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是学术职业的接班人,是高校学术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使研究者不得不关注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术发展问题。本研究围绕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绩效这一问题展开,主要探讨了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现状,并对影响学术产出绩效的因素如个性特征(性别、年龄、工作年限、院校声望、学科、最高学历、职称等)、机构因素(机构特征如组织支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是:个性特征和环境因素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绩效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对青年教师学术产出成果的影响最大,且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工作年限、已有工作成就(职称)等对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影响也比较大,年龄和所在工作机构的声望等对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影响作用在本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印证。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绩效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职业一般指高校教师从事的,以高深知识的保存、创造和传播为基础的职业。“学术”是学术职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和关键。学术职业者的学术准备关系到学术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关系到学术职业的竞争力和高等教育的质量。学术职业新入职成员是学术职业的生力军,其学术表现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学术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反映出我国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学术人的学术产出及影响因素研究在西方高等教育研究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命题。在关于学术产出数量、质量以及认可之间的关系上,英美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科尔兄弟和加斯顿的研究。科尔等人的研究中将学术产出的影响因素主要归因于学者内部特征的差异,如个性、天赋、创造性、努力程度等。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学术产出带来的地位高低,主要归因于本科、研究生教育背景(毕业机构的声誉或地位)、工作机构的声誉与环境、职业流动、学科特点、导师关系等外在条件和因素。[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如Edna(1992)、Gustavo(2008)等人认为,个人和机构因素共同作用于学术产出。美国学者Long(1978)对学者地位获得的研究结论认为:在学者的职业成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学术产出与地位间的相关效应越来越明显,不过学者所在机构的声誉对其学术产出的引用率有更强的积极影响,但对学术产出的数量影响不大。[2]Gustavo(2008)从个人和职业背景方面论述了影响美国私立中小型博士授予大学教师研究产出的个人和环境因素,他的研究结论是:①高研究产出大学教师的特征是年龄在41-50岁之间、来自自然科学院系、在大学里工作6至15年时间、终身职、具有一定的管理职务、职称为教授、从事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教学等;②论文发表产出主要受到教师本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学术行为等两方面的影响;③专业论文产出主要受到教授论文产出的需求、研究责任的自我认知和学术研究活动等三方面的影响。大学教师的研究产出受到职业发展、研究期望、与其他大学或院系机构等研究协作、教师是否有经验丰富的教授的指导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另外,环境条件如教师在院系或大学之间的流动、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提高研究产出、同行之间的协作、良好的生源和促使研究项目推进的充足的研究基金等也是研究产出的重要影响因素。[3]
  然而,我国的学术系统和学术的外部制度环境等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近年来我国的博士生培养和教育更加关注质量、学术职业的准入门槛有所提高的境遇下,研究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及其影响因素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特征,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取向、成长环境和作用机制,并为学术职业的有效管理提供可供观测的视角。由此我们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
  (1)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是否受到个人特征的影响?
  (2)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是否受到其毕业机构声望的影响?
  (3)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是否受到博士生教育的影响?
  (4)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是否受到工作机构声望的影响?
  (5)在学术职业生涯初期,个人和机构因素对学术产出的影响程度如何?
