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术要求细腻、灵活多变、集多种能力为一体的全身性隔网对抗型运动项目。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中羽毛球爱好者人数剧增,但多数非专业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高远球技术较差,本研究针对高校羽毛球爱好者的身体素质、训练特点、训练时间等因素制定训练计划,以提高其击高远球的质量,使其更好地掌握高远球技术,加深对羽毛球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其体质。
2 后场高远球技术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指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采用与羽毛球技术密切相关的专门训练手段,以发展与羽毛球运动水平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身体素质,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效地运用技术战术。其中力量是基础,速度是核心,耐力是重点。
力量训练尤其需要从羽毛球技术动作的特点出发,来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后场高远球主要是下肢、髋、肩、手臂、手腕的力量,下肢力量训练中,在设计发展运动员向上弹跳力,向前、向左、向右蹬力和蹬跨的爆发力等训练时, 应充分考虑这些动作必须在半蹲或不完全半蹲状态下快速发力进行训练, 以此来发展下肢力量。在发展上肢、肩带和躯干肌肉群力量时,要根据后场击球动作所需要的展腰背、收腹、转体、展臂并回环向前下方下压所需要的力量,进行躯干的展、收和转体的爆发力训练和负重训练, 还可以运用哑铃、网球拍等进行模仿击球动作的训练。
速度、耐力的训练可以选择后场的多球训练的手段,但在节奏上要考虑羽毛球运动的节奏特点, 灵活性、协调性的训练一般以场上步法为主进行步法训练,是将羽毛球步法动作分解开来,以强化髋、踝关节的灵活性的专项步法练习,对个别运动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必要的特殊手段发展其薄弱的肌肉群力量,进行个别训练,帮助其改善灵活性和协调性,运用特殊手段往往需要教练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由于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采用各种急起、急停、前后左右移动、转向、回动、大幅度地蹬地、跨步,以及羽毛球在空中飞行速度快,方向变化大,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敏、柔韧素质,同时还要求有较好的协调性。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后场高远球技术的灵敏、柔韧素质及协调性除了一般韧带肌肉伸展性练习的训练方法外,还应该结合羽毛球运动项目特点来进行。如加强手臂、腰部的柔韧练习,防止大力扣杀造成的手臂肌肉拉伤,加强大腿肌肉柔韧性。防止大幅度蹬跨造成大腿肌肉拉伤。
3 后场击高远球技术的训练
3.1 高远球的动作特点及战术作用分析
后场高远球是由底线击至对方底线的一种高弧度飞行球。以右手握拍为例,先用后退步伐退到适合击球的后场底线位置,身体右转,左脚在前,然后挺胸抬头,注视来球,身体略微后仰,左臂的小臂抬到肩上,同时左脚也抬起,右脚只是脚尖着地,右手在头后肩上做弧形引拍动作,目的是把全身力量用在击球瞬间。待球落到右肩正上方适合击球的位置时右脚蹬地,迅速用抽鞭子似的挥拍动作击球,击球时手腕由收到展,并且拍面后仰一些,这样球才能飞得高远。击球完瞬间手臂惯性落向你身体左下方,整个身体尤其是髋关节左转,上半身下收,有助于恢复重心,整个动作完成后迅速向中心位置回位。
后场高远球由于飞行弧度较高,速度慢,在被动状态下运用,可争取回位时间,以便过渡和调整击球位置.双打防守反击可用后场高远球调动对方至两角消耗其体力。
3.2 后场击高远球技术要素与练习方法
3.2.1 移动步法是完成高远球击球的前提
运动员在场上为了跑到适当的位置击球而采取的快速准确的移动方法,称步法。步法灵活,运用恰当,就能够加快移动速度,保证在合理位置击球,提高击球的效果。所谓“步法到位”, 就是根据不同击球方式,站到最适合这种击球方法最有利的位置。移动本身不是目的, 它是为击球服务的,它是击球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步法学习枯燥且运动量较大,可多采用击球技术与脚步移动技术组合练习的方法。在学习后場高远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可由原地打高远球过渡到在到小幅度的移动中打高远球再到移动中打高远球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移动意识、移动技术和移动能力。
3.2.2 侧身和引拍是正手高远球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羽毛球击球的引拍动作是为下一步的挥拍做准备,也是一个势能积累的过程。正手打后场高远球时,身体的右转、侧身对网、手臂的引拍动作,身体重心在右脚、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外展等都是为了增加挥拍的工作距离,增加加速距离,从而提高发力的速度。重要的是引拍动作要正确、合理,缩短准备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并挥拍发力。所以说这是击球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在训练中,要想完成侧身动作,就要对下肢的站位和对上肢练习提出要求,而且必须做到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侧身击球动作。首先是强调准备姿势的重要性,让学生做好正确的准备动作,并且这种准备动作由原地的完成过渡到在后退的移动步法中形成这种准备姿势。除了加强准备姿势的练习外,强化击球前引拍动作的合理性,使引拍动作快速并到位。
3.2.3 全身协助发力是完成击高远球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
