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走向学生内心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楊再隋在《走向内心》中写过这样一句话:“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应是撞击儿童心扉、震撼儿童心灵的活动,儿童敢想、敢说、敢喜、敢悲、敢恨、敢怨,并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以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我在设计《学会看病》这一课时的最深感受。
  《学会看病》(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20课)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为锻炼孩子的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在儿子发高烧时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全文细腻地描写了母亲在儿子独自去看病时的心理活动,体现了一位母亲深藏不露的爱。文章贴近生活,适合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实际生活,体会父母的苦心,体会父母不言的爱,起到既提高人文精神又提高品德素养的范例作用。在设计《学会看病》的教学时,为让教学活动走向学生内心,引起他们的共鸣,我从文本出发,适当增添课外知识的积累,引导孩子体会语言的魅力,由文字入手,牵动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走进学生内心。
  
  一、心灵对话,感受传世的经典母爱
  
  课堂伊始,我提出“母爱是什么?”我想,对于90后、集千般宠爱于一身的学生而言,他们大都没有深入想过这个问题。提问后我并不急着要他们找到答案,而是带领他们领略文人对于母爱的诠释:孟郊、冰心、但丁、罗曼,罗兰……他们笔下的母爱温柔如春风,细腻如丝雨,炙热如骄阳,美好而伟大,在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与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又有了比较,对于“母爱是什么?”,学生内心升起新的思索。
  而此时,我话锋一转,“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学会看病》一文中也有一位母亲,她的做法让我有些疑惑。你们愿意走进这篇文章,猜猜老师为何而疑惑吗?”学生兴味盎然,阅读期待感浓郁,为新课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熟读深思,体会不言的平凡母爱
  
  《学会看病》一文中多处用心理独白的方式表达了母亲不言的平凡之爱,学生须从母亲的内心感受出发,不断体验、感受、领悟。“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吸收语言、内化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尤其作为阅读课文更应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蒋仲仁先生还说过:“朗读就是代作者和课文中的人物说话。”因此,本文教学中,我抓住“磨练”这个词,引导学生将自己放进文中人物中去,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走进母亲内心的情感世界。“为何磨练了母亲?请你找出理由,多读几遍,把母亲此时的感受用一两个词精炼的地概括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更深层次地走进了文本,找出相关的语句,在不断揣摩、朗读中走进了人物。
  继而的交流精彩纷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时,学生们各自带着不同的理解,读着文本、说着感受。比如:当学生读到“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去。”有学生说:“我认为这一段表明母亲还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就像我妈妈说过很多次要我自己去学小提琴,可每次我去妈妈都找各种理由送我去。我会读出母亲心疼地感觉。”有学生说:“我认为这一段还有妈妈的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立刻软了’这里我可以感受到,我会读出母亲的悔意。”……
  母亲对孩子的爱在学生们读读说说中渐渐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中:决定时的犹豫,等待时的后悔、自责与漫长,那都是母亲不言的平凡之爱啊!更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学文的同时关注到了自己的生活,关注到了呵护自己的亲人,深入文本,体会文字之美后又能回归到生活之中,发现存在身边的美,这也是我教学设计的意图:撞击学生的心灵,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三、回归生活,读懂身边的真实之爱
  
  我始终认为文章只是一个例子,它引领我们关注生活,走进生活,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描述我们的生活。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设计的两处小练笔诣在让学生从文中字里行间走出来,回归到生活中去,感受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父母之爱,再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升华情感,内化语言的双重效果。
  第一处小练笔在学生交流完母亲的内心活动之后进行,因为文中对儿子的着墨并不多,主要是人物的语言、外貌描写。我设计了迁移运用,找到训练点: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揣摩儿子在妈妈这样的决定之下,心里怎么想,写下来。既让学生活学活用,又再一次深化教学难点的突破:从儿子的角度去看母亲的爱,感受母亲的爱伟大与平凡。
  第二处小练笔安排在课的结束,回到课前提的问题“你认为母爱是什么?”经过一次又一次对母爱的感悟,我引导学生可以按我的提示续写:“我读懂了母亲的爱,母亲的爱啊,是……”。也可以自己创作,体裁不限。学生思如泉涌,回忆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母爱在他们心目中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重读杨再隋对于语文教学的经典之言,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省自己的课堂,让我们的教学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语言的魅力,热爱生活,陶冶美好的情操吧!
其他文献
有这样的花儿,在花苞紧含时便已使园丁情有独钟;有这样的雏鹰,在俯身试翼时便已让浮云倾心停滞;有这样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便有无数天使愿终其一生守护着他们,直至他们有一天也长出坚硬雪白的翅膀,他们就是最美的精灵——Babies。  影片《babies》拍摄的四个地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包括地区发展水平、家庭客观环境、教养方式等,也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非洲、蒙古、日本和美国的四个孩子在情感发展、动作发展
期刊
繁漪,是曹禺先生笔下塑造的最为丰满、最为复杂、最为鲜明的女性形象之一,是一个让无数读者既爱又恨,让人同情又让人敬佩的悲剧女性,笔者将从人性的角度对繁漪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新的解读。  一、对爱情与婚姻的幻灭  繁漪出生于门第之家,精通琴棋书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又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是典型的“受过新教育的旧式女子”,十八岁,正值青春年华的繁漪嫁给了留过学的有社会地位有钱的周朴园,做了周朴园的第二任
期刊
[摘要]自2003年第一批高校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迈入社会起,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国家对此采取了很多的政策调整,但是我国的就业形势未曾好转,反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新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总结了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并联系我国的高校教育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字]就业现状;新问题;就业压力;无差别毕业生    1999年,为了实现“拉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数量、类型和成员人数的大量增加,阻碍社团组织突破实质性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相继出现。解决这些问题,探析大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促进整个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组织;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大学生为了共同的爱
期刊
[摘要]2004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了《英语课程学习要求》(试行),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潮,中国地质大学也不例外。我校大学英语实行分课型教学,但经过多年的改革,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的兴趣没有明显的提高。如何利用分课型这种有利的教学环境,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将探讨开放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开放式教学的意义;开放式教学的建议    20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弘扬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理性爱国思想并自觉肩负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是历史教育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建立在行动报国的实践基础上;三是专题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外部环境教育和内部自我教育的教育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三个结合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弃重求轻”、“开门造车”、“笨鸟先飞”、“固本扶元”、“举一反三”5个方面重点叙述了如何解决高中女生学数学的困惑及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三女生;数学;教学    我校是一所三星级重点中学,学校正竭力争创四星级高中。为追求高效的教学质量,学校不断完善各种制度,不断进取,但由于长期地处农村,生源质量差,而且女生所占比例高,对学习数学有严重的心理负担,而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
期刊
一、引言    產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三方面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泛指用人单位)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
期刊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数学似乎只是数学家们在演算纸上花费心思展开的一场智力游戏,对普通人来说则显得有些高深甚至遥不可及。于是,数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事实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有那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学生们,他们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所以数学教学,一定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
期刊
作为教师,每个学期都要制定一份培优转差计划。这份计划中的“差”,俗称“差生”。现在,教育者称之为“学困生”,像这类学生,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他们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点。若管理方法正确、到位,学困生就有可能会转化,反之,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加大班级管理难度。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曾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效果颇佳。    一、分析成因,对症下药    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