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高校培育新时代青年,新媒体环境的日益成熟,致使新思想、新文化在校园文化和传播模式中演变的更为活跃和多元,同时新媒体环境为高校青年提供了多种宣传载体和平台。新媒体环境中网络视频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视频文化中红色经典文化传承、跨文化交流、传统文化复兴以及受众应用的主动性提升的诸多优点产生的高校研究生“爱国”、“诚信”、“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面,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应用解读和总结归纳来进行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网络视频文化;高校研究生;核心价值观
麦克卢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在我们的事物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 ①近些年的互联网环境,彰显着大数据时代的魅力,也具有网络亚文化和狂欢娱乐的负面扩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视频逐渐建构出新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环境。尺度空间也层层叠加和改变。不断更新的网络舆论空间开辟了新媒体环境的多元竞争力,用户对现实状态、生活方式、饮食娱乐、文化交流和社会文明等方面提高了关注。网络视频文化作为网络文学、网络影视文化等各类互联网应用衍生,形成了独特体系。对于高校研究生来说,他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显著。十九大报告解读中提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在便捷、多元、新鲜的网络视频环境中,作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更需要聚焦文化,提高自身文化自信,更应把文化作为一个标尺来衡量美好幸福生活的内涵。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围绕探索学科特色创新思政新路径,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立德树人和德育为先的基础工作中,试着走进研究生的生活,尝试解读在互联网新媒体中研究生承担怎样的角色。
一、网络视频的优秀文化浸入式地培育了研究生核心价值观
网络视频文化有信息及时、内容全面、对需求满足度高、形式多样、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对政策把握准确,方面快捷、触手可得、利用率高等特点。近年来,互联网视频内容常出现“溢出”现象,指的是新媒体的海量性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大部分内容在新媒体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中出现“去中心化”和个体性特征。“溢出”是内容量的溢出,也是内容本身的拓展,信息内容成为网络时代聚合的群体,不仅推动了“溢出”总量,也使得个体更好的融入群体,更深层更血肉难离地参与了社会集体生活受众更愿意去看值得思考的内容,更愿意去欣赏优秀的、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中国内容。在受众中,广大研究生群体更具社会责任感和科创性思维,因此,他们对网络视频中的优秀文化内容需求量更高,讨论交流欲望更强烈。
网络视频已成为大学生研究生大众娱乐的一种方式,它的娱乐性带来诸多负面的因素,包括了肆意、颠覆和解构优秀传统文化,扭曲道德是非观念。虚拟的网络世界放大了每一个受众的情绪面和思考空间,网络暴力让舆情难以控制等等。近些年来,这些负面的影响还存在着各类风险。如买卖微博热搜事件、明星丑闻事件等都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因此,克服网络视频文化的糟粕,更需要大学生和研究生担负起自身用户的影响力。“键盘侠”的时代更需要取其精华。
网络视频文化与青少年成长规律是交织在一起的,同样,互联网对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也是相辅相成的。要兼顾网络视频的文化特点,新、快、多。又要兼顾研究生群体所固有的身心特征和文化特质。才能最大化的发挥网络视频文化的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起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舆情空间,让网络视频的优秀文化自主的走近学生生活中,努力尝试浸入式培育学生的“爱国”、“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发展研究生的学科特色,聚焦道德信仰示范性。
二、让深入挖掘网络视频文化的积极面,成为研究生群体必不可少的主观能动行为
新时代青年有能力也有责任宣扬任何文化传播的积极面,能让研究生群体自发的、主观能动的去挖掘网络视频中优秀文化,尽可能成为正面模范宣传力量,是思政教育实践中有利的导向作用。
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向来探讨如何挖掘文化的积极面,包括红色经典文化传承、跨文化交流、传统文化复兴和自媒体创造力提升等。
三、网络红色文化
在大学生和研究生主流价值观教育中,红色经典文化教育占据很大的优势和比重。它也是浸入式培养的最有效的一种。在我院,网络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以红色电视电影为题材的网络视频,具有片段式、独幕式、解构式等方式特征。
