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锁定学生这个“行为主体”来进行,并最终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英语教师一定要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切实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搞好教学目标设计。
一、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心中没有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会偏离核心。教学目标的主体性居于教学目标所有特征中的首位,在教学目标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作科学的分析,然后依据学情,设定目标、选择策略,以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有效地把习得的语言知识运用到一定的交际场合中,发展英语语用能力。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及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激发学习热情,让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获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能力,丰富情感与探究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目标,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习主体要投入关注,投入情感……所有这一切,都是教师的工作,都是教师应该做好的工作。
二、关注学生认知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教学目标的成功设计离不开对学习者的认知需求的研究。学生总的认识规律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更高的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适合当前阶段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要善于科学地分析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着眼于学习策略的优化,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实现理解、运用、综合等各种能力的提高。请看,一位教师执教七年级上册Unit 2 Checkout板块的教学目标设计——认知目标:a.掌握重点单词chat,best,first,spend,Tuesday,Friday,summer,mail,library,kind,send,use,twice,week.b.掌握重点词组spend…doing,a member of,the Swimming Club,do on e’s home—work,more than.c.熟练运用句型I spend about 2 hours doing my homework.My new classmates are a11 nice to me.The school day starts at 8 every morning.能力目标:a.运用以上新词汇和句型,介绍学校生活,谈谈学习、学友情况,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b.通过听短文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其归类,培养归纳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说唱、表演培养对班集体学习生活的热爱。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其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接受新知的主要方式还是体验型学习与视觉学习,由此决定了当前的教学活动以语言智能活动和声音视觉活动以及身体运动活动为主。由于该教师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所以,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能够针对感性思维强这一特点,加大词汇量,强化感知,奠定语言学习基础;能够通过对话表演体验熟悉的生活话题,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针对学生听觉敏感这一特征,教师能够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材料,让学生依据输入信息做出恰当的反应,由此训练他们的听力。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灵活地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学生能力状况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的,他们接受新知的能力参差不齐,很难达到统一标准。教师应正视生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学生潜能,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训练,使之能够自主地消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升华情感。教师要根据好、中、差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优生能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能力,还要为学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不能让其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失去达标信心。比如,在“说”的训练方面,能力中等偏下的学生要能在日常交际中对一般的询问和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中等生要能根据话题要求与人交流、合作,表达思想;而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此基础上要训练他们口头交流的情景性和随意性,并尽可能要求他们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意图,以锻炼他们在特定情景中随机反应的能力。又如,关于巩固性操练的目标可以作出这样的设计:要求优等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自编对话、情境表演等活动,来实现内化文本语言的目标——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创新;要求中等生能够背诵相关段落或对话,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替换词流利地进行对话或根据提纲复述课文——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提高;对于学困生,则要降低教学目标,要求他们理解对话内容,尽量能机械模仿与背诵,熟读课文重要段落,背诵重要句型,并克服畏惧心理与惰性,大胆参与,表现自我,以取得点滴进步——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基础。此外,有关课堂提问的目标设计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设计出若干个问题,根据难易分别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学困生能够应用新知识,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一些难度低的学习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激情激趣,确保基础目标的落实;对于优等生则要求完成一些开放性、创造性的题目,对他们进行能力上的挑战。这样分层设置目标,开展活动,培养的是信心,提高的是效果。
综上所述,目标分层旨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各尽所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师尤其要充分调动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对他们的错误不苛刻指责,而要适时启发、点拨,发现不足。创新教学目标设计,关键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教师要积极探索,努力学习,不断反思,遵循教学目标的主体性原则,真正让课堂教学围绕学生进行,进而改进学习方式,焕发学习热情。
一、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心中没有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会偏离核心。教学目标的主体性居于教学目标所有特征中的首位,在教学目标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作科学的分析,然后依据学情,设定目标、选择策略,以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有效地把习得的语言知识运用到一定的交际场合中,发展英语语用能力。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及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激发学习热情,让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获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能力,丰富情感与探究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目标,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习主体要投入关注,投入情感……所有这一切,都是教师的工作,都是教师应该做好的工作。
二、关注学生认知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教学目标的成功设计离不开对学习者的认知需求的研究。学生总的认识规律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更高的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适合当前阶段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要善于科学地分析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着眼于学习策略的优化,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实现理解、运用、综合等各种能力的提高。请看,一位教师执教七年级上册Unit 2 Checkout板块的教学目标设计——认知目标:a.掌握重点单词chat,best,first,spend,Tuesday,Friday,summer,mail,library,kind,send,use,twice,week.b.掌握重点词组spend…doing,a member of,the Swimming Club,do on e’s home—work,more than.c.熟练运用句型I spend about 2 hours doing my homework.My new classmates are a11 nice to me.The school day starts at 8 every morning.能力目标:a.运用以上新词汇和句型,介绍学校生活,谈谈学习、学友情况,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b.通过听短文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其归类,培养归纳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说唱、表演培养对班集体学习生活的热爱。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其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接受新知的主要方式还是体验型学习与视觉学习,由此决定了当前的教学活动以语言智能活动和声音视觉活动以及身体运动活动为主。由于该教师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所以,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能够针对感性思维强这一特点,加大词汇量,强化感知,奠定语言学习基础;能够通过对话表演体验熟悉的生活话题,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针对学生听觉敏感这一特征,教师能够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材料,让学生依据输入信息做出恰当的反应,由此训练他们的听力。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灵活地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学生能力状况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的,他们接受新知的能力参差不齐,很难达到统一标准。教师应正视生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学生潜能,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训练,使之能够自主地消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升华情感。教师要根据好、中、差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优生能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能力,还要为学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不能让其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失去达标信心。比如,在“说”的训练方面,能力中等偏下的学生要能在日常交际中对一般的询问和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中等生要能根据话题要求与人交流、合作,表达思想;而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此基础上要训练他们口头交流的情景性和随意性,并尽可能要求他们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意图,以锻炼他们在特定情景中随机反应的能力。又如,关于巩固性操练的目标可以作出这样的设计:要求优等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自编对话、情境表演等活动,来实现内化文本语言的目标——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创新;要求中等生能够背诵相关段落或对话,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替换词流利地进行对话或根据提纲复述课文——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提高;对于学困生,则要降低教学目标,要求他们理解对话内容,尽量能机械模仿与背诵,熟读课文重要段落,背诵重要句型,并克服畏惧心理与惰性,大胆参与,表现自我,以取得点滴进步——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基础。此外,有关课堂提问的目标设计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设计出若干个问题,根据难易分别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学困生能够应用新知识,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一些难度低的学习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激情激趣,确保基础目标的落实;对于优等生则要求完成一些开放性、创造性的题目,对他们进行能力上的挑战。这样分层设置目标,开展活动,培养的是信心,提高的是效果。
综上所述,目标分层旨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各尽所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师尤其要充分调动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对他们的错误不苛刻指责,而要适时启发、点拨,发现不足。创新教学目标设计,关键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教师要积极探索,努力学习,不断反思,遵循教学目标的主体性原则,真正让课堂教学围绕学生进行,进而改进学习方式,焕发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