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迷你小剧院,对抗的隐喻

来源 :里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充满对抗的世界。
  黑与白,大与小,圆与方,直与曲……抗衡的力量处处可见。所谓的“主流”,在当今的后现代主义图景里再也无法赢得倾轧性的胜利,非主流的事物总以它独有的方式破土而出并执拗地存在着——在现代建筑领域里更是如此。
  2010年,以解构主义著称的奥地利蓝天组(COOP HIMMELB[L]AU)再次带给人们以新锐夺目的建筑奇观。一个轻质可移动的迷你歌剧院以突兀的姿态出现在德国慕尼黑的闹市中,它长38.5米,宽25.5米,高12.5米,不规则的锥钉状与四周和缓的空间线条激烈地对峙着。
  这个奇怪的建筑,是警觉状态中的刺猬,是未来的空间居住形态,或仅仅是一个旨在嘲笑经典建筑规则的几何体?答案莫衷一是。它可能什么都是,也可能什么都不是——正因如此,它所延伸出来的想象空间和意向内涵才如此让人叹服。
  只有一点可以深信不疑:它是一个有趣的对抗型建筑。从建筑风格来说,它非线性的锥状界面是解构主义的强烈宣示:不调和、变奏、移位、颠覆、放射、非常态。但是,千万别以为这样一个反叛的外观只是为了取悦那些被正统视觉经验僵化已久的感官——因为从效用来说,这种不规则的变异形态,也能有力地拦阻了外部的声音干扰。使得这个仅能容纳300人且身处闹市中的小剧院有足够的能力抗击外界的噪音。以创造一个静默场。
  对于一个剧院来说,创造出最佳的声音效果是关键的一环。如何让声音在剧院内能顺畅地传播、发挥最佳的效能来愉悦听众的听觉?蓝天组结合了孔洞式吸收板和金字塔状的声音漫射夹板,并通过内部线条的变化、角度的转换来避免声音在墙面间、天花板与地板之间的平行式反射,营造出一个极佳的音景。
  当得知这个迷你剧院的建筑概念是从抽象的音乐衍生而来时,你对蓝天组也许会萌发更多的敬意。他们从一首由Jimi Hendrix演绎、名为《紫雾》的歌,以及莫扎特歌剧的一个篇章中提取出相关的旋律,经过电脑的分析和一系列参量的转编。置换成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实质化建筑样式。因此,它的诞生实乃基于一系列精密的计算,避免了这样一种普遍的现状——因过分追求美学效果而将设计演变成一场艺术闹剧。建筑,是一种态度。蓝天组曾斩钉截铁地对世界宣称:“建筑必须燃烧”,因此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建筑往往披裹着“非建筑化”的色彩。站在这个迷你歌剧院前,你无法用传统建筑学的规章来归纳它,也许会因为失去评判尺度而一时手足无措,也藉此让你明白蓝天组的建筑态度,这也是解构主义者所持有的理念——嘿,我打碎了你制造的世界,并因此成就了我的世界。
其他文献
为走路而服务  据说鞋品牌Camper每一年都会邀请知名设计师操刀其全球的店铺设计,今年他们请来了StudioMakkink&Bey为其设计在阿姆斯特丹、柏林和香港店的室内空间。  可以说楼梯元素是空间最出彩的部分,设计师采用楼梯也旨意回归鞋的最基本目的:为走路而服务。走路意味着穿越空间,空间如何营造?于是我们看到了利用平面线条延伸创造立体维度的手法,剖面和地面的红色线条勾勒出了Camper的行走
期刊
IN:以“城市日常生活”作为主题,是因为和筑博或你个人的发展方向的关系吗?  OUT:这个东西基本上是搅合在一起的。筑博是一个市场化的公司。它和设计院不同。在中国这个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大的国家中,设计院来活是有一定的惯性的,按照指令分配项目,和市场里争取项目的人不太一样。传统的方式是,按照设计师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做设计。而市场化的公司认为做设计和卖菜实际上是没什么两样的。他们的价值观自语如何卖掉这些东
期刊
艺术,与生俱来?外来基因的嫁接?  艺术的介入,在品牌的营造、商业消费行为中越来越多,以往在酒店、精品店、高端消费场所空间内部都会增设许多艺术家、设计师的创意作品,以此来界定自身形象的定位和品味。再到后来艺术与时尚、奢侈品牌的联系似乎越发紧密,艺术与设计的创作也不再局限于空间范围,同时被注入到了产品本身中去,各种大牌的艺术、设计跨界早不再是新鲜的事儿,Lv找来村上隆在自己的包上作画;Chanel找
