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危机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关于两大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生态危机的根源,学界有两种观点,“资本逻辑说”和“生产力发展说”。生态危机的解决,“资本逻辑说”提出了制度革命论,“生产力发展说”提出了多元解决之道。笔者倾向于“生产力发展說”的观点,以及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对于生态危机的多元治理理念。
关键词:生态危机;资本逻辑;生产力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一经问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同时将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迄今为止,已经过去了近60年,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愈演愈烈,已经成了危害人们生存环境的重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无论政府机构、学术团体还是民间组织,都在探索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关于生态危机的研究和实践,基本是关于两大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即什么导致了生态危机,以及我们该如何解决生态危机。
一、“为什么?”--关于生态危机根源的两种观点
首先,是“为什么”的问题,即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有两大主流观点,“资本逻辑说”和“生产力发展说”。
1、“资本逻辑说”
“资本逻辑说”流派,主要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为主,他们深受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资本逻辑,进而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他们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首先,认为资本的两大原则--效用原则和增值原则,都是逆生态的。正是由于资本的有用性,因此要不断地耗费资源来满足人的无限的需要,因此造成对自然的破坏;而资本的增值性,即其对于利润的无限追求,也导致其对于自然的无限耗费,而带来生态的破坏。因此,资本逻辑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其次,资本是伴随资本主义社会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资本的属性,实际上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目前所出现的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即奉行资本逻辑的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的危机,生态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生态危机、生态矛盾,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本质的佐证。
2、“生产力发展说”
“生产力发展说”的观点认为,生态危机是源于人类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发展本身就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增强,而对自然资源的耗费与环境的污染也与日俱增,这可以说硬币的两面,尤其是资源的长期匮乏以及人本性中的贪欲,因此造成对于自然的过度开发,并且缺乏保护的意识,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不断升级。这和“资本逻辑”、社会制度没有关系,是人类发展的产物。
二、“怎么办”--解决生态危机的两种理念
那么,如何解决生态危机这个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呢,“资本逻辑说”、“生产力发展说”两派都给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
1、资本逻辑说的制度革命论
解决之道总是来自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资本逻辑说”认为,资本逻辑是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根除资本逻辑,才能根治生态危机,而资本逻辑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核,那么,这就意味着对社会制度的改变。既然在不触动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任何企图消除生态危机的举措,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要从根本上消除生态危机的唯一选择就是直面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变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生态问题的最终出路就是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所得出的结论。
2、“生产力发展说”的多元解决之道
正如上面所述,赞同“生产力发展说”的学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现代化的进程中,没有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导致的,因此要从理念到实践,探索多元化的解决之道。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生态治理的实践来看,可以总结为“四大举措”,分别是确立新理念、建立新机制、运用新科技、完善新法治。具体来说,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科学的可持续的生产力发展模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运用自然资源,进行生态危机治理;建立完善的法治保障,把市场行为关进法治的笼子等。
三、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对于生态危机的多元治理
首先,关于生态危机的根源,笔者还是赞同“生产力发展说”,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结果,和社会制度没有完全必然的联系。当然,因为现代化和工业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而资本逻辑对于生态危机又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不能把资本逻辑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归结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应该站在人类和自然之间一个更宏大的关系层面进行考量,而不是把制度因素放在生态危机产生的中心地位。“资本逻辑说”或者制度归因,从生态危机治理的实践层面来说,以及从治理的紧迫性上来说,都是不利的,因为资本逻辑以及制度的改变不是很快就可以完成的,而生态危机的治理则是刻不容缓,并有可能会长期存在的。
其次,解决生态危机,并不是消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逻辑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应树立生态危机的多元治理理念。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逆的,现代化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还将继续发展下去,无论以后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或者其他的社会制度形式,只要工业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继续发展下去,对于生态的影响就会继续存在。因此,还是认同从观念、模式、科技、法治等方面进行生态危机治理的多元化理念。而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人物高兹的那段著名的设想:“所生产的物品是实用的、不易损坏的,所制造的机器是易于修理的、可长时期使用的,所提供的服饰是较长时间都不会过时的;......人们当然不仅在从事生产活动,还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进行学习,学习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其中包括所有那些被商业从人们身上剥夺并且只有通过买卖才能重新获得的各种专业技术。” 这种设想在目前来看,无疑是过于理想化和不现实的。从人类发展的长远来看,基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将客观存在,因此,树立生态危机的多元治理理念应成为共识。
