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教學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一种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来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知道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养成质疑习惯,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这也是二十一世纪课程改革的新视点。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可以从如下作手:
一、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带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充分爱护,对学生问题意识充分尊重,将学生存在的紧张及焦虑情绪消除,使学生在愉悦、轻松氛围中使自身个性及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应当区别对待,对于胆怯学生应当多进行鼓励,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降低难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也可使学生自由进行争辩讨论。在这种较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体会到教师鼓励,这样才能使其敢于发表意见,敢于质疑及提问,最终有所创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疑是师之始,学之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巧设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在“问题”的引导下,打开思维的大门,进行积极的思维探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正如鲁兵斯坦所认为的:“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显然,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如在讲“热值”时,如何比较不同燃料的放热本领是个难点。我先让学生讨论自古到今一般家庭加热一壶水分别用了哪些燃料,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并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接着我让学生思考为何家庭用燃料会发生这些变化,并提示那些未拆迁住宅基房的同学,回忆家中用稻草加热饭菜和用液化气加热饭菜时的用量(消耗的质量)是否相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于是再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与教师、同学进行相互交流、探索,并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参与讨论、猜想、表达、动手实验等活动的兴趣非常高,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在教学中,教师鼓励性话语应贯穿始终。教师要通过让学生的平等参与和对学生的鼓励,包括即使是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也要有勇气采取赞许的态度。使学生体验到自身潜能被发挥的喜悦,更体验到被老师肯定所带来的真切感受,使其能尽情发挥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仅是教与学的设计者和探究者,还应当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能够俯下身子,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要常把寓教于乐的理念运用在教学中,如用愉快的科学故事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比如,给学生介绍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这个现象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卢瑟福不盲从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发现了“原子核式模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产生“物体浸在水中失去的重力与它排开水的重力之间有无关系?”的疑问,进而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等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在讲“蒸发”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又如,在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可以让佩戴近视眼镜的学生感受凹透镜的成像特点,进而提出问题:凹透镜成像与凸透镜成像是否一样?再如,在讲述“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受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影响”的内容后,结合家用电风扇的调速器,创设问题情境:电动机的“转向”和“转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对比,学生很快提出问题:影响电动机转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三、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链接,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天平测、用弹簧秤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等。
参考文献:
[1]刘长朝.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理科考试研究,2013年24期.
作者简介:王勇,贵州省正安县第七中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一种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来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知道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养成质疑习惯,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这也是二十一世纪课程改革的新视点。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可以从如下作手:
一、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带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充分爱护,对学生问题意识充分尊重,将学生存在的紧张及焦虑情绪消除,使学生在愉悦、轻松氛围中使自身个性及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应当区别对待,对于胆怯学生应当多进行鼓励,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降低难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也可使学生自由进行争辩讨论。在这种较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体会到教师鼓励,这样才能使其敢于发表意见,敢于质疑及提问,最终有所创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疑是师之始,学之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巧设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在“问题”的引导下,打开思维的大门,进行积极的思维探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正如鲁兵斯坦所认为的:“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显然,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如在讲“热值”时,如何比较不同燃料的放热本领是个难点。我先让学生讨论自古到今一般家庭加热一壶水分别用了哪些燃料,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并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接着我让学生思考为何家庭用燃料会发生这些变化,并提示那些未拆迁住宅基房的同学,回忆家中用稻草加热饭菜和用液化气加热饭菜时的用量(消耗的质量)是否相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于是再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与教师、同学进行相互交流、探索,并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参与讨论、猜想、表达、动手实验等活动的兴趣非常高,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在教学中,教师鼓励性话语应贯穿始终。教师要通过让学生的平等参与和对学生的鼓励,包括即使是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也要有勇气采取赞许的态度。使学生体验到自身潜能被发挥的喜悦,更体验到被老师肯定所带来的真切感受,使其能尽情发挥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仅是教与学的设计者和探究者,还应当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能够俯下身子,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要常把寓教于乐的理念运用在教学中,如用愉快的科学故事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比如,给学生介绍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这个现象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卢瑟福不盲从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发现了“原子核式模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产生“物体浸在水中失去的重力与它排开水的重力之间有无关系?”的疑问,进而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等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在讲“蒸发”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又如,在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可以让佩戴近视眼镜的学生感受凹透镜的成像特点,进而提出问题:凹透镜成像与凸透镜成像是否一样?再如,在讲述“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受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影响”的内容后,结合家用电风扇的调速器,创设问题情境:电动机的“转向”和“转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对比,学生很快提出问题:影响电动机转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三、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链接,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天平测、用弹簧秤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等。
参考文献:
[1]刘长朝.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理科考试研究,2013年24期.
作者简介:王勇,贵州省正安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