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教育报刊社组织编写的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读本《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心理健康”部分吸纳了心理学、教育学的优秀研究成果,更加注重课堂设计的民主化、个性化和生活化,并在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等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作为这套教材的编写者之一,我想以六年级教材为例,谈谈它的编写特色。
一、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恰当确立目标与内容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早期。在这个时期,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学生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老师和家长的正当干涉进行反抗、抵制,情绪不是很稳定。
2.对异性的关注。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子变得格外兴奋;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
3.个体心理的发展。学生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
根据我们对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特点的调查和理解,以及心理辅导与治疗技术上的可能性,教材选取了《学习路上手拉手》《我的情绪我做主》《面对压力》《克服羞涩》《悦纳自己》《学会倾听》《学会说“不”》《我眼中的爸爸妈妈》《当同学取得成功时》《小小少年》等论题,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重点设定为:培养正确的学习策略与合作的价值观念,学会取长补短;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辨识自己的优缺点,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学会客观地悦纳自己;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和压力,掌握应对压力的技能,增强心理自助的能力;克服羞涩心理,学会沟通,发展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倾听,敢于和善于拒绝别人的不当要求;树立感恩意识,学会关心父母,善待亲情,承担起个人的家庭责任;养成竞争中的健康心态,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完美品格和素养;正确认识和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顺利度过青春早期。
确立这些目标,是我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准确分析与理解的结果,这样的设定应该是非常符合心理调节需要的。
二、注重知识与情境的切近性和亲和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均衡发展的做人的教育。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心理的归属感、学业的胜任感和情绪的控制感,是他们心理健康维护的三大需求。《心理健康》教材因为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些需求,所以具有比较切近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教材向学生提供情绪情感、行动意向、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时.都尽量在民主的氛围中,用最富感染力的语言来呈现,增加了文字和设计的亲和力,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教材的文字叙述,一般都避免大段知识性文字的枯燥陈述,而只起引入论题、激起兴趣、强调重点的作用,且尽量采取一种平等对话的风格,如:“同学们,在我们眼中,爸爸妈妈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忙工作,忙家务,还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们。让我们也关心一下爸爸妈妈,了解一下他们具体忙些什么吧!”即使一些重要的知识,也只是提示少数几个要点作为示范,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作出补充。
教材在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时,并不单纯依靠空洞的说教,而是非常注重现场感,让学生在设计出来的各种丰富的情境中,去亲身选择、感受、体验、反思。在《纪念风铃》中,事先让学生制作好不同色彩和含义的心形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心里话(鼓励或致歉)。然后,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拿着心形卡送给一位同学,并向全班讲述他们的故事。此时,往事的序幕被开启,大家在美好的回忆中,必定会对六年的小学生活,产生一种情绪上的亲近和留恋。
三、科学、丰富的活动刷新了教材的整体风格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学生心理的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并非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而必须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和环境中,通过游戏、自叙、情境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讨论分析等方式,自己去教育自己。《心理健康》教材考虑到了这种特殊课型的特点,借鉴了自我肯定训练、价值澄清、头脑风暴、问题处理模式等方法,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构成了教材突出的一个亮点。
从总体上看,教材中的活动是贯穿始终的,每一课最少两个活动,最多的有四个活动。活动的设计,注意了覆盖面大、参与个体广的问题,既照顾了比较活跃的学生,也不冷落那些腼腆、害羞的弦子。如在第十一课的《海阔天空》活动中,师生先是通过讨论,明确了向别人表示祝贺的正确态度和技巧,接下来,教材设置了具体的情境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态势语言,分组演练祝贺技巧。这样安排就很恰当。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东西,又表现了内心世界。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促成个人思考、感受、行动三个层面的全面改善。在这个以人为本的全面改善的过程中,河南教育报刊社组织编写的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读本只是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参考和凭借。希望各位同仁在即将展开的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用更加丰富的一线经验去充实它、完善它,从而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责 编 刘 波)
一、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恰当确立目标与内容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早期。在这个时期,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学生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老师和家长的正当干涉进行反抗、抵制,情绪不是很稳定。
2.对异性的关注。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子变得格外兴奋;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
3.个体心理的发展。学生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
根据我们对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特点的调查和理解,以及心理辅导与治疗技术上的可能性,教材选取了《学习路上手拉手》《我的情绪我做主》《面对压力》《克服羞涩》《悦纳自己》《学会倾听》《学会说“不”》《我眼中的爸爸妈妈》《当同学取得成功时》《小小少年》等论题,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重点设定为:培养正确的学习策略与合作的价值观念,学会取长补短;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辨识自己的优缺点,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学会客观地悦纳自己;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和压力,掌握应对压力的技能,增强心理自助的能力;克服羞涩心理,学会沟通,发展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倾听,敢于和善于拒绝别人的不当要求;树立感恩意识,学会关心父母,善待亲情,承担起个人的家庭责任;养成竞争中的健康心态,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完美品格和素养;正确认识和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顺利度过青春早期。
确立这些目标,是我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准确分析与理解的结果,这样的设定应该是非常符合心理调节需要的。
二、注重知识与情境的切近性和亲和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均衡发展的做人的教育。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心理的归属感、学业的胜任感和情绪的控制感,是他们心理健康维护的三大需求。《心理健康》教材因为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些需求,所以具有比较切近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教材向学生提供情绪情感、行动意向、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时.都尽量在民主的氛围中,用最富感染力的语言来呈现,增加了文字和设计的亲和力,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教材的文字叙述,一般都避免大段知识性文字的枯燥陈述,而只起引入论题、激起兴趣、强调重点的作用,且尽量采取一种平等对话的风格,如:“同学们,在我们眼中,爸爸妈妈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忙工作,忙家务,还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们。让我们也关心一下爸爸妈妈,了解一下他们具体忙些什么吧!”即使一些重要的知识,也只是提示少数几个要点作为示范,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作出补充。
教材在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时,并不单纯依靠空洞的说教,而是非常注重现场感,让学生在设计出来的各种丰富的情境中,去亲身选择、感受、体验、反思。在《纪念风铃》中,事先让学生制作好不同色彩和含义的心形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心里话(鼓励或致歉)。然后,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拿着心形卡送给一位同学,并向全班讲述他们的故事。此时,往事的序幕被开启,大家在美好的回忆中,必定会对六年的小学生活,产生一种情绪上的亲近和留恋。
三、科学、丰富的活动刷新了教材的整体风格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学生心理的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并非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而必须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和环境中,通过游戏、自叙、情境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讨论分析等方式,自己去教育自己。《心理健康》教材考虑到了这种特殊课型的特点,借鉴了自我肯定训练、价值澄清、头脑风暴、问题处理模式等方法,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构成了教材突出的一个亮点。
从总体上看,教材中的活动是贯穿始终的,每一课最少两个活动,最多的有四个活动。活动的设计,注意了覆盖面大、参与个体广的问题,既照顾了比较活跃的学生,也不冷落那些腼腆、害羞的弦子。如在第十一课的《海阔天空》活动中,师生先是通过讨论,明确了向别人表示祝贺的正确态度和技巧,接下来,教材设置了具体的情境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态势语言,分组演练祝贺技巧。这样安排就很恰当。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东西,又表现了内心世界。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促成个人思考、感受、行动三个层面的全面改善。在这个以人为本的全面改善的过程中,河南教育报刊社组织编写的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读本只是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参考和凭借。希望各位同仁在即将展开的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用更加丰富的一线经验去充实它、完善它,从而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责 编 刘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