期刊
意大利的锡拉库扎城由古希腊科林斯的殖民者于公元前?34年建立,希腊时期,锡拉库扎一度达到与雅典齐名的文化顶点,戏剧家爱斯吉洛思,诗人宾达和西蒙尼德斯皆汇聚于此,这里还是古希腊科学家兼哲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乡,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处处烙刻着希腊古建筑的风格。近日,荷兰著名建筑事务所OMA为此地的古希腊剧场注入了非凡的创意,留下新的印记。  古希腊剧场起源很早,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乐池(或主厅、舞池)、景屋(
期刊
与一位常驻伦敦的华裔设计师交谈,言及虽然当下有很多工作要求他必须到世界各地工作,然而,他始终热爱着伦敦这个城市。他热情洋溢地说道。在这个城市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经常都可以一起交谈,分享彼此的思想。这种浓厚的思维碰撞氛围让他始终离不开那里。这个观点让笔者很有共鸣。对于从事创作的人而言,比起硬件的丰富,能有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相互激发对方的想象,相互启发是更为重要的事,创意艺术文化的未来并不在创意园区的
期刊
太过于了解中国式的缱绻,意味若隐若现,情境似有或无,直抒胸臆的表达被看作是鲁莽,太过于张扬往往品不出深不可测的美好来,而这里却用直接作为自己最好的买点。Duecento Otto名字,来自意大利语,但其实只是餐厅门牌号的翻译而已。  和著名的纽约肉食储存库相同出身的餐厅旧址,经过伊斯坦布尔的新锐设计师妙手改造确实有了不同风格:铁艺大门似乎能够表达意式的欧洲浪漫,而旁边摆放的两个鸟笼座椅却让人觉得有
期刊
生活中是否总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小心思,或者远渡重洋来到南美洲才能满足你,这里叫做巴塔哥尼亚,往来于此的轮船每三天才有一班,担心自己会在看似人烟荒芜的地方无所事事么?那可是你的误会。  木制材料在整间酒店中的运用让人更有了身处自然的真实感受。采用天然的桉树木材做装饰材料,提升了公共空间的延伸感:而这种空旷的误解会在踏入私密空间同时消除,不同的树木品种营造了温馨的独处空间,松木的和煦以及自然芳香确实让人
期刊
“享樂不是一般人既定认知的,享樂不是一种表面、浮面的感官的刺激,享樂是一个非常深度的体验和学习,真正能够了解每一个物像背后代表的广阔世界,以及在这里面它蕴藏的广阔意义。这是享樂的定义。”台湾饮食旅行作家叶怡兰这样解释“享樂”,她始终相信任何一种对细节的挑剔都来源于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而blt也正是在为这样的要求下应运而生。  blt的命名是“Better Life Together”的缩写。刚刚开业
期刊
严格说来,如果要说最纯粹的孟菲斯(Memphis),它不太符合我们在LIVING家居板块惯常介绍的那些商业设计品牌,虽然它也具备鲜明的品牌特征,但它更像是一种思潮,一段历史中的文化象征。孟菲斯不负责大批量地生产产品,其下的家具,并非以跨越几大洲几大洋为衡量标准,相反,因为手工制作的缘故,每件孟菲斯的家具,都很限量,几乎都成为了博物馆展出的经典,现在多为藏家当作艺术品一般购买来收藏,例如时尚界我们耳
期刊
摄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當一个人面前没有一面镜子的时候,就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脸孔是什么样子。你的生活正如你的外表一样,无论美与丑,你都必须要面对和接受。  行走于这个烦器的都市之中,行色匆匆,看着夕阳徐徐落下,自己的影子越来越长,忙碌了一天的城市终于逐渐恢复宁静。城市人都忙碌得几乎失去自己的生活,朝九晚六的工作。六点,日落之后,才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时间。  城市人都在追逐着名和利,物质与潮流,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