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政治老师会有这样的困惑,做过几遍的题目,学生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这里固然有学生记忆遗忘规律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这和教师教学缺乏艺术性有一定的关联。
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说起来、动起来、学起来。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记忆持久性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忆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因此在教学中能否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动”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改以来,政治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课后的作业评价环节,往往又回到了以往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的日常作业通常是让学生完成练习册和各种类型的试卷,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作业,机械地去记忆书上或教师公布的答案,或者干脆抄答案,那么出现文章开头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对自己所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内化,缺少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让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的有效方法是要让学生有事可做,在作业设计环节中笔者改变了以往由教师主导的设计方式,改成让学生分小组自己设计作业,然后让对方小组完成,比赛哪个小组在预设的期望值内得分更高,这样的竞赛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逼迫”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整合和内化,这是对学习“事件”有意义的分析,当作业成为一种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展现的事件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在这一环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化被动为主动,更有效地学习,笔者有了一些心得。
首先,在分小组时要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每一小组有一定比例的学优生和学困生,并且组与组之间实力要相当。这样安排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近年来选修政治的学生多以女生为主,笔者所在的班级女生人数占到选修人数的90%,而且大多是一些不愿开口交流的女生,相比男生,她们更害怕、更不善于和教师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比较紧张,造成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学困女生更是如此。而生生之间由于没有代沟,思维更接近,交流更容易,而且同伴较教师更易了解问题及形成原因,更有利于对症下药,彼此提供适切的帮助。因此,这种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学习交流方式,使得学困生的心理环境比较宽松,他们在施教同伴的帮助、引导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有效,更容易发生认知变化,实现意义建构基础上的真正习得,达到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分组时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则更有利于比赛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其次,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去做,而是必须在教师的辅导下有针对性地去设计,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导“学”。
第一是对作业设计次数的设定,以每星期进行一次为宜,对于高三政治选修班的学生而言,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也十分繁重,不宜过分加重他们的负担,而一个星期的教学容量(8节课)比较适合学生去选择题目。
第二是对作业来源渠道的设定,可以允许学生从最初的“拷贝”开始,包括以往做过的练习、教师的课堂练习等。当然,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学优生可以试着去找一些之前大家未曾谋面的练习,或者自己根据时事设计题目,而学困生更适合去搜集以往自己曾经做错过的题目,或者教师之前重点强调过的大家都容易犯错的题目。对学优生而言,这样能达到拔尖提高的作用,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要对错题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归纳、展示,无形中就把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了。
第三是对题目难易程度的把握,可以从开始一两次不受限制到后来给学生设定期望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首先从作业设计比赛中找到成就感和兴趣,然后渐渐使学生明白作业设计追求的不是难度而是适合度,最后比赛胜利的小组是作业设计更接近教师设定的期望值的小组。当然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这种形式的学生来说,期望值的设定可以从一开始的相差10分,甚至15分慢慢变成相差8分、5分。在这样竞争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在正式用于比赛前,教师应当从整体的难易程度上把关,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第四要注重对作业的量、类型等方面的指导。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一般是这样设计的:一份作业设计两种题型,是非判断和分析说明。这样的安排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是非判断题的命题通常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而且通常是学生比较容易犯错的概念、事实、原理,这种作业的训练对于学生基础能力的掌握和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学生设计是非题,既可以选择自己设计原创题,也可以从教师以往每课设计的是非题中去选择题目,甚至改编题目,温故而知新,一举多得。其次之所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分析说明题并且必须结合时事,一是让学生时刻保持政治学习的敏感度和新鲜度,有利于论述题举例论证能力的提高;二是有利于针对学生的弱点对不同类型(政治、经济、哲学)的主观题进行答题规范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最后,要特别关注对学生作业结果和设计环节的评价和反馈。学生最后的得分满分100分,其中作业实际答题总分50分,这是检验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每个同学根据自己作业完成情况得分;另一方面,整个作业设计环节总分50分,每位同学的得分是不一样的,由教师和同学一起根据作业期望值的达成度、作业来源的选择、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等设计评价量规进行评价,并公布比赛结果,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至于作业的分析,由于作业是由学生合作自行完成设计的,因此也完全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派代表进行分析说明,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尊重差异 回归基础 关注有效——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这是笔者所在的三林中学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它促使三林中学的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和实践如何贯彻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而笔者选择从作业设计的环节进行切入,力图通过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说起来、动起来、学起来。