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基于我国目前节能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需求,2009年11月中国终端能效项目办组织节能建材与应用考察团赴英国、法国、瑞士执行考察任务。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行动中,这些发达国家从各个方面推进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工作。本文在国外考察内容的体会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建筑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关键词:环保;经济;新思维;创新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especially since the nineteen ninties,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China has obtained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hitherto unknown, emerged as a thriving prosperity. Based on our current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needs, in 2009 November China end-use energy efficiency project office organization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 of delegation to England, France, Switzerland, complete mission. In the current global climate warming in the action, these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th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Based on the study abroad, the content of the basis of combinative our country is actual, talk abou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y; new thinking;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这次主要考察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理念、新型节能建材产品和保温节能构造体系、认证与标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学习发达国家发展节能建材、促进建筑节能的经验以及了解发达国家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发展零能耗建筑或可持续建筑是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零能耗建筑不是不耗能建筑,而是在采用各種先进节能技术尽可能降低建筑能耗的基础上,仅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需求,实现消耗化石燃料为零的建筑。
一、国外整体建筑理念的更新
在西方,尤其是欧洲,20世纪对于建筑学来说,是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建筑师经过几代人的思考与准备,终于意识到,建筑学必须是一门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当人类告别了中世纪的农耕和手工劳动为主的时代后,迎来的是一个以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这个时代被人们称之为“现代”。在这个“现代”时代到来之际,人类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都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筑学不论是作为一门专业工程技术还是作为一门文化艺术,都应该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新的社会需求、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美学观念和新的价值取向都要求建筑的“现代化”。于是,“现代建筑”在西方应运而生了。现代建筑,作为西方传统的以各种复古思潮为标志的学院派建筑的对立面,在经过与之激烈斗争之后而终于成为时代的主角。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中心在欧洲。而同时代的美国在这场运动中却显得略微滞后。
1.英国低碳参展感受
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BRE)的科技创新园是专门用于展示低碳建筑的科技园。可再生是由英国非粮食农作物理事会赞助建造的,展示的是可再生的材料,如木材、稻草和羊毛,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该建筑的目标是获得“可持续住宅规范”四星级标识。
社区建筑充分利用天然因素:自然光、太阳能、自然通风、雨水回收利用等。建筑外墙厚度达70厘米,由两层厚砖砌成,中间还有一层保温层,保温层厚度10~15厘米。窗户均采用三层玻璃,以防止热量流失。屋顶还设有花园,保证室内四季如春。该项目研发的对环境无害的零碳排放设计,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建造方式,零能耗的标准住宅的人性化设计方法,增加了住宅的舒适性。此外,该零能耗建筑以就地取材、建筑产品标准化以及对环境低影响的绿色生活方式等特点大力宣传推广零能耗建筑开发。
此外在太阳能利用、新风换气系统、雨水和废水利用、社区交通与服务上也卓有成效,在建筑物的坡屋顶上安装太阳能集热板,用于供应家庭热水。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将太阳能光电板与窗体一体化,产生的电用于给电动力车充电;房屋均为南向,屋顶流线型设计,充分吸收太阳光。 每个房屋的屋顶安装自然通风烟囱,烟囱呈鸡冠状,一端口径大,用于排除室内废气,另一端口径小,引入新鲜空气。烟囱根据风向自动调整位置,保证进风口始终朝向正风向,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入每一个房间。口径小的新风通道从口径大的排风道中穿过,使用排除的废气为新风预热,达到了很好的热回收效果。 每家每户均安装简易的雨水收集设备,社区建有大的储水池,雨水在进入储水池之前,还要经过自动净化过滤器的过滤,居民可以用这种简单过滤的雨水,直接清洗卫浴、灌溉树木以及公园绿植,而社区的废水也经过社区的生态湿地和温室等的净化作用后,才排入邻近的河川之中。 为了鼓励住户转买电动力汽车和生物质能汽车,在社区的每个停车站都配有电动力汽车充电器(电力来源于太阳能),社区提供免费充电、免费停车。为引导人们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社区在规划中尝试配套建造办公区和居住区,以减少工作对长途交通需求,形成未来工作和生活的理想社区。