红色经典文化的力量是蓬勃而又厚重的。我们有义务让身边的青年研究生更好的在科研生活中获得文化幸福感和满足感。更全面多样有效地摸索某些形式和内容培养其综合素养、文化内涵、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软实力。红色电影的片段、独幕式,是红色电影的一部分,一个截取片段,或一个完整幕剧,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反映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程和精神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强大的感染力、宏大的号召力和广泛的群众性,所体现的红色精神能净化任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人们为理想奋斗图强的斗志。而新时期红色经典文化,除了有着新时代文化主题、历史使命、时代号召之外,更多一层“亲近性”,更贴合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更让观众有着感同身受的共鸣,对于青年研究生群体来说,新时期“网红”一方面能更好的表达学生所理解的“中国故事”,也能很好的带来话题和持续效应。如电影《战狼》的片段式视频,在ACFUN、BILIBILI、微博视频等各大视频网站被当作片段式的“回顾”、“反复”和“发酵”。电影《战狼》片段式的视频播放一方面激发全民的爱国热血,另一方面也是带动良好的宣传效应。我院研究生同样对这类视频非常感兴趣。都关注过一系列院线高口碑红色电影片段,如《建党伟业》、新版《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战狼2》、《人民的名义》等,通过片段式制作切入,有意识的进行口口相传,实现文化育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培养。由此在党团研的活动中,有意识的开展创意沙龙研讨会活动。提供必要的平台与支持,研究生同學们结合当下的核心价值观,自主学习改编耳熟能详的红色剧本、再创作情节和角色扮演片段编排,深入体会在历史洪流中一个个心系国家命运甚至为之献出生命的个人与群体的角色、人物和主题,并“浸入式”地体验文艺作品的文化底蕴,重新演绎新时代下的经典故事,使 “老精神、老理念”重焕生机,培育研究生的文艺素养,提高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通过拍摄短视频进行总结,虽然有很多专业上的问题,但对红色经典文化有了更生动的理解和宣传。 (一)微党课视频
今年,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思政特色实践中微党课是党建课程中的一个特色内容和形式。要求支部内每一名正式党员讲解一个专题,内容包括时政,热点事件、科技创新、党的理论知识、党史,新中国开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带有红色文化色彩的方向,旨在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每次演讲人需制作 PPT交至支部组织委员,每个党员的演讲时间不低于15分钟(演讲10分钟+讨论5分钟),演讲时全程录像。视频内容会择优上传网络。有一位研究生党员结合网络优秀党史视频《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的国内外一些军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以动物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本来严肃的历史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同时也给参与微党课录制的同学提升了学习兴趣。
(二)新闻热点视频
青年群体关注热点新闻事件的方式渐渐从传统媒介转移到移动新媒体媒介,因此对新闻舆论的把控管理是每一个思政工作者工作的要点。对于研究生群体而言,更应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提高政治素质、强化爱国情怀等。通过一些新闻热点视频的解读,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大事件热点,如十九大召开、天舟一号发射、金砖峰会、复兴号扩容等等,澎湃网、新浪新闻网站、腾讯新闻、凤凰网、中国新闻网等新媒体的相关微视频让研究生同学提升了和思辨能力。而像江哥案等民生案件引起了大量关注度,引发了学生对于生命和制度的深层思考。
(三)传统文化相关视频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民族性,主要是指群体性的文化自信。突出表现的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信。傳统文化更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因此,研究生的文化自信来源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认同,新时代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包容与开放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至于文化践行的主体,广大大学青年更应当弘扬传统文化,并做好跨文化交流的良好储备。
网络视频文化中有一股强有力的资源和力量旨在传递民族性,弘扬传统文化。新媒体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复兴文化的内容,也有批判和思考。在此,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近期各大视频网站,包括微信、微博平台都在热议的中国唱诗班,他们所制作的《元日》、《相思》、《饮湖上初晴后雨》动画短视频在播出后,引来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相关主题的轰动讨论。这几部“中国最美动画”一段时间内刷屏朋友圈,让人意料之外的是制作团队只有五人,90后是主力军。《相思》这个故事,是在调查问卷里很多研究生自由推荐中提到的,她们除了感怀中国传统文化之外,更提出了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故事和情怀的言论,“红豆是相思”所带来的情感故事是中国味道、中国情怀、中国故事和中国式的感动。优秀短片作品的宣传和解读是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白,也是青年学子对讲好中国故事的辛勤创作者的致敬。类似的作品如口袋交院所拍摄的“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B站视频的“古筝大人”等都是宣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并且深受青年研究生群体好评。
(四)创意视频
