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堂渗透学科文化, 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文化学习。渗透不是拼接,也不能脱离学科本位。渗透学科文化,要根据学习的需要恰当渗入,要找准与美术的内在关系和结合点,把握好学科本位,提升课堂文化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学科文化渗透 美术教学 艺术性 文化性
美术本身具有人文性和综合性。新课程背景下美术课堂也走向了多领域,学科内涵在不断的拓展。学科间的渗透整合是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学科文化存在着片面形式化的现象: 一,流于形式,呈广告式的插入,没有在学科文化和美术之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有引入,没融合,对提升课堂无实质性的推动;二,喧宾夺主,片面追求学科文化知识的链接与,偏离了学科本位,忽视了美术双基和美术学科的价值功能。三、蜻蜓点水,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广,但没深入没升华,不能实现不同文化艺术审美经验的转换。
把美术学习放入一定的文化背景,让学生通过开放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美术,构建起美术学科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探索美术与自然、生活、社会以及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但渗透学科文化要把握好度,要实质性的融合,使其他学科领域与美术学科领域同化,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各种审美经验的沟通,促进学生美术感知和情感的表现。
一、学科文化渗透首先要发掘美术文本蕴含的社会、自然科技、历史等文化信息。将美术与其他文化联系起来,才能形成具有美术文化内涵的美术教育体系,构建起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课堂,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文化学习。合理发掘这些文化元素,美术课堂才会具文化性和艺术性。如《石狮》教学,石狮是传统石雕艺术,隐含了历史、民俗、生活、宗教和建筑等方面的文化。教学重点是了解石狮的造型特点和纹饰等表现手法,但缺少文化的依托,对石狮的造型特征和表现手法很难从审美的高度去认识。石狮为什么卷毛、阔嘴、眼如铜铃,前额高耸、眉弓隆起、鼻子撅起?除传统审美因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为什么有的石狮威猛,有的又活泼可爱?为什么狮子可用于建筑,还可用于文房和喜庆的民俗活动?这些都和其蕴含的文化紧密相连。教学中把这些文化融合进来, 了解古代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西域狮本身具有天性特点,以及古人的审美价值观和为什么在生活、民俗和宗教中确立了它的价值等,去感受石狮的内涵品质,再进结合视觉审美,就能加深理解石狮的形象特征和表现手法,通过探究石狮文化,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也强化了艺术审美。把美术学习与文化探究联系起来,才能让美术成为文化学习, 使美术课堂更具有文化和艺术性。
二、学科文化渗透要目的明确,根据课堂发展的需要进行渗透融合,要有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学科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从同的角度去体验、感悟,享受文化。不论渗入何种学科文化,都要成為学生课堂活动的文化背景,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要课堂起到升华作用。学习《有趣的重复》引入音乐、诗词,就要通过音乐的节奏、诗词的韵律帮助学生感受节律美;赏析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要通过诗的意境,促进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学科文化的渗透融合是为了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呈现知识,使知识不再孤立,成为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从生活、社会等多角度来理解、建构美术知识。
三、美术课堂渗透学科文化要合理,不能脱离学科本位,要保持美术性。美术教学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元的学习氛围和情境,但不能失去学科本位。融合学科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对美术本身进行深入的理解,要根据课堂需要,恰当的渗透融合,不能让美术课演变成其他课程。《如脸谱》教学, 课堂上欣赏戏曲、欣赏变脸、了解戏曲人物的行当、扮相等戏曲知识,都应该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脸谱的谱式、普色和人物的造型,感受角色与脸谱的关系,而不能上成戏曲课,始终应落点在脸谱造型要素上。渗透学科文化不能忽视对美术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把握住学科本位,才能在提升课堂文化性同时保持美术性和文化性,才能使学生获得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否则就不能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学科就失去了它自身的价值,学科文化的渗透也失去了意义。
四 渗透学科文化要建特立与美术的内在结合点,调动学生各种文化艺术经验,引发通感效应去体验美术现象。文化渗透不是拼接和广告式的插播 ,要有机融合在一起,要在学科与美术间建立起内在联系,才能升华课堂,促使学生把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才能同时发挥学科文化和美术学科的价值,使课堂具有文化性、艺术性。以《用线表现情感》教学片断为例:
一、欣赏《牡丹亭》片段“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教师:如何理解“春如线”?
