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性、有创造性、有目的性地选择阅读书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阅读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鉴赏书面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思想与心灵的交流,由此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将着重阐述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自主阅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但是孩子阅读内容比较碎片化,且层次不高。部分学生对历史人物有较多的了解,能够说出很多历史事迹,但是缺乏对一个历史人物深入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即使很多学生能够说说关于科技的名词,但仍然缺少对某个科技领域深入细致。许多学生读各自的书,他们之间缺乏交流和探讨,导致读书的效率不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要联合家长一起为孩子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一、 以课文为例,延伸阅读
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行为,需要长期的积累。阅读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一个对话,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目标,要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这些内容都必须要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对自主性阅读能力提出要求。比如,在讲范仲淹的故事时,由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导入,让学生提前做一个思考研究,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以研究型的阅读为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能够有个性化的思考、自由地发挥,使得阅读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朗诵比赛的方式来了解范仲淹的故事,由此结合故事,让学生理解有关的词句,比如由该语句可以延伸到废寝忘食、毫不介意、豁达等词,以及高山水长。在阅读课堂上,通过范仲淹的故事来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阅读,此外也可以通过课外的阅读练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当中,比如在人物品质的体会方面,教师可以出一些题目,如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由此经过课堂上加课外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阅读技能。
二、 布置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部分学生在寒假与暑假期间都会选择读书,由此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书单,让学生随意挑选。但是部分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将其落实下去,只能够完成其中一小部分甚至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在网上随意找一些摘抄,并没有真正完全地读完一本书,更多的是想要快速地完成任务。因此,这不是真正的阅读,对于那些摘抄的好词好句只是摘抄,不会想要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在阅读书籍时,对内容并没有选择性,也没有目的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不知道读什么样的最好,只是喜欢漫画书与侦探类小说、武侠类小说,类型过于单一。尤其是对于文学类和教育类的书籍,主动阅读的学生很少,由此就造成了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是如果读书变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那么学生的态度就会更加认真。
(一)制订阅读计划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选择制订本班的阅读计划,此外也可以建立属于班级自身的图书角,定期开放图书角让学生去阅读;安排时间让学生能够去图书馆读书,在阅读计划制订的开始阶段,首先是要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当学生真正养成阅读习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内容去阅读。在阅读时间的安排上,大部分的班级每周都会有阅读课。在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让学生科学地阅读,帮助学生尽快爱上阅读;此外,在课外教师需要规定学生能够在每天早饭和午饭之后进行阅读。
(二)持久性的阅读
大部分的学生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会感到很新鲜,充满激情;但阅读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的行为,学生很难坚持下来,教师需要在课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小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比如读完一本书后进行心得交流、手抄报诗歌、朗诵征文比赛。在书籍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让学生能够阅读作文,避免读书的盲目,也能够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阅读,阅读后进行交流探讨,也可以采取亲子阅读,让父母和学生一起阅读,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可以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本书之后,向其他人推荐本书,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新教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结合课本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语文的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语文阅读课程仅仅是教师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由此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从而也阻碍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必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进,奠定阅读教学的有效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利用网络设备,将内容能够融入教学中去,能够将理论知識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文中的词句并且能够理解运用;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某些有效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尤其是让学生能够明白文章的中心内容,从而对文章有非常简单、逻辑清晰的理解,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能够创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四)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教师在进行阅读课程教育时要不定期地开展阅读活动,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自主性阅读能力。同时活动必须要具有创新性,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才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要去引导学生怎么样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也要鼓励学生进入图书室进行阅读,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拓展自身知识层面,拓宽自身的事业,增加阅读量;此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演讲比赛等活动,能够指导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摘抄下来,并且用一个本子进行记录。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为自身带来的好处。在教室应该开展阅读活动,让小学生的家长知道阅读为学生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告诉家长,家长能够感受到阅读对学生的影响,由此让家长也能够配合学生阅读,进一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五)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实际生活
小学教师在开展阅读课程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留意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新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常态化,能够联系到所学过的知识,进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讲授《木棉花》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向学生展示木棉花的形态,那学生能够体会到花的美丽,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六)改变错误的阅读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统的教学课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部分教师会受到自身的考试化的思想限制。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必须要以提高成绩为目标,由此要求学生阅读考试类相关的书籍,进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对阅读兴趣提不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观念。开放阅读的限制来引导学生读一些比较健康向上的课外书籍,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保持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是真正有所收获,提高其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 家长携手共同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除了在学校花费很多时间之外,更多的时间就是花在家庭。由此,小学生自主阅读时间主要是在家里。因此,家长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这是可以在家长会时,告知家长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授家长如何正确地帮孩子养成阅读能力,并且邀请家长们能够加入这个过程当中来,让家长能够在家里面储备较多的阅读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父母除了要给孩子创造阅读的环境,还应该要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可以阅读的地方进行阅读,和孩子一起做些读书笔记,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爸爸妈妈就是自己的榜样,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因此,如果父母都能每天花时间读书,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会模仿,从而孩子便会形成阅读习惯。
小學生的自我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为,应该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在长期的时间内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只要在小学的阶段里踏踏实实地对学生采取阅读技能的训练,由此其自主阅读能力就能自然地形成。
四、 结语
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由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提高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
[2]徐海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11).
[3]曲娜.自制识字教具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3).
