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美术知识的提升尤其是审美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教育理念下的共识。基于此,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因此,本文将结合实践,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形成系统的教学措施。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课程知识水平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整个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美术欣赏课程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美学素养,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品之、读之、感之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太关注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限制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文化是美术作品的精髓之处,只有理解了其中的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美术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赏析模块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关键部分,美术欣赏活动中,学生要理解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意境美、文化美、视觉美就要读懂作品、理解作品,因此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解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读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内涵,能充分理解美术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才能提升美术赏析教学的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有利于提升美术课堂的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另外,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作品素材均来源于生活实际,加强赏析,必先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才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从而感受作品包含的思想和文化,激活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联想和热爱,学生在作品赏析中联想生活万物,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二、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运用引导性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即应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首先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探索。此外,在引导性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得到增强。对作品进行评价是赏析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带有个人色彩,但为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要引导学生综合看待作品,通过评价从他人身上学习好的部分,弥补自我缺点,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理解能力。在欣賞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用美术专业话术说明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评价方向,如从色彩、空间布局、意境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2.有效利用新型教学资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技术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产生了众多的新型教学资源,对教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融合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美术赏析活动并非纯粹的观赏活动,是文字、艺术、美学、空间等元素的交融,因此在美术赏析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从不同的层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在美术赏析教学中,如美术赏析教学可以和语文知识融为一体,通过文字和作品的交融,可以塑造更传神的美学意境,从而助力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将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意境和优美的古诗词联系在一起,可以强化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精美的邮票”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作品赏析环节融入相应的古诗词,引导学生结合古诗词理解作品内涵,如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名为“春”的邮票,邮票画面呈现出一幅春光明媚的场景,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搜集相关资料,将关于春天的诗词和邮票展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引导学生先品读诗词感受春的意境,再结合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接,强化学生想象力,提升美术赏析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3.合作交流,探究作品主题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可以从作品本身入手,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在交流和实践中逐步理解作品主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促使学生发挥自我主动性,在交流、合作中逐步理解作品主题,引导学生挖掘、分享作品中包含的内涵,并分享自我想法。小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方向感不强,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影响,在赏析活动中,教师要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讨论,如作品意境、主题内涵、材料、色彩、布局等,从这些方面逐一分析,从而提升作品赏析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冰川与晚霞”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赏析,并通过合理引导,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赏析作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索,画面的主题是什么?画面的色调有什么样的特点?画面的布局是什么样?画面整体给人什么感受?作者的绘画风格是什么样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了解作品,体会作品包含的文化内涵,感受作品的意境,经过实践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作品赏析并不是单纯的观赏性活动,是作品文化内涵的深刻剖析,也是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探索,因此要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感悟能力差,不能自发地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姜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杜馨.黎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初中生文化理解力培养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7.
[3]李彬彬.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美术欣赏课程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美学素养,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品之、读之、感之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太关注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限制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文化是美术作品的精髓之处,只有理解了其中的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美术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赏析模块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关键部分,美术欣赏活动中,学生要理解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意境美、文化美、视觉美就要读懂作品、理解作品,因此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解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读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内涵,能充分理解美术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才能提升美术赏析教学的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有利于提升美术课堂的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另外,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作品素材均来源于生活实际,加强赏析,必先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才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从而感受作品包含的思想和文化,激活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联想和热爱,学生在作品赏析中联想生活万物,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二、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运用引导性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即应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首先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探索。此外,在引导性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得到增强。对作品进行评价是赏析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带有个人色彩,但为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要引导学生综合看待作品,通过评价从他人身上学习好的部分,弥补自我缺点,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理解能力。在欣賞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用美术专业话术说明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评价方向,如从色彩、空间布局、意境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2.有效利用新型教学资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技术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产生了众多的新型教学资源,对教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融合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美术赏析活动并非纯粹的观赏活动,是文字、艺术、美学、空间等元素的交融,因此在美术赏析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从不同的层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在美术赏析教学中,如美术赏析教学可以和语文知识融为一体,通过文字和作品的交融,可以塑造更传神的美学意境,从而助力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将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意境和优美的古诗词联系在一起,可以强化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精美的邮票”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作品赏析环节融入相应的古诗词,引导学生结合古诗词理解作品内涵,如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名为“春”的邮票,邮票画面呈现出一幅春光明媚的场景,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搜集相关资料,将关于春天的诗词和邮票展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引导学生先品读诗词感受春的意境,再结合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接,强化学生想象力,提升美术赏析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3.合作交流,探究作品主题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可以从作品本身入手,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在交流和实践中逐步理解作品主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促使学生发挥自我主动性,在交流、合作中逐步理解作品主题,引导学生挖掘、分享作品中包含的内涵,并分享自我想法。小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方向感不强,容易被其他因素所影响,在赏析活动中,教师要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讨论,如作品意境、主题内涵、材料、色彩、布局等,从这些方面逐一分析,从而提升作品赏析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冰川与晚霞”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赏析,并通过合理引导,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赏析作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索,画面的主题是什么?画面的色调有什么样的特点?画面的布局是什么样?画面整体给人什么感受?作者的绘画风格是什么样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了解作品,体会作品包含的文化内涵,感受作品的意境,经过实践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作品赏析并不是单纯的观赏性活动,是作品文化内涵的深刻剖析,也是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探索,因此要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感悟能力差,不能自发地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姜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杜馨.黎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初中生文化理解力培养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7.
[3]李彬彬.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