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李 冬
对体育教学而言,虽然形体示范相当重要,但语言讲解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师也应具备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准确、生动地传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语言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语言要准确清晰
体育教学的语言是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客观表述,教师选词用字一定要准确清晰,不能含糊,一字不准确就会改变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的特性,甚至出现错误,如“蹬、伸、跨、展、曲、收、推、提、抬、弹、拔”等字必须准确无误地运用。体育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体育术语的运用上,让学生掌握或熟识体育术语是学习体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运用体育术语。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生动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语言,可以画龙点睛,使学生茅塞顿开。例如武术上的“金鸡独立”“白鹤亮翅”“回头望月”,既是一个具体的技术动作,又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比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创造生动的教学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趣味,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语言要精炼简明
体育教学的语言由于时间的限制必须精炼简明,必须用精简的语言对复杂丰富的教学内容作出迅速清晰的表述。语言的精简要求教师要精通教材内容,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合理归纳,提纲挈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学内容加以提炼、概括,用准确的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或三言两语,点明要点;或编成口诀,易于理解和记忆。
四、语言要寓意深刻、通俗易懂
体育教学语言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挖掘教材本身蕴涵的教育意义和人生哲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心理的磨炼、情操的陶冶。
体育教学语言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体育教材内容属于科技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形容,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必须经过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思维加工,把一些教材语言变成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
五、语言要诚恳亲切、节奏明快
体育教师诚恳的教态、亲切的语言,可以愉悦学生心理,获得情感上的交流和满足。如:“来,我们一起做!”“再来一次!”“这样做更好!”等等。有不少胆怯的学生就是在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言鼓励下。培养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一次小小的成功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心理和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注重情感交流和艺术表达,在诚恳亲切、节奏明快的话语中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从而鞭策和激励学生学好体育。
调动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高桂兰
如何调动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这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因学校环境不同、学生素质不同、学生年龄不同,其做法也不尽一样。结合体育教学,我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据我了解,男生喜欢武术、篮球、足球、赛跑等一些较为激烈、活动量较大、能充分显示勇敢和机智的项目;女生则喜欢排球、羽毛球、韵律操、游戏等一些轻松愉快、活动量不大、富有韵律的项目。不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就很难对某些学生的行为作出正确评判,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就会挫伤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某些项目的兴趣并非一开始就很浓厚,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原有的兴趣爱好,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新的兴趣,让学生学一项,爱一项,专一项。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为课程内容服务的,应随内容变化而变化。即使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若过多使用、重复使用,也会枯燥乏味。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榜样法、评比法、启发诱导法等。
三、发展学生个性
发展学生个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优点、缺点背后识别不同的个性,胆大的、懦弱的、好动的、好静的,从而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活动方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四、坚持正面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时期,往往会表现出情绪波动、意志脆弱。因此,教师对学生不可过多指责,否则会使学生战战兢兢、无所适从,甚至使其心理形成消极、恐惧,再消极、再恐惧的恶性循环,导致厌学、不学、破罐子破摔等后果。教师应抓住各个环节,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采用激励、引导、表扬、强化训练等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磨炼意志、顽强拼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意识。
五、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体育教师一般为多年级任课,和学生接触面较大,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也多充当主要角色,这种职业特点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敬业、守时、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有气宇轩昂、处事果断、雷厉风行的职业风度;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润物无声的高尚品行。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精讲”的启示 孙 谦
笔者曾观摩过一堂小学低年级前滚翻教学示范课,听后感触颇深,对教学中应如何“精讲”有了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前滚翻动作,按惯例在做完准备活动之后,老师应该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然后,老师示范,学生练习。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准备活动结束后,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让我们轻松一下,看看蓝天白云。”学生们疑惑地抬起头,仰望天空。老师接着问:“我们能不能低头看到天空?”看着学生们都很纳闷,老师接着说:“跟我做,低头——弯腰——再弯腰——两手撑地(有垫子)——再低头,看到天空了吗?”学生们齐声回答:“看到了!”原来学生都从胯下看到了身后的蓝天,而此时学生们的姿势正是前滚翻之前的准备姿势。至此,听课者方才明白,这位老师已经完成了前滚翻之前的预备姿势的教学。而当老师再次要求学生重复刚才的动作,并两腿蹬地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以比较正确的姿势完成了前滚翻的动作。在一旁听课的人,都对这位老师独具匠心的教法大加赞叹。
