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精神引领下的建筑模型教学思考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是使受教育者终其一生具备良好的品质。在“人心浮躁”、生活节奏飞快的当下,以“匠心”精神来塑造学生的品性是非常之有必要。本文试从小学建筑模型教学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发挥“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略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 匠心 模型 建筑 技能素质
  匠心,也即“工匠精神”。近代思想家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这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解释。“工匠精神”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专注与坚持里做到物我合一的精神理念。追求成功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带着梦想一往直前方可到达胜利的彼岸。古有鲁班、庖丁,技艺与思想的高度结合,便有了精益求精、接近完美的深远天地 今有任正非,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三十年,方才成就了华为传奇。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渴望一夜暴富、毫无道德约束和信用底线的非法牟利、追求高分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手法不断翻新的制假造假活动……然而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时代需要“工匠精神”。面对这些浮燥的社会现象,要让“工匠精神”在人们心中扎根,绝非易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工匠精神”需要源头的培育、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逐渐形成。
  几乎每个孩子从小都会有一个建造的梦想:搭积木、堆“沙堡”、用废弃的纸皮箱做高楼……这样的游戏伴也几乎陪伴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建筑模型教学的开展,正是孩子们童年梦想的表达和浓缩。一个比例恰当、制作精细、色彩搭配和谐的模型,需要用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动手能力才能浇灌而成。近几年建筑模型教学活动开展的历程,让笔者深切体会到这项活动正是培养小学生 “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
  一、立足建筑模型课堂,以严格的标准锤炼制作技能,渗透“工匠精神”。
  在小学开展建筑模型教学,需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来设计不同的课程。由易到难、由单体建筑到整体规划、由纸质材料的切割粘贴到不同材料的综合运用、从认识中国和世界的著名建筑到了解各地建筑风格,循序渐进。
  学习制作建筑模型,从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入手,再通过学习简单的制作技法(如:切割、粘贴、裁剪),来制作各种主题建筑模型。教学伊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融入严格的制作标准和评价标准:㈠横平竖直。要求各种线条,横线必须水平,立面必须垂直 ㈡平整流畅。要求平面平整,曲面自然流畅 ㈢整洁牢靠。整洁就是要求制作的模型看上去干净,没有胶水残留的痕迹,牢靠是对各个交接处而言的,能够长时间保留 ㈣干净整齐。要求制作完成以后,工具材料保持干净,摆放整齐。
  二、 结合建筑模型教育竞赛,磨炼小学生的“工匠精神”。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建筑模型制作竞赛、以赛促学,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顽强的毅力,磨炼其“工匠精神”。
  学生参加建筑模型制作竞赛活动,需要面临以下几个挑战:㈠细心度和耐心度的考验。主题建筑模型制作竞赛活动一般都是现场竞技,时间规定非常严格,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很多,并且制作的程序和技巧也很多,要在规定时间内制作一个高水平的建筑模型,难度是非常大的。很多孩子都是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的,动手能力较差,做事情没有头绪、丢三落四。而在竞赛训练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每一个项目竞赛规则和细则、模型的设计制作方法,还要学习如何巧妙的运用工具和胶水、合理的安排时间、牢记制作的步骤、在有限的场地中如何放置各种工具材料,以提高制作的速度和制作的精确程度等。这些细节的训练能较好地弥补上述存在的不足。㈡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考验。在建筑模型教室里,有一堵荣誉墙,上面记载了历届比赛的成绩以及老队员自己撰写的成绩背后的故事。进入教室的每一个孩子都耳濡目染,明白老队员成功的来之不易。如:某位同学在取得了2017年市赛冠军之后,去成都参加“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从小生活中温暖的广东的他一时不能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环境,狭小的场地难以放置各种制作材料和工具,以致他没能完成第一场比赛的制作,走出赛场就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在总结了第一场比赛的种种失败因素以后,收拾好眼泪和心情,更加勤奋地在驻地进行各种赛前准备和训练,终于在第二场比赛中获得了“纸建筑设计”项目的全国总冠军。㈢自信心的培养。在竞赛中锤炼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让他们将这种体验迁移到日常的学习中,化作学习的动力。例如:某六年级学生由于家庭原因,从进入小学一直都是让老师头疼的后进生,但是对建筑模型制作十分感兴趣,并且成功获得了2016年市建筑模型教育竞赛的冠军,后来成功地将这种自信融入到日常的学生中,把前面落下的功课主动找老师补上,成绩突飞猛进。他告诉我:“我从建筑模型制作竞赛中感受到,任何成功都是用汗水换来的,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㈣精益求精的执著。每一次竞赛,学生都会面临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竞争对手,需要反复推敲自己的模型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案。制作一个脱颖而出的建筑模型,所需要的不仅是技能,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执著精神 ,是不会成功的。
