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当地民间文化园本课程,让幼儿接触、体验、经历当地民间文化,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能促进幼儿亲近家乡,产生归属感,亲近自然,热爱运动,促进幼儿社会性、自主性、创造力的发展,对幼儿的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当地民间文化;园本课程;幼儿发展
在幼儿园中有计划地开展当地民间文化园本课程,让幼儿接触、体验、经历当地民间文化,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将对幼儿的语言、科学、艺术等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促进幼儿产生对家乡故土的归属感、认同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才有更高的发展。缺乏归属感,会使人缺少生命激情,缺乏责任感,甚至于产生不安全感,严重者将产生抑郁症。通过在幼儿园开展浙江民间文化活动,让幼儿置身于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中,幼儿必然陶然其中,并吸收这些优秀文化。
二、促进幼儿亲近家乡自然,在运动中发展
浙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民间文化特别适于幼儿玩耍学习,比如民间儿童游戏、童谣等,浙江民间儿童游戏有老鹰捉小鸡、踢毽子、抓石子、弹珠等。这些游戏无一例外都需要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或大动作要跑要跳,如老鹰抓小鸡、跳房子、丢手绢、斗鸡等,或小动作讲究动作的力度适宜和精细,如滚铁环、打水漂、抽陀螺等。这些游戏中大部分都需要在自然环境中,因为在室内狭小的空间是无法展开的,如老鹰抓小鸡、跳房子、跳橡皮筋、丢手绢等,在草地上,在山丘上,或微风吹拂,或阳光照耀,幼儿的运动能力在最自然、最自由、最愉悦的状态下得到了发展,无形中也培养了幼儿亲近家乡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社会性,是指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或作为集体中的个体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社会和集体发展的特性,是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社会性与自然性相对应,文化即自然的人化,文化是人从自然性走向社会性的一条最主要的路。刚出生的婴儿只能称为是一个自然的人,人的社会化要在其成长过程中慢慢熏陶和学习。幼儿时期是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浙江民间文化中如民间游戏、童谣、民间故事、民间美术等无不是既受幼儿欢迎又具有丰富的社会性的内容。童谣中关于社会性的内容俯拾即是,如《摇啊摇》这首童谣唱出的是孩子与亲人之间的温馨甜蜜的关系。民间故事中更是劝导人从善弃恶、与人和谐相处、做人要诚实勤劳等优良美德。如浙江民间故事中《姚母教子》讲的是姚母教子要为官清廉耿介、做事细心无私;《倒灶发财》讲的是自己处于困境中仍然帮助他人并最终获得回报的故事。
四、促进幼儿自主性、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关键在于为幼儿提供恰当的足够的材料、场地以及方法。在有关浙江民间文化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恰当的足够的材料、场地以及方法,幼儿会自主选择参与活动,尤其在民间美术、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有更大的自主性空间。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往往都带有外部奖赏活动,外部奖赏活动往往会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但如果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由于活动本身对幼儿的吸引力,教师不需要也不应该采用外部奖赏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纯粹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活动本身就是最高奖赏,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创造力也在自主性中发挥到极致。
五、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人是语言的动物,人用语言来思维和交流,用语言来理解和把握世界。每一个幼儿对语言都有着亲近感,两三年时间一个成人想学好一门没有任何基础的语言是很困难的,可是对于幼儿来说,这是一件易事,也是一件趣事。朱光潜说:“小儿初学语言,到喉舌能转动自如时,就常一个人鼓舌转喉做戏。他并没有和人谈话的必要,只是自觉这种玩意所产生的声音有趣。”民间故事、童谣、花灯灯谜、木偶戏剧本、剪纸故事等都是语言的艺术作品,当然还有在进行有关浙江民间文化的活动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要进行语言的交流,它们同时在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文化具有一定娱乐性,使幼儿常处于愉悦的状态下,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欣赏艺术品、玩游戏、听民间故事、唱童谣、动手做民间手工等这些活动都会带给幼儿很多的快乐,快乐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基础。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就毁了幼儿的灵气甚至性命。
浙江民间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幼儿园要善于从中择取最好的、最合适的内容,与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言各方面融合在一起,再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呈现,开展活动,并渗透入幼儿一日的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谢晓芳,(1980— ),女,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