我感到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精 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考评 侯朝季
体育与健康的成绩考核,应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评价与考查。在考核中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必要的记录,单元进行小结,对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考查或检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从而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严格考试制度,学生必须遵守教学常规,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与表现评定成绩。新课程的成绩考核和评价除了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外,还将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考核评价之中。
二、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并予以评价,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评价不应加重学生的负担,可让学生口头表述、问答,亦可在学期末进行理论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核。
三、教学内容中的田径、体操、武术和球类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阶段性的记录和考查,并给予阶段性的考评,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给予恰当的成绩评定。每个学生因为爱好与特长不同,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也有差异,有些学生平时动作练习熟练,但在考试中很可能由于各种因素未能发挥出水平,所以做好教学的技术评定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在田径的跑、跳、投掷等一些基本活动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则作为定量分析的教学内容,应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阶段性的测验,并认真记录其时间、距离、高度、次数等,结合学生自身进步的幅度,评定学习成绩。
五、考核评定成绩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测验,并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们互评的意见,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外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的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可以成立评价小组,对每位学生的成绩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使综合评价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
六、强调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幅度,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补其所短,激励进步。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体弱学生的特殊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信心。所以,要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给学生以综合成绩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每学期评定一次成绩,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等级评定。
重视测试环节提高体育成绩 牛金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体育测试环节是促进学生重视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成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为加强体育测试环节,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高重视程度
测试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评价,只有端正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对测试与评价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测试前学生会出现胆怯、烦躁、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减弱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怯场”的表现。如何预防测试时的“怯场”现象呢?首先,制定恰当的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既能完成目标,又能在测试中发挥应有的水平。其次,保持良好的情绪,因为良好的情绪能够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态度投入测试。再次,注重心理的调整,测试中,应引导学生保持头脑清醒,找出平时练习时的不足,下决心想方设法克服它。
二、注重准备活动,做到充分适量
准备活动不仅为正常发挥运动水平、提高测试项目成绩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能有效地避免运动造成的损伤。测试前的准备活动应根据测试内容、不同的季节和学生个人实际情况由教师具体安排,既不能过量,以避免过多消耗体力,影响水平发挥,也不能太少,起不到准备活动应有的作用。
三、重视场地布置,营造测试氛围
教师要重视体育场地的布置,该整理的要整理适当,该准备的要准备充分。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营造了一定的气氛,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从而提高测试成绩。
四、巧设测试标志,提高测试成绩
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并突出各类体育活动标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体育课上,各种测试项目都有各自的标志,如测试50米跑时有终点线标志,测试立定跳远时有及格线标志、满分标志。在测试50米跑时,教师可以有意地把终点标志放在54米处,而仍以50米处作为测试终点,学生起跑后就会全速跑完50米,避免还没有跑到终点就开始减速,从而影响成绩。实践证明,巧妙利用体育标志、突出体育标志,对提高学生,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的体育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合循环”的篮球教学法 刘 战
“三结合循环”是指篮球教学中模仿、徒手练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一方法在篮球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规范地掌握篮球技术的基本功,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身体协调配合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掌握技术动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活动,更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对自信心的培养。
“三结合循环”篮球教学方法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简洁准确,具有较强的鼓动和诱导性;教师的示范必须优美准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用语言和动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完美动作的渴望和追求。教师要严格把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多动脑筋,由浅入深,在循序渐进地反复徒手练习动作过程中,逐步强化规范动作意识,使听、观、想、仿、练融为一体,环环相扣。
