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多年了,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是迫在眉睫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所倡导的对话教学力图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方式要求的视角做一点探讨。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学习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
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努力让教学真正从被动接受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式的学习,从而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真正使教学成为使学生展现和磨砺生命活力与思考的过程。
所谓“对话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通过学生民主、平等的参与课文意义的生成,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同时起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启发学生心智、构建学生独立完满人格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
这种对话式的教学,不能等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不能将之等同于课堂上,师生间的简单的“问—答”情况。在语文课堂上的对话,是带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育人的目的的。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对话的前提是师生双方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知识上的差异,也可能是认知、思维上的差异,更可能是价值判断上的差异。对话的双方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差异,而产生沟通与交流的需要。
二、对话教学的三个层次
根据沟通双方的特点及学习进程的开展,可以把对话教学而将学生的学习形式分为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阅读与课文的作者形成“对话”。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的身心全面地接触课文,而不 急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味文章中的情致与意蕴,这一点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面教学步骤的进行。这种对话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尊重学生已有的观念、价值与认识。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因为时间的关系等原因缩短了学生真实地参与作文意义生成的时间。真实的交流还没有完全展开,就急于进行分析与理解,这种不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情况的分析,只能是浮浅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形成真实的认识,就必须让学生与课文之间形成平等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教师对文章的分析,必须建立在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真实的体验和认识为基础的。可以说,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作者的引导下,不断与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
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对话”,进行深一层的沟通与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合作。并且合作的能力是一个人最终走向社会,并要生存和参与生活的重要素质。在与同伴或教师的交流中,体会视野的开阔和思想提高的喜悦,并在这一交往的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平等協作的重要性。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关注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在理解和认同课文思想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自然、历史中相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问“为什么”的质疑习惯。发现知识、价值观念之所以形成和产生的原因。并在探究活动中,着力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探究学习的提倡,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的不重要,也并不意味着记忆、理解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如果探究性的学习缺少了这种扎实的知识的学习,将会变成没有根的浮萍。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这三个层面的学习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在实际操作中是互相交叉,有时是分不清彼此的,自主学习中有探究的成分,探究学习也离不开合作。
三、对话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
对话教学展开所围绕的核心是问题,它不是教师根据知识点的讲授而设计,而是学生在与课文的逐渐融合中产生的。对话教学重视阅读,重视理解,这种理解不是指消极地复制、接受教师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努力,从而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能力得以提高。
1.问题的产生。问题是理解的开始,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才能与课文形成真正的交流,构成对话。因此,要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与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切合本节课教师所设想的目标,而在于问题所蕴含的条件及导向能否切入文章的深层意区及能否体现学生的观念世界。
2.目标的确立。目标的确立不仅要参照标准的要求,更要结合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经验世界,把握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导学生灵活地制定学习目标。
3.阅读活动的开展。提倡学生养成“五问”的习惯,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写?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4.教学过程的组织。对话教学讲究学生的自组织性,学生对问题目标进行选择,力图自己解决,课堂上,同选题的同学进行交流、对话,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的形成。
对话教学力求实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力戒目标的程式化和模式化,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行为及学习内容,体现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追求。
(江苏省连云港市林场中学)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学习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
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努力让教学真正从被动接受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式的学习,从而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真正使教学成为使学生展现和磨砺生命活力与思考的过程。
所谓“对话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通过学生民主、平等的参与课文意义的生成,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同时起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启发学生心智、构建学生独立完满人格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
这种对话式的教学,不能等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不能将之等同于课堂上,师生间的简单的“问—答”情况。在语文课堂上的对话,是带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育人的目的的。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对话的前提是师生双方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知识上的差异,也可能是认知、思维上的差异,更可能是价值判断上的差异。对话的双方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差异,而产生沟通与交流的需要。
二、对话教学的三个层次
根据沟通双方的特点及学习进程的开展,可以把对话教学而将学生的学习形式分为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阅读与课文的作者形成“对话”。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的身心全面地接触课文,而不 急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味文章中的情致与意蕴,这一点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面教学步骤的进行。这种对话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尊重学生已有的观念、价值与认识。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因为时间的关系等原因缩短了学生真实地参与作文意义生成的时间。真实的交流还没有完全展开,就急于进行分析与理解,这种不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情况的分析,只能是浮浅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形成真实的认识,就必须让学生与课文之间形成平等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教师对文章的分析,必须建立在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真实的体验和认识为基础的。可以说,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作者的引导下,不断与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
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对话”,进行深一层的沟通与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合作。并且合作的能力是一个人最终走向社会,并要生存和参与生活的重要素质。在与同伴或教师的交流中,体会视野的开阔和思想提高的喜悦,并在这一交往的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平等協作的重要性。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关注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在理解和认同课文思想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自然、历史中相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问“为什么”的质疑习惯。发现知识、价值观念之所以形成和产生的原因。并在探究活动中,着力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探究学习的提倡,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的不重要,也并不意味着记忆、理解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如果探究性的学习缺少了这种扎实的知识的学习,将会变成没有根的浮萍。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这三个层面的学习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在实际操作中是互相交叉,有时是分不清彼此的,自主学习中有探究的成分,探究学习也离不开合作。
三、对话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
对话教学展开所围绕的核心是问题,它不是教师根据知识点的讲授而设计,而是学生在与课文的逐渐融合中产生的。对话教学重视阅读,重视理解,这种理解不是指消极地复制、接受教师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努力,从而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能力得以提高。
1.问题的产生。问题是理解的开始,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才能与课文形成真正的交流,构成对话。因此,要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与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切合本节课教师所设想的目标,而在于问题所蕴含的条件及导向能否切入文章的深层意区及能否体现学生的观念世界。
2.目标的确立。目标的确立不仅要参照标准的要求,更要结合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经验世界,把握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导学生灵活地制定学习目标。
3.阅读活动的开展。提倡学生养成“五问”的习惯,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写?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4.教学过程的组织。对话教学讲究学生的自组织性,学生对问题目标进行选择,力图自己解决,课堂上,同选题的同学进行交流、对话,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的形成。
对话教学力求实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力戒目标的程式化和模式化,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行为及学习内容,体现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追求。
(江苏省连云港市林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