2.法国新能源建筑具有政策保障
法国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2007年10月提出了《Grenelle环保倡议》(简称环保倡议)的环境政策,为解决环境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个长期的政策。环保倡议的核心是强调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潜力,以可再生能源的适用和绿色建筑为主导。为建筑行业在降低能源消费、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和控制噪音和室内空气质量方面制定了宏伟的目标:所用新建建筑在2012年前能耗不高于50kWh/m2.年,2020年前既有建筑能耗降低38%%,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耗中比例上升到23%。
3. 瑞士建筑领域政策及行动
随着城市化及都市化的发展,预计在2050年,超过75%%的人口会居住在城市里。对能源的需求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会越来越大,造成能源和资源供应的紧张。ETH科学城的目标是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开放式公共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一流的科学设施,让校园成为科学、经济和社会公众的结合点,通过公众集会活动让大众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科学城采用的能源技术包括楼宇间的热能循环系统,使用地下储能系统,从地下抽取热能/冷量供给各类建筑,地下200m深处低能存储系统刚建成一个,今后4~5年还将建成4~5个,这些地下系统联接全部建筑。同时,将机房等散热量大的建筑中散发的热量通过这些系统传输给需要供热的建筑,实现校园整体能源的协调利用。
二、我国在低碳节能方面的建筑动向
整个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全世界建筑业的目光都集中到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大城市。来自世界各国的建筑公司、建筑设计机构都纷纷抢滩中国。在当代中国,仅就建造规模和建造速度而言,当代中国建筑业所面临的机会恐怕是世界建筑史上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建筑学在中国也因此而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注。
建筑学不仅是一种工程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文化意义相比,建筑由于它的大规模和高耗费、日常性和持久性而使它在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方面有着极大的容量。因此建筑实际上是人类社会文化的最大的物化。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宫殿花苑,还是寺庙宗祠,又何尝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最充分体现?历史上醉倒了多少文人雅士,今天又让全世界多少人流连忘返的中国园林,它里面的社会文化内涵和艺术美学境界又岂止仅仅是一种物质建造活动?一座建筑,有时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例如天安门对于新中国的意义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个城楼的意义。建筑给人类创造出使用价值的同时更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价值。而且,建筑的使用价值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而它的精神价值却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
当中国终于走出阴霾,向世界打开国门,宣布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中国建筑再一次融入世界建筑文化大潮之中的时候,历史又一次给中国建筑师开了一个玩笑。中国建筑界与之相见恨晚的现代主义思想,竟然与现代主义新的对立面,强调再现历史传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同时涌入中国!原先处于现代主义建筑对立面的保守派,却又摇身一变成了更为激进前卫的后现代派!中国的建筑界同所有其他领域一样,急于“与世界接轨”。然而却越接轨越困惑。当中国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还一知半解的时候却要他们以后现代的思想去批判它,这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于是中国的建筑理论与思想,必然地陷入一片混乱。
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让全世界都感到嫉妒的大好局面。中国的城乡建设,也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中国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的建设量,超过了以往几个世纪的总和。巨大的建设量与有限的建筑师数量完全不成比例。建筑师不得不日夜加班赶图,如同绘图机器。超饱和的工作量加上高收入带来的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追求,同时也为了避免陷入与权势抗争的痛苦,大部分建筑师心甘情愿地放弃了理论的思考和学术的追求,建筑产品的高品位自然也就成了所有人都为之叹息卻又无可奈何的梦想。
三、结束语
在我国,需要考虑选用经济性合理的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尽可能降低建筑成本,才能有效地推进低能耗、低碳建筑的发展。从更大的历史尺度来看,在中国社会整体认识到建筑的文化精神意义大于建筑的物质意义之前,实现建筑师社会地位和文化身份在中国的真正转变可能还为时过早,我们对产生能够作为文化财产献给世界并留给后人的建筑艺术精品的期待,恐怕也尚需时日。
