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中市西乡县隆基中学 陕西 西乡 723500)
【摘 要】设疑提问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和思考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回味,因此,掌握设疑提问的技巧,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魅力,也会大大提高思品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设疑;启发;提高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如何认真实践新课程理念,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成效性,其中就要求教师认识到设疑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针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用设疑提问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启发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提高。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想品德课设疑提问的几个技巧:
1. 导入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课堂刚开始,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收回心思,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必须能一下子抓住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整个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诚信是金》一课教学中,教师用故事导入一个年轻人载着金钱、地位、名誉、美貌、诚信等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但这些东西都已经超重,恰巧大海上起了风浪,一个智者提醒他丢掉船上的一些东西,能保证船不沉没。年轻人左思右想,首先丢掉了诚信,这时一个大浪扑来,年轻人就葬身茫茫大海。看到这个情况,智者摇摇头说:一个丢掉诚信的人,他又凭什么到达人生的彼岸呢?故事讲完了,学生也许还沉浸在这个故事中,教师及时抛出疑问:为什么丢掉诚信的年轻人不能达到人生的彼岸呢?诚信为什么如此的重要呢?学生带着这两个疑问,兴趣被提了起来,教师就可以顺利进入本课教学。
2. 问题设疑,激发联想思维 教材中其实已经设置了一些问题,但教师还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此类问题能够引起学生联想和回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联想思维,引导他们从后面的内容联想到前面所讲过的知识,或者是从课本知识联想到课外知识,让知识迁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
在《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的教学中。教材给出了这样一则故事:邓亚萍面对自身条件不足,别人也觉得她不行的种种挫折,还是苦练乒乓球,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在此,教师可以设疑:请列举你们知道的在挫折中奋起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学生就会积极做出思考,热烈讨论,纷纷列举自己身边认识的此类人,或是张海迪、桑兰、司马迁等这些在挫折面前不屈服,勇于和命运做斗争的著名人物。榜样作用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直面挫折,并能在挫折中不抛弃不放弃,勇敢地向挫折发起挑战。此设疑能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最后收到良好的效果。
3. 辩证设疑,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的碰撞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中学生的思维需要锻炼,所以教师应该多设置疑问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辨证设疑就是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能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并回答,答案会更加的丰富多彩。这样的问题才能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智力,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在《明辨是非》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一个经常偷窃的小偷,他却用所偷来的钱去资助有困难的孩子上学,请学生来评论一下他的行为?这时学生可能就会觉得迷茫,这个小偷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当他们思考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就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要辨别是非了。学生自己能明白这个小偷盗窃是不良行为,但是他却有心为社会做好事。接着老师做适当的点拨,最后学生认识到对待事情要分别看待,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这个问题。
4. 插图设疑,培养读图能力 新课程下课本的编排越来越倾向于插图和漫画,让思想品德课本也活跃起来,所以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让学生能明白课文中的插图和漫画要传达什么意思,在读图中得到什么样的感悟和提升。
在《诚实守信》一课的探究园中,有五幅插图是有关诚信的故事。其中一幅是“阿白叔的故事”,阿白叔经营一个香肠工厂,但是他从来不把自己制造的香肠送给亲戚朋友。他说:“我这个人很实在,不会拿这种劣质的东西送人情。”教师可以根据插图设疑,阿白叔是一个诚实的人吗?学生就会看图中的阿白叔爽朗的笑容和他背后的劣质香肠。思考后得出结论:它对亲戚朋友诚实,对顾客不诚实,不算是一个诚实的人。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图画中要表达的意思,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5. 结尾设疑,培养课后思考能力 结课是整堂课的收尾,但并不意味着课堂完全结束了。结尾设疑可以使课堂的结尾具有艺术魅力,这样的结尾能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回味,收到余音绕梁而不绝于耳的效果。
在《竞争?合作?》一课中,设计一个承上启下的收尾,让学生结合下节课内容新编寓言故事《龟兔赛跑新传》,乌龟与兔子赛跑,第一次,由于兔子疏忽大意、轻敌,在前进的路上打盹,被乌龟夺去了胜利。兔子不服气,又进行了第二次比赛,兔子赢得了胜利。乌龟和兔子为了决出谁是最终的胜利者,决定进行第三次比赛。在比赛的路途上,先要经过一条河,兔子不会游泳,无法过河。教师设疑:乌龟会怎么做呢?请你续写故事的结局。你是如何对待竞争的?这个设疑既巩固了本课的内容,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形成新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对下节课有了更多的期待。
总之,以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如果满堂灌,看似精采,其实也只能算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投入教学全过程,这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而设疑提问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 李立,“思想品德课提问的艺术”,成才导报,2008,013.