对于农村体育教师来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在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运用模仿、徒手练习与实际操作“三结合循环”的教学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三结合循环”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动作要准确、优美,具有标准的示范性,讲解动作要领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难点。例如单手肩上投篮要点在投篮手臂的小臂是否与地面垂直,否则投篮臂不易固定,动作也就不可能规范。
二、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 中,仿效及徒手练习时要假设一些情境,强化规范动作操作意识。
三、组织练习时队形变化应尽量少,不然就会影响练习密度。例如由有球练习转徒手练习时,学生可以待在练习地点不动,只把身体转向教师,跟着教师的口令练习就行了,不需要重新组织队形。
四、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密度,合理运用纠正手段,及时提示学生辨明自己所练习动作的正确程度。
五、徒手练习时各个动作之间的衔接要求学生注意身体相关部位的用力顺序、方向、角度,必须正确合理。
六、必须让学生明白,技术是学好篮球的基础,良好的技术基础是打好篮球的关键。
综上所述,“三结合循环”在篮球基本功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习过程中任务方法明确,教学效果显著,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篮球基本功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 许 丽
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目标教学已成为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普遍认同和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表述不明确,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在教师的备课中,教学目标应该怎样表述呢?目前,我们所见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大致有以下两种。
一、单一目标指向法。如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中的案例一,《在体育活动中增强自尊与自信》的学习目标只提了一句话:“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二、行为目标表述法。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表述的目标。它主要由4个要素组成,具体表现为:
1.目标主体:即教学目标的承担者。教学目标的承担者可以是某个学生,也可以是某些学生。具体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每个学生或百分之多少的学生要会怎样、要能怎样。
2.学习标准或行为活动:用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的预期的具体行为,通常表达为“能做什么”。这种学习行为和特征必须用外显行为动词来表达,当然也包括一些心理特征,如情感、智力等。例如能说出、能做出、能模仿出、能区分开、能表现出、能运用、能使用、能描述等。
3.学习行为的条件:即学习行为所需要的条件。通常表达为“在什么条件下”。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条件下,在自设障碍的条件下完成练习;在自助选择的条件下完成练习。
4.达标程度: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标准,用于测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通常表达为“能做到什么程度”。如至少要正确地完成几分之几的练习,或百分之几的学生没有动作错误,或这个动作做到什么程度等。
上述4个要素和表达方式,构成了目标表述的基本框架,教师在具体备课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目标达成的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对这4个要素的内容进行重排与重组。
总之,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反映三个问题: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只有这样,所表述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本栏责编 水 木)
对体育教学而言,虽然形体示范相当重要,但语言讲解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师也应具备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准确、生动地传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语言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语言要准确清晰
体育教学的语言是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客观表述,教师选词用字一定要准确清晰,不能含糊,一字不准确就会改变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的特性,甚至出现错误,如“蹬、伸、跨、展、曲、收、推、提、抬、弹、拔”等字必须准确无误地运用。体育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体育术语的运用上,让学生掌握或熟识体育术语是学习体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运用体育术语。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生动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语言,可以画龙点睛,使学生茅塞顿开。例如武术上的“金鸡独立”“白鹤亮翅”“回头望月”,既是一个具体的技术动作,又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比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创造生动的教学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趣味,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语言要精炼简明
体育教学的语言由于时间的限制必须精炼简明,必须用精简的语言对复杂丰富的教学内容作出迅速清晰的表述。语言的精简要求教师要精通教材内容,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合理归纳,提纲挈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学内容加以提炼、概括,用准确的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或三言两语,点明要点;或编成口诀,易于理解和记忆。
四、语言要寓意深刻、通俗易懂
体育教学语言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挖掘教材本身蕴涵的教育意义和人生哲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心理的磨炼、情操的陶冶。
体育教学语言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体育教材内容属于科技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形容,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必须经过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思维加工,把一些教材语言变成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
五、语言要诚恳亲切、节奏明快
体育教师诚恳的教态、亲切的语言,可以愉悦学生心理,获得情感上的交流和满足。如:“来,我们一起做!”“再来一次!”“这样做更好!”等等。有不少胆怯的学生就是在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言鼓励下。培养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一次小小的成功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心理和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注重情感交流和艺术表达,在诚恳亲切、节奏明快的话语中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从而鞭策和激励学生学好体育。
调动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高桂兰