关键词:当地民间文化;园本课程;幼儿发展
在幼儿园中有计划地开展当地民间文化园本课程,让幼儿接触、体验、经历当地民间文化,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将对幼儿的语言、科学、艺术等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促进幼儿产生对家乡故土的归属感、认同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才有更高的发展。缺乏归属感,会使人缺少生命激情,缺乏责任感,甚至于产生不安全感,严重者将产生抑郁症。通过在幼儿园开展浙江民间文化活动,让幼儿置身于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中,幼儿必然陶然其中,并吸收这些优秀文化。
二、促进幼儿亲近家乡自然,在运动中发展
浙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民间文化特别适于幼儿玩耍学习,比如民间儿童游戏、童谣等,浙江民间儿童游戏有老鹰捉小鸡、踢毽子、抓石子、弹珠等。这些游戏无一例外都需要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或大动作要跑要跳,如老鹰抓小鸡、跳房子、丢手绢、斗鸡等,或小动作讲究动作的力度适宜和精细,如滚铁环、打水漂、抽陀螺等。这些游戏中大部分都需要在自然环境中,因为在室内狭小的空间是无法展开的,如老鹰抓小鸡、跳房子、跳橡皮筋、丢手绢等,在草地上,在山丘上,或微风吹拂,或阳光照耀,幼儿的运动能力在最自然、最自由、最愉悦的状态下得到了发展,无形中也培养了幼儿亲近家乡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社会性,是指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或作为集体中的个体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社会和集体发展的特性,是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社会性与自然性相对应,文化即自然的人化,文化是人从自然性走向社会性的一条最主要的路。刚出生的婴儿只能称为是一个自然的人,人的社会化要在其成长过程中慢慢熏陶和学习。幼儿时期是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浙江民间文化中如民间游戏、童谣、民间故事、民间美术等无不是既受幼儿欢迎又具有丰富的社会性的内容。童谣中关于社会性的内容俯拾即是,如《摇啊摇》这首童谣唱出的是孩子与亲人之间的温馨甜蜜的关系。民间故事中更是劝导人从善弃恶、与人和谐相处、做人要诚实勤劳等优良美德。如浙江民间故事中《姚母教子》讲的是姚母教子要为官清廉耿介、做事细心无私;《倒灶发财》讲的是自己处于困境中仍然帮助他人并最终获得回报的故事。
四、促进幼儿自主性、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关键在于为幼儿提供恰当的足够的材料、场地以及方法。在有关浙江民间文化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恰当的足够的材料、场地以及方法,幼儿会自主选择参与活动,尤其在民间美术、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有更大的自主性空间。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往往都带有外部奖赏活动,外部奖赏活动往往会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但如果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由于活动本身对幼儿的吸引力,教师不需要也不应该采用外部奖赏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纯粹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活动本身就是最高奖赏,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创造力也在自主性中发挥到极致。
五、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人是语言的动物,人用语言来思维和交流,用语言来理解和把握世界。每一个幼儿对语言都有着亲近感,两三年时间一个成人想学好一门没有任何基础的语言是很困难的,可是对于幼儿来说,这是一件易事,也是一件趣事。朱光潜说:“小儿初学语言,到喉舌能转动自如时,就常一个人鼓舌转喉做戏。他并没有和人谈话的必要,只是自觉这种玩意所产生的声音有趣。”民间故事、童谣、花灯灯谜、木偶戏剧本、剪纸故事等都是语言的艺术作品,当然还有在进行有关浙江民间文化的活动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要进行语言的交流,它们同时在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文化具有一定娱乐性,使幼儿常处于愉悦的状态下,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欣赏艺术品、玩游戏、听民间故事、唱童谣、动手做民间手工等这些活动都会带给幼儿很多的快乐,快乐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基础。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就毁了幼儿的灵气甚至性命。
浙江民间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幼儿园要善于从中择取最好的、最合适的内容,与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言各方面融合在一起,再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呈现,开展活动,并渗透入幼儿一日的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谢晓芳,(1980— ),女,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