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7-0112-01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直接决定着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许多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成绩,而不是注重教学过程,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是给学生一个僵化的知识和理论,而是引导学生在学好基本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分析相关的问题,解决相关问题,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不是在短时间里就能够获得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发现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逐步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激活思维。
2.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有关的物理知识,学好物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运用联系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逐步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物理的公式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进行背诵公式,学生不仅不能够掌握相关公式背后的原理,而且不能够灵活运用。定理公理等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逻辑推理,让学生通过学过的物理公式去推导出新的公式,以便学生在具体语境当中去灵活运用,这个推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得出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其位移S、初速度v0瞬时速度v、时间t以及加速的a存在的基本关系式为: 。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有关知识推导出一个更为简洁的公式来,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知识,围绕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把以前所学的相关公式联系起来,围绕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就可以推导出 ,学生经过推理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妙的发现,在缺少时间的条件下也能够求出位移S。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应该为学生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一个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论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从设置问题任务开始,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总结,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问题情境当中,分析问题并提出质疑。
例如,在学习“失重和超重”的有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教材当中主要是通过弹簧拉钩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感知有关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而是给学生设置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一根细线拴住一个重锤,静止时细线与重锤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教师可以突然加大力量上拉细线,学生都会惊奇的发现细线瞬间被拉断,重锤落地。一个问题就会产生,为什么细线会在迅速上升的过程中断裂,为什么不拉的时候他能够承受这么重的力量,学生就会产生探究欲望。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物理知识。然后再次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可以防止細线被拉断呢?在实际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电梯在静止的时候,轿厢和钢丝绳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电梯在上升的过程中受到更大的牵引力,每一个人做电梯都有失重的感觉,那么对于电梯本身来说就是超重,那么如何保证电梯的安全呢?如何来选择合适的钢丝绳既保证安全又经济实用呢?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知知识,通过相关的问题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理论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和情境当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分析各种问题。鼓励敢于质疑,大胆思考,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得出更多的奇思妙想,感知高中物理学习充满乐趣,创新无处不在,从而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詹飞飞.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1(08)
[2]马成学.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