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an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的应用渗透在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重视语文教学,方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去解决的,诸如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随意提高拼音教学难度、以反复的写字训练强化识字的机械记忆、没有遵循“多认少写”原则,诸如阅读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缺乏创意阅读、默读训练几乎被遗忘,诸如没有很好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等。
   关键词:语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教会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要达到这种目的,就需要引导学生在不断积累语言文字的同时,广泛地应用语言文字,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发现了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问题
   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任务。根据课程标准的设计,它不仅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其它学段的主要内容。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
   1、第一学段中,教师有意提高了拼音教学的难度。拼音是识字的辅助工具,这就说明,识字的途径很多,拼音只是识字中的一个途径而已,没有它,学生照样可以识字,比如老师教,学生学,比例学生没有学拼音之前就能在生活中认读许多生字。标准对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准确的拼读音节”,但实际教学中,老师常常让学生给生字注音,这就将“能正确的书写”提高到“正确默写”了。殊不知,“书写”与“默写”是有很大区别的,书写是抄写,默写是准确记忆基础上的书写。同时,拼音教学没有很好地采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有趣味地学习,一味地领读,在重复中记忆,缺乏儿童形象思维的调动,也没有很好地与学说普通话结合起来,更缺乏与生活的联系。
   2、识字教学常常以反复的写字训练强化识字的机械记忆。新课程实施二十年了,但还有部分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常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拼音教学生字的读音,借助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学生字的意义,沿用“一个生字写几遍”的方式进行生字的形体记忆。写字教学中,也缺少对汉字间架结构的分析与审美,缺乏对学生写字的示范引导,学生似乎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走,写出来的字虽然是正确的,但歪歪扭扭或比例失调,缺少汉字的“形体美”,同时,没有对学生的写字姿势等进行有意的指导,致使对学生写字时坐姿百态,极不规范。这种教学,常常使学生觉得汉字学习晦涩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大家知道,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原来的苏教版、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第一学段出现的生字大多是都是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这些字都反映着古人造字的高超智慧,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漂亮又非常形象的“画”,教学时应该采用现代媒体技术,以展示生字的演变过程来还原生字的最初图案,从而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理解汉字的意义,识记汉字的读音,以此來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3、识字教学中,没有遵循“多认少写”原则,有意扩大了识字量,增加了识字负担。课程标准对识字有明确的要求,即“会认”与“会写”的字量是有所不同的,要求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学生会写。但不少老师却应和家长的需求,把要求“会认”的字几乎都要求学生会写,违背了学生识字的规律。教师应该坚持自己的教学原则,既不能急于求成,随意加大识字量,也不能让家长绑架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进行教学,同时,要把单独的或者集中识字,置于学生熟悉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让学生感知识字的意义,以促进学生在识字中有效阅读。
   4、中高学段忽视识字与写字教学。学生进入中高学段后,虽然教学的重点有所转移,但识字还应该是一项重要内容,可有的老师以标准提出的“主动识字”为名,常常把识字与写字的任务放在学生课前的“自学”和课后的巩固训练中,缺少课堂强化和必要的指导训练,淡化识字与写字教学,严重影响着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质量。特别在写字方面,没有专门对学生进行硬笔正楷字与毛笔临摹的训练指导,任由学生自主发展。教学时,一定要按照汉子的规律,引导学生认真书写,把练写汉字当作学生性情与态度以及审美趣味的养成过程来训练,指导学生掌握书写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书写质量。
   二.阅读教学问题
   阅读教学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写作等方面的教学,所以,强化阅读教学是重视语文基础性的标志。实际教学中,还是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解决。
