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普及,课程内容及学习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学法也在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法与学法也在不断改进,全国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很多教学方法和学习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语文课程当中的作文部分,成绩尤为不理想。而作文又是语文学习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现有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落后;作文教学;语文;兴趣
每一堂课,不论是城市的大教室,还是乡村的小教室里,老师都是准备充足的踏上讲台,但是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呢?城市的学生作文,总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作文本上总能出现千奇百怪的创意,然反观我们农村的的学生作文却总平平淡淡,少有新意。
一、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现状分析
(一)缺乏生活的积累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想要笔下生花,生活阅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古时的大诗人、大文豪哪个不是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才用优美的文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从而流传千古。王勃因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所以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怅惘;李白因为背井离乡,看着圆月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思;杜甫踏遍三山五岳,游遍大好河山,看着泰山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慨叹。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写出来的句子才是有灵魂的句子,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否则,凭空捏造出来的东西,不能让人提起半分兴趣。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村的学生大部分活动范围就是在自己所属县城以内,大部分父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让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学生看到的了解到的东西太少,他们看不到什么新鲜的事物,生活日复一日没有新意,他们的好奇心慢慢磨灭,疏于观察身边有趣的事物,自然也就写不出比较有新意能引人共鸣的东西。
(二)学生的知识面太窄。
很多农村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关心学生的学习细节,总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放手不管,常年累月任孩子自己成长。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管,很多学生不爱看课外书,仅仅依靠老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想要让作文水平提高,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就如同一粒庄稼,春天将它埋在土里,不管不顾,只想到了秋天直接收获,秋天到来了,你真的有收获吗?即使有部分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但由于疏于监督阅读量太少,并不能有效的将阅读学到的东子转化到自己的作文当中来。
(三)缺乏个性
老师在课堂上的训练,大多是笼统的对学生进行句、段、篇的训练,由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或是提示写文。由于是整体的训练,老师很少能够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学到的情感是在老师的提示之上发出的,缺乏自己的主观体验,也就不能推己及人,将别人身上的情感在自己身上探索出来,因此,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而且写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加不能让别人感同身受,作文分数自然不会太高。并且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会引导学生揣摩题意及评审人的态度,为迎合大众审美,导致学生在写作是缺乏主体意识,不敢写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文章也就没有任何个性可言。
(四)对写作不感兴趣
学生学生害怕写作,对于写作不感兴趣,在心里夸大了写作的难度,因为心中无墨,不知该从何下笔,为完成任务,东拉西凑,终于写完交给了老师,老师反馈回来的评价也并不是学生所想要的,因此遇到写作就想着逃避。慢慢的作文就成了学生心中很难攻克的一块阵地,越来越生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孩子对于写作没兴趣,自然也就不会花费力气去研究怎么才能写好作文,课堂上、课后的练笔都只是敷衍了事,造成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
二、如何对农村学生作文进行个性培养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必然得先从培养兴趣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因此,老师在讲解作文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做成生动有趣的动图,让学生根据动图,猜测将会发生些什么,并将心中所想慢慢表达出来。经过多次的动图讲解,慢慢的让学生学会冥想画面,学会联想。就如《舟过安仁》里,“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句,如果让学生将这幅画面描述出来,老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诗句意思,说说画上有些什么意象,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慢慢想象,两个孩童在此过程中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最后怎么样了?通过联想,请学生将自己想到的对话、场景慢慢说出来,其余学生根据回答的内容,再进行扩充,最终在师生的努力下,将这句话变成一个小故事。学生能够将这句话变成一个故事,老师再给学生一些诗句,让学生根据方法,进行再创造,让故事变得有血有肉。老师在评价过程中,不论学生回答的好与坏,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都应该多多给予鼓励。通过故事的讲述与鼓励结合的方法,慢慢建立学生的写作信心,培养写作兴趣。
