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文化思潮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

来源 :人民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i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分析了中西文化论争营造的文化思潮对形成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作用。通过考察以西化论为代表的文化自由主义者和以中体西用论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观点,认为中西文化论争营造的文化思潮是形成其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文化保守主义;文化自由主义
  近代以来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主要围绕着中西文化孰优孰劣以及该如何整合的问题上。以西化论为代表的文化自由主义者与以中体西用论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都就此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正是借鉴、吸收了二者的合理成份,克服、超越了二者的自身局限,突破了文化重建中的思维定势,使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出“保守”和“西化”的两极徘徊,为中国新文化的确立和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一、以西化论为代表的文化自由主义思潮
  西化思潮发端于晚清,兴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逐渐衰败。其代表人物有严复、胡适、陈序经等人。考察以全盘西化论为代表的文化自由主义思潮,其内部观点各异,例如有全盘西化论、充分西化论、根上西化论、西体中用论等,但他们却有着一致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心态。
  第一,在“在中西文化观”上,承认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优越,比较强调文化的时代性特征。譬如,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一文中指出,在历史观上,“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好古而忽今”,使人安于天命、天数,不思进取,泥守陋习;“力今而胜古”,使人不信天命、天数,积极进取,日进无疆。在政治制度上,“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倡平等”。“重三纲”权归于私人“,于刑政则居公以为私”;“明平等”权属于国民,于刑政则居私以为公。可见,严复强调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主张向西方文化学习。
  第二,在“古今文化观”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批判乃至否定态度。陈序经曾指出:“一般自命为提倡保存‘古有’的文化的人们,每每忘记了他们今日所提倡的‘固有’文化,除了为外人所利用以压我民众,或为好奇心理而当做古董欣赏的文化以外,对于国家人民,没有过丝毫的帮助。‘固有’的文化,一方面不合于现代的环境和趋势,一方面又为采取西洋文化的窒碍物”。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针”上,主张用西方文化来批判、改造乃至取代中國文化,实现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中西文化结合或全盘西化。该文化建设方针的错误性在于认识文化问题的片面性。它是以西方文化作为参照系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西方文化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而中国文化已经落后于时代,其落脚点是时代性。但事实上,文化本身就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特点。对文化特点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会造成其文化建设方针难以推向实践。
  二、以中体西用论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一般来说,文化保守主义是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发生碰撞、交融的产物。特殊地说,近代以来形成的以中体西用论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以基督教文化为精神支柱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产物。其文化观点表现为:
  第一,在“中西文化观”上,从中华民族立场和忧患意识出发,更加强调文化发展的民族性特征。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何炳松等十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第一卷第四期上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在《宣言》中写道:“中国在文化的领域中是消失了;中国政治的形态、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了它的特征。由这没有特征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所化育的人民,也渐渐的不能算得中国人。梁漱溟也曾明确地说:“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我对于西洋文化的优点先阐明无遗,东方文化的不行处说个淋漓痛快,然后归折到东方文化胜过西洋文化之处,”并得出结论,“一个中西具体事实的融和,我们可以说是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而吸收了西洋人的长处。”
  第二,在“古今文化观”上,认为中西文化只有“重人文主义”和“重科学主义”的本质区别,并无优劣长短之高下。文化保守主义者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长,归结为精神的、内在的、伦理的,而将西方现代文化的优长,归结为物质的、外在的、科学的。因此,文化保守主义者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时,便自然而然地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反对西方文化的科学主义。“中体西用论”在承认“外国技术之精为中国所未逮”的同时,对中国文化“明道垂法,以君兼师”;“崇尚儒术,以教为政”的传统,推崇备至,称之为“古今之常经,中西之通义”。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针”上,提出“不守旧,不盲从,根据中国本位,采取批评态度,应用科学方法来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将来”。《甲申文化宣言》提出:“中华文化注重人格、伦理、利他、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应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使中国人在自觉成为道德主体之外,兼采世界各国文化之优长而成为一政治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及实用技术活动的主体。”
  三、两类文化思潮对形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影响
  两类文化思潮都是知识分子试图解决近代中国文化危机的两种不同选择,二者都期望在东西文化冲突中处理好中西、古今文化的关系,从而探求到一条适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出路。以全盘西化论为代表的文化自由主义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糟粕多于精华,整体上劣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主张以西方自由、科学、民主的时代精神对其进行改造。西化派通过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精神,揭露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暗一面,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历史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重农抑商、鄙视科技的行为取向,尤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为人民的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为反封建作出了突出贡献。
  而以中体西用论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各有优劣,主张以民族文化为本位去融合西方先进文化。文化保守主义者高扬的是民族历史文化之旗,凸现的是传统对于现代以至未来的社会的意义,注重的是现代化的民族性或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问题,昭示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尽管两类文化思潮都有其合理性的部分,但其脱离一定历史条件笼统地、抽象地肯定某种文化的价值,把文化交流看作是一种文化代替另一文化,而在根本上忽视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适应现实需要的文化创新能力以及相应地对外来文化的选择能力,无法正确处理好古今中西的关系。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吸取两类思潮注重民族性与科学性的合理内核,从服务新民主主义政治与经济的实践角度出发,把政治革命作为创新文化的突破口,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探索出一条地解决古今中西之争的新路。
  【参考文献】
  [1]陈序经.关于全盘西化答吴景超先生[A].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讨论集[C].帕米尔书店,1980:208.