   1、教师讲的过多。阅读是吸收与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紧扣这一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切莫用老师的过多讲解来代替。我们首先要明确,小学生的阅读需要老师的讲解来帮助,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能完全脱离老师来正确深刻的理解文本,但老师的讲解不是字词句篇的串讲,不是咀嚼式地喂养,要把学生自己通过努力能够消化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品味消化,教师只是在学生容易忽视的精彩地方“点拨”一下,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再去细细玩味,或者在学生无法深入的地方进行简约的讲解,让他们把肤浅的理解深入一下。这种讲解,要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简约,不要总是一个模式地从标题开始讲起,逐句逐段地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钻研文本,交流自己的个性化感受和体验,在自主能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享受阅读中的审美乐趣。老师在评价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视角切入,判断他们的思维方向是否正确合理,判断他们的理解是否有深度,要用简约的话语道出他们理解了什么,还要道出他们是怎样理解的,把一个学生的方法传递给全班同学。这样的阅读教学,才利于学生的吸收与积累。
   2、缺乏创意阅读。阅读教学之所以死气沉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放胆阅读,总是被教材编排中的一些训练题来牵引,或者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阅读提示,以这两种思维为方向,在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中活动,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必须承认教材编排的科学性与老师引导的重要性,但同时要鼓励学生先放弃这些束缚,完全自主阅读,按照自己已经具有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去阅读,这样,由于学生的经验不同、学业素养不同,阅读的角度就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表现出阅读的多角度与创意性。阅读教学不怕学生理解错误或者理解得不够到位,就怕学生没有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阅读理解,教学时一定要利用学生打开文本前的阅读期待,在阅读中展示自己的独特性,还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批判,敢于和老师挑战,和同学挑战,和教材挑战。这样的阅读,就具有创意。    3、默读训练几乎被遗忘。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强化了朗读,比如在标准中就朗读作了具体细致的说明,在每一篇课文后都设计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训练题目,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强调朗读的同时,我们没有理由遗忘默读这种阅读方法。现在的课堂,几乎看不到学生充分的默读这样一个环节。学生一打开书本,就摇头晃脑地朗读起来,殊不知,好的朗读是建立在充分默读的基础上的,学生的默读才能让他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断词断句,正确把握句子的节奏与语气,在局部的充分默读中准确地读准字音,所以,默读应该是阅读的重要环节。不少老师认为,默读看不出学生的理解状态和理解程度,于是一开始就让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判断学生把哪些字的音读错了,把哪些句子的节奏弄错了,把哪里的情感基调没有理解正确,以此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矫正。如果老师能让学生充分默读,他们会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把这些问题解决。况且,学生进入深度理解的时候,只有潜下心来的默读,才能有安静专注的思考,而安静专注的思考,是他们独特体验的关键。默读中,学生才能圈点勾画,有自己的感知,有自己的见解,才能与同学交流异样的问题。所以,默读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法宝。不可忽视,更不可丢弃,要专门训练,比如,第二学段中,引导学生不指读,不出声,有圈点,有批注;第三学段指导学生有一定的默速度,通过默读,粗知文本大意,通过默读,学习略读与浏览的阅读方法,提取文本的重要信息。
   三.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口语交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交流方式,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该特别加强这方面的教学,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常常表现出最轻率的态度。不少老师认为,口语交际能力是天生的,是生活中自然历练的,无需在课堂上进行专门训练,于是对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训练没有认真落实,只是给学生讲授一些交际原则、要领或者交际方式等,致使学生缺乏有意的交际意识。我们知道,口语交际是听话与说话的一种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说话者有得体的语言与行为,比如手势、表情等,还要求听话者有得体的应对语言和恰当的肢体语言。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要符合说话者与听话者的身份,该朴素直白的时候要朴素直白,该含蓄委婉的时候要含蓄委婉,该叙述时叙述,该说明式说明,该发表见解时发表见解,同時还要看和谁交际,在交际是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该亲和的时候亲和,该大度的时候大度,该激扬的时候激扬,该沉思的时候沉思,该愤慨的时候愤慨,让自己的感情或者情绪符合特定的环境。交际不光是说给别人听,还要倾听别人说,要应用自己的眼神、表情等与说话者进行交流,表达对说话者的理解、欣赏、认同或者质疑,使交际处于文明和谐状态。为此,需要教师对这一内容进行专门训练,在特定的训练情境中让学生积累经验,发展交际能力。比如,完成教材安排的交际训练,比如组织专场活动进行训练等。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教场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古诗词教学策略、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读写结合的策略入手探讨小学语文专项教学策略。