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家?”启功的声音里满是心疼和责备。见到丈夫,章宝琛挥舞着双手,兴奋地说:“只剩下两幅画了。”
1952年,启功就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生活终于有了好转。但好日子没过多久,年事已高的母亲和姑姑就相继病倒了,全靠章宝琛一人照顾。宝琛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启功的母亲弥留之际,拉着章宝琛的手说:“我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你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1957年,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启功在悲伤中想起妻子日夜侍奉老人的辛劳,深感无以为报,便请妻子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给她磕了一个头。
与最爱的人相濡以沫
1957年,启功被莫名其妙地划成“右派分子”。回到家中,启功难掩心灰意冷之情。宝琛见启功痛苦的样子,一把紧紧抱住丈夫,泣不成声地劝启功说:“谁批你、骂你,你都不要怕。校长知道你是好人,我也知道你是个好人。”她深知启功爱讲话,就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有些不该讲的话,你要往下咽,使劲咽!”启功听了妻子这些朴素的话,心头荡起一股暖流,解开了心头的死结。
宝琛劝他埋头写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没人给你出版不要紧,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生活拮据,她就把珍藏的首饰拿出去典卖,换得钱做点好吃的,留着启功回来吃。她知道启功经常需要添置新书,每月生活再紧,也总要留出一部分钱给启功买书用。在妻子的支持下,启功得以在动荡的环境中专注治学。
1975年,章宝琛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得知妻子已时日无多,启功忍不住失声痛哭。有一天,宝琛带着少有的凝重严肃的表情对启功说:“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启功俯下身听宝琛耳语数言,闻罢大惊失色。他依着宝琛的交代,匆匆带着铁锹来到后院的一角挖下去。刨开一层又一层的土,“当”的一声,铁锹碰到了一口大缸,里面用绳索捆着什么。启功的心跳动得厉害。他颤抖着解开绳索,打开一层层布,又打开一层层包裹纸,露出的物件让他惊呆了:里面竟都是自己的藏書、字画和文稿。启功以为这些东西早已散落、焚毁,没想到却被宝琛深深地埋在地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宝琛一直以未能给启功生下一男半女而抱恨,并固执地认为这是自己的原因。病重时,她对启功日后独自起居放心不下,劝启功在诸多内侄中认养一个。启功问:“你想过认哪一个呢?”宝琛说:“小华呀!这孩子我观察好久啦,朴实率直,我死后就托付他照顾你的晚年了!”知道启功向来与亲友保持距离,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又多次对启功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找个人照顾你。”启功说:“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再跟我?”宝琛说:“你如不信,可以赌下输赢账!”
数月后,宝琛带着遗憾撒手人寰。启功的悲痛难于言表,他写下了催人泪下的《痛心篇》,表达了他与老伴之间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
结婚四十年,从来无吵闹。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
相依四十年,半贫半多病。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
我饭美且精,你衣缝又补。我剩钱买书,你甘心吃苦。
今日你先死,此事坏也好。免得我死时,把你急坏了。
此情不绝长相依
结婚43年,启功和章宝琛一直寄人篱下。妻子走后两个多月,启功搬进了学校分给他的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他来到妻子坟头,喃喃地说:“宝琛,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你跟我回家吧。”回到家,启功炒了妻子最爱吃的几个菜,不停地给妻子碗里夹菜,当妻子碗里的菜多得往桌上掉时,启功趴在桌上失声痛哭……
宝琛走后,为启功做媒的人从四面八方找来。更有人不经启功的同意,便直接领女方前来“会面”。这可吓坏了启功。他一再谢绝朋友们的美意,表示不愿再娶。有介绍人竟来查看他的卧室,见启功睡的仍是双人床,便断言启功肯定有意再娶。启功知道以后,果断地把双人床换成了单人床。
1989年秋,启功突发心脏病,不省人事,在醫院抢救了好久才脱离危险。苏醒后,启功的头一件要紧事就是郑重宣布:和老妻赌下的输赢账是自己赢了。他还专门为此作了一篇小文《打赌歌》。文中,他这样写道:“郑重宣称前赌今赢足使老妻亲笔勾销当年自诩铁固山坚的军令状。”爱妻之心若此,令众多亲友唏嘘不已。