[4]曾翔.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9(27).
作者简介:
方丽芬,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自主阅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但是孩子阅读内容比较碎片化,且层次不高。部分学生对历史人物有较多的了解,能够说出很多历史事迹,但是缺乏对一个历史人物深入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即使很多学生能够说说关于科技的名词,但仍然缺少对某个科技领域深入细致。许多学生读各自的书,他们之间缺乏交流和探讨,导致读书的效率不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要联合家长一起为孩子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一、 以课文为例,延伸阅读
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行为,需要长期的积累。阅读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一个对话,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目标,要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这些内容都必须要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对自主性阅读能力提出要求。比如,在讲范仲淹的故事时,由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导入,让学生提前做一个思考研究,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以研究型的阅读为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能够有个性化的思考、自由地发挥,使得阅读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朗诵比赛的方式来了解范仲淹的故事,由此结合故事,让学生理解有关的词句,比如由该语句可以延伸到废寝忘食、毫不介意、豁达等词,以及高山水长。在阅读课堂上,通过范仲淹的故事来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阅读,此外也可以通过课外的阅读练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当中,比如在人物品质的体会方面,教师可以出一些题目,如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由此经过课堂上加课外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阅读技能。
二、 布置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部分学生在寒假与暑假期间都会选择读书,由此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书单,让学生随意挑选。但是部分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将其落实下去,只能够完成其中一小部分甚至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在网上随意找一些摘抄,并没有真正完全地读完一本书,更多的是想要快速地完成任务。因此,这不是真正的阅读,对于那些摘抄的好词好句只是摘抄,不会想要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在阅读书籍时,对内容并没有选择性,也没有目的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不知道读什么样的最好,只是喜欢漫画书与侦探类小说、武侠类小说,类型过于单一。尤其是对于文学类和教育类的书籍,主动阅读的学生很少,由此就造成了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是如果读书变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那么学生的态度就会更加认真。
(一)制订阅读计划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选择制订本班的阅读计划,此外也可以建立属于班级自身的图书角,定期开放图书角让学生去阅读;安排时间让学生能够去图书馆读书,在阅读计划制订的开始阶段,首先是要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当学生真正养成阅读习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内容去阅读。在阅读时间的安排上,大部分的班级每周都会有阅读课。在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让学生科学地阅读,帮助学生尽快爱上阅读;此外,在课外教师需要规定学生能够在每天早饭和午饭之后进行阅读。
(二)持久性的阅读
大部分的学生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会感到很新鲜,充满激情;但阅读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的行为,学生很难坚持下来,教师需要在课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小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比如读完一本书后进行心得交流、手抄报诗歌、朗诵征文比赛。在书籍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让学生能够阅读作文,避免读书的盲目,也能够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阅读,阅读后进行交流探讨,也可以采取亲子阅读,让父母和学生一起阅读,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可以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本书之后,向其他人推荐本书,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新教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结合课本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语文的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语文阅读课程仅仅是教师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由此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从而也阻碍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必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进,奠定阅读教学的有效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利用网络设备,将内容能够融入教学中去,能够将理论知識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文中的词句并且能够理解运用;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某些有效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尤其是让学生能够明白文章的中心内容,从而对文章有非常简单、逻辑清晰的理解,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能够创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四)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教师在进行阅读课程教育时要不定期地开展阅读活动,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自主性阅读能力。同时活动必须要具有创新性,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才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要去引导学生怎么样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也要鼓励学生进入图书室进行阅读,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拓展自身知识层面,拓宽自身的事业,增加阅读量;此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演讲比赛等活动,能够指导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摘抄下来,并且用一个本子进行记录。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为自身带来的好处。在教室应该开展阅读活动,让小学生的家长知道阅读为学生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告诉家长,家长能够感受到阅读对学生的影响,由此让家长也能够配合学生阅读,进一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五)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实际生活
小学教师在开展阅读课程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留意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新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常态化,能够联系到所学过的知识,进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讲授《木棉花》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向学生展示木棉花的形态,那学生能够体会到花的美丽,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六)改变错误的阅读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统的教学课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部分教师会受到自身的考试化的思想限制。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必须要以提高成绩为目标,由此要求学生阅读考试类相关的书籍,进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对阅读兴趣提不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观念。开放阅读的限制来引导学生读一些比较健康向上的课外书籍,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保持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是真正有所收获,提高其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 家长携手共同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除了在学校花费很多时间之外,更多的时间就是花在家庭。由此,小学生自主阅读时间主要是在家里。因此,家长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这是可以在家长会时,告知家长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授家长如何正确地帮孩子养成阅读能力,并且邀请家长们能够加入这个过程当中来,让家长能够在家里面储备较多的阅读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父母除了要给孩子创造阅读的环境,还应该要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可以阅读的地方进行阅读,和孩子一起做些读书笔记,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爸爸妈妈就是自己的榜样,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因此,如果父母都能每天花时间读书,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会模仿,从而孩子便会形成阅读习惯。
小學生的自我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为,应该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在长期的时间内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只要在小学的阶段里踏踏实实地对学生采取阅读技能的训练,由此其自主阅读能力就能自然地形成。
四、 结语
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由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提高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
[2]徐海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11).
[3]曲娜.自制识字教具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3).
[4]曾翔.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9(27).
作者简介:
方丽芬,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