  
  二、模型设计、研究假设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计
  西方学者以学术产出作为学术职业关键认可变量,科尔等人对学术产出的表征多以学术发表的数量(主要是同行评议的期刊发表)为主;对影响学术产出的个人因素的表征主要是性别、年龄、种族、婚姻情况、工作年限、天赋等等;机构因素主要包括:毕业机构、工作机构、学科、导师等。为了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并考虑研究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中的学术产出用收录于学术专著或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为基金资助项目而写的研究报告、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等表征。影响学术产出的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和机构因素,因此,本研究建立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假设
  西方学者以学术产出作为学术职业关键认可变量的研究结论指出,学术产出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诸多的研究表明:个人特征和机构因素与学术产出显著相关,个人特征通常为内部差异,是内在因素;机构特征是外部差异,是外部因素。以下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研究假设。
  1. 个人特征与学术产出
  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一直是学术产出影响因素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大学中男女教师研究产出之间的鸿沟正在缩小(Xie,Sauhman,1998),但是女教授的产出仍然普遍低于男教授(Sax,Hagedorn,Arredondo,Dicrisi,2002)。性别理论、性别差异研究和工作-家庭关系理论的相关研究对于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给予了可能的解释:职业女性相对于其伴侣来说,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用于照顾家庭如做家务和抚养孩子等,这一结论同样可以用于学术女性,有研究称,相对男性来说,女大学教师的家庭和事业压力更大。[4]年龄也是影响学术产出的重要变量,林曾教授在对美国大学教授年龄与科研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中指出:年龄与教授发表文章的数量呈相当显著的正相关,换句话说,年龄越大,发表的文章也越多。[5]所以,我们期望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特征对学术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7个假设。
  假设1:高校青年男教师的学术产出高于女性;
  假设2:已婚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高于单身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
  假设3:年龄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具有积极影响;
  假设4:学位层次较高的青年教师其学术产出也越高;
  假设5:个人成就对学术产出具有积极的影响;
  假设6:工作年限对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具有积极影响;
  假设7:学科对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具有显著影响。
  2. 机构特征与学术产出
  机构因素指高校类型(卡内基分类(1994))、高校的地理位置、是否是大学联合会的一员、是否为传统的黑人学院或大学(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等。查尔斯的研究发现是,当不考虑其他机构因素时,传统黑人学院或学校教师的研究产出高于非传统黑人学院(大学),当将卡耐基分类中的其他机构因素如学校规模、教学水平等计入时,传统黑人学院(大学)与其他大学或学院差别并不显著。[6]Paul(1994)在研究临床药学教师的学术绩效与工作环境关系时,提出了自己的学术绩效模型。他把工作环境定义为内生变量,主要包括系(department)的影响和学院的影响两大部分。系的影响主要指:研究支持/期望、研究时间、部门领导支持(信息支持、管理支持、组织支持、顾问指导、专业会议支持、学术自由);学院影响主要指:学院研究期望、资源支持(财政拨款、人力支持、物质支持、研究场所、研究协作)、学院薪酬、学院设置等。另外,作者还定义了外生变量,如个性特征(性别、年龄、学位获得年限)、累积优势(学位类型、承担研究项目情况、接受培训期限、研究时间等)、累积优势的强化因素(终身职身份等)。外生变量作用于内生变量,且内生变量之间也具有相互作用,之后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起作用于学术绩效。作者的研究发现是,外生变量中的累积优势的强化因素与学术绩效的关系显著相关,个性特征和累积优势的作用不太明显,内生变量中研究时间对学术绩效的作用非常显著,研究经验和培训对学术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7]由此本研究突出了机构特征对学术产出影响的两个假设。
  假设8:所在工作机构声望越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也越高;
  假设9:所在机构对学术研究的支持对学术产出具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变量定义
  本文的自变量包括个人特征和机构特征。具体来说,个性特征指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工作年限,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以“女性”为基准变量;年龄的计算以2007年为准:年龄=2007-出生年份;婚姻状况分为“已婚”、“单身”和“其他”;工作年限的计算以2007年为准,工作年限=2007-进入当前部门工作年份。机构特征包括学术起点(“985”院校、“211”院校、其他普通高校)、博士期间所受训练、工作机构的声望(“985”院校、“211”院校、其他普通高校)、机构对学术的支持(研究资金、研究场所、研究协作)等。本文的因变量是学术产出绩效,学术产出数量用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的发表表征,学术产出的质量用同行评议期刊发表来表征,学术产出绩效=同行评议期刊发表量/期刊论文发表总量。
  (二)回归模型
  本研究中,与因变量有关系的自变量不止一个。研究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程是:
