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做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与各种类型的学生进行高效的沟通交流是辅导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实践工作中,由于“冲动型”学生自尊心和逆反心强、脾气暴躁、说话做事比较冲动等特点,辅导员发现与之交流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结合学生特点,探讨与“冲动型”学生交流沟通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 冲动型;谈话技巧;辅导员;学生
做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交流沟通是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常见和有效的工具之一。学生的性格类型有许多种,比如内向型、外向型、冲动型、自卑型和多疑型等,每天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也是辅导员的必备功课。“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管是处于哪种类型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辅导员在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都要针对其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与之交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前面提及的几种性格类型的学生当中,许多辅导员可能会发现要与“冲动型”学生处理好关系是一件需要发心思的事情。“冲动型”学生自尊心和逆反心强、脾气暴躁、说话做事比较冲动,有时候不顾及场合直言直语顶撞领导和老师,对被安排的工作容易抱怨、发牢骚甚至抵触,比较容易激发矛盾。善于与“冲动型”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处理好与冲动型学生的关系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浅谈与“冲动型”学生的交流沟通技巧。
一、打破僵局的技巧
与“冲动型”学生谈话之前应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源地、学习成绩、寝室环境、兴趣爱好等,实践证明交流前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得越清楚,越有利于拉近师生双方的距离、促进沟通交流局面的顺利开展。
与学生交流的地点不一定是传统的办公室或者教室,篮球场、寝室、田径场、花园等都可以是非常好的交流环境,这些环境有利于制造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尤其是对于“冲动型”学生而言,轻松愉悦的环境更有利于其放松心情,调整情绪,收敛抵触情绪,提高师生沟通的效果。
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说学生在某一方面让老师和学校操心了,就全盘否定学生,也不要因为学生的某次当面顶撞就怀恨在心,学生就像老师的孩子一样,没有哪位家长会对自己孩子的一些不理智行为真正放在心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块还没有雕琢成功的美玉,不要随便用“有色眼镜”去给学生分等级,要真正尊重、理解和爱学生,就像一个教育学家说的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为池塘,没有爱就不能称为教育。同时也要多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对学生的优点要适度赞扬,这样也能在最初的交流中拉近双方距离。
二、善于倾听的技巧
“冲动型”学生往往都是对事对人非常有想法的一群人,有时候当他们发牢骚、冲动发脾气的时候,也并不一定是他们的错,只是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敢想敢说敢闯,在嘴快之余必须要承担一些不可预计的后果。辅导员与这类学生进行交流时,一定要给这类学生表达倾诉的机会,不要一张口就用“讲道理”、“摆事实”等方式对他们进行灌输,在倾听的过程中,一定要直视对方的眼睛表示自己在用心凝听,不要随便插话或是打断别人的话,多用“嗯”、“是的”、“对”等肯定语气词赞同对方的关心。当“冲动型”学生在充分表达倾诉自己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得出“是我冲动了”的结论,学生自我领会永远比别人灌输有效得多。
三、善用肢体语言的技巧
身体语言研究专家指出:人与人之间每一次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由7%的有声语言、38%的声音(语音、语调)、55%的身体语言(无声语言)共同完成。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纯语言部分不到35%,身体语言部分占到65%。身体语言信息要比语言信息的内涵多5倍。“冲动型”学生一般思想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在与其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不时利用合适的肢体语言与其进行交流,将会取得更好的谈话效果。
在与“冲动型”学生交流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对方表示你在认真倾听对方的话,用微笑、点头、和蔼的目光鼓励对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冲动型”学生越表达越激动时可以稍微拍拍他的肩膀安慰和舒缓一下他的情绪,使学生从辅导员的关怀和鼓励中渐渐平静下来,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产生共情,有效沟通的目的。
四、利用外援的技巧
如果想通过一次或两次谈话就改变“冲动型”学生脾气暴躁、情绪激动的不良习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想使交流效果达到最佳,交流前的准备、交流后的跟进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当“冲动型”学生因某件具体事件需要对其进行教育时,除了自己与其面对面的交流外,找专职心理教师、家长、室友、同班同学等对其進行共同教育,会比自己单枪匹马效果好得多。
总之,只要掌握了“冲动型”学生的性格特点,全面客观地看待这类型的学生,学会欣赏鼓励学生的同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合适的引导和教育,真正从内心深处去关爱和帮助“冲动型”学生,让“冲动型”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自我控制不良情绪,“冲动型”学生同样也是老师们心目中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丽霞:大学生心理健康理由探因[J],高教论坛.2005.(2).
[2]郑华萍 廖颖: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理由及策略探析[J],理论导刊.2006.(5).
