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世界主导权之争成为各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国家话语权不仅包括以经济、军事为基础的硬实力的较量,还包括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和科技的同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建构
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必要性
面对西方错误思想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甚至有的文化领域被西方话语所侵蚀,使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丧志说服力,出现有理说不出或有理说出不被相信的现象。因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成为了当今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某种程度上,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受国际社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我国综合国力虽然显着提升,但文化软实力的欠缺并没有为我国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权,在国际上实际处于“失语”的被动位置。因此,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妄想通过“和平演变”和“普世价值”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构成的威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建构是提升我国话语权地位的应有之义,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二)防止错误思想渗透的现实需要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肆无忌惮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渗透和“文化霸权”,妄想通过“和平演变”政策推翻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同时,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一些错误思想的兴起和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例如历史虚无主义以偏概全、歪曲事实等方式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扣上“霸权文化”、“阶级文化”等帽子。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有利于应对错误思想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一文中曾表明:“生产者也在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2]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内涵及其成果,必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发展。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统话语解释已经在现实环境中丧失了可读性、活泼性和时代性。在当代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生命力与时代感,而且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推动其发展和传播。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要求
(一)坚持以内涵建设为基础
话语体系建设必须由实实在在的丰富内容来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其核心是要理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内容,如何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内容。实质上,文化制度、文化观念和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道路的影响,文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反应了一个政党的文化信念、思想价值和精神境界,决定着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兴衰。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要坚持以内涵建设为基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质内涵,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打下基础。
(二)坚持以历史和实践为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曾指出:“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单独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想、语言等意识形态都是来自于具体的现实生活并是一定历史时期现实生活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历史时期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内涵也不同,其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不同。在此背景下,只有遵循历史和实践的逻辑,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真正地融入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动之中,才能不断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传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路径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
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也不例外。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核心,它决定着文化的发展走向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时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必须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基础上使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服务,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发展。
(二)弘扬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弘扬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要弘揚中国古代的优秀历史传统。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从时代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的优秀历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时代性。二是要弘扬中国共产党形成的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了许多具有自身风格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风格。从中国共产党人形成历史传统中汲取营养,挖掘党的丰富的文化话语资源,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增添动力。
(三)以全球化的眼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以全球化的眼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就是更新传统的话语思维,从全球化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文化,这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分重要。只有真正以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中国文化,才能构建具有高层次的文化体系。以全球化的眼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并等于中国要走“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一体论”,而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构建具有高层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展现中国的文化智慧,丰富人类社会文化话语的交往方法和交流路径,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地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陈先达.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吴琼.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困境及提升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7(1).
[5]约瑟夫·奈.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N].人民日报,2015-02-16.
作者简介:唐杰伟,男,四川德阳人,现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建构
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必要性
面对西方错误思想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甚至有的文化领域被西方话语所侵蚀,使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丧志说服力,出现有理说不出或有理说出不被相信的现象。因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成为了当今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某种程度上,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受国际社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我国综合国力虽然显着提升,但文化软实力的欠缺并没有为我国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权,在国际上实际处于“失语”的被动位置。因此,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妄想通过“和平演变”和“普世价值”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构成的威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建构是提升我国话语权地位的应有之义,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二)防止错误思想渗透的现实需要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肆无忌惮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渗透和“文化霸权”,妄想通过“和平演变”政策推翻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同时,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一些错误思想的兴起和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例如历史虚无主义以偏概全、歪曲事实等方式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扣上“霸权文化”、“阶级文化”等帽子。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有利于应对错误思想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一文中曾表明:“生产者也在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2]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内涵及其成果,必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发展。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统话语解释已经在现实环境中丧失了可读性、活泼性和时代性。在当代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生命力与时代感,而且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推动其发展和传播。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要求
(一)坚持以内涵建设为基础
话语体系建设必须由实实在在的丰富内容来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其核心是要理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内容,如何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内容。实质上,文化制度、文化观念和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道路的影响,文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反应了一个政党的文化信念、思想价值和精神境界,决定着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兴衰。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要坚持以内涵建设为基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质内涵,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打下基础。
(二)坚持以历史和实践为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曾指出:“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单独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想、语言等意识形态都是来自于具体的现实生活并是一定历史时期现实生活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历史时期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内涵也不同,其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不同。在此背景下,只有遵循历史和实践的逻辑,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真正地融入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动之中,才能不断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传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路径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
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也不例外。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核心,它决定着文化的发展走向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时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必须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基础上使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服务,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发展。
(二)弘扬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弘扬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要弘揚中国古代的优秀历史传统。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从时代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的优秀历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时代性。二是要弘扬中国共产党形成的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了许多具有自身风格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风格。从中国共产党人形成历史传统中汲取营养,挖掘党的丰富的文化话语资源,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增添动力。
(三)以全球化的眼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以全球化的眼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就是更新传统的话语思维,从全球化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文化,这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分重要。只有真正以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中国文化,才能构建具有高层次的文化体系。以全球化的眼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并等于中国要走“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一体论”,而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构建具有高层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展现中国的文化智慧,丰富人类社会文化话语的交往方法和交流路径,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地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陈先达.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吴琼.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困境及提升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7(1).
[5]约瑟夫·奈.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N].人民日报,2015-02-16.
作者简介:唐杰伟,男,四川德阳人,现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