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幼儿园教师对游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们开始密切关注游戏在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幼儿园区域游戏,即幼儿自主对游戏内容和形式进行选择的主要方式,也是游戏中对幼儿各项综合能力进行有效锻炼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借助指导是利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儿童,在指导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童心和耐心,才可以保证指导是幼儿真正所需的。对此,本文主要对大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班幼儿,区域游戏,有效指导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指的是幼儿在教师有“准备的环境”[1]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这有利于加强教师和幼儿之间活动的特殊游戏活动,为幼儿健康成长发挥了显著作用。尤其是最近几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密切关注起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怎样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区域游戏活动作用是广大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十分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对教师的指导予以明确,进而逐渐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创设“以儿童本位”的区域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积极性
将区域游戏环境进行合理的布局是組织开展区域游戏的第一步。它决定着区域游戏质量的高低乃至游戏的失败。从整体的思考设计到每一处具体细节的完美呈现,也是教师面临的最实际的工作任务。现在“以儿童为本”创设区域游戏环境的理念早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
大班幼儿能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那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量游戏项目,这样更能积极唤醒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感,呼唤着幼儿参与其中的冲动。游戏材料和伙伴也是幼儿自己选择和喜欢的,做什么游戏是能自己做主的,幼儿便会饶有兴致地沉浸在其中。在较大的自由度下,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满足内心的需求,创造的火花也会随之迸发。在自由选择同伴的过程中,幼儿的同伴之间交往能力也在逐步得到发展。
例如: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每学期初或学期末的时候,教室可能需要重新规划调整,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并设计新的教室。班级需要哪几个区域?每个区域设在什么位置?容纳几个人?玩什么游戏……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请幼儿自己讨论商定,然后全班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也可以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的班级布置,然后组织展览和讨论,最终由幼儿决定方案。
我们和幼儿一起探讨商量美工区环境的布置,利用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将他们的作品进行装饰该区域,从而让幼儿对美工区产生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二、避免教师干预过多,导致游戏性质的改变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负责任,我就应该多管管幼儿,多给他们讲点什么,否则园长会以为我不负责任。”的确,如果教师完全把区域游戏等同于幼儿的自由活动,放手不管,只顾忙自己的事或者到一旁休息,这些肯定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但这不意味着负责任就一定要多管幼儿,多给他们讲解。不同的人节奏均有所区别,如有些人是急性子,有些人是慢性子[2]。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便是这样,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的过程中,应将此节奏把握好,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端正自身态度,立足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幼儿的心态把游戏活动中的需要和兴趣展现出来,不再是教师可以为孩子展现什么,而是让孩子掌握什么,要将幼儿的真实所需和兴趣真正了解到,并给予有效指导。
例如,在角色游戏中,一名大班幼儿在哄宝宝睡觉,这时候没有其他幼儿进入娃娃家。教师给予其他幼儿引导,让其进入到娃娃家游戏情境之中,自认为促进游戏顺利开展。这种方式,便是用自己的主观想法将幼儿的想法替代。可能,正好幼儿觉得这时候“爸爸”在加班,“我”在哄宝宝睡觉。总而言之,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如果教师干预太多,极容易改变区域游戏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性质,这也必然导致区域游戏丧失自己的独特的价值。
三、关注学习过程,把握介入指导的最佳时机
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教师要重视对幼儿主动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充分信任幼儿,为幼儿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只有在幼儿因为缺乏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能力,难以自主开展探索活动的时候,教师才能给予幼儿帮助和支持,这种适度的支持有利于预期活动效果的顺利实现[3]。但是,毫无原则的过多支持,只会增强幼儿的被动依赖心理,这对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对幼儿遇到的种种困难有所了解,善于区分幼儿可以自主解决的困难和需要教师帮助才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第一时间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给予幼儿相应的能力和心理的支点,使幼儿可以借助此支点,把问题顺利解决,继续前进。
