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旧州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ib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对任何一个地方来说,可以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比如旧州,六十年前还是个破败凋敝、不堪入目的地方,如今已是山河锦绣、繁华热闹的圩镇了。
  与西南边陲壮族村镇一样,旧州,是个民族特色凸显的地方。据说它很早就是中越两国间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现在,距离旧州不远,中越边境上有个龙邦口岸,那里有边贸集市。
  旧州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如花似锦。我到达时,正是中午,阳光饱满而新鲜地照耀着,熙熙攘攘的街上,店铺林立,五彩斑斓的壮锦和绣球挂满街道两边,锦绣发出的光芒,绚烂着人们的心眼,感觉置身于锦绣世界里,似乎生命的光亮和生活的美丽无处不在,再悲伤暗淡的心灵都会明媚起来,再麻木灰冷的灵魂也会鲜活起来。


  尤其是,当我走进一家民居的后院,我看到了许多人在忙碌:她们坐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正在巧妙交织一幅幅艺术品——壮锦,这些壮锦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她们都是清一色的女性,有中老年妇女和姑娘,甚至还有学生模样的小女孩,她们都穿着壮族服装。她们坐在织机前,耐心、专注而有节奏地操作着,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静穆和良善——那是被传统浸润日久的静穆和良善。她们的表情平静,平静如深远;她们的心里宁静,宁静如遥远。是的,她们的心里装着一个遥远的远方,那个远方,叫做传统,一种叫做织锦的古老制作传统。现在你该知道了,中越交界的边远小镇旧州,是中国壮文化符号之一壮锦的故乡。那个民居的后院,就是一处壮锦的制作坊。
  二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
  壮锦不是寻常之物,织锦更是个原料和技术要求十分高的活计:壮锦的织机是百年前就已经定型,全机由机身、装纱、提纱、提花和打花五部分组成。壮锦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蚕丝和棉纱,靠手工生产。壮锦的编织是一门枯燥而复杂的工艺,虽然它对操作者的文化素质并没有太大的要求,然而每天数万次机械的动作确实是织锦人极大考验。织锦时,艺人按着设计好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编排在花笼上。织造时,就按照花笼上的编花竹一条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纵线牵引,如此往复,便把花纹体現在锦面上。时至今日,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二十多个品种和五十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
  “壮锦”出现于宋代。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出产于广西左右江,“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绒布“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所谓“白质方纹”就是指当时生产的壮锦,其装饰花纹为方格几何纹,其色调为单色,这是早期的壮锦,具备了“厚重”和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当时,宋王朝需要“绸绢纳布丝锦以供军需”,在四川设了“蜀锦院”,有大量的蜀锦运来广西,再由广西输口到外。壮族人民很快接受蜀锦的工艺,著名的壮锦也就应运而生。当时,各州县都有出产,《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另有文献记载:“壮人爱采,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线杂以织,如花鸟状”。“嫁奁,土锦被面决不可少,以本乡人人能织故也。土锦以柳绒为之,配成五色,厚而耐久,价值五两,未笄之女即学织”。壮锦不仅成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和装饰品,编织壮锦更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壮锦则是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德保等县。
  旧州是个天然适合织锦的所在。那里属于亚热带,适合种桑养蚕,壮锦所用的主要原料蚕丝和棉纱,可以就地生产。染料呢,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当地植物和有色土来进行:红色用土朱、胭脂花、苏木,黄色用黄泥、姜黄,蓝色用蓝靛,绿色用树皮、绿草,灰色则用黑土、草灰。用土料搭配可染出多种颜色。旧州人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研究壮锦的制作技术并展开自己的想象,织出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二十多种纹样图画的壮锦,织上对生活的赞美与祝福,成为靖西壮锦的代表。天然的资源优势,和旧州人的勤奋刻苦,也许还包括旧州有十分好的地理优势——处于中越交界,是两国物质集散地,旧州的壮锦迅速飘散四面八方,美丽在中国青山绿水的大地上;靓丽在越南乃至东南亚的天空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旧州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本土的资源做成了美的产业,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处于中越边境的旧州小镇。