(三)扩充学生视野。
虽然老师不能带孩子走出大山,看遍繁华,但是农村山多林多动物多,老师可以就地取材,走出课堂,让学生观察就出现在我们周围的失误。比如,让学生观察蚂蚁,每个农村的学生都见过蚂蚁,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蚂蚁间是怎么生活的,怎么打招呼,怎么搬救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记录下来,在加上自己的想象,两只小蚂蚁见面了,为什么不打招呼,吵架了吗?遇到水坑,怎么过去的,大蚂蚁指挥的吗?他们睡觉会打呼噜吗,会吵到别的小蚂蚁吗?通过问题的举例,让学生慢慢自己添加问题去想象,最终把它变成一篇作文,我想那一定很有趣。又如时而从林间飞起的鸟雀。它们是长得什么样子?怎么区分它们的性别?不同种类间的鸟儿它们打招呼的样子是否有所不同?某天它们成群结队的飞到校园里,是为了什么?想要与我们交朋友吗?如果是,它们会说什么?你又会怎么回答怎么做?诸如此类,让学生面对每一种物体,思维都能长出翅膀,慢慢的学会笔下生花。
(三)多多鼓励与引导
老师在讲评学生作文时,可试着让学生自己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一个作文,可让班上同学轮流翻阅,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给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将作文进行多次修改,老师在学生修改的过程中,多多给予鼓励和引导,多多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若是要每个学生都如此,光在课堂上想要完成对学生的独立指导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老师与学生在课后多多沟通,多多指导。
(四)家校间加强沟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影响着孩子的发展。父母的叮咛嘱咐,能让孩子无时无刻感受到被爱的温暖,而不是把孩子放到学校就任其生长。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律能力并不强,因此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人监督着他们,并慢慢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能够爱上阅读。慢慢将阅读得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做文当中来。所以家校之间应该拧成一股绳,加强联系,老师的鼓励,父母的关怀就如同阳光和雨露,只有同时出现,才能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总结: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一张可塑白纸,如果家长仅仅将画笔交到老师的手里,不闻不问,只想看到最终的作品,那么得到的结果必定是不如意的。因为,每个老师的讲桌上都摆满了许许多多的白纸,即使一笔一划的去努力,也总会有疏漏,然在此过程中,若有家长无时无刻的参与帮助,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减小。
参考文献:
[1] 楊翠 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及改革措施,小学语文教学,2000(06)
[2] 禇调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
[3] 宋道晔 让学生享受习作的快乐 ,当代教育科学,2007(2)
(作者单位: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寨小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落后;作文教学;语文;兴趣
每一堂课,不论是城市的大教室,还是乡村的小教室里,老师都是准备充足的踏上讲台,但是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呢?城市的学生作文,总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作文本上总能出现千奇百怪的创意,然反观我们农村的的学生作文却总平平淡淡,少有新意。
一、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现状分析
(一)缺乏生活的积累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想要笔下生花,生活阅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古时的大诗人、大文豪哪个不是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才用优美的文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从而流传千古。王勃因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所以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怅惘;李白因为背井离乡,看着圆月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思;杜甫踏遍三山五岳,游遍大好河山,看着泰山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慨叹。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写出来的句子才是有灵魂的句子,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否则,凭空捏造出来的东西,不能让人提起半分兴趣。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村的学生大部分活动范围就是在自己所属县城以内,大部分父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让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学生看到的了解到的东西太少,他们看不到什么新鲜的事物,生活日复一日没有新意,他们的好奇心慢慢磨灭,疏于观察身边有趣的事物,自然也就写不出比较有新意能引人共鸣的东西。
(二)学生的知识面太窄。
很多农村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关心学生的学习细节,总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放手不管,常年累月任孩子自己成长。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管,很多学生不爱看课外书,仅仅依靠老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想要让作文水平提高,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就如同一粒庄稼,春天将它埋在土里,不管不顾,只想到了秋天直接收获,秋天到来了,你真的有收获吗?即使有部分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但由于疏于监督阅读量太少,并不能有效的将阅读学到的东子转化到自己的作文当中来。
