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来源 :热带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鲨烯合酶(SQS)是枇杷三萜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以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分离得到枇杷鲨烯合酶Ej-SQS(Squalene synthase)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JQ294055),共1 775 bp,包含了5′非编码区为97 bp,开放阅读框为1 239 bp,3′非编码区为439 bp。该cDNA的开放阅读框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含412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SQS具有79%~94%同源性,包含Trans_IPPS_HH保守结构域,可能属于Isoprenoid Biosynthesis enzymes,Class 1家族。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调控枇杷细胞悬浮培养物以提取目标产物奠定基础。
  关键词 枇杷;鲨烯合酶基因;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67.2 文献标识码 A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Squalene Synthase
  Gene in Eriobotrya japonica L.
  LI Huihua,LIU Xiaoying,WANG Wei,CHANG Qiang,SU Minghua*
  Fujian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Botany, Xiamen, Fujian 361006, China
  Abstract The cDNA of SQS(Squalene Synthase Gene), which was an importent enzyme of terpenes synthesis, was cloned with RT-PCR and RACE from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of Eriobotrya japonica L. The full length of Ej-SQS cDNA(GenBank, JQ294055), about 1 775 bp, consisted of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1 239 bp, and 5′ and 3′ un-translated regions of 97 bp and 439 bp respectively. The putative protein had 412 amino acids, and the identity to the other polypeptides varied between 79%~94%, contained Trans_IPPS_HH conserved domains, and belonged to isoprenoid biosynthesis enzymes, class 1 family. It w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urther regulation of loquat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to extract the desired product, using genetic engineering.
  Key words Eriobotrya japonica L.; Squalene synthase gene; Gene cloning; Sequence analysis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06.009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属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是原产中国东南部的一种重要的小乔木,果实在秋冬开花,春夏成熟,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除此之外,叶、果、花都是传统的中药,枇杷中三萜酸类成分具有抗炎、降血糖、抗病毒以及抗癌的活性,其中熊果酸(Ursolic Acid,UA)、齐墩果酸、科罗索酸为主要的药用成分,市场十分紧缺,经济价值高[1-4]。
  目前对此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已有一定的了解。整个代谢途径涉及众多酶促反应,其中鲨烯是三萜类、甾醇类、胆固醇类等烯萜类的共同前体,鲨烯合酶(SQS,Squalene synthase,EC2.5.1.21)是生物体中催化类异戊烯代谢途径向甾醇和三萜生物合成转化的第一个关键酶,其催化2分子的法尼基焦磷酸(FPP)尾尾缩合,形成鲨烯(SQ)[5-8]。
  在甘草[9]、三七[10]、人参[11-12]等药用植物上已克隆到SQS cDNA全长序列,但枇杷上还没有SQS克隆的相关报道。利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是目前中药生产中极具潜力的技术路线[13-16]。本研究基于正在进行的枇杷细胞悬浮培养调控目标产物UA含量的试验,克隆枇杷三萜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SQS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调控枇杷细胞悬浮培养物以提取目标产物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品种早钟6号,其幼胚中诱导的愈伤组织经过多次继代后转液体培养,经人工调控后建立悬浮细胞系,以此为试验材料,由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细胞培养实验室保存,具体建立方法参见李惠华等[17]。试验于2011~2012年开展完成。
  1.2 方法