例如,区域游戏开始了,“医院”里的幼儿有的扮演医生,有的扮演护士,但因病人无几,有些无所事事。这时,娃娃家的丽丽手里拿着一块积木,凑到教师的嘴边说,“老师,你吃饼干吧。”教师便假装真的吃了,接着就捂着肚子喊肚子疼。“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马上跑过来看,教师便越发大声地叫起来:“哎呦,哎呦,疼死我了!”“医院”的孩子们扶着教师躺到了床上,有些着急但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你怎么啦?”“是不是中毒了?”教师回答:“可能刚才吃的饼干有细菌,医生,该怎么办呢?”幼儿这次想起自己的角色来:“我来给老师打个消炎针吧。”小护士也跟着忙起来了,于是,救护活动开始了。有的幼儿听教师的心跳,有的幼儿给教师量体温,有的幼儿拿出针管,假装给教师打针……。大班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容易发生一些争执,这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帮助幼儿化解矛盾。比如在一次活动中,浩浩和豆豆都争着当“理发师”一度导致“理发店”的生意无法进行,教师看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介入,让他们合作帮教师设计发型。随着合作的进行两个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化解掉了,最后两个人决定合伙经营他们的“理发店”。
四、指导的重点应有助于幼儿的自我学习和建构
区域游戏的指导不应围绕知识的学习进行,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如何强化幼儿的主体性意识,如何帮助幼儿自主地学习和交往,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
比如在区域游戏之前,指导幼儿自主地选择区域。区域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选择适宜的材料,并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指导幼儿交往,用适宜的方式处理纠纷;指导幼儿创造性地表达和表现等。区域游戏结束时,指导幼儿交流与分享、学会表达和倾听、学习别人的经验、建构自己的游戏经验等。
例如:在美工区折纸活动中,当大班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后,教师就可以把作品的制作过程用分布图示的方式贴在墙上,让幼儿自己观察、对比、操作,做到自我主动学习和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同伴间交流分享、教师帮助等方法,让每个幼儿都能按自己的方式学会折纸。
结语:在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对大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兴趣的激发极为有利,可以帮助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大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培养,激活幼儿思维,使其社会性得到培养。实际上,在大班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仍有诸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对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将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现状改善,幼儿教师应多点观察了解幼儿游戏行为,解读到幼儿游戏背后的价值,然后我们要顺势去支持幼儿游戏,让他们获得最后成功的体验。教师要作为幼儿最好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幼儿的童年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小区域,大学问》 董旭花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J]》 刘明侠著 学周刊,2017(27):178-179.
[3]《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J]》 沈敏越著 好家长,2018(96):23-23.
常熟市爱伦宝幼儿园 吴 静
关键词:大班幼儿,区域游戏,有效指导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指的是幼儿在教师有“准备的环境”[1]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这有利于加强教师和幼儿之间活动的特殊游戏活动,为幼儿健康成长发挥了显著作用。尤其是最近几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密切关注起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怎样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区域游戏活动作用是广大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十分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对教师的指导予以明确,进而逐渐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创设“以儿童本位”的区域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积极性
将区域游戏环境进行合理的布局是組织开展区域游戏的第一步。它决定着区域游戏质量的高低乃至游戏的失败。从整体的思考设计到每一处具体细节的完美呈现,也是教师面临的最实际的工作任务。现在“以儿童为本”创设区域游戏环境的理念早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
大班幼儿能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那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量游戏项目,这样更能积极唤醒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感,呼唤着幼儿参与其中的冲动。游戏材料和伙伴也是幼儿自己选择和喜欢的,做什么游戏是能自己做主的,幼儿便会饶有兴致地沉浸在其中。在较大的自由度下,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满足内心的需求,创造的火花也会随之迸发。在自由选择同伴的过程中,幼儿的同伴之间交往能力也在逐步得到发展。
例如: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每学期初或学期末的时候,教室可能需要重新规划调整,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并设计新的教室。班级需要哪几个区域?每个区域设在什么位置?容纳几个人?玩什么游戏……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请幼儿自己讨论商定,然后全班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也可以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的班级布置,然后组织展览和讨论,最终由幼儿决定方案。