学生:春天有柔软的枝条,纤细的藤蔓,如丝的春雨。
教师: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该用什么线条表现春天?
二、说出表达感觉或情绪的词语。
三:欣赏音乐箫《宋人词意》和琵琶《十里埋伏》。
教师:两首乐曲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用表达感觉或情绪的词语来形容下。
学生:第一首节奏慢,有点伤感,第二首有点狂躁。
四:用舞蹈来表现两首乐曲。
探讨在动作和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五、 视频,欣赏舞蹈
教师:两个舞蹈分别适合哪首乐曲作背景音乐?
学生: 第二首我觉得适合作街舞的背景音乐,因为感觉很有力,有气势。
教师:用什么样的线来画出两种舞姿 ?
六、再次欣赏前两首音乐。
教师:结合对舞蹈的理解,用线把对音乐的感受画出来.
分析教学片断:教学中融合了戏曲、诗词、音乐、舞蹈,在它们之间合理地建立了关系,充分利用了它们与美术的联结点,实现了不同文化艺术的审美转换,从不同侧面促进学生对“线与情感”的关系的理感悟,使有限的美术教学活动从深度、广度、密度上得到了拓展,學科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感受了戏曲美、诗词美、音乐美、舞蹈美,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线的探究,提升课堂文化性和艺术性。
美术课堂渗透融合学科文化,要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多学科知识融汇的教学情境,挖掘美术学科文化内涵,以及美术与相关学科、生活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艺术性、文化性,引导学生在文化背景下开展探究美术探究,形成美术素养。
作者简介:傅豪辉(1971.3-);男;籍贯:重庆;本科;小学一级教师。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学科文化渗透 美术教学 艺术性 文化性
美术本身具有人文性和综合性。新课程背景下美术课堂也走向了多领域,学科内涵在不断的拓展。学科间的渗透整合是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学科文化存在着片面形式化的现象: 一,流于形式,呈广告式的插入,没有在学科文化和美术之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有引入,没融合,对提升课堂无实质性的推动;二,喧宾夺主,片面追求学科文化知识的链接与,偏离了学科本位,忽视了美术双基和美术学科的价值功能。三、蜻蜓点水,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广,但没深入没升华,不能实现不同文化艺术审美经验的转换。
把美术学习放入一定的文化背景,让学生通过开放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美术,构建起美术学科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探索美术与自然、生活、社会以及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但渗透学科文化要把握好度,要实质性的融合,使其他学科领域与美术学科领域同化,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各种审美经验的沟通,促进学生美术感知和情感的表现。
一、学科文化渗透首先要发掘美术文本蕴含的社会、自然科技、历史等文化信息。将美术与其他文化联系起来,才能形成具有美术文化内涵的美术教育体系,构建起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课堂,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文化学习。合理发掘这些文化元素,美术课堂才会具文化性和艺术性。如《石狮》教学,石狮是传统石雕艺术,隐含了历史、民俗、生活、宗教和建筑等方面的文化。教学重点是了解石狮的造型特点和纹饰等表现手法,但缺少文化的依托,对石狮的造型特征和表现手法很难从审美的高度去认识。石狮为什么卷毛、阔嘴、眼如铜铃,前额高耸、眉弓隆起、鼻子撅起?除传统审美因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为什么有的石狮威猛,有的又活泼可爱?为什么狮子可用于建筑,还可用于文房和喜庆的民俗活动?这些都和其蕴含的文化紧密相连。教学中把这些文化融合进来, 了解古代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西域狮本身具有天性特点,以及古人的审美价值观和为什么在生活、民俗和宗教中确立了它的价值等,去感受石狮的内涵品质,再进结合视觉审美,就能加深理解石狮的形象特征和表现手法,通过探究石狮文化,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也强化了艺术审美。把美术学习与文化探究联系起来,才能让美术成为文化学习, 使美术课堂更具有文化和艺术性。
