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茅忠群给自己定的要求是,每月看一定量的企业管理类书籍或杂志;每年至少外出15天看看别的企业;至少有一次出国考察的机会。至此,方太已经完成了家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交接。
1994年,茅理翔的打火机企业飞翔集团已经做到世界出口量第一,但是却因为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而面临困境。这年春节,儿子茅忠群回家过节,那正是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电力电子技术专业硕士的最后一年。
困境
年夜饭的餐桌上,茅忠群已经明显地感受到父亲的困境。
健谈的茅理翔说:“我脑子里总是在反复思考企业的发展问题。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缺乏信用和有效的制约机制。许多企业你给他做,做来做去就变成他自己的了。既然这样,那又何苦去试验呢?”茅理翔把希望放到了儿子身上。
让儿子到家族企业中来,一开始并不那么顺利,茅忠群面临着出国留学或者在上海就业的机会。“应该说,当时他也没有做很明确的答复。”茅理翔说,“肯定他的思想斗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在这个假期里,茅忠群在公司里边上下转来转去。然后,母亲出面做说服工作。茅忠群最后确定留下来。
工科背景的茅忠群说话非常简洁,话不多,但有一个习惯动作,用手指在桌子上划字。“创业之初我就对父亲开出条件:第一,必须跳出以前,另外成立一个独立的品牌;第二,另起炉灶。老员工不要,亲戚不能进入;第三,关于方太方向性的决策,要由我说了算。”
茅忠群的这些条件,后来被证明是企业良好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也避免了家族企业普遍会遇到的裙带关系的问题。同时,还是在以后面临企业管理问题时茅忠群的“法宝”。
和很多家族企业面临的交接班问题不一样的是,茅忠群来到父亲的企业,一开始不是继承或者“守业”,而是要进行第二次创业。茅忠群必须和父亲重新打一片天下。显然,这是一件艰难和冒险的事情。茅理翔说:“我也很担心,如果失败的话,关系到儿子的前程。”
初出校门,还是一副大学生模样的茅忠群开始和父亲一起,做调查和研究。最终,他们选定做油烟机项目。在确定商品品牌时,茅忠群的“固执”开始表现了出来。茅理翔清楚地记得9年前的场景:“我认为应该叫‘飞翔’,对这个名字我很有感情,而且,飞翔集团已全类注册,什么产品都可以生产。如果另外注册一个商标,少说也要拖半年。”
但是,茅忠群并不同意这样做,他的方案是“方太”。父子俩相持不下整整3个月。茅理翔说:“最后我是跟他真的吵了一架。”这也没用。于是,茅忠群的母亲再次出马,但这次是做茅理翔的工作。于是有了现在的“方太”。
经常谈到晚上11点
1996年成立的时候,方太规模非常小。“只有两三个人、将近20个平方的办公室,很少的资金。”但茅忠群的教育背景让他在产品研发上有很大优势。“包括设计产品我也参与,”茅忠群说。
“应该说,前几年的企业管理都是以我为中心。”茅忠群说。茅理翔的帮助和指导来自更直接的方面。一个在创业前几年一直贯穿在父子俩管理上的特点是:相互不断的交流和商量。“我和父亲不断地就一些问题交流,人员的管理到产品的销售,几乎是事无巨细。”茅忠群说。
茅理翔和茅忠群的办公室就是里外间。“我们这样的交流很方便。”茅理翔说。
茅忠群也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便是回到家,父子谈论的还是企业的事情。“我们几乎不说别的了。”茅忠群说,“回到家,还是得商量企业的事情,每天如此,我有的时候都会觉得烦。”
茅理翔则到现在都很高兴能在那时给儿子的各种“辅导”:“那时,我们也不管他烦,都给他讲。”慢慢的,茅忠群也习惯了,“经常谈到晚上11点。”茅忠群说。
在如此密切的交流下,方太飞快成长。另一个间接“后果”是,茅忠群说到这点笑了起来:“我现在爱在下班后找员工谈话,就是那时养成的习惯。”
但同时,“因为很多事情只需要父子俩商量就可以做出决定,”茅忠群说:“企业也呈现出‘人治’的成分远远大于‘法治’成分的情况。”
交接
到2000年的时候,企业发展有了规模,方太搬到了现在的办公楼。
这时,茅忠群感觉到:随着产品线构成以后,自己一天24小时的时间就不够用了,“必须从‘人治’转变到‘法治’。”
