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相爱如年少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p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一生建树颇丰,被誉为“书界泰斗”“画坛宗师”。与此同时,启功的婚姻也颇具传奇色彩。
  包办婚姻竞得一知己
  启功有清朝皇室血统,但到他这一辈时,家道早已不复昔日,只能靠典卖家藏书画过活,生活艰难。启功中学尚未毕业便辍学了,当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份工作,挣钱奉养母亲和姑姑。但母亲觉得启功已经长大,应该先成家,所以要给他安排一桩亲事。启功当时并没有成家的念头,但他向来孝顺,对母亲不敢违逆。
  母亲相中的这位姑娘叫章宝琛,比启功大两岁。1932年3月5日,是启功家祭祖的日子,母亲和姑姑便叫章宝琛过来帮忙。这是启功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妻子,只见眼前的姑娘温婉动人,比照片中可爱许多。启功礼貌地对宝琛一笑,宝琛的脸颊倏地飞上两片红霞,头低得更深了。
  启功和章宝琛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婚前,两人只见过寥寥几次,没有感情可言,可是启功渐渐发现,这位容貌平常、文化水平不高的妻子竟是一位难得的知己。
  自从章宝琛过门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无须启功操心。启功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宝琛穿着布衣衫默默忙碌的样子。启功的母亲和姑姑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大不如前,有时不免会发些脾气,但不管遇上多么委屈的事,宝琛从来不顶一句嘴。有时启功在外面碰上不顺心的事,回到家也冲宝琛发脾气,可是每次妻子总是不言语,弄得启功一点脾气也没有。
  渐渐地,启功对这个端庄贤惠、勤劳善良的妻子感到有些不忍。他想起母亲提到过的章宝琛的身世:宝琛跟随后妈一起生活,从小吃尽苦头,她是带着相依为命的弟弟一起嫁过来的。想到这些,启功心里一阵酸楚,一种不一样的情愫在他心里荡漾开来。
  婚后,启功在辅仁中学谋到了一份国文教员的工作。但好景不长,三年后,他因学历不够被解聘了。那时正值1937年北京沦陷时期,启功只能靠教家馆维持生活,但那点微薄的收入远不够家用。几番思考后,启功决心作书画卖钱。当他犹豫再三,终于背上画卷准备出门时,又迟疑地折回了书桌边。一旁的章宝琛看出了丈夫的心思,走过去轻轻拿起画卷说:“你只管作画,我上街去卖。”
  一天傍晚,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雪,启功从家馆回来,见妻子还没回家,便去街上寻她,终于在一个街角碰到了宝琛。她一边哈气,一边搓着双手,浑身落满雪花。“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家?”启功的声音里满是心疼和责备。见到丈夫,章宝琛挥舞着双手,兴奋地说:“只剩下两幅画了。”
  1952年,启功就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生活终于有了好转。但好日子没过多久,年事已高的母亲和姑姑就相继病倒了,全靠章宝琛一人照顾。宝琛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启功的母亲弥留之际,拉着章宝琛的手说:“我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你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1957年,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启功在悲伤中想起妻子日夜侍奉老人的辛劳,深感无以为报,便请妻子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给她磕了一个头。
  与最爱的人相濡以沫
  1957年,启功被莫名其妙地划成“右派分子”。回到家中,启功难掩心灰意冷之情。宝琛见启功痛苦的样子,一把紧紧抱住丈夫,泣不成声地劝启功说:“谁批你、骂你,你都不要怕。校长知道你是好人,我也知道你是个好人。”她深知启功爱讲话,就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有些不该讲的话,你要往下咽,使劲咽!”启功听了妻子这些朴素的话,心头荡起一股暖流,解开了心头的死结。
  宝琛劝他埋头写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没人给你出版不要紧,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生活拮据,她就把珍藏的首饰拿出去典卖,换得钱做点好吃的,留着启功回来吃。她知道启功经常需要添置新书,每月生活再紧,也总要留出一部分钱给启功买书用。在妻子的支持下,启功得以在动荡的环境中专注治学。
  1975年,章宝琛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得知妻子已时日无多,启功忍不住失声痛哭。有一天,宝琛带着少有的凝重严肃的表情对启功说:“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启功俯下身听宝琛耳语数言,闻罢大惊失色。他依着宝琛的交代,匆匆带着铁锹来到后院的一角挖下去。刨开一层又一层的土,“当”的一声,铁锹碰到了一口大缸,里面用绳索捆着什么。启功的心跳动得厉害。他颤抖着解开绳索,打开一层层布,又打开一层层包裹纸,露出的物件让他惊呆了:里面竟都是自己的藏書、字画和文稿。启功以为这些东西早已散落、焚毁,没想到却被宝琛深深地埋在地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宝琛一直以未能给启功生下一男半女而抱恨,并固执地认为这是自己的原因。病重时,她对启功日后独自起居放心不下,劝启功在诸多内侄中认养一个。启功问:“你想过认哪一个呢?”宝琛说:“小华呀!这孩子我观察好久啦,朴实率直,我死后就托付他照顾你的晚年了!”知道启功向来与亲友保持距离,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又多次对启功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找个人照顾你。”启功说:“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再跟我?”宝琛说:“你如不信,可以赌下输赢账!”
