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课堂,促进地理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jjj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地理课堂教学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局面,是21世纪的根本要求,也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教学关系
  
  应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建立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激发出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激情,想学生之所想,授学生之所急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善于把握地理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向学生介绍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人类活动,以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思想等地理学发展的广阔前景,进行适时适度的教育,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师生间产生共鸣。
  
  二、营造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标志的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1.启发——开启思维的金钥匙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发展思维是启发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创设悬念,激发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这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问:一年分几季,一年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地球上为什么同一时间有的地方很热,而有的地方则很冷?简单几句,顿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知道,迫切要求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2.讨论——活跃思维的好形式
  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维发散,他们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都是通过创造思维实现的。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重要思维方式。采用这种思维方式,能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帮助人们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教改实践证明,“满堂灌”的传统教法,是不能培养学生具有发散式思维能力的。讨论式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研究教材和寻找结论,而不是等待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是个复杂曲折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牵动学生思维的是教师依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自生疑始,以解疑终,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生疑到解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翻工具书,查找有关资料,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听取同学间不同的观点,选择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在相互启发下,可以产生新的联想,从而培养发散式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新知识时,会从内心产生一种胜利感,并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迸发出探究的热情。如此不断循环,反复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就会在千百次的练习中提高。
  例如,在讲到“地球的特殊性”时给学生设疑: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地球具备哪些生命生存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请学生们自己解答。从质疑到解疑,不仅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活跃,而且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是有一定深度的。在分组讨论后,有的学生提出:“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较为稳定和安全。”有的学生回答道:“是地球的地理位置。”还有的学生说:“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及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这样通过教师设疑,学生质疑、解疑答疑,产生共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视、听、思也能统一起来,从而收到预期的课堂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3.练习——拓展思维的最佳途径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全体学生参加讨论,这是现代教学要求的主要特点。但是,讨论并不是这种课型的唯一内容。在讨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之后,还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巩固、拓展这种思维的活跃性。
  例如,在讲解“大气的热力状况”之后,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自然现象:多云的白天为什么通常比晴朗的白天凉爽?多云的夜晚为什么比晴朗的夜晚温暖?阴天为什么我们仍能感觉到光线?朝霞和晚霞为什么是五彩斑斓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它们各属于什么作用及其有什么共同特征,经过归纳、推理得到相应的知识。最后让学生运用特征,自己研究为什么朝霞和晚霞呈现红色或橙红色?深秋和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少云的夜晚?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和大气的热力作用有关,从而在大脑中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三、激活学科知识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精心备课、吃透教材、开阔视野,能够把“死”的知识讲活,把旧的知识讲新,把抽象的知识讲具体。教师驾驭引导权,能突出重点,减少不必要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一题多解。
  可从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合理采用挂图、标本实物等直观手段,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实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采集标本,给校园制作平面图,举办地理学科普讲座(比如看云识天气等),开设研究性课题(比如月相的观测和日食、月食的形成,结合本校实际,对当地三废污染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组织学生参观奶牛场,参加节水造林等环保公益活动),使学生有曲折、劳累、收获等体验,产生兴奋、成功愉快等情感。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秉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教师利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共鸣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开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力资源,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质,引导学生将美的情感与科学性、理智感、道德感融为一体。在完成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升华的同时,师生间会迸发出情感和美感的共鸣,使学生感受深刻的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知识的最大兴趣。
  随着地理教改的深化,培养大批聪明睿智的“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地理教学中营造和谐课堂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探讨了快乐体育的内涵,以及快乐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 实施方法    1.引言    因为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存在着大量弊病,所以在全国高校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对这项工作只是浮于表面,没有从更深层次去思考,使改革“形变而神不变”。本文通过对“快乐体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环境,促使学生树立
摘要: 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政治课课堂讨论的价值和组织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期引起广大政治教师的共鸣,从而共同践行课堂讨论教学,改革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政治课 课堂讨论 价值 组织策略    课堂讨论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以求得正确认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在政治课
摘要: 本文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运用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在准备活动中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其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避免枯燥无味。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课堂常规组织中的运用  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我们可以选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新课程、新概念要求课堂教学过程彻底改掉原来的老师独角戏、满堂灌;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置身于课堂教学过程之外的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尤其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人文性、社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设计多种有效的活动才能使思想品德“活”起来,使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合作探挖,共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设计的每个活动开展得更有效是决定课堂效果的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教师讲课中的有声语言,是教与学的一个桥梁与纽带,使学生通过对有声语言的感悟,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说,没有语感就难以达到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中语感的魅力所在。因此,我认为在政治课上
如何使政治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地,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而又快乐地学习,是许多政治课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我从事初中政治课教学已经多年,总觉得在政治课教学中存在这样两个困难:其一,学生不爱学。政治课不可能像语文课那样能让学生感受生动的故事和体验文学艺术之美,也不可能像数理化那样能让学生去探究物质世界的奥秘并满足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学生的印象里,政治课是枯燥无味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缺少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