参考文献:
[1] 刘青.向欧洲绿色节能建筑学什么[D].中国建设报.2010-3
[2] 赵培国.对建筑学及建筑师职业的再认识[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关键词:环保;经济;新思维;创新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especially since the nineteen ninties,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China has obtained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hitherto unknown, emerged as a thriving prosperity. Based on our current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needs, in 2009 November China end-use energy efficiency project office organization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 of delegation to England, France, Switzerland, complete mission. In the current global climate warming in the action, these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th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Based on the study abroad, the content of the basis of combinative our country is actual, talk abou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y; new thinking;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这次主要考察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理念、新型节能建材产品和保温节能构造体系、认证与标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学习发达国家发展节能建材、促进建筑节能的经验以及了解发达国家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发展零能耗建筑或可持续建筑是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零能耗建筑不是不耗能建筑,而是在采用各種先进节能技术尽可能降低建筑能耗的基础上,仅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需求,实现消耗化石燃料为零的建筑。
一、国外整体建筑理念的更新
在西方,尤其是欧洲,20世纪对于建筑学来说,是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建筑师经过几代人的思考与准备,终于意识到,建筑学必须是一门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当人类告别了中世纪的农耕和手工劳动为主的时代后,迎来的是一个以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这个时代被人们称之为“现代”。在这个“现代”时代到来之际,人类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都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筑学不论是作为一门专业工程技术还是作为一门文化艺术,都应该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新的社会需求、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美学观念和新的价值取向都要求建筑的“现代化”。于是,“现代建筑”在西方应运而生了。现代建筑,作为西方传统的以各种复古思潮为标志的学院派建筑的对立面,在经过与之激烈斗争之后而终于成为时代的主角。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中心在欧洲。而同时代的美国在这场运动中却显得略微滞后。
1.英国低碳参展感受
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BRE)的科技创新园是专门用于展示低碳建筑的科技园。可再生是由英国非粮食农作物理事会赞助建造的,展示的是可再生的材料,如木材、稻草和羊毛,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该建筑的目标是获得“可持续住宅规范”四星级标识。
社区建筑充分利用天然因素:自然光、太阳能、自然通风、雨水回收利用等。建筑外墙厚度达70厘米,由两层厚砖砌成,中间还有一层保温层,保温层厚度10~15厘米。窗户均采用三层玻璃,以防止热量流失。屋顶还设有花园,保证室内四季如春。该项目研发的对环境无害的零碳排放设计,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建造方式,零能耗的标准住宅的人性化设计方法,增加了住宅的舒适性。此外,该零能耗建筑以就地取材、建筑产品标准化以及对环境低影响的绿色生活方式等特点大力宣传推广零能耗建筑开发。
此外在太阳能利用、新风换气系统、雨水和废水利用、社区交通与服务上也卓有成效,在建筑物的坡屋顶上安装太阳能集热板,用于供应家庭热水。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将太阳能光电板与窗体一体化,产生的电用于给电动力车充电;房屋均为南向,屋顶流线型设计,充分吸收太阳光。 每个房屋的屋顶安装自然通风烟囱,烟囱呈鸡冠状,一端口径大,用于排除室内废气,另一端口径小,引入新鲜空气。烟囱根据风向自动调整位置,保证进风口始终朝向正风向,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入每一个房间。口径小的新风通道从口径大的排风道中穿过,使用排除的废气为新风预热,达到了很好的热回收效果。 每家每户均安装简易的雨水收集设备,社区建有大的储水池,雨水在进入储水池之前,还要经过自动净化过滤器的过滤,居民可以用这种简单过滤的雨水,直接清洗卫浴、灌溉树木以及公园绿植,而社区的废水也经过社区的生态湿地和温室等的净化作用后,才排入邻近的河川之中。 为了鼓励住户转买电动力汽车和生物质能汽车,在社区的每个停车站都配有电动力汽车充电器(电力来源于太阳能),社区提供免费充电、免费停车。为引导人们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社区在规划中尝试配套建造办公区和居住区,以减少工作对长途交通需求,形成未来工作和生活的理想社区。