[2] 冯根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摘 要】设疑提问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和思考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回味,因此,掌握设疑提问的技巧,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魅力,也会大大提高思品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设疑;启发;提高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如何认真实践新课程理念,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成效性,其中就要求教师认识到设疑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针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用设疑提问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启发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提高。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想品德课设疑提问的几个技巧:
1. 导入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课堂刚开始,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收回心思,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必须能一下子抓住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整个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诚信是金》一课教学中,教师用故事导入一个年轻人载着金钱、地位、名誉、美貌、诚信等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但这些东西都已经超重,恰巧大海上起了风浪,一个智者提醒他丢掉船上的一些东西,能保证船不沉没。年轻人左思右想,首先丢掉了诚信,这时一个大浪扑来,年轻人就葬身茫茫大海。看到这个情况,智者摇摇头说:一个丢掉诚信的人,他又凭什么到达人生的彼岸呢?故事讲完了,学生也许还沉浸在这个故事中,教师及时抛出疑问:为什么丢掉诚信的年轻人不能达到人生的彼岸呢?诚信为什么如此的重要呢?学生带着这两个疑问,兴趣被提了起来,教师就可以顺利进入本课教学。
2. 问题设疑,激发联想思维 教材中其实已经设置了一些问题,但教师还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此类问题能够引起学生联想和回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联想思维,引导他们从后面的内容联想到前面所讲过的知识,或者是从课本知识联想到课外知识,让知识迁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
在《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的教学中。教材给出了这样一则故事:邓亚萍面对自身条件不足,别人也觉得她不行的种种挫折,还是苦练乒乓球,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在此,教师可以设疑:请列举你们知道的在挫折中奋起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学生就会积极做出思考,热烈讨论,纷纷列举自己身边认识的此类人,或是张海迪、桑兰、司马迁等这些在挫折面前不屈服,勇于和命运做斗争的著名人物。榜样作用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直面挫折,并能在挫折中不抛弃不放弃,勇敢地向挫折发起挑战。此设疑能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最后收到良好的效果。
3. 辩证设疑,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的碰撞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中学生的思维需要锻炼,所以教师应该多设置疑问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辨证设疑就是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能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并回答,答案会更加的丰富多彩。这样的问题才能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智力,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在《明辨是非》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一个经常偷窃的小偷,他却用所偷来的钱去资助有困难的孩子上学,请学生来评论一下他的行为?这时学生可能就会觉得迷茫,这个小偷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当他们思考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就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要辨别是非了。学生自己能明白这个小偷盗窃是不良行为,但是他却有心为社会做好事。接着老师做适当的点拨,最后学生认识到对待事情要分别看待,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这个问题。
4. 插图设疑,培养读图能力 新课程下课本的编排越来越倾向于插图和漫画,让思想品德课本也活跃起来,所以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让学生能明白课文中的插图和漫画要传达什么意思,在读图中得到什么样的感悟和提升。
在《诚实守信》一课的探究园中,有五幅插图是有关诚信的故事。其中一幅是“阿白叔的故事”,阿白叔经营一个香肠工厂,但是他从来不把自己制造的香肠送给亲戚朋友。他说:“我这个人很实在,不会拿这种劣质的东西送人情。”教师可以根据插图设疑,阿白叔是一个诚实的人吗?学生就会看图中的阿白叔爽朗的笑容和他背后的劣质香肠。思考后得出结论:它对亲戚朋友诚实,对顾客不诚实,不算是一个诚实的人。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图画中要表达的意思,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5. 结尾设疑,培养课后思考能力 结课是整堂课的收尾,但并不意味着课堂完全结束了。结尾设疑可以使课堂的结尾具有艺术魅力,这样的结尾能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回味,收到余音绕梁而不绝于耳的效果。
在《竞争?合作?》一课中,设计一个承上启下的收尾,让学生结合下节课内容新编寓言故事《龟兔赛跑新传》,乌龟与兔子赛跑,第一次,由于兔子疏忽大意、轻敌,在前进的路上打盹,被乌龟夺去了胜利。兔子不服气,又进行了第二次比赛,兔子赢得了胜利。乌龟和兔子为了决出谁是最终的胜利者,决定进行第三次比赛。在比赛的路途上,先要经过一条河,兔子不会游泳,无法过河。教师设疑:乌龟会怎么做呢?请你续写故事的结局。你是如何对待竞争的?这个设疑既巩固了本课的内容,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形成新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对下节课有了更多的期待。
总之,以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如果满堂灌,看似精采,其实也只能算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投入教学全过程,这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而设疑提问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 李立,“思想品德课提问的艺术”,成才导报,2008,013.
[2] 冯根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