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二年级语文教学实际,联系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论述了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作用,并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课堂环境、增强发展意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重视规律和方法的传授、倡导赏识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做法。
关键词:学生发展;语文教学;学习主体
高中学生进入高二阶段,经历了高一的磨合、转型,已了解了高中学习的要求,并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将来个人能有个好前程,学习的欲望往往比较强烈。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尤其在目前考试的压力下,就语文教学而言,本应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往往变得呆板、程式化,本应灵动飞扬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所以,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创设让学生成为主体的课堂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着绝对主体的地位,我们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适合主体发展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第一步。学生不只是教育对象,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他们在向教师学习新知的同时,又需要积极地思考、质疑、解惑、创造。他们既要教师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合作伙伴。这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改变目光,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课堂上营造平等的民主氛围,改善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
例如,老师不必拘于讲台,可走到学生中间去,流露亲切自然的一面。在设计课堂发言的内容时要具有由浅入深的梯度,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并且多给他们鼓励的微笑,保持公平,幽默,热情的情绪,师生共建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通过课堂环境的改善,还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充满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增强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很难主动投入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成功需求和对美的追求,启迪、调动学生追求成功、成才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一节课的兴趣入手,只有学生被所讲的内容吸引住,才会用心学,并主动去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导语,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把现实生活中某个实际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联想,使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自然而然地融入问题情境中,从而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可以引导学生怀着感恩的心,在充分的语言品读中挖掘文章内在的情感因素。学生在阅读中,或惊奇、或感动、或惭愧,同时反观自己与母亲的情感沟通,从史铁生的彻悟中读出被自己淡忘的母爱。最终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与文本沟通、与作者沟通,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教学实现了情感的最优化,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包办太多,总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老师醉心于逐字逐句的翻译,学生埋头于逐字逐句的记录,就会严重约束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思想文化上的封闭。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好奇心、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
(一)运用角色变换训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不少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佳作,收集了古今中外文章的精华,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教师可以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教授《雷雨》,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剧本,揣摩台词,分角色扮演剧中的周朴园、鲁侍萍、周萍、鲁大海等,然后在班里“公演”。学生在踊跃参加、全心演出的同时,一定对课文有了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这样就提高了语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它们不仅有声有像,还有动画效果,将平面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立体物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语文课上得丰富充实、生动活泼,而不是贫乏空洞、单调乏味。
(三)实行自评、互评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以裁判的身份来裁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在,教师可以下放评定权,实行自评、互评制,交给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权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会使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
比如,很多教师倍感头痛的作文教学,便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教师适当做一些评讲,主要让学生自己思索、评析,让学生就自己的文章发表见解,就别人的文章谈谈体会,大家都参与其中,在热烈地讨论甚至是面红耳赤的“辩论”中,学生既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又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明白在作文中该如何适当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四、重视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应由“学会”变成“会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把新课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与学过课文中的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地推导,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做到善于归纳和总结,逐步掌握文言翻译的规律。这样,当学生在遇到新的文章时,就能够主动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阅读方法独立地阅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倡导赏识教育,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人总是渴望被人重视,渴望获得成功,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往往将教师的评价作为最重要的参照物,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极易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抓住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加以适当地承认、激励,会使其逐渐自信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宗旨,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淡化失败的概念,不必过分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对语文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指导模式,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开放与民主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发展;语文教学;学习主体
高中学生进入高二阶段,经历了高一的磨合、转型,已了解了高中学习的要求,并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将来个人能有个好前程,学习的欲望往往比较强烈。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尤其在目前考试的压力下,就语文教学而言,本应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往往变得呆板、程式化,本应灵动飞扬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所以,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创设让学生成为主体的课堂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着绝对主体的地位,我们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适合主体发展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第一步。学生不只是教育对象,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他们在向教师学习新知的同时,又需要积极地思考、质疑、解惑、创造。他们既要教师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合作伙伴。这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改变目光,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课堂上营造平等的民主氛围,改善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
例如,老师不必拘于讲台,可走到学生中间去,流露亲切自然的一面。在设计课堂发言的内容时要具有由浅入深的梯度,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并且多给他们鼓励的微笑,保持公平,幽默,热情的情绪,师生共建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通过课堂环境的改善,还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充满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增强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很难主动投入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成功需求和对美的追求,启迪、调动学生追求成功、成才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一节课的兴趣入手,只有学生被所讲的内容吸引住,才会用心学,并主动去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导语,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把现实生活中某个实际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联想,使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自然而然地融入问题情境中,从而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可以引导学生怀着感恩的心,在充分的语言品读中挖掘文章内在的情感因素。学生在阅读中,或惊奇、或感动、或惭愧,同时反观自己与母亲的情感沟通,从史铁生的彻悟中读出被自己淡忘的母爱。最终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与文本沟通、与作者沟通,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教学实现了情感的最优化,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包办太多,总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老师醉心于逐字逐句的翻译,学生埋头于逐字逐句的记录,就会严重约束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思想文化上的封闭。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好奇心、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
(一)运用角色变换训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不少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佳作,收集了古今中外文章的精华,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教师可以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教授《雷雨》,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剧本,揣摩台词,分角色扮演剧中的周朴园、鲁侍萍、周萍、鲁大海等,然后在班里“公演”。学生在踊跃参加、全心演出的同时,一定对课文有了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这样就提高了语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它们不仅有声有像,还有动画效果,将平面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立体物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语文课上得丰富充实、生动活泼,而不是贫乏空洞、单调乏味。
(三)实行自评、互评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以裁判的身份来裁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在,教师可以下放评定权,实行自评、互评制,交给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权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会使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
比如,很多教师倍感头痛的作文教学,便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教师适当做一些评讲,主要让学生自己思索、评析,让学生就自己的文章发表见解,就别人的文章谈谈体会,大家都参与其中,在热烈地讨论甚至是面红耳赤的“辩论”中,学生既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又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明白在作文中该如何适当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四、重视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应由“学会”变成“会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把新课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与学过课文中的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地推导,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做到善于归纳和总结,逐步掌握文言翻译的规律。这样,当学生在遇到新的文章时,就能够主动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阅读方法独立地阅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倡导赏识教育,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人总是渴望被人重视,渴望获得成功,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往往将教师的评价作为最重要的参照物,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极易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抓住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加以适当地承认、激励,会使其逐渐自信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宗旨,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淡化失败的概念,不必过分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对语文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指导模式,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开放与民主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