  [2]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山东:邹平乡村书店,1937:173.
  [3]贾维军.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与中国本位文化观比较审视[J].烟台大学学报,2005(4).
  [4]郑大华.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
  作者简介:刘俊(1983—),男,江西鹰潭人,法学硕士,三明市委党校科社党建教研室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宋代汝窑、官窑、钧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为代表的北方名窑作为研究对象。从瓷器的造型和釉色的角度,结合北方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阐述宋代北方瓷器的文化与审美。  【关键词】北方陶瓷;造型;釉色;风土人情;文化审美  谈到中国的陶瓷文化,我们必须提到宋代。有“瓷器时代”之称的宋代。当时,饮茶之风流行,这是瓷器兴盛德重要原因;同时,国家铜的产量缺乏,继而以瓷器代替各种铜制器皿,致使瓷器
期刊
【摘 要】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要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还要通过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前图像志分析、图像志分析、图像学分析三个层次来依次分析苏里科夫的作品《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看到作品背后的意义:俄国在农奴制的经济基础上进行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这是行不通的,这场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这才是研究作品的图像学意义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近卫军临刑;图像学;现实主义  图像学一词最开始的时候是由希腊语的图像演
期刊
【摘 要】通过阅读鲁道夫?阿恩海姆的名著《艺术与视知觉》,对于视觉张力这一概念有了系统和科学的认识。在阿恩海姆的著作中, 主要侧重在运动与张力的关系上对于张力的论述。把人类视觉知觉捕捉到一幅作品中的“两种互相对抗的力相互较量之后所产生的结果”,理解为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并列举了能够使人感受到张力的几种式样和元素,如倾斜、变形、频闪等。并提出画中的张力是作者的巧妙布局,与作者的艺术修养有很大关系。  
期刊
【摘 要】文章对日本室内环境“绿色环保设计”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日本;室内设计;启示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现代室内环境的设计多追求空间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强调形式应该更多地服务于功能。越来越多的国外设计师在注重这点的同时,更大意义上是对室内环境“绿色环保设计”的关注
期刊
【摘 要】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分为整体论、同型异构论、组织律和视觉力场。一种新的艺术式样的理论依据。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在现代展示设计中,大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传统或者普遍的展示模式,这一审美趣味的改变和提升,使设计师们必须开拓更为广阔的设计理念与创作形式。从事互动展示设计的设计者应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以及探究如何更加贴近人类心理的互动形式,创造出全新的、更富于表现力的、更强的视觉冲击的展示空间。
期刊
【摘 要】佛教因果报应论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由因果关系支配,强调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给自身的命运带来影响,产生相应的善恶报应,由此引起人们在前世、现世和来世的轮回。佛教因果观涵括了善恶有报、改恶从善、劝善度人思想,既注重平等、责任、尊严的社会伦理,也具有深刻的重视环保的生态伦理价值和生态伦理实践意义。  【关键词】佛教;因果报应;价值意义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
期刊
【摘 要】文章对几种国家起源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国家起源;契约论;社会选择理论  一、古典时期的发现  现代化过程中的世界历史是政治学尤其是比较政治制度研究着墨最多的地方,如果说上溯视野,能够得到可靠资料加以研究的止于圣经之前的古三国时期,也就是信史的最早边界。所以流行的国家起源理论大都是从所做专著与思想中抽象出的辅助模型,用来论证权力确立的一般原则和过程。本文主要比较分析流行中的
期刊
【摘 要】色彩作为风光摄影的重要造型手段和表现基础,成为风光摄影由风景到意境的变化,然而,这种造型手段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光、影调之间的多变关系也为色彩自身的丰富和摄影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摄影作为完美熔接了光、影、色的一門艺术,色彩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摄影师,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将结合自身在风光摄影中的体会,共同探讨一下色彩在风光摄影中的应用心得。  【关键词】色彩
期刊
【摘 要】技术作为人类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在实践中创制的人工物品,尽管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作用。但是,社会也影响着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在肯定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指出社会环境作为孕育新技术的母体,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塑造和选择的作用。  【关键词】技术;塑造;选择;实践  一、社会对技术的塑造作用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技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犹如一把
期刊
【摘 要】在整个西方艺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希腊艺术呈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共性的、精致的特性,作品往往用一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内在的力量。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希腊人认为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雕塑;神话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在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