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记忆持久性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忆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因此在教学中能否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动”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改以来,政治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课后的作业评价环节,往往又回到了以往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的日常作业通常是让学生完成练习册和各种类型的试卷,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作业,机械地去记忆书上或教师公布的答案,或者干脆抄答案,那么出现文章开头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对自己所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内化,缺少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让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的有效方法是要让学生有事可做,在作业设计环节中笔者改变了以往由教师主导的设计方式,改成让学生分小组自己设计作业,然后让对方小组完成,比赛哪个小组在预设的期望值内得分更高,这样的竞赛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逼迫”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整合和内化,这是对学习“事件”有意义的分析,当作业成为一种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展现的事件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在这一环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化被动为主动,更有效地学习,笔者有了一些心得。
首先,在分小组时要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每一小组有一定比例的学优生和学困生,并且组与组之间实力要相当。这样安排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近年来选修政治的学生多以女生为主,笔者所在的班级女生人数占到选修人数的90%,而且大多是一些不愿开口交流的女生,相比男生,她们更害怕、更不善于和教师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比较紧张,造成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学困女生更是如此。而生生之间由于没有代沟,思维更接近,交流更容易,而且同伴较教师更易了解问题及形成原因,更有利于对症下药,彼此提供适切的帮助。因此,这种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学习交流方式,使得学困生的心理环境比较宽松,他们在施教同伴的帮助、引导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有效,更容易发生认知变化,实现意义建构基础上的真正习得,达到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分组时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则更有利于比赛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其次,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去做,而是必须在教师的辅导下有针对性地去设计,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导“学”。
第一是对作业设计次数的设定,以每星期进行一次为宜,对于高三政治选修班的学生而言,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也十分繁重,不宜过分加重他们的负担,而一个星期的教学容量(8节课)比较适合学生去选择题目。
第二是对作业来源渠道的设定,可以允许学生从最初的“拷贝”开始,包括以往做过的练习、教师的课堂练习等。当然,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学优生可以试着去找一些之前大家未曾谋面的练习,或者自己根据时事设计题目,而学困生更适合去搜集以往自己曾经做错过的题目,或者教师之前重点强调过的大家都容易犯错的题目。对学优生而言,这样能达到拔尖提高的作用,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要对错题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归纳、展示,无形中就把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了。
第三是对题目难易程度的把握,可以从开始一两次不受限制到后来给学生设定期望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首先从作业设计比赛中找到成就感和兴趣,然后渐渐使学生明白作业设计追求的不是难度而是适合度,最后比赛胜利的小组是作业设计更接近教师设定的期望值的小组。当然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这种形式的学生来说,期望值的设定可以从一开始的相差10分,甚至15分慢慢变成相差8分、5分。在这样竞争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在正式用于比赛前,教师应当从整体的难易程度上把关,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第四要注重对作业的量、类型等方面的指导。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一般是这样设计的:一份作业设计两种题型,是非判断和分析说明。这样的安排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是非判断题的命题通常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而且通常是学生比较容易犯错的概念、事实、原理,这种作业的训练对于学生基础能力的掌握和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学生设计是非题,既可以选择自己设计原创题,也可以从教师以往每课设计的是非题中去选择题目,甚至改编题目,温故而知新,一举多得。其次之所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分析说明题并且必须结合时事,一是让学生时刻保持政治学习的敏感度和新鲜度,有利于论述题举例论证能力的提高;二是有利于针对学生的弱点对不同类型(政治、经济、哲学)的主观题进行答题规范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最后,要特别关注对学生作业结果和设计环节的评价和反馈。学生最后的得分满分100分,其中作业实际答题总分50分,这是检验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每个同学根据自己作业完成情况得分;另一方面,整个作业设计环节总分50分,每位同学的得分是不一样的,由教师和同学一起根据作业期望值的达成度、作业来源的选择、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等设计评价量规进行评价,并公布比赛结果,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至于作业的分析,由于作业是由学生合作自行完成设计的,因此也完全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派代表进行分析说明,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尊重差异 回归基础 关注有效——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这是笔者所在的三林中学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它促使三林中学的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和实践如何贯彻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而笔者选择从作业设计的环节进行切入,力图通过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