茅忠群把这一年定为公司内部改革年,着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营销体系,并且请来了三家咨询公司帮助方太建立管理系统,并为此投入的“费用可观”。到现在,方太投入在员工身上的培训时间达到了平均每人50小时。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茅理翔参与公司的管理越来越少,有时候有意识地不发表意见。“我现在更多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文化建设,具体的管理已经交给忠群了。”父亲茅理翔说。
茅忠群也说:“我现在讨论企业事情,大多都是和我的中层干部讨论了。”
今年春节,茅忠群和妻子、父母一起出国。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全家旅游。在此之前,茅理翔就一直对儿子说,“企业发展了,比什么事情都让我高兴。”在茅忠群的印象里,“一家人坐在一起,看好看的电视连续剧,就是心情舒畅的时候了。”
事实上,一起做企业的这几年,也是父亲和儿子呆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几年。“从小我跟着外婆长大,难得看见父母。”茅忠群说,到小学时,他才回到父母身边。但即便如此,茅忠群也不能常常见到父亲。茅忠群和每个有同样经历的孩子一样,每次父亲出差回来,都会带回好吃的东西,这也是茅忠群最高兴的时候。
和其他望子成龙的父亲不一样的是,茅理翔没有时间在学习上督导茅忠群,而是从小灌输给儿子在中国很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让他欣慰的是,茅忠群果然喜欢上数理化,而且成绩优秀。高中茅忠群就考上了重点住读,再次离开父母身边。
高中毕业的时候,拿过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的茅忠群得到了浙江大学的保送名额,同时,上海交大也希望茅忠群能去,但必须通过全国高考。为了这件事,茅忠群打电话回家询问父亲,茅理翔说:“我尊重你的意见。”
茅忠群放弃了保送,如愿考入上海交大,学习电力系统自动化、无线电技术专业。之后,茅忠群大学毕业,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感觉还是继续读硕士”。茅忠群回忆那时的状态说。而直到现在,茅忠群说自己“仍然处在学习的状态”。
现在,茅忠群给自己定的要求是,每月看一定量的企业管理类书籍或杂志;每年至少外出15天看看别的企业;至少有一次出国考察的机会。至此,方太已经完成了家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交接。
1994年,茅理翔的打火机企业飞翔集团已经做到世界出口量第一,但是却因为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而面临困境。这年春节,儿子茅忠群回家过节,那正是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电力电子技术专业硕士的最后一年。
困境
年夜饭的餐桌上,茅忠群已经明显地感受到父亲的困境。
健谈的茅理翔说:“我脑子里总是在反复思考企业的发展问题。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缺乏信用和有效的制约机制。许多企业你给他做,做来做去就变成他自己的了。既然这样,那又何苦去试验呢?”茅理翔把希望放到了儿子身上。
让儿子到家族企业中来,一开始并不那么顺利,茅忠群面临着出国留学或者在上海就业的机会。“应该说,当时他也没有做很明确的答复。”茅理翔说,“肯定他的思想斗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在这个假期里,茅忠群在公司里边上下转来转去。然后,母亲出面做说服工作。茅忠群最后确定留下来。
工科背景的茅忠群说话非常简洁,话不多,但有一个习惯动作,用手指在桌子上划字。“创业之初我就对父亲开出条件:第一,必须跳出以前,另外成立一个独立的品牌;第二,另起炉灶。老员工不要,亲戚不能进入;第三,关于方太方向性的决策,要由我说了算。”
茅忠群的这些条件,后来被证明是企业良好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也避免了家族企业普遍会遇到的裙带关系的问题。同时,还是在以后面临企业管理问题时茅忠群的“法宝”。
和很多家族企业面临的交接班问题不一样的是,茅忠群来到父亲的企业,一开始不是继承或者“守业”,而是要进行第二次创业。茅忠群必须和父亲重新打一片天下。显然,这是一件艰难和冒险的事情。茅理翔说:“我也很担心,如果失败的话,关系到儿子的前程。”
