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30-01
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更要依赖于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教学中如果不能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要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积极参与其中的满足和乐趣,自觉地喜欢上数学这一课程。
一、巧妙设计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学生容易被生动、形象的事物所吸引,一见到色彩艳丽的图片、实物或听到生动的语言描绘,就会一下子兴奋起来。而教材中的知识是人类长期锤炼的结晶,是按成人的逻辑整理而成的,假如教师还“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抽象,而产生厌学情绪。怎样才能在教材知识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呢?
有个教育家说:“不爱学习的孩子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如果我们精心设计情境,把数学知识编成栩栩如生的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我编了一道应用题:乌龟和小白兔进行1000米的长跑比赛,乌龟每分钟跑10米,小白兔每分钟跑50米。随着裁判的发令枪一响,乌龟和小白兔同时从起跑线出发了。小白兔遥遥领先,于是它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没想到竟然睡着了。谁先到达终点呢?学生很快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编成各种各样的题目,如:1、小白兔睡了100分钟,醒来后急忙去追乌龟。此时乌龟已到终点,正在等它呢。2、小白兔睡了30分钟,醒来后一口气跑到终点,一共用了解30+1000÷50=50(分钟),而乌龟还在半路上。3、小白兔睡了80分钟,跑完全程共用80+1000÷50=100(分钟);乌龟跑完全程用了1000÷10=100(分钟),两者同时到达……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最高峰。
二、动手操作实践,调动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强烈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探索者、创造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发问、多讨论……着力把学生推上“主人”的位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剪剪、拼拼、摆摆、画画、注注、写写等等,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先让学生看一看保健箱、砖头、魔方等实物(你有什么感觉?);找一找实物或挂图中哪些是长方体?再让学生动手切一切(用萝卜或马铃薯在老师的指导下切成一个长方体);最后让学生玩一玩、量一量(用尺子量各条棱的长度),算一算各个面的面积,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等活动,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 增强学习兴趣
我们的数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在学生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一题“梵天寺的喷水池是圆形的,如果让你计算它的面积,应该先测量它哪一部分的长度?”学生顿时热闹起来了。有的说用绳子量出它的周长,然后算出它的面积。有的说两个人拿着绳子分别站在喷水池的两边,量出直径就能算出面积了。有的说一个人拿着长长的竹竿也能测量出直径……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自觉地、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所谓的“努力”,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集色、形、光、动画、特技等于一身的多媒体,参与到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轻松达到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对于长方形的长、宽与周长的关系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只小狗绕着篮球场的外围跑了一圈,然后问小狗跑了多远?如果把长方形的一周展开、拉直,就成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再用多媒体演示把这个长方形拆开,变成一条长的线段,其中长和宽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表示,并分别闪烁三下。经过“拉——移——闪”等演示过程,学生兴趣很高,注意力集中,从中领悟到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条长和两条宽的和,愉快地掌握有关知识。
五、热爱、尊重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又问得不当,敢说又说得不对时,我们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促使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如:教《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圆,你怎么画?有人说用竹竿画,有人说用绳子画, 突然,一位较为内向的同学——宜恒站起来说:“我也能画圆……可以一脚站着不动,另一脚绕着站住不动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圆了。”他一边说一边作了个画圆的动作。我高兴地说:“宜恒不用借助工具也能画出圆,还为我们表演了一个画圆的动作,非常精彩!”顿时,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宜恒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变浓厚了,上课也常常主动发言,学习成绩进步很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注意找准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在快乐、平和的人性化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真正喜欢上数学。
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更要依赖于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教学中如果不能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要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积极参与其中的满足和乐趣,自觉地喜欢上数学这一课程。
一、巧妙设计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学生容易被生动、形象的事物所吸引,一见到色彩艳丽的图片、实物或听到生动的语言描绘,就会一下子兴奋起来。而教材中的知识是人类长期锤炼的结晶,是按成人的逻辑整理而成的,假如教师还“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抽象,而产生厌学情绪。怎样才能在教材知识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呢?
有个教育家说:“不爱学习的孩子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如果我们精心设计情境,把数学知识编成栩栩如生的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我编了一道应用题:乌龟和小白兔进行1000米的长跑比赛,乌龟每分钟跑10米,小白兔每分钟跑50米。随着裁判的发令枪一响,乌龟和小白兔同时从起跑线出发了。小白兔遥遥领先,于是它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没想到竟然睡着了。谁先到达终点呢?学生很快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编成各种各样的题目,如:1、小白兔睡了100分钟,醒来后急忙去追乌龟。此时乌龟已到终点,正在等它呢。2、小白兔睡了30分钟,醒来后一口气跑到终点,一共用了解30+1000÷50=50(分钟),而乌龟还在半路上。3、小白兔睡了80分钟,跑完全程共用80+1000÷50=100(分钟);乌龟跑完全程用了1000÷10=100(分钟),两者同时到达……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最高峰。
二、动手操作实践,调动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强烈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探索者、创造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发问、多讨论……着力把学生推上“主人”的位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剪剪、拼拼、摆摆、画画、注注、写写等等,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先让学生看一看保健箱、砖头、魔方等实物(你有什么感觉?);找一找实物或挂图中哪些是长方体?再让学生动手切一切(用萝卜或马铃薯在老师的指导下切成一个长方体);最后让学生玩一玩、量一量(用尺子量各条棱的长度),算一算各个面的面积,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等活动,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 增强学习兴趣
我们的数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在学生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一题“梵天寺的喷水池是圆形的,如果让你计算它的面积,应该先测量它哪一部分的长度?”学生顿时热闹起来了。有的说用绳子量出它的周长,然后算出它的面积。有的说两个人拿着绳子分别站在喷水池的两边,量出直径就能算出面积了。有的说一个人拿着长长的竹竿也能测量出直径……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自觉地、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所谓的“努力”,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集色、形、光、动画、特技等于一身的多媒体,参与到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轻松达到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对于长方形的长、宽与周长的关系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只小狗绕着篮球场的外围跑了一圈,然后问小狗跑了多远?如果把长方形的一周展开、拉直,就成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再用多媒体演示把这个长方形拆开,变成一条长的线段,其中长和宽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表示,并分别闪烁三下。经过“拉——移——闪”等演示过程,学生兴趣很高,注意力集中,从中领悟到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条长和两条宽的和,愉快地掌握有关知识。
五、热爱、尊重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又问得不当,敢说又说得不对时,我们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促使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如:教《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圆,你怎么画?有人说用竹竿画,有人说用绳子画, 突然,一位较为内向的同学——宜恒站起来说:“我也能画圆……可以一脚站着不动,另一脚绕着站住不动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圆了。”他一边说一边作了个画圆的动作。我高兴地说:“宜恒不用借助工具也能画出圆,还为我们表演了一个画圆的动作,非常精彩!”顿时,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宜恒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变浓厚了,上课也常常主动发言,学习成绩进步很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注意找准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在快乐、平和的人性化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真正喜欢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