如何调动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这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因学校环境不同、学生素质不同、学生年龄不同,其做法也不尽一样。结合体育教学,我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心理,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据我了解,男生喜欢武术、篮球、足球、赛跑等一些较为激烈、活动量较大、能充分显示勇敢和机智的项目;女生则喜欢排球、羽毛球、韵律操、游戏等一些轻松愉快、活动量不大、富有韵律的项目。不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就很难对某些学生的行为作出正确评判,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就会挫伤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某些项目的兴趣并非一开始就很浓厚,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原有的兴趣爱好,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新的兴趣,让学生学一项,爱一项,专一项。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为课程内容服务的,应随内容变化而变化。即使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若过多使用、重复使用,也会枯燥乏味。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榜样法、评比法、启发诱导法等。
三、发展学生个性
发展学生个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优点、缺点背后识别不同的个性,胆大的、懦弱的、好动的、好静的,从而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活动方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四、坚持正面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时期,往往会表现出情绪波动、意志脆弱。因此,教师对学生不可过多指责,否则会使学生战战兢兢、无所适从,甚至使其心理形成消极、恐惧,再消极、再恐惧的恶性循环,导致厌学、不学、破罐子破摔等后果。教师应抓住各个环节,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采用激励、引导、表扬、强化训练等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磨炼意志、顽强拼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意识。
五、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体育教师一般为多年级任课,和学生接触面较大,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也多充当主要角色,这种职业特点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敬业、守时、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有气宇轩昂、处事果断、雷厉风行的职业风度;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润物无声的高尚品行。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精讲”的启示 孙 谦
笔者曾观摩过一堂小学低年级前滚翻教学示范课,听后感触颇深,对教学中应如何“精讲”有了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前滚翻动作,按惯例在做完准备活动之后,老师应该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然后,老师示范,学生练习。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准备活动结束后,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让我们轻松一下,看看蓝天白云。”学生们疑惑地抬起头,仰望天空。老师接着问:“我们能不能低头看到天空?”看着学生们都很纳闷,老师接着说:“跟我做,低头——弯腰——再弯腰——两手撑地(有垫子)——再低头,看到天空了吗?”学生们齐声回答:“看到了!”原来学生都从胯下看到了身后的蓝天,而此时学生们的姿势正是前滚翻之前的准备姿势。至此,听课者方才明白,这位老师已经完成了前滚翻之前的预备姿势的教学。而当老师再次要求学生重复刚才的动作,并两腿蹬地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以比较正确的姿势完成了前滚翻的动作。在一旁听课的人,都对这位老师独具匠心的教法大加赞叹。
我感到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精 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考评 侯朝季
体育与健康的成绩考核,应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评价与考查。在考核中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必要的记录,单元进行小结,对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考查或检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从而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严格考试制度,学生必须遵守教学常规,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与表现评定成绩。新课程的成绩考核和评价除了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外,还将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考核评价之中。
二、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并予以评价,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评价不应加重学生的负担,可让学生口头表述、问答,亦可在学期末进行理论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核。
三、教学内容中的田径、体操、武术和球类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阶段性的记录和考查,并给予阶段性的考评,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给予恰当的成绩评定。每个学生因为爱好与特长不同,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也有差异,有些学生平时动作练习熟练,但在考试中很可能由于各种因素未能发挥出水平,所以做好教学的技术评定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在田径的跑、跳、投掷等一些基本活动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则作为定量分析的教学内容,应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阶段性的测验,并认真记录其时间、距离、高度、次数等,结合学生自身进步的幅度,评定学习成绩。
五、考核评定成绩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测验,并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们互评的意见,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外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的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可以成立评价小组,对每位学生的成绩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使综合评价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
六、强调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幅度,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补其所短,激励进步。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体弱学生的特殊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信心。所以,要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给学生以综合成绩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每学期评定一次成绩,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等级评定。