作者简介:余佳莹,女,汉族,1977年10月出生,河南永城人;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人学理论。
关键词:生态危机;资本逻辑;生产力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一经问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同时将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迄今为止,已经过去了近60年,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愈演愈烈,已经成了危害人们生存环境的重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无论政府机构、学术团体还是民间组织,都在探索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关于生态危机的研究和实践,基本是关于两大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即什么导致了生态危机,以及我们该如何解决生态危机。
一、“为什么?”--关于生态危机根源的两种观点
首先,是“为什么”的问题,即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有两大主流观点,“资本逻辑说”和“生产力发展说”。
1、“资本逻辑说”
“资本逻辑说”流派,主要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为主,他们深受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资本逻辑,进而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他们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首先,认为资本的两大原则--效用原则和增值原则,都是逆生态的。正是由于资本的有用性,因此要不断地耗费资源来满足人的无限的需要,因此造成对自然的破坏;而资本的增值性,即其对于利润的无限追求,也导致其对于自然的无限耗费,而带来生态的破坏。因此,资本逻辑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其次,资本是伴随资本主义社会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资本的属性,实际上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目前所出现的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即奉行资本逻辑的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的危机,生态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生态危机、生态矛盾,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本质的佐证。
2、“生产力发展说”
“生产力发展说”的观点认为,生态危机是源于人类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发展本身就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增强,而对自然资源的耗费与环境的污染也与日俱增,这可以说硬币的两面,尤其是资源的长期匮乏以及人本性中的贪欲,因此造成对于自然的过度开发,并且缺乏保护的意识,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不断升级。这和“资本逻辑”、社会制度没有关系,是人类发展的产物。
二、“怎么办”--解决生态危机的两种理念
那么,如何解决生态危机这个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呢,“资本逻辑说”、“生产力发展说”两派都给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
1、资本逻辑说的制度革命论
解决之道总是来自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资本逻辑说”认为,资本逻辑是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根除资本逻辑,才能根治生态危机,而资本逻辑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核,那么,这就意味着对社会制度的改变。既然在不触动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任何企图消除生态危机的举措,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要从根本上消除生态危机的唯一选择就是直面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变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生态问题的最终出路就是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所得出的结论。
2、“生产力发展说”的多元解决之道
正如上面所述,赞同“生产力发展说”的学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现代化的进程中,没有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导致的,因此要从理念到实践,探索多元化的解决之道。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生态治理的实践来看,可以总结为“四大举措”,分别是确立新理念、建立新机制、运用新科技、完善新法治。具体来说,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科学的可持续的生产力发展模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运用自然资源,进行生态危机治理;建立完善的法治保障,把市场行为关进法治的笼子等。
三、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对于生态危机的多元治理
首先,关于生态危机的根源,笔者还是赞同“生产力发展说”,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结果,和社会制度没有完全必然的联系。当然,因为现代化和工业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而资本逻辑对于生态危机又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不能把资本逻辑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归结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应该站在人类和自然之间一个更宏大的关系层面进行考量,而不是把制度因素放在生态危机产生的中心地位。“资本逻辑说”或者制度归因,从生态危机治理的实践层面来说,以及从治理的紧迫性上来说,都是不利的,因为资本逻辑以及制度的改变不是很快就可以完成的,而生态危机的治理则是刻不容缓,并有可能会长期存在的。
其次,解决生态危机,并不是消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逻辑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应树立生态危机的多元治理理念。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逆的,现代化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还将继续发展下去,无论以后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或者其他的社会制度形式,只要工业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继续发展下去,对于生态的影响就会继续存在。因此,还是认同从观念、模式、科技、法治等方面进行生态危机治理的多元化理念。而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人物高兹的那段著名的设想:“所生产的物品是实用的、不易损坏的,所制造的机器是易于修理的、可长时期使用的,所提供的服饰是较长时间都不会过时的;......人们当然不仅在从事生产活动,还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进行学习,学习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其中包括所有那些被商业从人们身上剥夺并且只有通过买卖才能重新获得的各种专业技术。” 这种设想在目前来看,无疑是过于理想化和不现实的。从人类发展的长远来看,基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将客观存在,因此,树立生态危机的多元治理理念应成为共识。
作者简介:余佳莹,女,汉族,1977年10月出生,河南永城人;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人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