在击高远球的准备动作完成后,挥拍击球环节中,发力是这个技术环节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发挥击球的力量,提高挥拍的速度,除了充分发挥上臂、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外,还要运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使身体各部分互相配合,获得最佳的加速效果。力量是由下肢、躯干依次传递肩再依次以肩- 肘- 腕关节为支点,带动大臂、小臂发力,再将力量延续传递到手指上,最后通过手指握紧球拍屈指发力,将球击出,从而形成类似“鞭打”的动作。整个挥拍过程要充分利用鞭打动作,掌握好连锁用力顺序和协调性,调动好各部分肌肉的力量,使近端的动量能依次传递给远侧端,最终提高击球力量。
3.2.4 击球点的选择是发挥后场击球威力的关键
迎击羽毛球时击球点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打。尽量在高点击球,手臂形成“够球”打之势,击球的瞬间手臂处于自然伸直状态,这是为了争取更可能高的击球点,同时是为了取得快速回击和更广的有利进攻角度。二是要前打。击球点要在身体的前面,不能靠紧身体处或者身体后面;击球点不能靠的太前,击球点太前形成的“够球”之势,会使球的飞行弧度小击球点也不能靠后,太后手臂击球角度不好,击球拍面与地面夹角大于90°,无法使用压腕动作,击球点在后明显步速慢于球速,人在球的前面,击球时人后仰,发不了力,即使发力也是很短的轨迹,不能打到后场,而且回重心、回中心都慢了。击球瞬间球应击在拍的“甜蜜焦点”上,而且是正拍面击球。
4 小结
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基础和规范熟练的技术动作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基础,非专业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也应结合项目技战术发展规律,从羽毛球运动项目特点和专项需要出发,根据运动员年龄特点选择合理的技战术和身体训练内容、手段,转变训练观念,争取在较短时期内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为进一步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和专项水平打好基础,以促进其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程勇民等.羽毛球项目体能训练原理探讨和实践研究硼[J].体育科学,2000(7).
[2] 都军等.如何进行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5(2).
[3] 肖杰.学打羽毛球[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文超.羽毛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 庄志勇.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3.
作者简介:
徐刘夏,女,1991年6月出生,首都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术要求细腻、灵活多变、集多种能力为一体的全身性隔网对抗型运动项目。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中羽毛球爱好者人数剧增,但多数非专业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高远球技术较差,本研究针对高校羽毛球爱好者的身体素质、训练特点、训练时间等因素制定训练计划,以提高其击高远球的质量,使其更好地掌握高远球技术,加深对羽毛球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其体质。
2 后场高远球技术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指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采用与羽毛球技术密切相关的专门训练手段,以发展与羽毛球运动水平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身体素质,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效地运用技术战术。其中力量是基础,速度是核心,耐力是重点。
力量训练尤其需要从羽毛球技术动作的特点出发,来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后场高远球主要是下肢、髋、肩、手臂、手腕的力量,下肢力量训练中,在设计发展运动员向上弹跳力,向前、向左、向右蹬力和蹬跨的爆发力等训练时, 应充分考虑这些动作必须在半蹲或不完全半蹲状态下快速发力进行训练, 以此来发展下肢力量。在发展上肢、肩带和躯干肌肉群力量时,要根据后场击球动作所需要的展腰背、收腹、转体、展臂并回环向前下方下压所需要的力量,进行躯干的展、收和转体的爆发力训练和负重训练, 还可以运用哑铃、网球拍等进行模仿击球动作的训练。
速度、耐力的训练可以选择后场的多球训练的手段,但在节奏上要考虑羽毛球运动的节奏特点, 灵活性、协调性的训练一般以场上步法为主进行步法训练,是将羽毛球步法动作分解开来,以强化髋、踝关节的灵活性的专项步法练习,对个别运动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必要的特殊手段发展其薄弱的肌肉群力量,进行个别训练,帮助其改善灵活性和协调性,运用特殊手段往往需要教练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由于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采用各种急起、急停、前后左右移动、转向、回动、大幅度地蹬地、跨步,以及羽毛球在空中飞行速度快,方向变化大,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敏、柔韧素质,同时还要求有较好的协调性。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后场高远球技术的灵敏、柔韧素质及协调性除了一般韧带肌肉伸展性练习的训练方法外,还应该结合羽毛球运动项目特点来进行。如加强手臂、腰部的柔韧练习,防止大力扣杀造成的手臂肌肉拉伤,加强大腿肌肉柔韧性。防止大幅度蹬跨造成大腿肌肉拉伤。