  数月后,宝琛带着遗憾撒手人寰。启功的悲痛难于言表,他写下了催人泪下的《痛心篇》,表达了他与老伴之间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
  结婚四十年,从来无吵闹。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
  相依四十年,半贫半多病。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
  我饭美且精,你衣缝又补。我剩钱买书,你甘心吃苦。
  今日你先死,此事坏也好。免得我死时,把你急坏了。
  此情不绝长相依
  结婚43年,启功和章宝琛一直寄人篱下。妻子走后两个多月,启功搬进了学校分给他的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他来到妻子坟头,喃喃地说:“宝琛,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你跟我回家吧。”回到家,启功炒了妻子最爱吃的几个菜,不停地给妻子碗里夹菜,当妻子碗里的菜多得往桌上掉时,启功趴在桌上失声痛哭……
  宝琛走后,为启功做媒的人从四面八方找来。更有人不经启功的同意,便直接领女方前来“会面”。这可吓坏了启功。他一再谢绝朋友们的美意,表示不愿再娶。有介绍人竟来查看他的卧室,见启功睡的仍是双人床,便断言启功肯定有意再娶。启功知道以后,果断地把双人床换成了单人床。
  1989年秋,启功突发心脏病,不省人事,在醫院抢救了好久才脱离危险。苏醒后,启功的头一件要紧事就是郑重宣布:和老妻赌下的输赢账是自己赢了。他还专门为此作了一篇小文《打赌歌》。文中,他这样写道:“郑重宣称前赌今赢足使老妻亲笔勾销当年自诩铁固山坚的军令状。”爱妻之心若此,令众多亲友唏嘘不已。
  自妻子去世后,启功便一直过着孤独而清苦的生活。他把卖字画和稿费所得共两百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北京师范大学,自己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一日三餐粗茶淡饭。
  启功不止一次对朋友说:“老伴在时,连现在看来极普通的要求,我都没能满足她。她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她虽死而无怨,我心里却十分难受。我们是‘有难同当’了,却不能‘有福同享’。今天我的条件越好,心里就越不好受。特别是我今天得到这一切,已经觉得名不副实了,怎么能安心地享受这一切呢?”晚年,启功甚至从不与人一起游山玩水。看见别人双双相随,他就会触景生情,想起过世的老伴而伤心。
  在数十载的爱情里,启功得到了最坚定的支持和最令人满足的幸福。章宝琛的去世让启功一直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每年的清明节,他都坚持去墓地“带妻子回家”。他对身边的亲属说:“要是我走了,就把我与宝琛合葬在一起。我们来生还要做夫妻。”
  2005年6月30日,启功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按照启功生前的遗愿,启功与妻子章宝琛合葬在了一起。这段忠贞的爱情,终成一曲凄美的绝唱……
  (摘自《莫愁·天下男人》,水云间荐)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的艺术史中,“潘玉良”这个名字可谓熠熠生辉,与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孙多慈并称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然而,与其余5位出身名门的闺秀不同,潘玉良的一生更像一则曲折哀婉的传奇故事—从出身青楼的烟花女子,到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她把脂粉化为油彩,重新涂抹了生命之卷,最終走向了世界艺术的殿堂。  从杨秀清到潘玉良  潘玉良原名杨秀清,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的一户小康人家。她未满1岁时
期刊
中国古代官员头上所戴之物,讲究实在是多。西汉时,仅官帽就有十好几种,什么冕冠、长冠、委貌冠、通天冠、爵弁、高山冠、进贤冠等等。这些冠形制不同,用途各异。就连唱歌跳舞的皇家“文艺战士”也有特制的帽子,名曰建华冠。  官帽上零碎儿最多的时候要数清代。当时除了有功之臣可插花翎外,所有官员的朝冠都必须缀上玉石顶子,以区分品级。文官一品,顶红宝石;二品,顶红珊瑚;三品,顶蓝宝石;四品,顶青金石;五品水晶;六
期刊
有些日子,很短,很短  有些回忆,很远,很远  就像一片秋叶,总在不经意时静静地、静静地落下  恍惚是对春的思念  又像是对冬的等待  那片秋叶,  總是飘不出那温情的岁月  或停泊在金色的池塘  或跌落在鸟鸣的窗前
期刊