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微博、微信多了很多交互功能,受众通过美拍视频软件等自己DIY视频。如复旦学生拍了复旦老师陈果的分享课,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自信”,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转发量可观,成为研究生群体优秀创意类的视频传播模范。“开讲啦”等脱口分享节目的视频流传给了诸多90后研究生自我创造的模板,他们自己拍视频,按主题谈科创、谈理想、谈学术、谈美食等等。17年暑假大热的《中国有嘻哈》的盛况使这批年轻人对“嘻哈”的含义释放了自己的解读,如杭州某大学为自己的母校编写的嘻哈校园歌曲录制成视频礼赞校园和城市收到了很多人的点赞。因此网络视频文化对高校研究生提高自我创造力、培养全能型高素质人才发挥着一定作用。
四、总结
在互联网+、大数据蓬勃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的洪流中,如何发挥网络视频文化的积极面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调查问卷等深入了解,研究生群体对网络视频所带来的新闻内容、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有着强烈的追求和需求,因此在管理好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应当尽可能去调动研究生自身的知识面、个人素养和主观能动性,去内化优秀文化,去学习和成长,去培养自身和群体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有了这个良好的意识和目标,再去布置德育工作的一系列实践,将会事半功倍。本文通过简单探讨网络视频文化中红色经典文化传承、跨文化交流、传统文化复兴以及受众应用的主动性提升(微党课等)等一系列的具体聚焦点,尝试引导和优化网络视频传播的内容结构。积极因素的交互浸润,会使研究生群体更好的解读各类知识和民生大事,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出识别大是大非的思辨双眼,更能培养研究生群体的文化自信,真正落实培育“爱国”、“诚信”、“和谐”等核心价值观体系。
作者简介:朱沁(1991-),上海市人,汉,职称:助教,学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等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0
[2]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高晓晶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阅读的研究与实践——以“书香成电”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2016.4
[4]杨安民.影视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影视教育,2008,6
[5]吕东刚.某些网络视频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1,10
[6]曾黎明.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
[7]李源 姚晓雪.网络视频文化的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探索[J],商,2014,52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网络视频文化;高校研究生;核心价值观
麦克卢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在我们的事物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 ①近些年的互联网环境,彰显着大数据时代的魅力,也具有网络亚文化和狂欢娱乐的负面扩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视频逐渐建构出新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环境。尺度空间也层层叠加和改变。不断更新的网络舆论空间开辟了新媒体环境的多元竞争力,用户对现实状态、生活方式、饮食娱乐、文化交流和社会文明等方面提高了关注。网络视频文化作为网络文学、网络影视文化等各类互联网应用衍生,形成了独特体系。对于高校研究生来说,他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显著。十九大报告解读中提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在便捷、多元、新鲜的网络视频环境中,作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更需要聚焦文化,提高自身文化自信,更应把文化作为一个标尺来衡量美好幸福生活的内涵。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围绕探索学科特色创新思政新路径,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立德树人和德育为先的基础工作中,试着走进研究生的生活,尝试解读在互联网新媒体中研究生承担怎样的角色。
一、网络视频的优秀文化浸入式地培育了研究生核心价值观
网络视频文化有信息及时、内容全面、对需求满足度高、形式多样、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对政策把握准确,方面快捷、触手可得、利用率高等特点。近年来,互联网视频内容常出现“溢出”现象,指的是新媒体的海量性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大部分内容在新媒体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中出现“去中心化”和个体性特征。“溢出”是内容量的溢出,也是内容本身的拓展,信息内容成为网络时代聚合的群体,不仅推动了“溢出”总量,也使得个体更好的融入群体,更深层更血肉难离地参与了社会集体生活受众更愿意去看值得思考的内容,更愿意去欣赏优秀的、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中国内容。在受众中,广大研究生群体更具社会责任感和科创性思维,因此,他们对网络视频中的优秀文化内容需求量更高,讨论交流欲望更强烈。