3 后场击高远球技术的训练
3.1 高远球的动作特点及战术作用分析
后场高远球是由底线击至对方底线的一种高弧度飞行球。以右手握拍为例,先用后退步伐退到适合击球的后场底线位置,身体右转,左脚在前,然后挺胸抬头,注视来球,身体略微后仰,左臂的小臂抬到肩上,同时左脚也抬起,右脚只是脚尖着地,右手在头后肩上做弧形引拍动作,目的是把全身力量用在击球瞬间。待球落到右肩正上方适合击球的位置时右脚蹬地,迅速用抽鞭子似的挥拍动作击球,击球时手腕由收到展,并且拍面后仰一些,这样球才能飞得高远。击球完瞬间手臂惯性落向你身体左下方,整个身体尤其是髋关节左转,上半身下收,有助于恢复重心,整个动作完成后迅速向中心位置回位。
后场高远球由于飞行弧度较高,速度慢,在被动状态下运用,可争取回位时间,以便过渡和调整击球位置.双打防守反击可用后场高远球调动对方至两角消耗其体力。
3.2 后场击高远球技术要素与练习方法
3.2.1 移动步法是完成高远球击球的前提
运动员在场上为了跑到适当的位置击球而采取的快速准确的移动方法,称步法。步法灵活,运用恰当,就能够加快移动速度,保证在合理位置击球,提高击球的效果。所谓“步法到位”, 就是根据不同击球方式,站到最适合这种击球方法最有利的位置。移动本身不是目的, 它是为击球服务的,它是击球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步法学习枯燥且运动量较大,可多采用击球技术与脚步移动技术组合练习的方法。在学习后場高远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可由原地打高远球过渡到在到小幅度的移动中打高远球再到移动中打高远球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移动意识、移动技术和移动能力。
3.2.2 侧身和引拍是正手高远球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羽毛球击球的引拍动作是为下一步的挥拍做准备,也是一个势能积累的过程。正手打后场高远球时,身体的右转、侧身对网、手臂的引拍动作,身体重心在右脚、肘关节弯曲、肩关节外展等都是为了增加挥拍的工作距离,增加加速距离,从而提高发力的速度。重要的是引拍动作要正确、合理,缩短准备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并挥拍发力。所以说这是击球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在训练中,要想完成侧身动作,就要对下肢的站位和对上肢练习提出要求,而且必须做到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侧身击球动作。首先是强调准备姿势的重要性,让学生做好正确的准备动作,并且这种准备动作由原地的完成过渡到在后退的移动步法中形成这种准备姿势。除了加强准备姿势的练习外,强化击球前引拍动作的合理性,使引拍动作快速并到位。
3.2.3 全身协助发力是完成击高远球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
在击高远球的准备动作完成后,挥拍击球环节中,发力是这个技术环节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发挥击球的力量,提高挥拍的速度,除了充分发挥上臂、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外,还要运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使身体各部分互相配合,获得最佳的加速效果。力量是由下肢、躯干依次传递肩再依次以肩- 肘- 腕关节为支点,带动大臂、小臂发力,再将力量延续传递到手指上,最后通过手指握紧球拍屈指发力,将球击出,从而形成类似“鞭打”的动作。整个挥拍过程要充分利用鞭打动作,掌握好连锁用力顺序和协调性,调动好各部分肌肉的力量,使近端的动量能依次传递给远侧端,最终提高击球力量。
3.2.4 击球点的选择是发挥后场击球威力的关键
迎击羽毛球时击球点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打。尽量在高点击球,手臂形成“够球”打之势,击球的瞬间手臂处于自然伸直状态,这是为了争取更可能高的击球点,同时是为了取得快速回击和更广的有利进攻角度。二是要前打。击球点要在身体的前面,不能靠紧身体处或者身体后面;击球点不能靠的太前,击球点太前形成的“够球”之势,会使球的飞行弧度小击球点也不能靠后,太后手臂击球角度不好,击球拍面与地面夹角大于90°,无法使用压腕动作,击球点在后明显步速慢于球速,人在球的前面,击球时人后仰,发不了力,即使发力也是很短的轨迹,不能打到后场,而且回重心、回中心都慢了。击球瞬间球应击在拍的“甜蜜焦点”上,而且是正拍面击球。
4 小结
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基础和规范熟练的技术动作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基础,非专业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也应结合项目技战术发展规律,从羽毛球运动项目特点和专项需要出发,根据运动员年龄特点选择合理的技战术和身体训练内容、手段,转变训练观念,争取在较短时期内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为进一步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和专项水平打好基础,以促进其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程勇民等.羽毛球项目体能训练原理探讨和实践研究硼[J].体育科学,2000(7).
[2] 都军等.如何进行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5(2).
[3] 肖杰.学打羽毛球[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文超.羽毛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 庄志勇.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3.
作者简介:
徐刘夏,女,1991年6月出生,首都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