几个月前,一位网名为“塑京牵春姬”的大妈因为在直播平台上表演才艺而迅速成为“网红”。眼下,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玩在播.甚至像那位望京大妈一样成了主播。一批专门为中老年人搭建的直播平台也应运而生,从主播到观众,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当互联网新技术遇到中老年人,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六旬老人做主播  家住北京海淀区的谢玉芬退休10来年,业余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丰富过。2016年8月,63岁的她成了
期刊
冬天到来时,树木会悲伤地叹息,因为它们看到自己的叶子在掉落。  它们说:“我們将再也不像以前那个样子了。”  但这是当然的。  或者进一步说,自我更新的意义是什么呢?下一茬叶子将会具有其自身的属性,它们属于一个即将到来的夏天,而这个夏天绝不会与已过去了的那个夏天相同。  生活就意味着变化——每年,季节都在给我们重复展现这个教训。  变化意味着我们不免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沮丧:我们还未知道新的,而旧的已
期刊
2016年12月11日,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號01星成功发射。它搭载了世界上首个静止轨道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首次实现了静止轨道大气高精度温度、湿度廓线探测。“成像和垂直观测相结合,就好比医生不仅有了X光片,同时还有了CT片,所以风云四号卫星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利器。”风云四号卫星应用首席专家许映龙说。  气象卫星与人们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准确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基于观测的数
期刊
哪些工作更有“钱途”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一些新职业逐渐浮出水面,如公共营养师、管理分析师等;一些老行当走向没落,如售票员、修鞋匠等;还有一些工种改变了名称,如“理发员”被“形象设计师”“造型师”取而代之,“炊事员”摇身一变成了“营养配餐师”……  起起伏伏中,哪些职业是金牌职业?哪些职业将更有“钱途”呢?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软件工程师及跨界人才将更吃香。互联网曾经只是一个行业,现在却与每个
期刊
林西莉,1932年生,瑞典著名汉学家、作家,20世纪70年代开始致力于汉语教学,通过出版书籍、制作电视节目等方式介绍中国文化。她关于中国文化的两部著述《汉字王国》《古琴》获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影响深远。  1961年,28岁的瑞典姑娘塞西莉亚·林德奎斯特随时任外交官的丈夫来到中国。为了入乡随俗,她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林西莉。  林西莉在瑞典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瑞典
期刊
相声这东西很奇怪:有的人说半天,声嘶力竭就是没人乐;有的人一句话、一个包袱,全场就乐不可支。这是为啥呢?  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相声的吧。当然,當时这个不叫相声,叫“戏谑”。戏谑发展到后来,就是南方的滑稽戏、北方的相声。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里讲了这么两位:一个叫郭忠恕,一个叫聂崇义。哥儿俩都是五代末、北宋初那一时期的画家,爱好就是戏谑。有一天郭忠恕挤对老聂:“近贵全是聩,攀龙即是聋。虽然三个耳,其
期刊
人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夫妻两人面容相像,连表情都有些相似;或者结婚时虽然并不相像,但是相处几十年后,成了老夫老妻,外貌也逐渐趋同。大家把这种现象叫作“夫妻相”。为什么会这样呢?  爱的最初选择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更欣赏那些与自己相像的人。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两张合成照片交给受试人员比较,一张照片是用受试者自己的头像与陌生人的头像合成的,另一张是用该陌生人的头像与其他陌生人的头像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