  AOP=b0+■ai×Ai+■bi×Bi+e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6国合作进行的“变革中的学术职业——中国大陆的调查”原始数据。中国大陆的调查得到美国FORD基金项目资助,调查涉及全国13个省的70所高校,共发放问卷4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12份。研究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四、数据分析结果
  
  (一)描述统计结果
  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男大学教师和女大学教师各自学术发表的均值如何。结果如图2所示。一般来说,男高校教师在近三年内平均发表9篇学术论文,女高校教师则大约平均发表6篇文章。也就是说,男教师比女教师多发表3篇文章。图2还显示,就性别差异的方差分析结果来看,F值为16.590,Sig.值为0.000,若取概率P值为0.05,Sig.值小于概率P值,则说明,从统计意义上来讲,男教师和女教师的学术发表的均值差异是显著的。
  不同家庭状况的教师其学术产出同样存在差异,如图2所示,已婚教师近三年内发表文章的均值为9篇,而单身教师发表的文章为5篇,在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显著(F值为19.521,Sig.值为0.000,取概率P值为0.05)。若将婚姻作为控制变量,可以看出,已婚男教师的学术发表为10篇,已婚女性近三年内学术发表的均值为7篇,统计意义上的差异仍然十分显著(F值为11.621,Sig.值为0.001,取概率P值为0.05)。而单身的男教师和女教师的学术发表分别为5篇和4篇,差别并不显著。简而言之,图2所显示的结果初步回答了假设1和假设2,即高校青年男教师的学术产出高于女性,已婚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高于单身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
  图3回应了本研究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即年龄对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影响问题。整体上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发表的文章数也不断增多, 31岁左右是青年教师学术发表的一个高峰,并且30岁以后的学术发表远高于30岁之前。此外,控制性别变量后的统计结果显示,总体而言,男性教师的学术发表普遍高于学术发表均值,且明显高于相同年龄的女性教师的学术发表。纵然青年教师的学术发表中,性别差异十分显著,但是,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学术发表均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术发表也随着增加的趋势,学术发表中的年龄累积优势十分明显。同时,学术发表中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别也表明,年龄和性别是影响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重要预测因素。
  此外,青年教师已有的个人成就对学术产出是否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呢?图4揭示,青年教师中职称为教授的教师其近三年内的学术发表最多,达26篇,其次是副教授,学术发表为15篇,讲师职称的青年教师学术发表为8篇,助教职称的教师其学术发表均为4篇,教授职称的青年教师比副教授及以下职称的大学教师发表的文章要多出11至22篇不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分析结果也表明(F值为41.399,Sig.值为0.000,取概率P值为0.05),青年教师已有个人成就对学术产出的影响非常显著。
  青年教师的最高学历对学术产出有什么影响呢?如图4所示,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近三年的学术产出达12篇,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近三年的学术发表为6篇,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学术发表为5篇,博士学历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是硕士学历青年教师学术发表的2倍。在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初期,拥有博士学位已成为高校教师任职的准入条件,表明其已经接受了长期而系统的学术训练,具有较好的学术准备。因此,本研究中的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优势在这里充分得到了印证。
  从工作年限对学术产出的影响来看,工作年限与学术产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青年教师的学术发表的数量的呈现也不同(见图5)。在青年教师的学术生涯的第4年左右,出现了一个较小的学术产出高峰,随后在学术生涯的第7年、第10年和第16年均出现了学术产出的高峰,而在这些高峰之间,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也出现几处低谷,在工作第5、6年时就出现学术产出的第一个低谷。这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随着青年教师工作的起步,其在职业生涯中同时也扮演者社会和家庭的角色(例如结婚、生儿育女)。另外,从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来看(F值为3.411,Sig.值为0.000,取概率P值为0.05),工作年限对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也即工作年限是对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预测因子之到了最根本的立足点。学术自由无疑证明了大学所拥有的基本信条——对知识的追求本身是有价值的。正因为如此,学术自由才成为大学历时几百年所遗传下来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和传统,成为高深知识存在和发展的制度保障。[16]学术自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行政人员对教师科研活动正确的支持态度也会对其科研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优化组织氛围、激发教师的学术潜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根据1991/2006年教育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计算而来。
  
  参考文献:
  [1]阎光才.学术系统的分化结构和学术精英的生成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1.
  [2]Long J. Scott. Productivity and academic position in the scientific[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78,43(6):889-908.