自妻子去世后,启功便一直过着孤独而清苦的生活。他把卖字画和稿费所得共两百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北京师范大学,自己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一日三餐粗茶淡饭。
启功不止一次对朋友说:“老伴在时,连现在看来极普通的要求,我都没能满足她。她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她虽死而无怨,我心里却十分难受。我们是‘有难同当’了,却不能‘有福同享’。今天我的条件越好,心里就越不好受。特别是我今天得到这一切,已经觉得名不副实了,怎么能安心地享受这一切呢?”晚年,启功甚至从不与人一起游山玩水。看见别人双双相随,他就会触景生情,想起过世的老伴而伤心。
在数十载的爱情里,启功得到了最坚定的支持和最令人满足的幸福。章宝琛的去世让启功一直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每年的清明节,他都坚持去墓地“带妻子回家”。他对身边的亲属说:“要是我走了,就把我与宝琛合葬在一起。我们来生还要做夫妻。”
2005年6月30日,启功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按照启功生前的遗愿,启功与妻子章宝琛合葬在了一起。这段忠贞的爱情,终成一曲凄美的绝唱……
(摘自《莫愁·天下男人》,水云间荐)
包办婚姻竞得一知己
启功有清朝皇室血统,但到他这一辈时,家道早已不复昔日,只能靠典卖家藏书画过活,生活艰难。启功中学尚未毕业便辍学了,当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份工作,挣钱奉养母亲和姑姑。但母亲觉得启功已经长大,应该先成家,所以要给他安排一桩亲事。启功当时并没有成家的念头,但他向来孝顺,对母亲不敢违逆。
母亲相中的这位姑娘叫章宝琛,比启功大两岁。1932年3月5日,是启功家祭祖的日子,母亲和姑姑便叫章宝琛过来帮忙。这是启功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妻子,只见眼前的姑娘温婉动人,比照片中可爱许多。启功礼貌地对宝琛一笑,宝琛的脸颊倏地飞上两片红霞,头低得更深了。
启功和章宝琛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婚前,两人只见过寥寥几次,没有感情可言,可是启功渐渐发现,这位容貌平常、文化水平不高的妻子竟是一位难得的知己。
自从章宝琛过门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无须启功操心。启功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宝琛穿着布衣衫默默忙碌的样子。启功的母亲和姑姑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大不如前,有时不免会发些脾气,但不管遇上多么委屈的事,宝琛从来不顶一句嘴。有时启功在外面碰上不顺心的事,回到家也冲宝琛发脾气,可是每次妻子总是不言语,弄得启功一点脾气也没有。
渐渐地,启功对这个端庄贤惠、勤劳善良的妻子感到有些不忍。他想起母亲提到过的章宝琛的身世:宝琛跟随后妈一起生活,从小吃尽苦头,她是带着相依为命的弟弟一起嫁过来的。想到这些,启功心里一阵酸楚,一种不一样的情愫在他心里荡漾开来。
婚后,启功在辅仁中学谋到了一份国文教员的工作。但好景不长,三年后,他因学历不够被解聘了。那时正值1937年北京沦陷时期,启功只能靠教家馆维持生活,但那点微薄的收入远不够家用。几番思考后,启功决心作书画卖钱。当他犹豫再三,终于背上画卷准备出门时,又迟疑地折回了书桌边。一旁的章宝琛看出了丈夫的心思,走过去轻轻拿起画卷说:“你只管作画,我上街去卖。”
一天傍晚,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雪,启功从家馆回来,见妻子还没回家,便去街上寻她,终于在一个街角碰到了宝琛。她一边哈气,一边搓着双手,浑身落满雪花。“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家?”启功的声音里满是心疼和责备。见到丈夫,章宝琛挥舞着双手,兴奋地说:“只剩下两幅画了。”
1952年,启功就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生活终于有了好转。但好日子没过多久,年事已高的母亲和姑姑就相继病倒了,全靠章宝琛一人照顾。宝琛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启功的母亲弥留之际,拉着章宝琛的手说:“我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你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1957年,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启功在悲伤中想起妻子日夜侍奉老人的辛劳,深感无以为报,便请妻子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给她磕了一个头。
与最爱的人相濡以沫
1957年,启功被莫名其妙地划成“右派分子”。回到家中,启功难掩心灰意冷之情。宝琛见启功痛苦的样子,一把紧紧抱住丈夫,泣不成声地劝启功说:“谁批你、骂你,你都不要怕。校长知道你是好人,我也知道你是个好人。”她深知启功爱讲话,就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有些不该讲的话,你要往下咽,使劲咽!”启功听了妻子这些朴素的话,心头荡起一股暖流,解开了心头的死结。