2.法国新能源建筑具有政策保障
法国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2007年10月提出了《Grenelle环保倡议》(简称环保倡议)的环境政策,为解决环境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个长期的政策。环保倡议的核心是强调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潜力,以可再生能源的适用和绿色建筑为主导。为建筑行业在降低能源消费、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和控制噪音和室内空气质量方面制定了宏伟的目标:所用新建建筑在2012年前能耗不高于50kWh/m2.年,2020年前既有建筑能耗降低38%%,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耗中比例上升到23%。
3. 瑞士建筑领域政策及行动
随着城市化及都市化的发展,预计在2050年,超过75%%的人口会居住在城市里。对能源的需求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会越来越大,造成能源和资源供应的紧张。ETH科学城的目标是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开放式公共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一流的科学设施,让校园成为科学、经济和社会公众的结合点,通过公众集会活动让大众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科学城采用的能源技术包括楼宇间的热能循环系统,使用地下储能系统,从地下抽取热能/冷量供给各类建筑,地下200m深处低能存储系统刚建成一个,今后4~5年还将建成4~5个,这些地下系统联接全部建筑。同时,将机房等散热量大的建筑中散发的热量通过这些系统传输给需要供热的建筑,实现校园整体能源的协调利用。
二、我国在低碳节能方面的建筑动向
整个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全世界建筑业的目光都集中到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大城市。来自世界各国的建筑公司、建筑设计机构都纷纷抢滩中国。在当代中国,仅就建造规模和建造速度而言,当代中国建筑业所面临的机会恐怕是世界建筑史上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建筑学在中国也因此而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注。
建筑学不仅是一种工程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文化意义相比,建筑由于它的大规模和高耗费、日常性和持久性而使它在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方面有着极大的容量。因此建筑实际上是人类社会文化的最大的物化。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宫殿花苑,还是寺庙宗祠,又何尝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最充分体现?历史上醉倒了多少文人雅士,今天又让全世界多少人流连忘返的中国园林,它里面的社会文化内涵和艺术美学境界又岂止仅仅是一种物质建造活动?一座建筑,有时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例如天安门对于新中国的意义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个城楼的意义。建筑给人类创造出使用价值的同时更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价值。而且,建筑的使用价值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而它的精神价值却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
当中国终于走出阴霾,向世界打开国门,宣布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中国建筑再一次融入世界建筑文化大潮之中的时候,历史又一次给中国建筑师开了一个玩笑。中国建筑界与之相见恨晚的现代主义思想,竟然与现代主义新的对立面,强调再现历史传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同时涌入中国!原先处于现代主义建筑对立面的保守派,却又摇身一变成了更为激进前卫的后现代派!中国的建筑界同所有其他领域一样,急于“与世界接轨”。然而却越接轨越困惑。当中国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还一知半解的时候却要他们以后现代的思想去批判它,这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于是中国的建筑理论与思想,必然地陷入一片混乱。
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让全世界都感到嫉妒的大好局面。中国的城乡建设,也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中国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的建设量,超过了以往几个世纪的总和。巨大的建设量与有限的建筑师数量完全不成比例。建筑师不得不日夜加班赶图,如同绘图机器。超饱和的工作量加上高收入带来的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追求,同时也为了避免陷入与权势抗争的痛苦,大部分建筑师心甘情愿地放弃了理论的思考和学术的追求,建筑产品的高品位自然也就成了所有人都为之叹息卻又无可奈何的梦想。
三、结束语
在我国,需要考虑选用经济性合理的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尽可能降低建筑成本,才能有效地推进低能耗、低碳建筑的发展。从更大的历史尺度来看,在中国社会整体认识到建筑的文化精神意义大于建筑的物质意义之前,实现建筑师社会地位和文化身份在中国的真正转变可能还为时过早,我们对产生能够作为文化财产献给世界并留给后人的建筑艺术精品的期待,恐怕也尚需时日。
参考文献:
[1] 刘青.向欧洲绿色节能建筑学什么[D].中国建设报.2010-3
[2] 赵培国.对建筑学及建筑师职业的再认识[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