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同样的一道枷锁绑过,至少有一段时间是。这道枷锁就是我们的思想:固步自封、左顾右盼、谨小慎微、墨守成规、得过且过。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只是这种丰富的资源被埋藏在了地下,它需要我们潜心开掘,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斩断这个破坏性的凡人枷锁。不信!让我们回首过去,细细检视一番: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我们不是很轻松的就挺过来了吗?在不知不觉之中,积聚了力量,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且不谈,就说完成任务、冲破枷锁的一刹那,不比我们想象的容易得多吗?也许冲破大的枷锁,就我们目前的力量而言还相差甚远,但我觉得我们可以蓄积力量,把我们现在的处境创造得更好!那么怎样蓄积力量呢?一句话——学习、学习、再学习。
记得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手中都掌握着使自己伟大和幸福的工具,要使自己伟大和幸福,主要在于改变能力,而改变能力就在学习。”可见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学?解决办法就是把兴趣调和在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形态中。就我们的工作而言,就是多采用一些灵活的教法、学法,使自己教的有来道趣,让学生学的津津有味。
比如,上学期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为了让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拥有更深厚的积淀,我在班级里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起初,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但久而久之,论语中生涩的语言,学生就不喜欢了。这怎么办呢?放弃,前功尽弃;继续,论语中的道理过于深刻,让学生生硬的去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强加给他们的苦不堪言的劳役。于是我便在“创”字上下功夫,抓住学生喜欢和老师交流,希望得到表扬与认可的心理倾向,采用书信形式来学习、交流。在班级里开展了“书来信往诵论语”的活动。我对学生说:“大家可以自由学论语,如果你乐意的话,可以将学习心得、体会写在信上,投到信箱里,这样老师就能和你在信上沟通、交流了。”果然,学生们兴致很高,他们为了能和老师交流,得到老师的回信,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在论语的思想内涵中领悟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而且他们将对论语内涵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寄给了我一封又一封让我也受益无穷的信。例如小班长的信:
老师您好:
这几天您出去开会,同学们的纪律很不好,作为班长,我觉得肩上的责任真大啊!有一天,我教同学们学论语,其中有一则是“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思是“父亲在世时,儿子不能享有独立的权利,因而只有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要看一看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时间的遵照父亲生前的道德规范而没有改变的,就可以称他是孝子了。”在我们理解了论语的意思后,我突然感觉咱班同学一下子像变了一个样,全部做好了。当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老师,我觉得可以把论语这样改了,“师在,观其志,师出,观其行,三年无改于师之道,可谓成矣。”您看行吗?老师,我有一点不明白,在社会上,为什么有人和论语上写的恰恰相反呢?父亲在世时,表现很好,父亲去世后,就会狂妄自大,他们为什么不按孔子说的去做呢?
啊!读论语真是太好了!老师,我提一个建议,我们每天都学一条论语,好吗?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学生:李宁
2008年6月5日
就这样,我和学生在书来信往中领略着孔子的思想与智慧,恍然置身于孔门弟子中一样,聆听和辩析着孔子的教诲。
总之,学习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来自日复一日的积累,知识来自不断的温习;磨练与吸收。社会在改变,知识也在不断更新,那些躺在原地知识的基础上睡大觉的人,必会被不断学习的后者超过。
记得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手中都掌握着使自己伟大和幸福的工具,要使自己伟大和幸福,主要在于改变能力,而改变能力就在学习。”可见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学?解决办法就是把兴趣调和在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形态中。就我们的工作而言,就是多采用一些灵活的教法、学法,使自己教的有来道趣,让学生学的津津有味。
比如,上学期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为了让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拥有更深厚的积淀,我在班级里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起初,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但久而久之,论语中生涩的语言,学生就不喜欢了。这怎么办呢?放弃,前功尽弃;继续,论语中的道理过于深刻,让学生生硬的去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强加给他们的苦不堪言的劳役。于是我便在“创”字上下功夫,抓住学生喜欢和老师交流,希望得到表扬与认可的心理倾向,采用书信形式来学习、交流。在班级里开展了“书来信往诵论语”的活动。我对学生说:“大家可以自由学论语,如果你乐意的话,可以将学习心得、体会写在信上,投到信箱里,这样老师就能和你在信上沟通、交流了。”果然,学生们兴致很高,他们为了能和老师交流,得到老师的回信,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在论语的思想内涵中领悟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而且他们将对论语内涵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寄给了我一封又一封让我也受益无穷的信。例如小班长的信:
老师您好:
这几天您出去开会,同学们的纪律很不好,作为班长,我觉得肩上的责任真大啊!有一天,我教同学们学论语,其中有一则是“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思是“父亲在世时,儿子不能享有独立的权利,因而只有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要看一看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时间的遵照父亲生前的道德规范而没有改变的,就可以称他是孝子了。”在我们理解了论语的意思后,我突然感觉咱班同学一下子像变了一个样,全部做好了。当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老师,我觉得可以把论语这样改了,“师在,观其志,师出,观其行,三年无改于师之道,可谓成矣。”您看行吗?老师,我有一点不明白,在社会上,为什么有人和论语上写的恰恰相反呢?父亲在世时,表现很好,父亲去世后,就会狂妄自大,他们为什么不按孔子说的去做呢?
啊!读论语真是太好了!老师,我提一个建议,我们每天都学一条论语,好吗?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学生:李宁
2008年6月5日
就这样,我和学生在书来信往中领略着孔子的思想与智慧,恍然置身于孔门弟子中一样,聆听和辩析着孔子的教诲。
总之,学习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来自日复一日的积累,知识来自不断的温习;磨练与吸收。社会在改变,知识也在不断更新,那些躺在原地知识的基础上睡大觉的人,必会被不断学习的后者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