重视测试环节提高体育成绩 牛金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体育测试环节是促进学生重视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成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为加强体育测试环节,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高重视程度
测试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评价,只有端正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对测试与评价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测试前学生会出现胆怯、烦躁、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减弱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怯场”的表现。如何预防测试时的“怯场”现象呢?首先,制定恰当的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既能完成目标,又能在测试中发挥应有的水平。其次,保持良好的情绪,因为良好的情绪能够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态度投入测试。再次,注重心理的调整,测试中,应引导学生保持头脑清醒,找出平时练习时的不足,下决心想方设法克服它。
二、注重准备活动,做到充分适量
准备活动不仅为正常发挥运动水平、提高测试项目成绩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能有效地避免运动造成的损伤。测试前的准备活动应根据测试内容、不同的季节和学生个人实际情况由教师具体安排,既不能过量,以避免过多消耗体力,影响水平发挥,也不能太少,起不到准备活动应有的作用。
三、重视场地布置,营造测试氛围
教师要重视体育场地的布置,该整理的要整理适当,该准备的要准备充分。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营造了一定的气氛,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从而提高测试成绩。
四、巧设测试标志,提高测试成绩
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并突出各类体育活动标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体育课上,各种测试项目都有各自的标志,如测试50米跑时有终点线标志,测试立定跳远时有及格线标志、满分标志。在测试50米跑时,教师可以有意地把终点标志放在54米处,而仍以50米处作为测试终点,学生起跑后就会全速跑完50米,避免还没有跑到终点就开始减速,从而影响成绩。实践证明,巧妙利用体育标志、突出体育标志,对提高学生,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的体育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合循环”的篮球教学法 刘 战
“三结合循环”是指篮球教学中模仿、徒手练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一方法在篮球基本功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规范地掌握篮球技术的基本功,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身体协调配合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掌握技术动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活动,更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对自信心的培养。
“三结合循环”篮球教学方法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简洁准确,具有较强的鼓动和诱导性;教师的示范必须优美准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用语言和动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完美动作的渴望和追求。教师要严格把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多动脑筋,由浅入深,在循序渐进地反复徒手练习动作过程中,逐步强化规范动作意识,使听、观、想、仿、练融为一体,环环相扣。
对于农村体育教师来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在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运用模仿、徒手练习与实际操作“三结合循环”的教学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三结合循环”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动作要准确、优美,具有标准的示范性,讲解动作要领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难点。例如单手肩上投篮要点在投篮手臂的小臂是否与地面垂直,否则投篮臂不易固定,动作也就不可能规范。
二、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 中,仿效及徒手练习时要假设一些情境,强化规范动作操作意识。
三、组织练习时队形变化应尽量少,不然就会影响练习密度。例如由有球练习转徒手练习时,学生可以待在练习地点不动,只把身体转向教师,跟着教师的口令练习就行了,不需要重新组织队形。
四、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密度,合理运用纠正手段,及时提示学生辨明自己所练习动作的正确程度。
五、徒手练习时各个动作之间的衔接要求学生注意身体相关部位的用力顺序、方向、角度,必须正确合理。
六、必须让学生明白,技术是学好篮球的基础,良好的技术基础是打好篮球的关键。
综上所述,“三结合循环”在篮球基本功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习过程中任务方法明确,教学效果显著,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篮球基本功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 许 丽
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目标教学已成为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普遍认同和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表述不明确,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在教师的备课中,教学目标应该怎样表述呢?目前,我们所见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大致有以下两种。
一、单一目标指向法。如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中的案例一,《在体育活动中增强自尊与自信》的学习目标只提了一句话:“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二、行为目标表述法。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表述的目标。它主要由4个要素组成,具体表现为:
1.目标主体:即教学目标的承担者。教学目标的承担者可以是某个学生,也可以是某些学生。具体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每个学生或百分之多少的学生要会怎样、要能怎样。
2.学习标准或行为活动:用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的预期的具体行为,通常表达为“能做什么”。这种学习行为和特征必须用外显行为动词来表达,当然也包括一些心理特征,如情感、智力等。例如能说出、能做出、能模仿出、能区分开、能表现出、能运用、能使用、能描述等。
3.学习行为的条件:即学习行为所需要的条件。通常表达为“在什么条件下”。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条件下,在自设障碍的条件下完成练习;在自助选择的条件下完成练习。
4.达标程度: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标准,用于测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通常表达为“能做到什么程度”。如至少要正确地完成几分之几的练习,或百分之几的学生没有动作错误,或这个动作做到什么程度等。
上述4个要素和表达方式,构成了目标表述的基本框架,教师在具体备课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目标达成的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对这4个要素的内容进行重排与重组。
总之,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反映三个问题: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只有这样,所表述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本栏责编 水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