  三、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工匠精神”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小学建筑模型教学中,可通过真实的故事来传播好典型的精神品格,利用生动案例感染、引导学生。如《大國工匠》系列节目,讲述的是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自己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大国工匠”身上传递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敬业坚守等品质正是当代小学生的价值追求和时代标杆。
  此外,还可通过往届优秀的学生作品、获奖作品,以及参加竞赛的影像资料等实物展示的方式。看似简单的建筑模型,从规划设计到制作完成,需要了解相关主题建筑的文化背景、艺术美感、力学、材料综合运用等多个领域的相关科学知识,需要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追求真理。设计图纸、切割材料、拼装模型、整体规划……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稍有马虎就会造成材料和时间的浪费,所以整个过程都必须经过周密的构思,尽可能地减少失误,最大限度地追求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制作一个建筑模型需要用到的材料精细而琐碎,涉及到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学生往往需要经历多次失败和不断尝试的过程。只有拥有致入微细的制作手工和敢于挑战困难的决心,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与作品,其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才能不断激励着后来的学生。   四、创建多种形式的建筑教学活动平台,拓宽学生的眼界,護航“工匠精神”。
  学校开展建筑模型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在向学生普及建筑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必须放下功利心,放下一定要‘为了成为什么而学什么’的预设前提,用更开放的心,来看待孩子所接触的各种爱好或活动。生命中接触的所有事物,都会累积成我们想象不到的样子,每一步,都让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 ,所以让孩子学建筑,只是多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感受人生的宽广与丰富。”
  借助学科技节,用最简单的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每年的牙签萝卜搭塔亲子和纸桥梁承重活动,引起了众多家长对建筑模型教育的关注和兴趣,深刻认识到建筑模型教学活动的魅力。前期,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进行规则的讲解,并且利用微课掌上通向家长发布活动规则以及往活动图片,让家长和孩子在家里共同研究材料特征和搭建方法 在科技节的展示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搭塔和制作纸桥,根据萝卜塔的高度和制作工艺进行萝卜搭塔评比,根据纸桥的承重能力和自重进行纸桥评比。每年的科技节展示活动中,孩子们和家长运用简单的材料演绎得精彩纷呈,各种搭建方法和制作方法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
  利用“六一”展示活动,举办建筑模型展览。建筑模型展览是推动建筑模型教学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展览就是活动,所以没有展览就没有动力源。我们必须看到,很多小学生在看了展览后,开始对建筑产生兴趣,关注身边的建筑,了解世界知名建筑。
  除此之外,活动的形式还可以多种多样,例如:组织学生利用春游秋游的机会参观当地的知名建筑,如东莞可园、粤晖园、南社古村落等 引进建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组织学生观看和建筑有关的电影……这些都是拓宽学生眼界很好的途径,推动学生学习建筑的动力。
  结语: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工匠精神”已逐渐成为中国追求行业崛起和文明复兴的必然要求。科技立国,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伴随着牺牲精神的“工匠精神”培养。建筑模型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审美、理性思考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与体验,有着其它活动不可代替的功效,为素质教育开拓更广阔的天地。用“匠心”精神引领日常的建筑模型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坚定的教学热情和学校、社会与家庭的大力支持,唯其如此,不仅能实现个人价值的释放,也将可托起了一个辉煌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郭红蕾 阳虹 师嘉 杨君.《建筑模型制作-建筑、园林、展示模型制作实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葛介康、姜招银. 《青少年建筑模型制作》 【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李珊 (1983-12) 女 籍贯:广东东莞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 小学美术一级 研究方向:模型制作
其他文献
【摘要】:大地艺术运动强调回归自然,以超越人身尺度的规模进行创作。其公共艺术的初衷是倡导环保,以其包裹的形式警惕世人环保的重要性,但就其文化内涵以及永久性而言,克里斯托公共艺术值得思考与探究,本文就其艺术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以及艺术永久性三方面阐述克里斯托公共的优劣性。  【关键词】:  克里斯托 公共艺术 艺术表现 文化内涵  一、克里斯托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1969年到1976年,克里斯托夫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广泛使用,网络流行语随之不断出现并流行,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运用运用系统功能语言下的评价理论,对2009-2018年期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积极话语分析,通过本文分析,以帮助人们认清其背后所隐含的积极含义,并有助于人们对网络流行语形成一个客观而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评价理論 积