网络视频已成为大学生研究生大众娱乐的一种方式,它的娱乐性带来诸多负面的因素,包括了肆意、颠覆和解构优秀传统文化,扭曲道德是非观念。虚拟的网络世界放大了每一个受众的情绪面和思考空间,网络暴力让舆情难以控制等等。近些年来,这些负面的影响还存在着各类风险。如买卖微博热搜事件、明星丑闻事件等都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因此,克服网络视频文化的糟粕,更需要大学生和研究生担负起自身用户的影响力。“键盘侠”的时代更需要取其精华。
网络视频文化与青少年成长规律是交织在一起的,同样,互联网对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也是相辅相成的。要兼顾网络视频的文化特点,新、快、多。又要兼顾研究生群体所固有的身心特征和文化特质。才能最大化的发挥网络视频文化的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起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舆情空间,让网络视频的优秀文化自主的走近学生生活中,努力尝试浸入式培育学生的“爱国”、“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发展研究生的学科特色,聚焦道德信仰示范性。
二、让深入挖掘网络视频文化的积极面,成为研究生群体必不可少的主观能动行为
新时代青年有能力也有责任宣扬任何文化传播的积极面,能让研究生群体自发的、主观能动的去挖掘网络视频中优秀文化,尽可能成为正面模范宣传力量,是思政教育实践中有利的导向作用。
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向来探讨如何挖掘文化的积极面,包括红色经典文化传承、跨文化交流、传统文化复兴和自媒体创造力提升等。
三、网络红色文化
在大学生和研究生主流价值观教育中,红色经典文化教育占据很大的优势和比重。它也是浸入式培养的最有效的一种。在我院,网络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以红色电视电影为题材的网络视频,具有片段式、独幕式、解构式等方式特征。
红色经典文化的力量是蓬勃而又厚重的。我们有义务让身边的青年研究生更好的在科研生活中获得文化幸福感和满足感。更全面多样有效地摸索某些形式和内容培养其综合素养、文化内涵、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软实力。红色电影的片段、独幕式,是红色电影的一部分,一个截取片段,或一个完整幕剧,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反映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程和精神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强大的感染力、宏大的号召力和广泛的群众性,所体现的红色精神能净化任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人们为理想奋斗图强的斗志。而新时期红色经典文化,除了有着新时代文化主题、历史使命、时代号召之外,更多一层“亲近性”,更贴合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更让观众有着感同身受的共鸣,对于青年研究生群体来说,新时期“网红”一方面能更好的表达学生所理解的“中国故事”,也能很好的带来话题和持续效应。如电影《战狼》的片段式视频,在ACFUN、BILIBILI、微博视频等各大视频网站被当作片段式的“回顾”、“反复”和“发酵”。电影《战狼》片段式的视频播放一方面激发全民的爱国热血,另一方面也是带动良好的宣传效应。我院研究生同样对这类视频非常感兴趣。都关注过一系列院线高口碑红色电影片段,如《建党伟业》、新版《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战狼2》、《人民的名义》等,通过片段式制作切入,有意识的进行口口相传,实现文化育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培养。由此在党团研的活动中,有意识的开展创意沙龙研讨会活动。提供必要的平台与支持,研究生同學们结合当下的核心价值观,自主学习改编耳熟能详的红色剧本、再创作情节和角色扮演片段编排,深入体会在历史洪流中一个个心系国家命运甚至为之献出生命的个人与群体的角色、人物和主题,并“浸入式”地体验文艺作品的文化底蕴,重新演绎新时代下的经典故事,使 “老精神、老理念”重焕生机,培育研究生的文艺素养,提高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通过拍摄短视频进行总结,虽然有很多专业上的问题,但对红色经典文化有了更生动的理解和宣传。 (一)微党课视频
今年,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思政特色实践中微党课是党建课程中的一个特色内容和形式。要求支部内每一名正式党员讲解一个专题,内容包括时政,热点事件、科技创新、党的理论知识、党史,新中国开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带有红色文化色彩的方向,旨在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每次演讲人需制作 PPT交至支部组织委员,每个党员的演讲时间不低于15分钟(演讲10分钟+讨论5分钟),演讲时全程录像。视频内容会择优上传网络。有一位研究生党员结合网络优秀党史视频《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的国内外一些军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以动物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本来严肃的历史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同时也给参与微党课录制的同学提升了学习兴趣。
(二)新闻热点视频
青年群体关注热点新闻事件的方式渐渐从传统媒介转移到移动新媒体媒介,因此对新闻舆论的把控管理是每一个思政工作者工作的要点。对于研究生群体而言,更应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提高政治素质、强化爱国情怀等。通过一些新闻热点视频的解读,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大事件热点,如十九大召开、天舟一号发射、金砖峰会、复兴号扩容等等,澎湃网、新浪新闻网站、腾讯新闻、凤凰网、中国新闻网等新媒体的相关微视频让研究生同学提升了和思辨能力。而像江哥案等民生案件引起了大量关注度,引发了学生对于生命和制度的深层思考。