  三
  旧州位于广西靖西市城南八公里。早在南宋末年,江西人张天宗随文天祥抗元兵败后,率部三百余人于此定居,与当地壮民开发建设边疆,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技术。明清年间(1411-1650年),旧州曾为归顺州的治地,是名扬四海的抗倭民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瓦氏夫人勤苦习文练武的感人事迹,至今尚在民间流传。旧州街有五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壮锦和绣球。
  旧州坐落在山环水抱中,有连绵的山脉,也有独立的孤峰;有明显的河流,也有暗藏的水洞。山如青色的画面,间有各色花朵、各种飞鸟和各种声音。水似绿色的锦缎,展现各种光亮、各种图案和各种意境。平地拔起的山,有的如水落石出相互看望,有的似雨后春笋青云直上;有的像身披彩羽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有的如身着绿裙的妙龄少女婷婷玉立。日夜蜿蜒流淌的河水,流过田垌,穿过小桥,绕过青山;水中倒映的翠竹、山峰,倒映的新楼、亭台,倒映的蓝天、飞鸟,把河水幻化成一条清新亮丽的彩带。可以说,风景如画的旧州,是壮锦天然的生产地。被青山和绿水滋养的旧州,植被丰茂,万木葱茏。我去的时候正是五月,在旧州坐车沿途所见,田野、山林、街头、巷尾,到处是水润润油汪汪的绿色,天地间似乎一片枯叶也没有,给人感觉置身锦缎之中。如此的地形地貌,加上一街壮锦,旧州就风情万种了,就如诗如画了。想象着阳光明媚的日子,壮家姑娘披着壮锦从低处缓缓走上高处,仿佛是一朵彩云徐徐出岫。那驾着彩云的人,肯定就如妙曼的仙子。或者,远远地看着壮家姑娘披着壮锦,从高处徐徐走下低处,仿佛一朵祥云款款降临。那乘着祥云的人,肯定就像美丽的仙女。山做背景,绿为底色,彩色的壮锦与绿色的环境,构成了视觉和感官之美,连空气都会为之陶醉。山脚处,绿水边,陡然出现一幅色彩饱满、蝴蝶在上面飞舞的壮锦,连天空都会为之迷醉。   没有壮锦,深山里的旧州就只是一座绣球村。的确,旧州绣球的名声太大了。走进旧州,到处是以旧州绣球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绣球的实物展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旧州人更专注于制作绣球,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参加制作绣球,年产绣球三十多万个,被誉为“绣球一条街”。绣球是广西壮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旧州妇女所生产的绣球,由于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诚为广西绣球之上品,有口皆碑,如今也被人们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企事业单位则将其作为对外宣传、开展公关之赠品。特别是旧州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出的“堆绣绣球”,图形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数绣球中的极品,真是夺人眼目。
  是壮锦改变了旧州的气质。她告诉世人,旧州除了散发着绣球的可爱,还有壮锦的迷人。壮锦让旧州在拥有了绣球的浪漫迷人之后,透着古典的繁华之美,充满了锦绣的柔情与蜜意。
  四
  在壮族地区,壮锦含义丰富。它意味着美好:祈福祝辞常用的锦绣河山、锦绣前程、锦上添花、锦衣玉食等等,莫不寄寓美好之意。它意味着财富:在壮族方言中,“锦”与“金”同音。从字形来看,锦字有金有帛,是财富、富裕的象征。它意味着吉祥:五彩缤纷的壮锦凝结着吉祥的喜庆,故过去女性婚嫁,女方通常会以两套壮锦作为陪嫁,以祝福新婚夫妇锦绣前程、锦上添花、锦衣玉食、早生贵子、富贵双全。它意味着智慧和平安:壮锦的织造,需要高超的技艺,也凝聚足够的智慧。在中国古代壮族地区,赶考的书生与上任的官员,必定会随身带上一块壮锦,即“锦囊妙计”,以求锦绣前程、锦绣文章、仕途平安、独占鳌头。即使今天,很多地方依然有亲朋、家长、同学给高考的学子送一块壮锦,预祝成功、前程似锦。它意味着圆满:在许多地方的习俗里,壮锦色彩和图案有着驱鬼、辟邪、纳吉的功效。所以,家家要用壮锦来保风水,驱邪气。它意味着爱情:壮族地区的阿哥阿妹互送壮锦,就说明相爱了……


  不知从何时起,旧州的壮锦业开始冷寂了起來。现代科技生产和纺织技术使壮锦失去了实用的那部分市场。可是壮锦还有另一部分坚韧的存在,壮锦还是文明的使者,是千年壮文化的重要实物。试想,如果没有了壮锦,丝绸会不会觉得孤独?服装会不会觉得单调?那些青山绿水的壮族山寨,会不会过于空旷?山歌缭绕的爱情,怎么开始?壮族歌圩,会不会变得平庸?生活的空间,会不会是很苍白?那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多民族文化,会不会显得不完整?
  如今,旧州壮锦有了新的文化意义:旧州壮锦因其独特工艺和丰富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参观在民居的后院之中,我感到我得到了无数的祝福:那壮锦上面的牡丹、龙凤、花鸟、山水,都在祝福我锦绣人生、五福美满。我成了有福之人了!