二、学科文化渗透要目的明确,根据课堂发展的需要进行渗透融合,要有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学科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从同的角度去体验、感悟,享受文化。不论渗入何种学科文化,都要成為学生课堂活动的文化背景,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要课堂起到升华作用。学习《有趣的重复》引入音乐、诗词,就要通过音乐的节奏、诗词的韵律帮助学生感受节律美;赏析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要通过诗的意境,促进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学科文化的渗透融合是为了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呈现知识,使知识不再孤立,成为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从生活、社会等多角度来理解、建构美术知识。
三、美术课堂渗透学科文化要合理,不能脱离学科本位,要保持美术性。美术教学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元的学习氛围和情境,但不能失去学科本位。融合学科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对美术本身进行深入的理解,要根据课堂需要,恰当的渗透融合,不能让美术课演变成其他课程。《如脸谱》教学, 课堂上欣赏戏曲、欣赏变脸、了解戏曲人物的行当、扮相等戏曲知识,都应该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脸谱的谱式、普色和人物的造型,感受角色与脸谱的关系,而不能上成戏曲课,始终应落点在脸谱造型要素上。渗透学科文化不能忽视对美术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把握住学科本位,才能在提升课堂文化性同时保持美术性和文化性,才能使学生获得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否则就不能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学科就失去了它自身的价值,学科文化的渗透也失去了意义。
四 渗透学科文化要建特立与美术的内在结合点,调动学生各种文化艺术经验,引发通感效应去体验美术现象。文化渗透不是拼接和广告式的插播 ,要有机融合在一起,要在学科与美术间建立起内在联系,才能升华课堂,促使学生把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才能同时发挥学科文化和美术学科的价值,使课堂具有文化性、艺术性。以《用线表现情感》教学片断为例:
一、欣赏《牡丹亭》片段“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教师:如何理解“春如线”?
学生:春天有柔软的枝条,纤细的藤蔓,如丝的春雨。
教师: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该用什么线条表现春天?
二、说出表达感觉或情绪的词语。
三:欣赏音乐箫《宋人词意》和琵琶《十里埋伏》。
教师:两首乐曲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用表达感觉或情绪的词语来形容下。
学生:第一首节奏慢,有点伤感,第二首有点狂躁。
四:用舞蹈来表现两首乐曲。
探讨在动作和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五、 视频,欣赏舞蹈
教师:两个舞蹈分别适合哪首乐曲作背景音乐?
学生: 第二首我觉得适合作街舞的背景音乐,因为感觉很有力,有气势。
教师:用什么样的线来画出两种舞姿 ?
六、再次欣赏前两首音乐。
教师:结合对舞蹈的理解,用线把对音乐的感受画出来.
分析教学片断:教学中融合了戏曲、诗词、音乐、舞蹈,在它们之间合理地建立了关系,充分利用了它们与美术的联结点,实现了不同文化艺术的审美转换,从不同侧面促进学生对“线与情感”的关系的理感悟,使有限的美术教学活动从深度、广度、密度上得到了拓展,學科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感受了戏曲美、诗词美、音乐美、舞蹈美,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线的探究,提升课堂文化性和艺术性。
美术课堂渗透融合学科文化,要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多学科知识融汇的教学情境,挖掘美术学科文化内涵,以及美术与相关学科、生活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艺术性、文化性,引导学生在文化背景下开展探究美术探究,形成美术素养。
作者简介:傅豪辉(1971.3-);男;籍贯:重庆;本科;小学一级教师。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