[3]陈宪章 姜雪凤: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
[4][美]戴尔.卡耐基:沟通的艺术[M],中国城市出版社.
[5]王志凯:沟通一本经[M],西北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冲动型;谈话技巧;辅导员;学生
做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交流沟通是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常见和有效的工具之一。学生的性格类型有许多种,比如内向型、外向型、冲动型、自卑型和多疑型等,每天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也是辅导员的必备功课。“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管是处于哪种类型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辅导员在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都要针对其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与之交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前面提及的几种性格类型的学生当中,许多辅导员可能会发现要与“冲动型”学生处理好关系是一件需要发心思的事情。“冲动型”学生自尊心和逆反心强、脾气暴躁、说话做事比较冲动,有时候不顾及场合直言直语顶撞领导和老师,对被安排的工作容易抱怨、发牢骚甚至抵触,比较容易激发矛盾。善于与“冲动型”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处理好与冲动型学生的关系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浅谈与“冲动型”学生的交流沟通技巧。
一、打破僵局的技巧
与“冲动型”学生谈话之前应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源地、学习成绩、寝室环境、兴趣爱好等,实践证明交流前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得越清楚,越有利于拉近师生双方的距离、促进沟通交流局面的顺利开展。
与学生交流的地点不一定是传统的办公室或者教室,篮球场、寝室、田径场、花园等都可以是非常好的交流环境,这些环境有利于制造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尤其是对于“冲动型”学生而言,轻松愉悦的环境更有利于其放松心情,调整情绪,收敛抵触情绪,提高师生沟通的效果。
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说学生在某一方面让老师和学校操心了,就全盘否定学生,也不要因为学生的某次当面顶撞就怀恨在心,学生就像老师的孩子一样,没有哪位家长会对自己孩子的一些不理智行为真正放在心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块还没有雕琢成功的美玉,不要随便用“有色眼镜”去给学生分等级,要真正尊重、理解和爱学生,就像一个教育学家说的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为池塘,没有爱就不能称为教育。同时也要多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对学生的优点要适度赞扬,这样也能在最初的交流中拉近双方距离。
二、善于倾听的技巧
“冲动型”学生往往都是对事对人非常有想法的一群人,有时候当他们发牢骚、冲动发脾气的时候,也并不一定是他们的错,只是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敢想敢说敢闯,在嘴快之余必须要承担一些不可预计的后果。辅导员与这类学生进行交流时,一定要给这类学生表达倾诉的机会,不要一张口就用“讲道理”、“摆事实”等方式对他们进行灌输,在倾听的过程中,一定要直视对方的眼睛表示自己在用心凝听,不要随便插话或是打断别人的话,多用“嗯”、“是的”、“对”等肯定语气词赞同对方的关心。当“冲动型”学生在充分表达倾诉自己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得出“是我冲动了”的结论,学生自我领会永远比别人灌输有效得多。
三、善用肢体语言的技巧
身体语言研究专家指出:人与人之间每一次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由7%的有声语言、38%的声音(语音、语调)、55%的身体语言(无声语言)共同完成。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纯语言部分不到35%,身体语言部分占到65%。身体语言信息要比语言信息的内涵多5倍。“冲动型”学生一般思想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在与其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不时利用合适的肢体语言与其进行交流,将会取得更好的谈话效果。
在与“冲动型”学生交流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对方表示你在认真倾听对方的话,用微笑、点头、和蔼的目光鼓励对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冲动型”学生越表达越激动时可以稍微拍拍他的肩膀安慰和舒缓一下他的情绪,使学生从辅导员的关怀和鼓励中渐渐平静下来,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产生共情,有效沟通的目的。
四、利用外援的技巧
如果想通过一次或两次谈话就改变“冲动型”学生脾气暴躁、情绪激动的不良习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想使交流效果达到最佳,交流前的准备、交流后的跟进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当“冲动型”学生因某件具体事件需要对其进行教育时,除了自己与其面对面的交流外,找专职心理教师、家长、室友、同班同学等对其進行共同教育,会比自己单枪匹马效果好得多。
总之,只要掌握了“冲动型”学生的性格特点,全面客观地看待这类型的学生,学会欣赏鼓励学生的同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合适的引导和教育,真正从内心深处去关爱和帮助“冲动型”学生,让“冲动型”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自我控制不良情绪,“冲动型”学生同样也是老师们心目中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丽霞:大学生心理健康理由探因[J],高教论坛.2005.(2).
[2]郑华萍 廖颖: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理由及策略探析[J],理论导刊.2006.(5).
[3]陈宪章 姜雪凤: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
[4][美]戴尔.卡耐基:沟通的艺术[M],中国城市出版社.
[5]王志凯:沟通一本经[M],西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