其他文献
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兄妹四个中我排行老二,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小时候,母亲常说她有三件小棉袄,分別是大姐、大妹和小妹。我感到有些不公平,憋屈地问母亲:“我怎么不是您的小棉袄呢?”“老年俗话,闺女才是娘的小棉袄,你一个臭小子,捣什么乱!”我不高兴,悄悄地抹眼泪,母亲连忙哄我说:“你是男子汉,是娘的棉大衣。”破涕为笑的我,在姐妹面前算是找回了一点所谓的自信,感觉自己像个挺厉害的男子汉。  儿时的记忆里,母
期刊
朱永新教授倡议我们:4月,让我们一起去踏青!4月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是春天的信息。  的确,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黄河泰山,已被春色尽染。四月,让我们去踏青,春天,欢迎你随我一起游泰山!  巍峨壮丽,深邃凌云,这就是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她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
期刊
老龙湾位于临朐县城南10公里处,相传湾里有泉眼直通东海。这里的水四季恒溫,别有一番天地。  来老龙湾好几次了,这里有我喜欢的碧水清泉,更有我向往的那青青翠竹。  进入老龙湾,满满的绿意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的竹子掩映着古朴的木栈道,环绕在那一方碧水周围。  还没到竹林,阵阵风吹竹林的声音已入耳际,时而如千军万马,时而如絮絮低语,于是静下心来细细体会。这种声音在如此静逸的空气中竟然有了一种深远的感觉。冬
期刊
“学农日”,出现在学校教学的课程中,是在我刚刚升入高中学习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学校为了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方针,每周都要安排一天学农课,到农场去参加生产劳动。由于我对学农课的印象特别深,以至于在以后的人生中经常想起这段经历。  那时,每到学农日,学生要自行准备农具,由学校统一组织我们高中四个班的同学一起去农场劳动。虽然距离农场不远,但学校每次都要求我们天不亮就要出发。  有一次去农场学农,天刚蒙
期刊
我会在任何一棵大树下伫足。继而,我的目光从它的根部、躯干渐渐地向上攀爬,直到它抚摸云天的细枝末节。  这是一种身不由己的仰望。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大树,尤其是古树,我一直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近于偏执的喜爱。我想,除了亲人,我所拥抱过并将继续拥抱的生命,也唯有老树了。  我老家——当年的那桃生产队坐落于桂西北的丘陵坡野上,地势大起大落,百年甚至数百年前,那里是莽莽野木,虎熊出没。小时候,还记得家里存着
期刊
出县城沿平日公路向西南行驶,过山东省重点镇柴沟镇,公路沿坡而上,大约十里路的光景,爬上公路的最高处——青龙山的东坡。站在这儿,向东南方向望去,一道高岭横亘眼前,这岭比青龙山高度还高好多,一个村庄就坐落在这山和岭之间的凹地。村子西南方向略高,东北方向就是高密的李家庄水库。这个村庄,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咸家庄。  八十年代以前,因地势的原因,从青龙山流下的雨水分两股流向村庄,一股径自从村子中间穿过,
期刊
2018年暮春,你应邀赶赴一场文字的约会,有幸初识了位于济南南部山区柳埠镇簸箕掌村的水帘峡。又恰逢天降春雨,得赏峡谷别样风光,以记之。  ——题记  一  清晨,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空中一片云雾空濛。春雨的潮湿感,挟裹着几多花香气迎面扑来,无声无息地沁入你的心脾,便有一股妙不可言的舒适感,自丹田之处油然而生,让人惬意十足。你和一位同行的崔姓文友各手撑一把雨伞,毫不犹豫地走进了暮春的濛濛细雨中,走
期刊
四季里的锄头  村人叫它kuang(狂),念第二调。它呆的地方,在杂物房里最显眼的位置。杂物房没有门,和厨房一墙之隔,三面墙支撑一个黑瓦屋顶,人和猫狗老鼠进出畅通无阻,像一个不需要门牙的人。里面是见证一个农家和土地打交道的各种物具:犁头、耙子、铁铲、镰刀、秧盆、打谷机、瓜豆架子,等等。它们杂乱无章或各就其位,完全看这家女主人的品性,懒散邋遢亦或勤快整齐。锄头一般不会乱放,再邋遢的农妇也会给它固定好
期刊
这里是时光的窖藏之窟,沿着阶梯拾级而上,一路不断惊喜地触到生命勃发的骨骼。无论立体的时光,翻腾的时光,还是萍滢的时光,寂静的时光,都将在这里沉淀、孵化、升值,从和蔼可亲到香韵勃蓊,引雅客骚士纷至沓来,刮目相看,擎擘称奇,就连时光本身也惊诧不已。  走进亿昌博物馆就走进了一种美好的回望。走进亿昌博物馆就走进了铭想无尽的牵念。  烈鬃下那些气吞河山的雷雨嘶潇渐行渐远,无央的时空浓缩成了质朴、温良的乐句
期刊
與那些寂寞的村庄不同,桂林灵川江头村的寂寞却显得丛容不迫,村里村后雄浑的一座座山门,俨然的田舍,在午后隆冬的阳光普照下,一块块地里的农作物经历了严冬的风霜雨雪,依然一片生机盎然,让人感到十分的欣慰。  我们驱车旅途劳顿地来到江头村,周氏爱莲祠堂的古朴淡雅,绵绵的书香,从家祠建筑精雕细作中,品读到了周家先辈们的用心良苦。祠堂是家族的图腾,它容纳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宗祠最里边的神龛往往摆放着始祖的神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