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项教学 语文 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古诗词教学策略、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读写结合的策略入手探讨小学语文专项教学策略。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工作者提供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更加重视青少年教育,而教学实践与社会发展步调的不协同,导致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修养。针对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注重功利性分数而忽略学生品德素质的问题,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将人文素养更好的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去。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即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容易
内容摘要:想要在校园、课堂以及教材中做到对优秀本土文化的紧密融合,就需要通过对优秀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此来使学生形成人文意识,使学校能够具备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针对中学校园来说,需要做好对本土文化的大力挖掘,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做好对本土优秀文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内心做到对其的接受,并对优秀的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加以传承和弘扬,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
内容摘要:中职学校是从职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角度对普通教育的补充,相比之下中职学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差,这就促使了中职教育需要从启发教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学生文学素养较差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针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对于文字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为进一步推进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能力,需要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研究
内容摘要: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来源于中国生命哲学,王老师在执教小学语文的一首古诗《枫桥夜泊》公开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处弥漫着语文诗意的气息。体现在:一是重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诗的味道;二是写情入话,深入文本体悟诗歌情感;三是理解诗歌意象,追寻文化之根。   关键词:《枫桥夜泊》 古诗词教学 诗意语文   小语界王崧舟1984年提出“诗意语文”,距今历经30余载,诗意语文提出以来自然备受语
内容摘要:辽宁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随着族际交往的增多,人们的交际语言趋向一体,满族人民出现了语言转用现象。选取满族聚居地辽宁省岫岩县进行概率抽样调查,调查当下四个年龄段的满族人民使用满语的情况以及对本民族语言发展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新时代社会生产环境和人们交际方式发生了改变,满人后代交际语言多为普通话和方言,本民族语言的发展面临危机。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应为保护和发展满族语言作出
内容摘要:习作是指学习写作的一个历练过程,也指写出来的文本结果。习作中的描写能给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它是小学生基本功的直接反映。引导学生练习描写这种表达方式,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习作 表达方式 描写 案例   习作是指学习写作的一个历练过程,也指写出来的文本结果,既有动词性特质,又有名词性特质。在小学的语文课程里,标准依照学生的学习特
内容摘要:埃德加·爱伦·坡,美国19世纪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其代表小说《黑猫》利用人物的无声对话、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布局为读者制造出一部恐怖的典型哥特式小说。本文旨在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探索作品恐怖色彩的背后,作家如何为自己找到了“熵减”的方式,同时也为当代读者提供了挑战孤独的生命启示。   关键词:《黑猫》 精神分析法 真实作者 隐形作者 挑战孤独   爱伦坡,一个在一场病疫灾难中失掉亲人
内容摘要:马来西亚籍作家黄锦树擅长刻画魔幻的时空,“马共”等混合中国情怀和马华离散情感的历史元素。《迟到的青年》通过刻画一个被多国特务追捕的神秘青年,在对他与时间的魔幻书写中体现了“青年”对中国母地、马来故土同存的“离散”。同时,借“驼背小人”、“皮箱”、“祖”对时间进行了寓言性书写。在错乱的时间流下,还存在殖民书写、身份隐喻、互文性等多种文学手法和元素。   关键词:时间 离散 南洋 寓言性 殖
内容摘要: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创新性的提高已经出现了一种泛滥的趋势,它们数量较多、形式多样、含义丰富,并且拥有较高的关注度。与传统的男性称谓词相比,此类称谓词逐渐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格式,大众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创造,此类男性称谓词具有较强的能产性。我们发现,网络流行的男性称谓词已经与现实社会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本文就对此类男性称谓词的研究背景、特征分析、使用现状以及使用特点进行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