(三)传统文化相关视频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民族性,主要是指群体性的文化自信。突出表现的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信。傳统文化更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因此,研究生的文化自信来源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认同,新时代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包容与开放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至于文化践行的主体,广大大学青年更应当弘扬传统文化,并做好跨文化交流的良好储备。
网络视频文化中有一股强有力的资源和力量旨在传递民族性,弘扬传统文化。新媒体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复兴文化的内容,也有批判和思考。在此,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近期各大视频网站,包括微信、微博平台都在热议的中国唱诗班,他们所制作的《元日》、《相思》、《饮湖上初晴后雨》动画短视频在播出后,引来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相关主题的轰动讨论。这几部“中国最美动画”一段时间内刷屏朋友圈,让人意料之外的是制作团队只有五人,90后是主力军。《相思》这个故事,是在调查问卷里很多研究生自由推荐中提到的,她们除了感怀中国传统文化之外,更提出了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故事和情怀的言论,“红豆是相思”所带来的情感故事是中国味道、中国情怀、中国故事和中国式的感动。优秀短片作品的宣传和解读是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白,也是青年学子对讲好中国故事的辛勤创作者的致敬。类似的作品如口袋交院所拍摄的“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B站视频的“古筝大人”等都是宣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并且深受青年研究生群体好评。
(四)创意视频
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微博、微信多了很多交互功能,受众通过美拍视频软件等自己DIY视频。如复旦学生拍了复旦老师陈果的分享课,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自信”,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转发量可观,成为研究生群体优秀创意类的视频传播模范。“开讲啦”等脱口分享节目的视频流传给了诸多90后研究生自我创造的模板,他们自己拍视频,按主题谈科创、谈理想、谈学术、谈美食等等。17年暑假大热的《中国有嘻哈》的盛况使这批年轻人对“嘻哈”的含义释放了自己的解读,如杭州某大学为自己的母校编写的嘻哈校园歌曲录制成视频礼赞校园和城市收到了很多人的点赞。因此网络视频文化对高校研究生提高自我创造力、培养全能型高素质人才发挥着一定作用。
四、总结
在互联网+、大数据蓬勃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的洪流中,如何发挥网络视频文化的积极面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调查问卷等深入了解,研究生群体对网络视频所带来的新闻内容、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有着强烈的追求和需求,因此在管理好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应当尽可能去调动研究生自身的知识面、个人素养和主观能动性,去内化优秀文化,去学习和成长,去培养自身和群体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有了这个良好的意识和目标,再去布置德育工作的一系列实践,将会事半功倍。本文通过简单探讨网络视频文化中红色经典文化传承、跨文化交流、传统文化复兴以及受众应用的主动性提升(微党课等)等一系列的具体聚焦点,尝试引导和优化网络视频传播的内容结构。积极因素的交互浸润,会使研究生群体更好的解读各类知识和民生大事,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出识别大是大非的思辨双眼,更能培养研究生群体的文化自信,真正落实培育“爱国”、“诚信”、“和谐”等核心价值观体系。
作者简介:朱沁(1991-),上海市人,汉,职称:助教,学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等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0
[2]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高晓晶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阅读的研究与实践——以“书香成电”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2016.4
[4]杨安民.影视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影视教育,2008,6
[5]吕东刚.某些网络视频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1,10
[6]曾黎明.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
[7]李源 姚晓雪.网络视频文化的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探索[J],商,2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