期刊
【摘要】:现当下社会,日用陶瓷的设计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是造型设计层出不穷,在陶瓷装饰的方法上也是多种多样,许多产品都有其设计灵感来源以及意图表达的思想。本文通过《闲饮蓬莱》陶瓷温酒具的设计介绍,阐述其造型方面的创新点,以及装饰内容的寓意表达。  【关键词】:日用陶瓷 造型 温酒具 创意设计  一、日用陶瓷设计  现代家庭生活中,陶瓷器皿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餐具、茶具、酒具、陈设瓷、艺术瓷等等都是陶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想落实,就要从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出发,而课堂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关键。本文通过韩愈《师说》的课堂实例,旨在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达成语文“学科素养”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多元系统理论为依据,对《彷徨》中小说的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将原文和三种译文对照,分析他们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利用多元系统理论的优势以及合理性,对译文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具体的分析,从而探讨出更好的译文,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让世界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 鲁迅 对比 翻译  一、多元系统理论概述  多元系统理论将翻译置于更加广阔的文化情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原乡”思想在国内外的思想源泉和当前探索,当前乡村规划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完善了原乡规划理论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原乡规划与景观营造方法,为乡村规划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原乡 乡村规划 景观营造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要国策的提出和实施已有14个年头,稍后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已走过了6年的征程。在乡村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乡村规划的理论与思想
期刊
随着网络通讯及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逐渐增强,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公安机关在现场勘查中对常规物证发现提取的难度。而微量物证由于其依附性强、性质稳定及不易被犯罪嫌疑人发现并销毁等特点,因此,微量物证逐渐被广泛运用于现场勘查中,更好的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重要依据,确定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在现场勘查中,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及包装保存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种类的微量物证发现提取与保存的方法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迅猛延伸,大雾、封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公众焦点,其中大雾引起的一系列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交通事故,给道路安全管理带来严重考验,目前高速公路雾天管控难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速公路的监控预警系统不完善,对局部路段的雾情掌握不及时,研判主要依靠个体经验,不科学、不准确、不及时,而引导雾天安全行车的安全防护技术也严重不足。因此,研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雾天情况下的安全防护
期刊
观光农业园区作为新生事物在我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对国内外观光农业的相关进展进行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农业园区规划的几种类型,并结合我国观光农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其规划原则及规划手法。  【关键词】:观光农业 规划 设计  一、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观光农业的产生已有100多年历史,早在1873年德国开发的乡村旅游就属于广义的观光农业范畴,其空间被定义为在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非城市地区,主
期刊
【摘要】::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虽然是根据时代要求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追根问底,这一理念毕竟只是停留在价值层面的、具有应然性特征的理论假设,从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演变成现实的教育事实,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着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调整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关系的改善是保证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前提。  【关键词】:交往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