宝琛劝他埋头写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没人给你出版不要紧,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生活拮据,她就把珍藏的首饰拿出去典卖,换得钱做点好吃的,留着启功回来吃。她知道启功经常需要添置新书,每月生活再紧,也总要留出一部分钱给启功买书用。在妻子的支持下,启功得以在动荡的环境中专注治学。
1975年,章宝琛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得知妻子已时日无多,启功忍不住失声痛哭。有一天,宝琛带着少有的凝重严肃的表情对启功说:“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启功俯下身听宝琛耳语数言,闻罢大惊失色。他依着宝琛的交代,匆匆带着铁锹来到后院的一角挖下去。刨开一层又一层的土,“当”的一声,铁锹碰到了一口大缸,里面用绳索捆着什么。启功的心跳动得厉害。他颤抖着解开绳索,打开一层层布,又打开一层层包裹纸,露出的物件让他惊呆了:里面竟都是自己的藏書、字画和文稿。启功以为这些东西早已散落、焚毁,没想到却被宝琛深深地埋在地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宝琛一直以未能给启功生下一男半女而抱恨,并固执地认为这是自己的原因。病重时,她对启功日后独自起居放心不下,劝启功在诸多内侄中认养一个。启功问:“你想过认哪一个呢?”宝琛说:“小华呀!这孩子我观察好久啦,朴实率直,我死后就托付他照顾你的晚年了!”知道启功向来与亲友保持距离,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又多次对启功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找个人照顾你。”启功说:“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再跟我?”宝琛说:“你如不信,可以赌下输赢账!”
数月后,宝琛带着遗憾撒手人寰。启功的悲痛难于言表,他写下了催人泪下的《痛心篇》,表达了他与老伴之间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
结婚四十年,从来无吵闹。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
相依四十年,半贫半多病。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
我饭美且精,你衣缝又补。我剩钱买书,你甘心吃苦。
今日你先死,此事坏也好。免得我死时,把你急坏了。
此情不绝长相依
结婚43年,启功和章宝琛一直寄人篱下。妻子走后两个多月,启功搬进了学校分给他的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他来到妻子坟头,喃喃地说:“宝琛,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你跟我回家吧。”回到家,启功炒了妻子最爱吃的几个菜,不停地给妻子碗里夹菜,当妻子碗里的菜多得往桌上掉时,启功趴在桌上失声痛哭……
宝琛走后,为启功做媒的人从四面八方找来。更有人不经启功的同意,便直接领女方前来“会面”。这可吓坏了启功。他一再谢绝朋友们的美意,表示不愿再娶。有介绍人竟来查看他的卧室,见启功睡的仍是双人床,便断言启功肯定有意再娶。启功知道以后,果断地把双人床换成了单人床。
1989年秋,启功突发心脏病,不省人事,在醫院抢救了好久才脱离危险。苏醒后,启功的头一件要紧事就是郑重宣布:和老妻赌下的输赢账是自己赢了。他还专门为此作了一篇小文《打赌歌》。文中,他这样写道:“郑重宣称前赌今赢足使老妻亲笔勾销当年自诩铁固山坚的军令状。”爱妻之心若此,令众多亲友唏嘘不已。
自妻子去世后,启功便一直过着孤独而清苦的生活。他把卖字画和稿费所得共两百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北京师范大学,自己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一日三餐粗茶淡饭。
启功不止一次对朋友说:“老伴在时,连现在看来极普通的要求,我都没能满足她。她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她虽死而无怨,我心里却十分难受。我们是‘有难同当’了,却不能‘有福同享’。今天我的条件越好,心里就越不好受。特别是我今天得到这一切,已经觉得名不副实了,怎么能安心地享受这一切呢?”晚年,启功甚至从不与人一起游山玩水。看见别人双双相随,他就会触景生情,想起过世的老伴而伤心。
在数十载的爱情里,启功得到了最坚定的支持和最令人满足的幸福。章宝琛的去世让启功一直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每年的清明节,他都坚持去墓地“带妻子回家”。他对身边的亲属说:“要是我走了,就把我与宝琛合葬在一起。我们来生还要做夫妻。”
2005年6月30日,启功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按照启功生前的遗愿,启功与妻子章宝琛合葬在了一起。这段忠贞的爱情,终成一曲凄美的绝唱……
(摘自《莫愁·天下男人》,水云间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