我们和幼儿一起探讨商量美工区环境的布置,利用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将他们的作品进行装饰该区域,从而让幼儿对美工区产生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二、避免教师干预过多,导致游戏性质的改变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负责任,我就应该多管管幼儿,多给他们讲点什么,否则园长会以为我不负责任。”的确,如果教师完全把区域游戏等同于幼儿的自由活动,放手不管,只顾忙自己的事或者到一旁休息,这些肯定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但这不意味着负责任就一定要多管幼儿,多给他们讲解。不同的人节奏均有所区别,如有些人是急性子,有些人是慢性子[2]。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便是这样,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的过程中,应将此节奏把握好,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端正自身态度,立足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幼儿的心态把游戏活动中的需要和兴趣展现出来,不再是教师可以为孩子展现什么,而是让孩子掌握什么,要将幼儿的真实所需和兴趣真正了解到,并给予有效指导。
例如,在角色游戏中,一名大班幼儿在哄宝宝睡觉,这时候没有其他幼儿进入娃娃家。教师给予其他幼儿引导,让其进入到娃娃家游戏情境之中,自认为促进游戏顺利开展。这种方式,便是用自己的主观想法将幼儿的想法替代。可能,正好幼儿觉得这时候“爸爸”在加班,“我”在哄宝宝睡觉。总而言之,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如果教师干预太多,极容易改变区域游戏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性质,这也必然导致区域游戏丧失自己的独特的价值。
三、关注学习过程,把握介入指导的最佳时机
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教师要重视对幼儿主动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充分信任幼儿,为幼儿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只有在幼儿因为缺乏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能力,难以自主开展探索活动的时候,教师才能给予幼儿帮助和支持,这种适度的支持有利于预期活动效果的顺利实现[3]。但是,毫无原则的过多支持,只会增强幼儿的被动依赖心理,这对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对幼儿遇到的种种困难有所了解,善于区分幼儿可以自主解决的困难和需要教师帮助才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第一时间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给予幼儿相应的能力和心理的支点,使幼儿可以借助此支点,把问题顺利解决,继续前进。
例如,区域游戏开始了,“医院”里的幼儿有的扮演医生,有的扮演护士,但因病人无几,有些无所事事。这时,娃娃家的丽丽手里拿着一块积木,凑到教师的嘴边说,“老师,你吃饼干吧。”教师便假装真的吃了,接着就捂着肚子喊肚子疼。“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马上跑过来看,教师便越发大声地叫起来:“哎呦,哎呦,疼死我了!”“医院”的孩子们扶着教师躺到了床上,有些着急但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你怎么啦?”“是不是中毒了?”教师回答:“可能刚才吃的饼干有细菌,医生,该怎么办呢?”幼儿这次想起自己的角色来:“我来给老师打个消炎针吧。”小护士也跟着忙起来了,于是,救护活动开始了。有的幼儿听教师的心跳,有的幼儿给教师量体温,有的幼儿拿出针管,假装给教师打针……。大班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容易发生一些争执,这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帮助幼儿化解矛盾。比如在一次活动中,浩浩和豆豆都争着当“理发师”一度导致“理发店”的生意无法进行,教师看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介入,让他们合作帮教师设计发型。随着合作的进行两个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化解掉了,最后两个人决定合伙经营他们的“理发店”。
四、指导的重点应有助于幼儿的自我学习和建构
区域游戏的指导不应围绕知识的学习进行,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如何强化幼儿的主体性意识,如何帮助幼儿自主地学习和交往,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
比如在区域游戏之前,指导幼儿自主地选择区域。区域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选择适宜的材料,并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指导幼儿交往,用适宜的方式处理纠纷;指导幼儿创造性地表达和表现等。区域游戏结束时,指导幼儿交流与分享、学会表达和倾听、学习别人的经验、建构自己的游戏经验等。
例如:在美工区折纸活动中,当大班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后,教师就可以把作品的制作过程用分布图示的方式贴在墙上,让幼儿自己观察、对比、操作,做到自我主动学习和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同伴间交流分享、教师帮助等方法,让每个幼儿都能按自己的方式学会折纸。
结语:在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对大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兴趣的激发极为有利,可以帮助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大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培养,激活幼儿思维,使其社会性得到培养。实际上,在大班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仍有诸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对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将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现状改善,幼儿教师应多点观察了解幼儿游戏行为,解读到幼儿游戏背后的价值,然后我们要顺势去支持幼儿游戏,让他们获得最后成功的体验。教师要作为幼儿最好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幼儿的童年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小区域,大学问》 董旭花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J]》 刘明侠著 学周刊,2017(27):178-179.
[3]《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J]》 沈敏越著 好家长,2018(96):23-23.
常熟市爱伦宝幼儿园 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