初出校门,还是一副大学生模样的茅忠群开始和父亲一起,做调查和研究。最终,他们选定做油烟机项目。在确定商品品牌时,茅忠群的“固执”开始表现了出来。茅理翔清楚地记得9年前的场景:“我认为应该叫‘飞翔’,对这个名字我很有感情,而且,飞翔集团已全类注册,什么产品都可以生产。如果另外注册一个商标,少说也要拖半年。”
但是,茅忠群并不同意这样做,他的方案是“方太”。父子俩相持不下整整3个月。茅理翔说:“最后我是跟他真的吵了一架。”这也没用。于是,茅忠群的母亲再次出马,但这次是做茅理翔的工作。于是有了现在的“方太”。
经常谈到晚上11点
1996年成立的时候,方太规模非常小。“只有两三个人、将近20个平方的办公室,很少的资金。”但茅忠群的教育背景让他在产品研发上有很大优势。“包括设计产品我也参与,”茅忠群说。
“应该说,前几年的企业管理都是以我为中心。”茅忠群说。茅理翔的帮助和指导来自更直接的方面。一个在创业前几年一直贯穿在父子俩管理上的特点是:相互不断的交流和商量。“我和父亲不断地就一些问题交流,人员的管理到产品的销售,几乎是事无巨细。”茅忠群说。
茅理翔和茅忠群的办公室就是里外间。“我们这样的交流很方便。”茅理翔说。
茅忠群也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便是回到家,父子谈论的还是企业的事情。“我们几乎不说别的了。”茅忠群说,“回到家,还是得商量企业的事情,每天如此,我有的时候都会觉得烦。”
茅理翔则到现在都很高兴能在那时给儿子的各种“辅导”:“那时,我们也不管他烦,都给他讲。”慢慢的,茅忠群也习惯了,“经常谈到晚上11点。”茅忠群说。
在如此密切的交流下,方太飞快成长。另一个间接“后果”是,茅忠群说到这点笑了起来:“我现在爱在下班后找员工谈话,就是那时养成的习惯。”
但同时,“因为很多事情只需要父子俩商量就可以做出决定,”茅忠群说:“企业也呈现出‘人治’的成分远远大于‘法治’成分的情况。”
交接
到2000年的时候,企业发展有了规模,方太搬到了现在的办公楼。
这时,茅忠群感觉到:随着产品线构成以后,自己一天24小时的时间就不够用了,“必须从‘人治’转变到‘法治’。”
茅忠群把这一年定为公司内部改革年,着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营销体系,并且请来了三家咨询公司帮助方太建立管理系统,并为此投入的“费用可观”。到现在,方太投入在员工身上的培训时间达到了平均每人50小时。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茅理翔参与公司的管理越来越少,有时候有意识地不发表意见。“我现在更多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文化建设,具体的管理已经交给忠群了。”父亲茅理翔说。
茅忠群也说:“我现在讨论企业事情,大多都是和我的中层干部讨论了。”
今年春节,茅忠群和妻子、父母一起出国。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全家旅游。在此之前,茅理翔就一直对儿子说,“企业发展了,比什么事情都让我高兴。”在茅忠群的印象里,“一家人坐在一起,看好看的电视连续剧,就是心情舒畅的时候了。”
事实上,一起做企业的这几年,也是父亲和儿子呆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几年。“从小我跟着外婆长大,难得看见父母。”茅忠群说,到小学时,他才回到父母身边。但即便如此,茅忠群也不能常常见到父亲。茅忠群和每个有同样经历的孩子一样,每次父亲出差回来,都会带回好吃的东西,这也是茅忠群最高兴的时候。
和其他望子成龙的父亲不一样的是,茅理翔没有时间在学习上督导茅忠群,而是从小灌输给儿子在中国很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让他欣慰的是,茅忠群果然喜欢上数理化,而且成绩优秀。高中茅忠群就考上了重点住读,再次离开父母身边。
高中毕业的时候,拿过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的茅忠群得到了浙江大学的保送名额,同时,上海交大也希望茅忠群能去,但必须通过全国高考。为了这件事,茅忠群打电话回家询问父亲,茅理翔说:“我尊重你的意见。”
茅忠群放弃了保送,如愿考入上海交大,学习电力系统自动化、无线电技术专业。之后,茅忠群大学毕业,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感觉还是继续读硕士”。茅忠群回忆那时的状态说。而直到现在,茅忠群说自己“仍然处在学习的状态”。
现在,茅忠群给自己定的要求是,每月看一定量的企业管理类书籍或杂志;每年至少外出15天看看别的企业;至少有一次出国考察的机会。至此,方太已经完成了家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