  1.2.1 总RNA的提取及逆转录 采用北京天恩泽公司的柱式植物RNAOUT 2.0参考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提取枇杷细胞悬浮培养物总RNA;采用Fermentas公司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以Oligo(dT)18为引物参照说明书进行逆转录。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荔枝品种妃子笑(Litchi chinensis Sonn. cv. Feizixiao)为材料,通过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重量、体积、糖、酸、维生素C(V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分析该品种果实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花后40 d到果实着色阶段为妃子笑果肉发育与风味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此阶段果肉开始膨大,糖含量升高,酸含量降低。除此
期刊
摘 要 以79份可可资源为材料,对其果实和种子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每果种子干重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表现为正相关,果实经济系数与果重、果壳重、果长、果径围、果壳厚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果实越大,就会有更多光合产物分配到果壳中。(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壳重对每果种子干重的效应为负,其它性状对每果种子干重均为正向效应;其中单粒重对每果种子干重的贡献最大,单粒重每增加1个单位,每
期刊
摘 要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红肉型‘四季桃’番石榴果实中的挥发性组分及其特征香气组分。‘四季桃’番石榴果实达到可食成熟度时,果皮呈现为黄绿色,果肉为红色;在‘四季桃’番石榴果实中共检测出醇类、醛类、酯类、萜类及酸类共62种挥发性物质;酯类物质的种类最多,共检测到24种酯类物质,但醛类物质对番石榴果实香气的贡献率最高,达到56.39%;62种挥发性组分中检测到7种特征香气
期刊
摘 要 以从云南田间筛选的优良除虫菊无性系为试材,比较研究营养生长期和花蕾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多效唑和比久对花序中除虫菊酯含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花序的除虫菊酯含量,以1 000 mg/L比久和50 mg/L乙烯利处理较好,增幅分别达17.9%和15.2%。喷施乙烯利、多效唑和比久也均能提高鲜花产量和干花产量,从而增加除虫菊酯产量,以150 mg/L多
期刊
摘 要 采用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锌(0、0.05、0.5、1、2和4 mg/L)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锌浓度为0.5 mg/L时,蕹菜生长状况最佳,产量最高,而当锌浓度大于2 mg/L时,蕹菜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且产生中毒现象。与对照相比,锌浓度为0.05、0.5、1、2.00和4 mg/L的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蕹菜硝酸盐含量,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锌浓度
期刊
摘 要 利用Strahler法对福建省长乐市大鹤国有防护林场内不同密度木麻黄一年实生幼苗的枝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在密度II(5~10株/m2)时枝径比较大,冠幅表现出向上延伸及向外拓展的趋势,综合生长情况优于密度I(<5株/m2)和密度III(10~20株/m2);上层位置(2/3~1H)表现出冠幅向上伸展的趋势,下层位置(0~1/3H)则表现为拓展冠幅的生长趋势,而中层位置(1/
期刊
摘 要 武夷水仙是武夷岩茶最重要的生产茶树品种之一,传统上根据武夷山地区微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将其产区分为“名岩”和“丹岩”。通过对2个产区武夷水仙茶品质组分和矿物质元素分析测定及差异显著性检验,运用多元数字化指纹图谱技术构建产地判别模型。结果显示:“名岩”和“丹岩”产区的武夷水仙茶叶中Ni、Ba和Mn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Cr、K和Cd存在显著(p<0.05)差异;茶多酚、咖啡因、粗纤维、
期刊
摘 要 对桂糖30号进行3个种植期、5种不同种植密度和3种不同施肥水平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桂糖30号新植蔗早春植(2月份种)和中春植(3月份种)产量都比晚春植(4月份种)极显著增产,而宿根蔗早春植和中春植都比晚春植产量减产。种植密度在90 000~135 000芽/hm2的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密度(75 000芽/hm2)的产量。在中肥水平(N525-P900-K45
期刊
摘 要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海南岛石灰岩地区海南凤仙花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比较3个海拔梯度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3个ISSR引物的扩增结果显示其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7.7%。AMOVA分析表明:海南凤仙花自然种群的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92%),而种群间变异较少(8%);中海拔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高海拔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则较低;种群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表现出显著的高度相关
期刊
摘 要 在对国内野生姜黄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保存的基础上,对7份姜黄种质资源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蘖、产量、姜黄素含量及姜黄油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药物园姜黄的产量最高,达18.25 t/hm2,姜黄素含量较高,为2.80%;博白姜黄的产量表现较好,为11.70 t/hm2,姜黄素含量最高,达3.49%,抗病和抗倒伏能力较强;以上2份姜黄种质的产量和姜黄素、姜黄油含量均较高,因此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