  [3]Gustavo Gregorutti. A Mixed-Method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Person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Faculty Research Productivity at Small-Medium, Private, 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 March, 2008(4).
  Teresa J. Rothausen-Vange, Janet H. Marler, and Patrick M. Wright. Research Productivity, Gender, Family, and Tenure in Organization Science Careers[J]. Sex Roles, Vol. 53, Nos. 9/10, November 2005:727-738.
  [5]林曾.夕阳无限好——从美国大学教授发表期刊文章看年龄与科研能力之间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108-123,191.
  [6]Charles L. Betsey. Faculty Research Productivity: Institutional and Personal Determinants of Faculty Publications [J].The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 Volume 34, numbers 1-2, June 2007:53-85.
  [7]Paul W. Jungnickel and John W. Creswell. Workplace Correlates and Scholarly Performance of Clin Ical .Pharmacy Facu Lty.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Vol. 35, No. 2, 1994:167-194.
  [8]翁定军.社会统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154.
  [9]文雪.中国学术女性的职业发展——“玻璃天花板的存在及其突破”[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74.
  [10]谢维和,王洪才著.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74.转引自: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6.
  [11]张立平.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定量评价方法[J].辽宁教育研究,2007(3):89.
  [12]张英丽.论博士生教育与学术职业的关系[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32.
  [13]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2007-12-04.
  [14]Derek Bok.Beyond the Ivory Tower[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35.
  [15][美]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郑继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6]宋旭红,沈红.学术职业中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64-68.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带来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本文着眼于国内外广东省内外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状况,重点论述了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改造现有的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和途径并介绍了广东白云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    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与1998年相比
期刊
摘要: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的缺损是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瓶颈”。本文致力于建立一个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分模型,用于预测贷款人(困难学生)将来可能的信用度,并以此作为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助学贷款;信用评分模型;层次分析法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学生的银行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有困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当前农村的人才队伍状况科技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和科技服务需求,提出了农业高校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高校;需求分析    为探讨农业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高校存在怎样的需求,在广东省软科学基金课题《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支持下,我们在广泛征集有关意见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住宿费欠缴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后勤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文章首先分析了关于学生住宿费欠缴关键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法,设计开发了高校学生住宿费收缴量表,以湖南省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高校学生住宿费欠缴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提出有效解决欠缴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住宿费;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京市五所重点大学的工科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因素三个方面问题。调查反映出:在大学初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培养教育是必要的,且这时机也是最佳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不可或缺,但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改革;对重点大学工科类大学生更应该重视情商方面的素质培养。基于此调查,提出了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实施“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内容、职业生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公信力的视角对我国目前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大学排行榜进行了重新审视。首先,在阐述公信力的概念与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排行榜公信力的测评量表。随后,通过因子分析与均值分析,对量表进行了信度与效度的检验,并对公信力的研究结果作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大学排行榜的改进建议,并指出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关键词:大学排行榜;公信力;指标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大学之间竞争
期刊
摘 要:可持续性发展是高校异地办学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从高校异地办学中异地分校区内部的发展、异地分校区与主校区之间的关系及异地分校区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出发,针对几所著名高校在珠海异地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因素,提出保障高校异地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异地办学;可持续性发展    一高校异地办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    高校异地办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应当是指:异
期刊
文章在现行专业培养模式的构架下。提出一种在专业群框架平台上对学生个体强势能力进行极化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框架+强势”培养方案),并讨论其实施途径和培养过程等,为进一步进行改革实践奠定基础。    一、“框架+强势”培养方案的特点    首先,本培养方案是在对现行培养方案分析、并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系统性革新方案,在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优化、培养环节的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全面
期刊
摘要:当前,京津沪地区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以普及化为背景和视角重新进行高职教育定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普及化下,应对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的诸多变化和要求,高职教育应该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同时,注重发展人的个性,将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强化培训与服务功能,提升办学层次,发展技术本科教育。并且要坚持立足社区,以社区发展带动自身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
期刊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以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三者之间的关联作为基本分析框架,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的变化,以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结构功能主义    最近几年来,高等教育治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围绕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学者借鉴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