(三)缺乏个性
老师在课堂上的训练,大多是笼统的对学生进行句、段、篇的训练,由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或是提示写文。由于是整体的训练,老师很少能够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学到的情感是在老师的提示之上发出的,缺乏自己的主观体验,也就不能推己及人,将别人身上的情感在自己身上探索出来,因此,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而且写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加不能让别人感同身受,作文分数自然不会太高。并且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会引导学生揣摩题意及评审人的态度,为迎合大众审美,导致学生在写作是缺乏主体意识,不敢写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文章也就没有任何个性可言。
(四)对写作不感兴趣
学生学生害怕写作,对于写作不感兴趣,在心里夸大了写作的难度,因为心中无墨,不知该从何下笔,为完成任务,东拉西凑,终于写完交给了老师,老师反馈回来的评价也并不是学生所想要的,因此遇到写作就想着逃避。慢慢的作文就成了学生心中很难攻克的一块阵地,越来越生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孩子对于写作没兴趣,自然也就不会花费力气去研究怎么才能写好作文,课堂上、课后的练笔都只是敷衍了事,造成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
二、如何对农村学生作文进行个性培养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必然得先从培养兴趣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因此,老师在讲解作文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做成生动有趣的动图,让学生根据动图,猜测将会发生些什么,并将心中所想慢慢表达出来。经过多次的动图讲解,慢慢的让学生学会冥想画面,学会联想。就如《舟过安仁》里,“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句,如果让学生将这幅画面描述出来,老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诗句意思,说说画上有些什么意象,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慢慢想象,两个孩童在此过程中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最后怎么样了?通过联想,请学生将自己想到的对话、场景慢慢说出来,其余学生根据回答的内容,再进行扩充,最终在师生的努力下,将这句话变成一个小故事。学生能够将这句话变成一个故事,老师再给学生一些诗句,让学生根据方法,进行再创造,让故事变得有血有肉。老师在评价过程中,不论学生回答的好与坏,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都应该多多给予鼓励。通过故事的讲述与鼓励结合的方法,慢慢建立学生的写作信心,培养写作兴趣。
(三)扩充学生视野。
虽然老师不能带孩子走出大山,看遍繁华,但是农村山多林多动物多,老师可以就地取材,走出课堂,让学生观察就出现在我们周围的失误。比如,让学生观察蚂蚁,每个农村的学生都见过蚂蚁,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蚂蚁间是怎么生活的,怎么打招呼,怎么搬救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记录下来,在加上自己的想象,两只小蚂蚁见面了,为什么不打招呼,吵架了吗?遇到水坑,怎么过去的,大蚂蚁指挥的吗?他们睡觉会打呼噜吗,会吵到别的小蚂蚁吗?通过问题的举例,让学生慢慢自己添加问题去想象,最终把它变成一篇作文,我想那一定很有趣。又如时而从林间飞起的鸟雀。它们是长得什么样子?怎么区分它们的性别?不同种类间的鸟儿它们打招呼的样子是否有所不同?某天它们成群结队的飞到校园里,是为了什么?想要与我们交朋友吗?如果是,它们会说什么?你又会怎么回答怎么做?诸如此类,让学生面对每一种物体,思维都能长出翅膀,慢慢的学会笔下生花。
(三)多多鼓励与引导
老师在讲评学生作文时,可试着让学生自己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一个作文,可让班上同学轮流翻阅,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给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将作文进行多次修改,老师在学生修改的过程中,多多给予鼓励和引导,多多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若是要每个学生都如此,光在课堂上想要完成对学生的独立指导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老师与学生在课后多多沟通,多多指导。
(四)家校间加强沟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影响着孩子的发展。父母的叮咛嘱咐,能让孩子无时无刻感受到被爱的温暖,而不是把孩子放到学校就任其生长。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律能力并不强,因此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人监督着他们,并慢慢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能够爱上阅读。慢慢将阅读得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做文当中来。所以家校之间应该拧成一股绳,加强联系,老师的鼓励,父母的关怀就如同阳光和雨露,只有同时出现,才能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总结: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一张可塑白纸,如果家长仅仅将画笔交到老师的手里,不闻不问,只想看到最终的作品,那么得到的结果必定是不如意的。因为,每个老师的讲桌上都摆满了许许多多的白纸,即使一笔一划的去努力,也总会有疏漏,然在此过程中,若有家长无时无刻的参与帮助,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减小。
参考文献:
[1] 楊翠 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及改革措施,小学语文教学,2000(06)
[2] 禇调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
[3] 宋道晔 让学生享受习作的快乐 ,当代教育科学,2007(2)
(作者单位: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